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爲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確定位置(北師大版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一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確定位置的必要性;

2、確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使學生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實背景;

2、引導學生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與活動;

2、訓練學生能把思考的結果用語言很好地表達出來,同時要讓學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學重點:

1、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式、方法;

2、比較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地圖)等。

學具準備:直尺、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去年也就是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爲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着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二、 引導探究:

1、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需要物體的位置,同學們有這樣的體驗嗎?

2、如果現在有同學想去看電影,

(1)如何找到電影標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號爲例,指名說,再用課件展示),

(2)如果是3排6號,與6排3號指的是同一個座位嗎?如果將6排3號記作(6,3),3排6號該怎樣表示?

(3)從剛纔的討論中,你知道了在電影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幾個數據嗎?這兩個數據都代表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順序性,這是在平面內確定位置的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兩個數據可以確定一個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學:你能用剛纔這種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嗎?

4、剛纔有同學提到了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圖上是利用什麼來確定位置呢?請看題(P126隨堂練習)

(1)分組討論: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

(2)在這張地圖上你能找到位於東經1130、北緯400的城市嗎?你能描述大連的大致位置位置嗎?哈爾濱呢?

小結: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有經度和緯度,象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通過監測出神舟5號返回艙降落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楊利偉的。

5、除了剛纔談到的方法以外,生活中確定物體的位置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6、示例1:(多媒體展示艦艇圖)

(1)學生分組討論問題並交流;

(2)補充問題:你能說出我方戰艦2號的位置嗎?我方戰艦1號呢?你能描述我方潛艇相對於敵方戰艦C的位置嗎?

(3)小結:用這種方法確定位置一般也需要幾個數據?哪幾個?(距離和方位角)

7、出示廣州市地圖: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所在的區域嗎?廣州火車站呢?

三、小結質疑:

通過剛纔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如:在電影院找位置,在戰爭中確定對方的位置,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或地區的位置,讓我們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確定位置,在平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兩個數據,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不同情況要選擇不同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聯繫生活中的問題來進行除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除法和加、減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我根據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及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混合運算計算過程,能熟練計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對、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能夠正確計算。

教法學法:

1.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情景創設,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小組合作法,並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採用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內交流從題目中獲得的數學信息,說說解題思路,來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通過獨立列式計算,交流計算順序和結果,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出示7×6+24,指名學生板演計算,總結運算順序。

(2)課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4)在同學們提的問題中選擇“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來研究。

二、學生交流、合作、探索、歸納方法。

(1)鼓勵學生探究

師:關於這一節的問題,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老師想放手讓同學們自己解決,依託小組的力量,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

生: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參與其中收集信息。

(2)學生代表彙報本組內的發現,教師補充,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步驟,和書寫格式。

(3)及時總結:在一個算式裏既有除法也有加減法,我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算除法,再算加減法。)

三、鞏固拓展 強化新知

(1)課件出示算式,147-72÷6 327-56+78 56÷8×15 32×3+37

學生說說計算順序。

(2)給計算順序分類,(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計算。)

(3)畫出第一步計算什麼,再計算。

設計意圖:練習時按照,先說計算順序,再畫出第一步計算什麼,最後計算的模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有說到做,明確了計算順序,提高了計算能力。

四、歸納總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計算。

(2)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板書設計:

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45-70÷2

=45-35

=10(元)

1.當綜合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時,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2. 在一個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通過板演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過程,讓學生直觀的瞭解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並及時的進行計算順序的文字總結,給計算順序分類明確。達到學生正確計算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用豎式計算。

2.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過程,體會計算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確計算。

三、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

四、教學具準備

投影、視頻、答題紙、小棒。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開始新一單元的學習了,我們要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師板書課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展示圖片1:11頁主題圖ppt主題圖,

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個班由兩名老師帶隊。

師:同學們發現這麼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每個班與老師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

兩個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師:那我們就先來解決“二1班學生和他們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1出示圖片2

(1)看圖片,二(1)班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生:35+2,師板書

出示圖片3

(2)結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能口算出得數嗎?

預設1:口算:5+2=7 30+7=37追問:爲什麼用個位上的5加2?

結合擺小棒,探究加法豎式的寫法及用豎式筆算的方法和算理。

師:怎樣筆算呢?我們用擺小棒的方法試一試。

學生用擺小棒,師巡視。

組織學生交流擺小棒計算“35+2”的方法和過程,教師出示小棒圖。

學生有35人,先擺3捆零5根小棒;帶隊老師有2人,接着擺2根小棒。把5根小棒與2根小棒合起來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於37.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寫出加法豎式,並計算。利用課件演示算理。

出示圖片4

筆算時,第二個加數寫在什麼位置?爲什麼?

小結: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要與個位上的數相加,筆算時個位與個位對齊。

教師板演算法,並對應展示口訣:

數字分開,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3)練習:做一做,圖5

2.學習例2

(1)看圖片(乘車圖片6)提出問題

師: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怎樣解答呢?

板書算式:35+32=( )

(2)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你們能自己試一試嗎?我們可以先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後和同桌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計數器上撥珠子

先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表示3個十,在個位撥5個珠子表示5個一;再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表示3個十,在個位撥2個珠子表示2個一,合起來就是67。

②擺小棒

師:有的同學是這樣擺的,先擺3捆與5個單根 ,再擺3捆和2個單根(上下襬放),合起來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勵學生質疑:爲什麼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單根的和單根的合在一起?

播放動畫

③口算的方法

30+30=60,5+2=7,60+7=67

④豎式計算 出示圖7

師問:爲什麼5和2對齊?3和3對齊?

師:個位和個位上的數對齊,十位和十位上的數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老師板書豎式的寫法,讓學生觀察。

生1:您是先算個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個十,把6寫在十位。

師: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問題嗎?

(4)算法對比,理法勾聯

指着豎式結果中的“7”,在擺小棒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撥計數器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口算的時候指的是哪個算式? 豎式結果中的“6”,是在擺小棒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撥計數器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口算的時候指的是哪個算式?

做P13 第2題“做一做”(學生獨立做,教師檢查。)

提問:寫豎式注意什麼?你是從哪位加起的?還可以怎樣加?做完後別忘了什麼?

小結:寫豎式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對齊,個位和個位對齊,計算時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做完後別忘了寫橫式等號後面的得數。

(三)拓展延伸

1.看圖寫豎式。(P12第2題)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3.同學們爲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捐了43元。兩個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彙報結果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預設: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裏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爲什麼?

師:再來看這裏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並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並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採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纔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裏?(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裏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麼?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麼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纔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裏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麼不同呢?

師:比較一下,你認爲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爲什麼?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於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爲什麼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於“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維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集合圖的活動,啓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法

本節課劉老師主要採用遊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爲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劉老師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爲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遊戲中引起矛盾衝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藉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4藉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的語數競賽活動的情況,讓學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5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設計集合圖,進一步加深對集合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6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考慮到集合與集合之間關係的多樣性使所學知識得到了延伸。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媒體出示例題:一副中國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條件?你認爲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錢數,應該先求出什麼?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這樣列式應該先算什麼?應該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才能先求出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用去的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並彙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計算120÷6×5,爲什麼應該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們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通過剛纔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裏,應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裏,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並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彙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想想做做”

小學數學教案7

第1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一)

教學內容:數據收集整理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纔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範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裏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爲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爲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纔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裏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範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爲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裏,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佈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爲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裏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麼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彙報填寫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裏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裏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

2.使學生初步知道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同時,這個分數就是l,從而加深對分數的知識.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複習舊知.

(1)用分數表示圖中塗色部分(投影)

問: 是幾個 ? 是幾個 ? 是幾個 ?

(2)填空

是4個 是 是個 是個 .

(3)口算並說明計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新授.

這樣的分數加法應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板書:)

2.教學例1.【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出示例1

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分析數量關係,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道題應該怎樣想呢?(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1)

是2個 , 是1個 ,2個 加上1個 是3個 ,就是 .因此

(板書: )

(3)計算並說出思考過程

3.教學例2.【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2)

提問:怎樣列式?

(板書: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麼想的?

(2)教師出示圖片,板書

(3)再讓學生說 的思考過程.

4.練習.

(1)口答:

(2)計算並說思考過程.

提問:1用分數怎樣表示?(可表示爲 、 、 、 )

小結: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寫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數.

小學數學教案9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如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係表現爲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繫,即數量關係相同,區別在於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採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學情分析: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瞭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比較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於培養。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教學難點:

明確題中的數量關係。

五.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等。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第一關

找出下面題中的單位“1”,並寫出數量關係式。

(1)白兔的只數佔兔子總只數的1/3。

(2)甲數正好是乙數的4/5。

(3)男生人數的5/6恰好和女生同樣多。

2.第二關

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根據測定,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重有35kg。他的體內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師小結:同學們對於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掌握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運用分數除法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出示例題: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內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成人的信息與問題有關係嗎?

(二)畫圖分析,分析數量關係

提問:每當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常規作法是什麼?(找到關係句,畫出單位“1”,畫圖理解,寫出等量關係式。)

(1)問題中最關鍵的句子是什麼?

(2)從“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什麼?

(3)哪個量是單位“1”?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關係式。

單位“1”的量×對應分數=對應量

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三)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關係式中,哪個量是未知的,哪個量是已知的?

(2)學生嘗試完成。

預設有3種方法。

方法一:根據等量關係式列方程解,設小明的體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據: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則:小明的體重=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4/5

方法三:根據份數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顧反思,溝通不同方法

(1)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35×4/5=28

(2)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單位“1”相同,數量之間的關係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單位“1”,一道是未知單位“1”)

三、鞏固練習,提升認識

1、完成練習八第1題和第3題.先自主解答,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八第2題.做完思考:“鮮牛奶250ml”這個條件與要求的問題有沒有關係?

3、完成練習八4題。本題有幾個要求的問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篩選的?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1、談談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2、作業:第39頁練習八,第5.6題。

小學數學教案10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你們猜猜他是誰?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孫悟空,孫悟空小時候淘氣頑皮,上學總是遲到,每天早上,別人都去上學了,他還躺在牀上呼呼大睡,於是師傅送給他一份禮物,大家猜一猜,師傅買了什麼東西給悟空?

生:鬧鐘。

師:孩子們真聰明,孫悟空高興極了,可是他不會看時間,他想請同學們和他一起認識鐘錶,你們願意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整時。板書:《認識整時》

二、探究新課

1、認識鐘面

2、認識整時。

①、出示第64頁主題圖。

②、課件出示8時、3時、6時,學生認讀。

③、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

④、小結整時的讀法。

三、課堂活動

1、撥鍾練習

①師撥鍾,小組搶答。②學生挑戰撥鍾。

2、課件出示“小明的一天”

學生獨立填上這些時刻。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孩子們,時間是寶貴的,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做時間的小主人,好好學習,長大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1、利用學生非常喜愛的動畫人物出現導入課堂,能一下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了遊戲環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來。

3、教學中注意對學生滲透“珍惜時間、愛惜時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4、教學環節銜接不好,教師對課件使用不熟練。教學中出現了一定的失誤,今後還將有待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繫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裏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裏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麼它們都有些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徵。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二、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裏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爲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裏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爲什麼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纔的遊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1.師佈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徵:(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摺)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摺,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麼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纔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徵?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徵: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和角的特徵,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徵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屏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徵,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爲了今後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爲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麼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纔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然後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件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爲什麼?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摺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爲什麼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後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麼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纔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麼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你們是用什麼方法發現這些特徵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於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裏面更多的奧祕。瞧,老師這裏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後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釐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小學數學教案12

(三年級實驗教材數學說課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位算。

2、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複習檢查(全班做,請學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結合扮演情況進行評議。

二、新課

1、談話: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用圖表或屏幕出示該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類

376

兩棲類

284

提問:誰能就這兩個數據提出一個加法計算的問題?

——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已知種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組討論並在全班彙報

師:同學們看看教材第18頁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的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和的範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師:請同學們用豎式算一下

學生獨立計算(同時教師板書)

小學數學教案13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給定的數量關係列出方程,解答問題,並能根據解出的數據結合現實問題提出解題策略。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審題,讀懂表格和題意,列方程,體會方程是描述現實世界有效的數學模型,結合小組討論,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高數學思想方法,增強環保意識。

二 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題目中的表格和題意,根據題意列出方程,解出(1)(2)班各有多少人,這是問題的核心部分。

難點;正確的構思出盤活資源的方法,以及最後的腦筋急轉彎式的提問

三 教學流程

(一)複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請大家回憶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麼?其中關鍵步驟是什麼?

(二)新授

1 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是課本第34頁習題7.3的第2題。

長風樂園的門票規定如下表所列:

某校初一(1)(2)兩個班共104人去遊長風樂園,其中(1)班人數較少,不到50人,(2)班人數較多,有50多人,經估算,如果兩個班都以班爲單位分別購票,則一共應付1240元,如果兩個班聯合起來,作爲一個團體購票,則可以節省不少錢,問兩班各有多少名學生?

購票人數

1-50

51-100

100人以上

每人門票價

13元

11元

9元

2由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等量關係,討論解題方法:

x+y=104

13x+11y=1240

設:初一(1)班有x人,初一(2)班有y人,由題意得

x=48

y=56

(三)展開

1在同學門解出問題的前提下再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假如一瓶飲料3元,空瓶回收價爲13個1元,聰明的你能出一個點子盤活這1240元,讓兩個班的學生都有門票和飲料嗎?請你簡要說明一下你的好點子!

兩個班104人作爲一個團體購票,需要 1049=936 元,

節省了 1240-936=304 元,

買飲料需要 1043 =312 元,相差8元

喝完之後將空瓶收回,則回收價爲10413 =8元,剛剛好!

反思:這是純數學的思考方式,沒有實際意義,飲料是進去後邊玩邊喝的,不應當像在完成任務似的在門口就喝完回收,如果由老師(或班長)先墊上8元,同學們就能把飲料帶進公園了,但不能隨手亂丟,必須帶到門口兌換(環保教育)。

2腦筋急轉彎:

假如(1)班想要單獨買票,請你幫他想出一個比較經濟的購買方案:

簡單說明

初一(1)班48人原想買48張票需要:4813= 624 元,

但若買51張票,每張只需11元, 只要:5111=561 元,節省了 624-561=63元,更經濟

至於多出的3張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無所謂

四 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什麼數學知識?

(2)對你影響最深的問題是哪一個,你有什麼看法?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秒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

演示用的實物鍾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於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並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鍾,讓學生觀察後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後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麼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 )個數,有( )根針,比較短的針叫( )針,比較長的針叫( )針,又細又長的針叫( )針。

(2)鐘面上有( )個大格,有( )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 )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時 60秒=( )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爲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係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佈置作業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遊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系列“春遊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於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旅遊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能選擇較合理的策略。感悟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活動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出春遊的課題

1、詩歌欣賞:《春天來了》,這是一首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自己創作的詩。這麼優美的詩,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這美好的春天裏,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麼?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遊”的課題。 2、你喜歡旅遊嗎?在旅遊中要注意什麼?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旅遊的快樂,但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同學們一起解決。讓我們出發吧!

二、合作探究春遊中的數學問題

1、選擇合適的租車方案

(1)出示租車信息:一共有40人蔘加春遊活動,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供選擇,大車租金每輛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車租金每輛120元,限坐乘客12人。請你算算怎樣租車最省錢?

(2)先讓學生估估、猜猜。與小組同學討論後把租車方案填在課本上。

(3)租車方案怎樣租車最省錢?

(4)彙報結果後總結方法:最省錢的策略是,車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滿,空位必須儘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輛大車和2輛小車的方案最合適。

2、快餐店用餐

師:到達目的地,同學們玩得真開心,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家快餐店用餐,這裏的食品真豐富,有涼菜、熱菜、主食、飲料等。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食品。

(1)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再把自己的選擇填在課本的表格裏,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錢?(提醒學生別浪費。) (2)彙報結果,看看大家都選了哪些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3、買紀念品回家

師:在快樂的遊玩中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家紀念品商店,讓同學們買些紀念品帶回家。

(1)與小組同學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淘氣遇到的問題怎麼解決?爲什麼先給爺爺買柺杖?

(2)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問題。並提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3)如果你有20元錢,你準備帶什麼紀念品回家?說說理由。

三、寫數學日記

師:同學們,愉快的一天結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開心吧?而且用你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請你把它記下來吧。你這一天是怎麼過的,在遊玩的過程中解決了哪些數學問題?有什麼感受?請按下面的格式寫一篇數學日記。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氣: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課後延伸:清明節到了,如果學校要帶六年級的同學們去茅家嶺烈士陵園掃墓,你能不能設計一個旅遊計劃?(填在課本第38頁),下節課在班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請你試試吧。

板書設計:

旅遊中的數學——春遊

1、租車2、用餐3、買紀念品4、寫數學日記 5、設計掃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