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優秀教學教案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高宗時,試禮部,名在前到,因觸怒秦檜,被罷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歷官隆興,夔州通判,並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 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監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後被去職,歸老故鄉。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書憤優秀教學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書憤》優秀教學教案

一、導入

介紹陸游詩作及特點,結合《釵頭鳳》、《示兒》等詩。

二、【作者介紹】

陸游(放翁):科舉除名——絕戀沈園——載浮載沉——臨終示兒

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

陸游生於1125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南侵,他的父親不得不帶着家人南下逃難,九歲時才返鄉定居。這種生活,在陸游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出生於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官僚家庭,其父陸宰是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這種家庭環境,對陸游愛國精神的形成有很大影響。18歲時又師從曾幾,不僅學詩,更受到言傳身教的愛國教育,20歲時便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願。但是,由於君上昏聵,朝廷內秦檜爲首的投降派把持朝政,使得全國的抗戰形勢每況愈下。

觀其一生,陸游仕途坎坷,始終沒有得到重用。29歲時赴試,明年複試,由於名列秦檜之孫秦壎之前,且“喜論恢復”,觸怒了秦檜,竟被黜落。其後孝宗即位,起用抗戰派人士,賜他進士出身,派任地方通判。後張浚北伐,終以失敗告終。因陸游曾力說張浚北伐,因此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歸山陰故里。後入王炎幕府擔任川陝宣撫使司幹辦公事(主管視察軍政事務),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東歸,他被調成都,代理地方官,無所作爲。范成大鎮蜀,他被召爲成都府參議官,後雖入朝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等職,但十餘年間,三遭黜落:在江西任上因撥義倉救災,以“擅權”罪免官還鄉;在淮東任上以“不自檢飭,所爲多越於規矩”論罷;朝官任上又被誣爲“嘲詠風月”而罷黜。此後二十年中,除了一年起用爲史官外,一直閒居在山陰家中。他的.一生,“恢復”之志貫穿始終。

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容豐富,主要表現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

【詩作背景】

陸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淪陷的時代,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書憤》寫於淳熙十三年(1186)春,是南宋前期的作品,此時南宋政權建立已有60 年的歷史。

宋高宗:趙構,雖爲皇帝,卻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領,他懼怕與金朝打仗,紹興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檜爲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給他專辦,其他大臣不得參預。秦檜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氣,於紹興九年正月不顧一切,同金朝訂立和議,向金稱臣納貢。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軍的進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做金的屬國也就心滿意足了。本來,在與金的對抗中,宋軍曾經取得過一系列重大勝利,如岳飛於紹興四年(1134年)揮師北伐,收復了大片失地。宋高宗、秦檜一心只想和議,像岳飛這樣的抗金良將有礙於投降活動,因而宋高宗和秦檜便以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逮捕入獄。岳飛北伐的巨大成果,就這樣讓宋高宗、秦檜拱手送給了金朝。

南宋文臣武將中的主戰派們仍然懷有收復中原、迴歸故土的強烈願望。然而南宋天子主張妥協退讓,投降派在朝廷中佔上風,從國勢和兵力看,南宋沒有收復中原的絕對優勢。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南宋有志之士們的內心世界都相當壓抑和激憤。作爲愛國詩人的陸游,這時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着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他的內心自然是十分壓抑和激憤的,《書憤》一詩便是這種壓抑和激憤的必然產物了。

三、朗讀課文

1、 朗讀整體感知全詩。

四、鑑賞品味詩歌

1.如何理解“書憤”之“憤”?詩人爲何而憤?詩從詩中找到相關詩句

2、 “世事艱”如何理解?包含詩人什麼情感?(結合首聯和頷聯分析)

問:詩人遙想當年,從“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一聯中,如何具體展現“氣如山”?

3、“空自許”如何理解?包含詩人什麼情感?(結合頸聯和尾聯賞析)

4、對於悲愴的個人境遇,詩人抱着怎樣的心態?

5、總結:

6、對比賞析

陸游的《書憤》和杜甫的《蜀相》中,都寫了諸葛亮,兩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結合“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與“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加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