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懷。

    2、品味語言,理解本詩語言中的寓意。

3、領會作者在對南北不同雪景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從而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訓練,品味散文詩的特點。

           2、比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難點: 1、體味作者的情感,理解詩歌的含義。

           2、把握文章的主旨。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在反覆誦讀課文中,比較南北雪的異同。體會它們的不同含義。

           第二課時:通過品味語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三課時:做練習。

教學考點及落實:

1、 從文中分別找出描寫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句子,並概括出它們各自具有的特點。

明確:江南的雪:滋潤美豔(一說“優美”);

 北方的雪:蒼涼悲壯  (一說“壯美”)

2、 作者是怎樣描寫南方雪的?

明確:(可提示學生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品味雪景)

寫江南雪景,首先概括它的特點,着力於靜態美的描繪,多用暖色調的形容詞,筆致綿密、舒緩,給人以平和、安謐之感。並以“隱約着青春的氣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兩個比喻,一虛一實,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而蜜蜂的紛飛喧鬧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渲染了田園牧歌式的恬淡氣氛。

3、作者在課文開頭前三段描寫了江南雪景,用意是什麼?

明確:作者在開篇中着重描寫了江南雪的美豔、孩童的歡樂、雪羅漢的有趣,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寄寓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4、作者是怎樣描寫北方的雪景的?

明確:寫朔方雪景,則重在動態的表現。朔雪的“如粉,如沙”,似乎孤獨、寂寞,運筆大刀闊斧,粗獷、急促,產生了無比壯觀的藝術境界。

5、寫朔方的雪時,着重從哪三個空間進行立體描寫?

明確:作者寫朔雪時,着力從“無邊的曠野下”、“在凜冽的天宇下”、“瀰漫太空”這三個空間來寫,以突出騰飛的朔雪那種橫掃千軍,銳不可當的氣勢。

6、課文4、5、6、三段描寫北方雪景,用意是什麼?

明確:魯迅以粗獷的筆墨描寫“朔方的雪”包含了作者對害冷環境的反抗,對不屈的、鬥爭的品格的歌頌,有彷徨、孤寂,也有永不停息戰鬥的倔強精神。

6、兩幅雪景圖的內在聯繫是什麼?

明確:作者寫江南雪的優美,正是爲了襯托出朔方雪的壯美,在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中,貫穿着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鬥來創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7、文中作者描寫了雪羅漢的形象,在全文內容和結構上有何作用?

明確:從內容上說,作者以特寫的方式來寫“大阿羅漢”暗示出雖然“阿羅漢”潔白、明豔、非常優美,但曾幾何時,便化爲子虛烏有“暗示平和優雅的事物固然美好,但經不起外力打擊,不可過於眷戀。從結構上看,作者以實寫虛,”化景物爲情思“,從想象到現實,層層推進,筆觸隨情感而跳,愉悅的情緒因雪羅漢的消融而漸入深沉,繼而立刻進入對朔方的雪的描寫,作者不感到突兀。總之,雪羅漢無論是內容上還是結構上都是連接朔雪之景的橋樑。

8、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讚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鬥中得到昇華。

9、理解文中關鍵性的語句,更深地品味文章的內涵。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明確:“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讚賞的。

(2)、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明確:“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裏是指江南的雪蘊育着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繫的。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確: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裏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爲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10、文章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效果如何?

     明確:  比喻、擬人、排比--生動形象、語勢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