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閣》簡析 教案教學設計

登快閣

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爲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在宋人的詩裏,很少有這樣氣象開闊的詩歌出現,作爲江西詩派的開創者,黃庭堅的創作實踐和他留傳下來的詩歌給宋詩的確增添了很光彩的 一頁。

本詩題爲登快閣,可知是首登高望遠之作,而一“快”字,便給了人們一種把心靈要淋漓盡致的釋放出來的強烈衝動,且往下看。“癡兒了卻公家事”哦,作者開口便寫自己了,“癡兒”是他自己對自己的稱謂,我們的文學傳統裏從來就偏愛這個癡字,千古情人獨我癡,對於自命風雅的文人學士,更喜歡這個字了,“了卻公家事”這麼一句,寫的叫我們馬上想起了《三國演義》裏的龐統在耒陽理政來,那樣的瀟灑又那樣的分明。他在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之後要去做什麼呢,打一圈麻將呢,泡一陣電腦,還是乾脆去醉,去狂,詩人沒有,他自有他的去處,他登了快閣。“快閣東西倚晚晴”他去看夕陽,看那些無盡致的風景去了,一個“倚”字,彷彿把作者的形象一下子擺在了千萬的讀者眼前,又彷彿把詩人定在了快閣。他看到了什麼樣的風景呢?好句馬上就出來了,“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時是秋,可以看得見千山,自然是詩人的誇張,但一下把氣象打開了,把心境也打開了,叫生命一下着面的是無盡的蒼茫,而落木的意象的選擇,接了古人寫秋之傳統,他要寫就得有新意,“無邊落木蕭蕭下”杜甫已經寫的很有力度和速度了,他要怎樣來超越?他寫了,寫的是落木因爲葉子的飄零,把空間給放大了,一種空闊闊的感覺馬上就會把你的心給揪住,揪的你疼,揪的你想喊救命。月已經升起,“玲瓏望秋月”是得仰望,也許是千年的仰望太久,太累,需要俯視來求得心靈的平衡,於是,詩人要底下頭來去找那個被無數詩篇寫的有些舊的月亮,那個月亮自然不可以懸在天上了,它在水裏,它照亮了一道澄江,那是多麼清奇的一份感覺,寫的心境也一掃悲秋的哀嘆,於是被後人吟詠着,唸叨着,享受着。這樣的心境在我們的古代文人是一個很高的令人嚮往的,有了這樣一句可以壓住大詩人的句子,再往下寫又很難了,“朱弦已爲佳人絕”好傢伙,不寫景了,寫到人來了,而且是美人哦,“佳人”我們看不見,不知道她有怎麼美而更絕神祕和更有想象力,那常常彈給佳人聽的弦也弄斷了,我們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麼旖旎的故事,可這句詩分明的告訴我們,那可是他最仔細,最感動,最懷想的人,就是這樣的人,現在已經不在,或者已經分手,所以就像俞伯牙在鍾之期之後不在理琴一樣,“長絕”不僅是深情,更把他的對不可再得的美感的珍重表現爲永恆的懷念。“青眼聊因美酒橫”寫到青眼,也就寫到詩人的本色,他要保持他大丈夫的人生選擇,可是他加以青眼的就是美酒,想來他也不會常常是醉的東南西北也找不到的,因爲青眼難得會常常使。“萬里歸船弄長笛”又和千山,和澄江聯繫起來了,是和有詩情的一句,弄長笛,寫的好若人想去聽聽其中寄託了多少的情思。“此心吾與白鷗盟”又接住了開頭的癡兒,和白鷗盟,自是要表白他的一顆赤子之心了。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也是很鮮明的,首先是它吸取了詩歌創造的傳統成果,在意象的選擇上一依前人,基本沒有選擇新的入詩,這點是很清楚的,這裏就不用一一的拉出來。在寫法上,也同樣是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這樣的寫下來。但是,在黃庭堅的手裏,看着就這樣的傳統的寫出來,卻寫出來創造,寫出來神奇。一件作品就在於能夠準確的表達出可以給讀者有閱讀快感的東西來,而不論它是用什麼手法弄的,如果是讀者最熟悉的手法而寫出還有他們可以閱讀到的快感來的,那自然是非大手筆不能。其次就是它寫出來新的氣象,在宋代可能和它的國家之積弱有關,儘管有蘇東坡那樣的大江東去,還有辛棄疾那樣的挑燈看劍,但是總體來看,文人的氣象就是不高,這首詩作爲宋詩被廣爲傳誦,還是因了氣象的原因,它這裏沒有憂愁的嘆息,沒有纏綿的追想,沒有不太現實的的狂呼悲歌,沒有,有的是在視野裏和胸懷間所體味品悟出來的美。寫了很悠閒開朗的生活,卻是高雅壯麗的,遠離了官場的營營與碌碌,也遠離了城市,離了家,在高樓這樣一個可以任意的選擇視點的位置,盡情的看,盡情的想。而且作者寫出來了他看到的,他想到的,由這所看,所想,就創造出來了新氣象,我說氣象開闊,其實還沒有說到點,那種氣象,不僅僅是開闊,還有一些很溫馨的東西從字裏漫出來,把讀者的心靈給抓住,抓住就是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咀嚼。再次應該說的是語言,語言對於藝術的表現當然是最基層的層面,作者一律用了最簡單的字眼入詩,沒有晦澀難懂,沒有琢磨不透的的些東西,甚至是種很口語的詩句,有一點典故,也是差不多家喻戶曉的了,就是這樣。

通觀全詩,不由的我們要想到如今的文學,如今的詩歌,我想,這首詩,不論是它的思想內容,不論是它的表現手法,都可以給我們很多思考的契機,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任何一個想要創作的人,可以不知道這首詩,可以不喜歡這首詩,但是,他們不 可以在他們的創造過程中缺少這首詩所以成功的經驗,但願我們能夠有一些可以像這首詩一樣給後人長期唸叨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