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教案及評析

教學思路:

五年級數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教案及評析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尤其是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和梯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一個“幾何求積”的數學問題。由於在上述學習中,學生已通過操作、實驗等積累了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剪、移、轉、拼等)並初步領悟了“新舊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都爲學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創造必要的條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在導學梯形的面積公式時,並沒有沿襲以往的教學思路,而是立足與學生已有的數學現實與經驗,以此爲出發點,通過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進行驗證——實踐應用”,讓學生在數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建構新知,解決問題,獲得體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靈活運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2、結合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和初步的假設、試驗和驗證等科學探究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斷髮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體驗數學再創造的樂趣,並使不同的學生獲得個性化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運用轉化思想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具、學具準備一般梯形兩個,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自由操作聯想,作好新課孕伏。

師:對於梯形,你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可讓學生自由發表)利用你手中的梯形,動手摺折、剪剪、拼拼,還能發現些什麼?(學生獨立操作,在此基礎上,在同桌或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生1:我發現任何梯形都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

生2:我們發現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象三角形那樣,通過重疊、旋轉、平移,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

生3:我們發現將一個梯形沿着它的兩條高剪開,分成了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生4:我們發現梯形可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5:還可以將梯形先剪下一個小三角形,再將剪下的小三角形通過旋轉、平移的方法和剩下的圖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生6:我們認爲還可以將梯形從中間剪開,分成兩個梯形,然後將其中的一個梯形通過旋轉、平移,和另一個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圖略)

生7:在梯形的下面剪去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到上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生8:將梯形上下對摺,沿摺痕剪開後所得的兩個小梯形也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師:善於觀察、勇於實踐,纔給同學們帶來如此豐富的發現,真了不得!

[點評:引導自由操作,有利於在寬鬆環境中激活原有數學經驗,爲隨後有目的的嘗試、實驗和驗證做好鋪墊。]

二、“假設——驗證——交流”,體驗數學再創造樂趣

1、假設

師:請大家再想一想,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你看出來了嗎?

生:都是將梯形轉化成了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

師:同學們將轉化後的新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進行比較,看看它們的面積有什麼關係?爲什麼?你能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談談你的來推導?

生2:可不可以象三角形那樣,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再進行推導?

……

[點評:交流對問題的初步設想是準確把握學生已有數學現實的關鍵,這對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隨後的學習起着關鍵作用]

2、驗證:

師: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關鍵在於能不能經得住實驗的驗證。請大家藉助手頭的材料,小組互相合作,大膽試試看,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獨立或合作嘗試轉化,教師深入傾聽,對有困難學生進行必要的提示和啓發。)

[點評:對數學材料實現“再創造”,不僅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時也需要組員間的相互啓發和教師的及時點撥與引導。]

3、彙報、交流、評價:

師:不少同學已經成功對自己的假設進行了驗證,請哪個小組先來展示你們驗證的結果和方法?(學生藉助實物投影展示各自的方法和結論)

生1:我們是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轉化爲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梯形上下底的和,高就是梯形的高,而梯形的面積只有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因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掌聲)教師表揚。

生2:我們組將梯形分成了兩個三角形。因爲:小三角形的面積=上底×高÷2,大三角形的面積=下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 = (上底+下底)×高÷2。

生3:我們小組認爲:將梯形上下對摺,沿摺痕剪開後所得的兩個小梯形也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這個梯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就是梯形的高的一半,因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更多精彩教學,盡在天下教育網!]

生4:我們小組沿着梯形的兩條高,將梯形分成了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長方形的面積可以求出,但三角形的面積無法求出,因爲三角形的底不知道。

生5:我認爲可以求出,但不知是否正確?

師:說說看,說錯了也沒問題。

生5繼續:單獨求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比較困難,能不能將這兩個三角形合併成一個大的三角形呢?因爲它們都是直角三角形,而且高又相等。

師:你很愛動腦筋,想法也很好,請同學們按照這位同學的思路去剪一剪,拼一拼,看看三角形的底與梯形有沒有關係?

生6:我發現了,這個三角形的底應該等於梯形的下底與上底的差。這樣,長方形的面積爲“上底×高”,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爲“(下底-上底)×高÷2”,合起來再化簡即得“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生7:我們小組將梯形右下方的小三角形剪下,再翻轉上去,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梯形上下底和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2×高”。

……

師: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通過我們剛纔的觀察,比較,那麼在這些方法中,你最欣賞師:會用字母表示嗎?

生:S=(a+b)h÷2

師:說一說各字母的意義。

[點評:通過動手操作,大膽實踐,探索出多種方法來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及時交流,展示個性化的研究思路與成果,整個引導過程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經歷了“操作、觀察、總結”的過程,經歷了一個數學再創造的過程,既品嚐了成功的體驗,又激發了學生的實踐慾望和創新能力。]

三、在實踐中拓展、延伸

1、生嘗試練習,幫助理解“橫截面”的意義。

2、說一說計算梯形的面積應注意什麼?

3、想一想,算一算:

出示圓木圖,求圓木的根樹。

4、計算:1+2+3+4+5+6+7+8+9= (想一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點評:有層次、有坡度、有趣味的練習,既能鞏固所學的新知,又有利於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有用的,爲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四、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每個同學都有很大收穫,談談你的收穫。

2、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五、作業:(略)

教後反思

探索新型情感性課堂教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多處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課教學中尊重每一位學生,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梯形面積的計算》一個,從課開始的自由操作聯想,到公式推導的全過程,到公式的應用,自始至終都能將學生放到主體的地位上。通過學生的實驗、操作、交流,讓學生構建梯形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之間的聯繫,從而正確的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靈活的應用於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