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萌發、次第、翩然、銷聲匿跡”等詞語,並學會運用。

2、瞭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整體感知,並在此基礎上篩選信息並練習概括要點。

2、探究事理說明文的的說明順序和寫作技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志趣,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求實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

2、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順序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語言,進行全面概括。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劃分段落層次,理清說明順序;探究局部說明順序,學習作者的說明技巧。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嫋娜,秋楓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

(一) 走近作者,積累相關的文學常識知識。

(二) 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

二、走進作品

(一)那麼,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呢?讓我們走進文章,請同學們初讀課文。要求迅速準確的篩選信息,準備搶答。

1、 什麼叫大自然的語言?什麼叫物候學?

2、 物候觀察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3、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有那些?

4、 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二) 聽讀課文,梳理文脈

思考:全文是採用什麼樣的順序進行說明的?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文章第一部分(1--3段),從描寫溫帶、亞熱帶一年四季周而復始的自然現象入手,說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那麼,研究物候有什麼有途呢?文章順理成章的在第二部分(4--5段)給以解答,說明了物候觀測對於農業的重要性。那麼,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那些因素呢?在第三部分(6--10)加以具體說明。最後,第四部分(11--12段),在前文說明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了物候觀測的意義,提倡人們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爭取農業更大的豐收。文章從具體現象入手,有條理的說明有關物候學各個方面的知識。

文章的條理性不僅體現在全文的結構佈局上,也體現在段落層次的說明順序上。

思考:請大家快速閱讀第三部分“決定物候來臨的因素”(6--10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進行說明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第三部分說明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那些因素時,文章指出共有四個: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這四個因素的排列順序不能隨意顛倒。作者以“首先”,“第二”,“第三”,“還有”這些詞,說明其作用有大小之分。文章按主次安排說明順序,符合事物發展規律,也符合讀者認識事物的規律。

三、拓展遷移:

《大自然的語言》圍繞“物候學”這門科學,從物候現象說起,先解釋什麼是物候學,再回答爲什麼要研究物候學。文章顯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我們要注意理解並學會運用。

提問:假如下面是幾種需要解說的事物,請你判斷一下它們分別適宜運用那種說明順序。

A老師,家訪請走這條路  B路的變遷  C預防近視  D美麗的校園一角

四、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瞭:描述物候現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係--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

五、佈置作業:

以“植樹造林的好處”爲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說明文。

六、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

物候和物候學                現象

對農業的重要性

決定其來臨的因素                        邏輯順序

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