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天鵝大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天鵝大班教案

天鵝大班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 學認字詞 寒冷 冬天 受傷 脖子 雙,並能用“雙”組詞。

2、通過學習 培養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構思: 小朋友馬上要上小學了,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在幫助的情況,怎樣幫別人最好呢? 同時爲豐富的詞彙而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準備: 大範例(要學的新字詞用紅色的筆寫) 字卡以及字義圖片 錄音機 磁帶 幼兒用書及人手一支鉛筆 自制神祕袋(裏面放一些喜歡的禮物和字卡)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複習已學過的字詞(遊戲 神祕袋)

師: 神祕袋真奇妙, 裏面的東西要不要?

幼:要用手從口袋裏摸出東西, 吸引小朋友, 交替摸出字卡, 以達到複習已學的字詞目的

二、 基本部分

1、欣賞兒歌,引入課題。

提問: 兒歌中的天鵝它在哪裏做什麼? (在寒冷的公園裏過冬)

它怎麼了? (翅膀受傷了,很孤單)

小朋友怎樣幫助它的? (變成一隻天鵝跟它作伴)

那你怎麼樣幫助天鵝呢?

小朋友討論, 個別回答, 小結。

2、出示大範例, 學習兒歌。

3、學習字詞

引導觀察大範例中紅色的字寶寶,告訴他們這些字寶寶是今天要和小朋友玩遊戲的字寶寶。

出示體現能冬天的圖片, 請幼兒說出圖的特徵, 引出“冬天”。請幼兒說出冬天的氣候特徵及人們的衣着等與其它季節的不同,幫助幼兒理解字詞,並學習“寒冷”。(用同樣能幫助邊理解邊學習字詞的方法不學習其它字詞)學一個字詞用磁鐵貼好於黑板上。

B、鞏固字詞

分男女小朋友比賽,一起認讀黑板上的字卡上的字, 請個別認讀。

遊戲: 小猴小猴真愛玩。

C、請小朋友用鉛筆圈出書上兒歌中的所學字詞,來回指導。

三、 結束部分

小結

天鵝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天鵝之死》是聖桑寫的;感知大提琴演奏發出的渾厚的聲音。

2、通過音樂感知生命的意義,教育兒童熱愛生命。

3、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狂歡節》中《天鵝》的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

1、感受大提琴的聲音特質;

2、知道天鵝是美麗的、聖潔的以及對生命的追求和嚮往。

難點:

1、理解《天鵝之死》的音樂;

2、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隨音樂自編動作,從而大膽表現音樂。

活動過程:

(一)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鵝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說天鵝的死亡.

當大、中班的幼兒聽到老師說天鵝之死時,幾乎同時發出“啊!?”,言外之意:天鵝死了?天鵝怎麼死的?音樂還有表現死亡的?

分析與措施:他們壓根就沒想大、小提琴的區別是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而小班的幼兒依然是上音樂課時的高高興興的快樂樣子。老師讓幼兒大膽發言。

老師播放幻燈片.

片一:在寧靜皎潔的月色下,一隻白天鵝憂傷地抖動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鬱的旋律)白天鵝被獵人打傷了,傷的很厲害,將要離開這個世界.

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動翅膀飛向天邊。

片三:她輕輕地抖動翅膀,艱難地站立起來,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飛起來,離開湖面。她渴望活下來,生命在呼喚着,她奮力與死神拼搏.

片四:她終於奇蹟般地展翅旋轉飛翔起來了,生命的光輝重新閃現。

片五:但由於她的傷實在是太嚴重了,白天鵝慢慢地、緩緩地彎屈身體,倒在地上,漸漸地合上雙眼,她渾身發出一陣陣顫慄,似閃電掃過她全身。

片六:最後,她在顫抖中竭盡全力擡起一隻翅膀,遙遙指向天邊,她多想活下去。然而,死神降臨她身上,她慢慢地閉上雙眼,默默死去了。

(二)老師邊放幻燈片邊講述着天鵝的故事,全班安靜極了,鴉雀無聲.孩子們瞪大眼睛,認真地看着,認真地聽着.小班的幼兒也漸漸的不笑了.

當幻燈片放完,全班一片靜寂.幾秒鐘之後,突然,華鐦小朋友(大班)站起來大聲說:“那個獵人太壞了,一定要讓警察把他給抓起來.”焦宇洋小朋友(中班)也表情嚴肅的說:“我媽說天鵝是高貴的,是國家保護動物.” 分析與措施: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很寬,天性又很善良。老師表揚了他們。

(三)師:這段音樂是音樂家聖桑寫的,演奏樂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發出的聲音.(反覆播放前8小節)

師:你覺得大提琴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四)請幼兒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同時老師朗誦幻燈片的解說詞。

(五)請小朋友隨天鵝之死的音樂,把美麗的天鵝、受傷的天鵝、渴望活下去的天鵝表演出來。

(六)請陳老師(業務院長)表演《天鵝之死》,同時老師第三次講天鵝的故事。

(七)師:請小朋友們像陳老師那樣,勇敢的大膽的隨着音樂,表演《天鵝之死》

小朋友認真看着陳老師的表演,聽着天鵝之死的故事。

分析:他們通過感官的看和聽,進一步加深了對天鵝之死的音樂的理解。

措施:當陳老師隨音樂舞蹈起來,同時用眼神、手勢,示意幼兒舞動起來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離開了自己的座位,在音樂的伴奏下開始了天鵝之死的表演.孫家雯(中班)把兩臂高高身舉起,表示天鵝想飛.模仿是幼兒的天性。老師用眼神對錶演的幼兒給予讚美。

(八)師: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

大班的哥哥王潤盟說:“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老師問:“哥哥說的對不對呀?”弟弟妹妹一起說:“對!”

分析與措施: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老師繼續引導幼兒愛護大自然。

變化與延伸:

(1)製做《天鵝湖》圖畫

(2)剪紙――天鵝

(3)塗色――月夜天鵝湖

準備:

(1)蘭色電光紙或瓦棱紙

(2)蘭色皺紋紙若干

(3)白棉花一包(做天鵝用)

(4)黃電光紙

(5)膠水

(6)紅水彩筆

(7)黑水彩筆

活動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比較困難的研究課題.我想,一節好的音樂課應該涉及到情感、智力、個性及社會性(包括責任感)等幼兒心理髮展的全部領域。而幼兒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見的音樂操作活動來感知、欣賞音樂,特別是跟隨音樂做動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兒童感知、理解音樂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這同時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爲了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收集各種直觀的教學資料,投放多種材料進行教學.針對教育對象的現有狀況及發展需要提出目標,避免過高、過全;過低、過偏。具體內容、程序和方法都圍繞目標提出,使活動朝既定目標的方向發展。

天鵝大班教案3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舞曲的藝術美及樂曲歡快、跳躍的特點。

2、能用動作表現音樂輕快、活潑的性格。

3、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天鵝圖片一副、天鵝頭飾每名幼兒一個;

2、《四小天鵝舞曲》音樂、影像資料。

活動重點:

感受樂曲歡快跳躍的特點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入,使幼兒初步感知音樂的情緒。

教師:寶寶們,春天來了,田野裏的小草發芽了,桃花開了……聽!什麼聲音?(放音樂)

教師:聽完以後,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說出感受)

教師:其實這段音樂來自一個很好聽的故事------(講故事)

“從前在一個城堡裏,住着一個英俊的王子,有一天,王子到森林打獵,他看到一羣漂亮的白天鵝從頭頂飛過,就追隨天鵝來到一個湖邊,這時天黑了,白天鵝變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姑娘,王子驚呆了!原來是奧傑塔公主被魔王施了魔法,她和她的夥伴們白天變成天鵝,夜晚才能恢復人形,只有遇上真心喜歡他的王子,才能破解魔咒,王子聽了奧傑塔公主的講述,王子真心喜歡上了公主,發誓要解救她,這時天鵝夥伴們聽了個個眉開眼笑,有四隻小天鵝快樂的跳起舞來,後來王子奮不顧身的殺死了魔王,公主變回了人形,他們終於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2、再次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情緒特點,瞭解樂曲的形象。

(1)師:聽音樂後,你覺得這段音樂是故事中的誰在跳舞?(四隻小天鵝)師:你們見過天鵝嗎?

(2)出示天鵝圖片,瞭解天鵝特徵

先請幼兒說一說天鵝的特徵,教師總結:天鵝是一種高貴優雅的動物,人們都很喜歡它。

教師:天鵝高興地時候會跳舞,誰願意學一學?(鼓勵幼兒做動作)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四隻小天鵝跳舞吧!(放舞劇影像)

3、分段欣賞音樂,瞭解樂曲A-B-A的結構

教師:寶寶們如果你們仔細聽,就會發現音樂的節奏是有變化的,我們先來聽第一部分。(放A部分音樂)

第一段音樂節奏均勻,好像看到小天鵝跳起了整齊的舞步(鼓勵幼兒學)

聽第二段音樂後,教師:第二段的節奏更加豐富,好像看到小天鵝展開翅膀飛到水面上,拍水、玩水、想同伴灑水的場面。

聽第三段音樂後,問幼兒:誰聽出了這段音樂和哪一段是一樣的?(鼓勵幼兒回答)

師:第三段又回到了生動質樸的格調,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第二段不一樣的音樂就是A-B-A的結構。(板書A-B-A)

教師:整個音樂通俗親切,是世界上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的一小部分,這段音樂和舞蹈配合的天衣無縫,令人心馳神往。寶寶們,你們想不想把自己打扮成天鵝玩遊戲呀?

4、幼兒戴頭飾隨音樂玩“四隻小天鵝”遊戲

(1)要求幼兒出場時四個人結伴

(2)引導幼兒隨音樂ABA不同節奏變化,用動作表現天鵝的形象

5、鼓勵幼兒邀請客人一起跳起“天鵝舞”結束活動。

天鵝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天鵝之死》是聖桑寫的;感知大提琴演奏發出的渾厚的聲音。

2、通過音樂感知生命的意義,教育兒童熱愛生命。

3、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由來及設計的思路:

孩子喜歡各種動物,他們總是把動物作爲活動的主角,動物的各種聲音爲他們帶來全新的感受,走進動物的世界去聆聽,會使人感到與大自然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本班結合音樂教研,設計了主題活動軌跡:聲音知多少?(一)生活與聲音(二)動物與聲音(三)美麗的樂音。

環境佈置:

1、主題軌跡

2、天鵝組圖

活動準備:

《動物狂歡節》中《天鵝》的音樂

活動重點難點:

1、感受大提琴的聲音特質;

2、知道天鵝是美麗的、聖潔的以及對生命的追求和嚮往。

3、理解《天鵝之死》的音樂;

4、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隨音樂自編動作,從而大膽表現音樂。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鵝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說天鵝的死亡.當大、中班的幼兒聽到老師說天鵝之死時,幾乎同時發出"啊!?",言外之意:天鵝死了?天鵝怎麼死的?音樂還有表現死亡的?

分析與措施:他們壓根就沒想大、小提琴的區別是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而小班的幼兒依然是上音樂課時的高高興興的快樂樣子。老師讓幼兒大膽發言。

老師播放幻燈片.片一:在寧靜皎潔的月色下,一隻白天鵝憂傷地抖動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鬱的旋律)白天鵝被獵人打傷了,傷的很厲害,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動翅膀飛向天邊。

片三:她輕輕地抖動翅膀,艱難地站立起來,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飛起來,離開湖面。她渴望活下來,生命在呼喚着,她奮力與死神拼搏.片四:她終於奇蹟般地展翅旋轉飛翔起來了,生命的光輝重新閃現。

片五:但由於她的傷實在是太嚴重了,白天鵝慢慢地、緩緩地彎屈身體,倒在地上,漸漸地合上雙眼,她渾身發出一陣陣顫慄,似閃電掃過她全身。

片六:最後,她在顫抖中竭盡全力擡起一隻翅膀,遙遙指向天邊,她多想活下去。然而,死神降臨她身上,她慢慢地閉上雙眼,默默死去了。

老師邊放幻燈片邊講述着天鵝的故事,全班安靜極了,鴉雀無聲.孩子們瞪大眼睛,認真地看着,認真地聽着.小班的幼兒也漸漸的不笑了.當幻燈片放完,全班一片靜寂.幾秒鐘之後,突然,華鐦小朋友(大班)站起來大聲說:"那個獵人太壞了,一定要讓警察把他給抓起來."焦宇洋小朋友(中班)也表情嚴肅的說:"我媽說天鵝是高貴的,是國家保護動物."分析與措施: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很寬,天性又很善良。老師表揚了他們。

(三)師:這段音樂是音樂家聖桑寫的,演奏樂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發出的聲音.(反覆播放前8小節)師:你覺得大提琴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四)請幼兒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同時老師朗誦幻燈片的解說詞。

(五)請小朋友隨天鵝之死的音樂,把美麗的天鵝、受傷的天鵝、 渴望活下去的天鵝表演出來。

(六)請陳老師(業務院長)表演《天鵝之死》,同時老師第三次講天鵝的故事。

(七)師:請小朋友們像陳老師那樣,勇敢的大膽的隨着音樂,表演《天鵝之死》

小朋友認真看着陳老師的表演,聽着天鵝之死的故事。

分析:他們通過感官的看和聽,進一步加深了對天鵝之死的音樂的理解。

措施:當陳老師隨音樂舞蹈起來,同時用眼神、手勢,示意幼兒舞動起來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離開了自己的座位,在音樂的伴奏下開始了天鵝之死的表演.孫家雯(中班)把兩臂高高身舉起,表示天鵝想飛.模仿是幼兒的天性。老師用眼神對錶演的幼兒給予讚美。

(八)師: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

大班的哥哥王潤盟說:"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老師問:"哥哥說的對不對呀?"弟弟妹妹一起說:"對!"分析與措施: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老師繼續引導幼兒愛護大自然。

變化與延伸:

(1)製做《天鵝湖》圖畫(2)剪紙――天鵝(3)塗色――月夜天鵝湖準備:

(1)蘭色電光紙或瓦棱紙(2)蘭色皺紋紙若干(3)白棉花一包(做天鵝用)(4)黃電光紙(5)膠水(6)紅水彩筆(7)黑水彩筆

活動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比較困難的研究課題.我想,一節好的音樂課應該涉及到情感、智力、個性及社會性(包括責任感)等幼兒心理髮展的全部領域。而幼兒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見的音樂操作活動來感知、欣賞音樂,特別是跟隨音樂做動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兒童感知、理解音樂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這同時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爲了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收集各種直觀的教學資料,投放多種材料進行教學.針對教育對象的現有狀況及發展需要提出目標,避免過高、過全;過低、過偏。具體內容、程序和方法都圍繞目標提出,使活動朝既定目標的方向發展。

小百科:天鵝指雁族(學名:Cygnus)的鳥類,屬遊禽,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除非洲、南極洲之外的各大陸均有分佈。爲鴨科中個體最大的類羣。

天鵝大班教案5

附故事

《一根羽毛也不能動》

天鵝和鴨子是一對好朋友,要說比飛行,天鵝總是勝過鴨子,可是比游泳,當然鴨子領先,所以他倆時常互相佩服對方。

一天,他倆想進行一場做木頭人的比賽,除了通常的規則以外還加上了一條:一根羽毛也不能動,誰堅持的時間長誰就是冠軍。

說比就比,兩個好朋友開始一動也不動地站着,心裏不停地念叨“一根羽毛也不能動”。

一羣蝴蝶飛來繞着鴨子轉,天鵝想:“這下鴨子要動了吧?”可是,鴨子一動也沒有動。一羣兔子跳了過來繞着天鵝轉,鴨子想:“這下天鵝要動了吧?”可是,天鵝也一動也沒有動。就這樣他們不停地默默唸叨“一根羽毛也不能動”,不分勝負地站了很久很久。

這時,來了一隻狐狸,一眼就看出鴨子和天鵝在做木頭人的遊戲,他想機會來了,連忙打開口袋,把鴨子和天鵝裝進去。可是這兩個傢伙還在想着:“一根羽毛也不能動”,任憑狐狸把他倆裝進口袋也不動彈一下。到了狐狸家,狐狸打開口袋把他倆放了出來,然後開始往爐竈裏放柴火,鴨子和天鵝一動不動地站着看狐狸燒水,心裏還是想着“一根羽毛也不能動”。

狐狸燒了好大一鍋開水,他想:“先煮哪個吃呢?天鵝比鴨子大,就先吃天鵝吧。,,他一把抓起天鵝,往鍋裏放。天鵝還是在心裏唸叨“一根羽毛也不能動”。就在天鵝被放進開水的一剎那,只見鴨子朝狐狸猛撲過來,在狐狸的鼻子上狠狠地咬一口,狐狸沒有料到一動不動的鴨子怎麼突然衝了過來,大吃一驚,疼得嗷嗷直叫,一鬆手放了天鵝,鴨子和天鵝齊心協力向狐狸撲去,狐狸招架不住,只好奪門而逃。

兩個好朋友又擁抱在一起,鴨子說:“這次你做到了一根羽毛都不能動,你是冠軍。天鵝緊緊地握住鴨子的手說:“謝謝你救了我的命,友誼比比賽還要重要,你纔是冠軍中的冠軍啊!”

活動準備

故事畫面若干。

活動目標

傾聽故事,感受故事角色爭冠軍的有趣過程。

理解鴨子放棄冠軍的行爲變化,體會友情比比賽更爲重要 活動過程

一、瞭解故事人物

1.分辨故事人物:天鵝和鴨子。

2.瞭解故事中天鵝和鴨子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時常互相佩服對方。

3.談論:天鵝和鴨子看到對方時會怎樣讚美自己的朋友。

二、閱讀故事(前段)

瞭解鴨子和天鵝爭當冠軍比賽的規則

1.一天,鴨子和天鵝想玩一個木頭人的遊戲,比一比誰會當冠軍。

2.按各自的經驗談論木頭人的玩法,並瞭解這次比賽還添上一條規則是:“一根羽毛都不能動”,推測誰可能當冠軍。

3.觀察畫面,談論在蝴蝶飛過來、小兔跳過來的時候,兩個好朋友的表現,他們心裏會念叨着怎樣一句話。

三、嘗試遊戲

體驗一根羽毛也不能動地堅持到底的情景

1.大多數幼兒扮作天鵝和鴨子,兩位幼兒扮作蝴蝶和兔子,玩一玩木頭人的遊戲。遊戲過程中,蝴蝶和兔子努力在幼兒中轉悠。

2.談論自己怎樣做到不動,心裏想着哪句話。(一根羽毛也不能動)

四、閱讀故事(後段)

1.這時來了一隻狐狸,他一眼就看出鴨子和天鵝在做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的遊戲,就朝他倆走了過去。

2.鴨子和天鵝看見狐狸走來仍然一動不動,他們心裏想着什麼?狐狸把他倆裝進口袋他們怎樣,狐狸開始燒水他倆又怎樣,他們怎麼還是一動不動呢?他們心裏還在想着什麼呢?

3.狐狸燒開了水,抓起天鵝就往開水裏放,這時,鴨子會怎樣?

4.觀察畫面描述鴨子救天鵝的情景。

5.鴨子終於從狐狸的手中救下了天鵝,兩個好朋友擁抱在一起。

五、理解討論 體會友情的重要

1.誰做到了一根羽毛也不動,得了冠軍?

2.鴨子怎麼會得不了冠軍?說一說他這樣做的道理。

3.在這場比賽中誰會是冠軍中的冠軍?天鵝緊緊地握住鴨子的手說:‘‘謝謝你救了我的命,你纔是冠軍中的冠軍。”

4.共同猜測書名:故事中重複最多的一句話“一根羽毛也不能動”。

天鵝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感受兩首不同情緒、風格的樂曲,在充分的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運用語言、色彩、線條(美術)動作創造性地表現音樂中的形象。

2、通過對兩首曲子的欣賞,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對《天鵝》、《四小天鵝》這兩首首曲子的理解。

3、多媒體教學在如今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而從我們孩子的年齡特徵來看,應更多運用多媒體來爲教學服務。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言:盛夏到了,深圳的荔枝豐收了,可是有許多害蟲想吃荔枝。我們一起做啄木鳥去荔枝園吧!(隨音樂做熱身律動《啄木鳥》)

二、進行部分

1、啄木鳥累了,我們休息一下吧!來聽一首曲子,名字叫做《天鵝》(請幼兒完整欣賞)

2、提問:你聽完這首曲子感覺如何?

樂曲中的天鵝是什麼樣的天鵝?

3、還有一首曲子也講了天鵝的故事,名字叫做《四小天鵝舞曲》,大家聽聽與第一首曲子有什麼不同?

4、提問:你聽完這首曲子感覺如何?

它們的心情怎樣?

樂曲中的天鵝是什麼樣的天鵝?

5、小結:這兩首曲子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位美麗的公主,被可惡的魔法師變成了天鵝,公主的心情非常憂傷。後來,她遇到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共同戰勝了魔法師,公主又變回了人形,她的小天鵝朋友非常高興,爲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6、聽完這兩首曲子,你覺得哪一首曲子是表現公主變成天鵝後憂傷的孤獨心情?爲什麼?哪一首是表現公主變回人形後,她的小天鵝朋友跳起了快樂的舞蹈?爲什麼?

7、小結:我聽的第一段音樂比較舒緩,表現了公主憂鬱,傷心的心情。而第二段音樂通過歡快、比較跳躍的節奏和情緒表現了活潑可愛的四小天鵝爲公主跳舞的情景,表現了公主快樂、高興的心情。

8、讓我們看動畫片中是怎樣表現樂曲中所講述的故事吧!

9、剛纔我們看的動畫片美不美?如果我們自己來設計畫面,你喜歡用什麼顏色來表現樂曲中天鵝的不同心情呢?

10、啓發幼兒用冷色和暖色表現天鵝的憂傷和快樂

快樂用什麼顏色表現?

憂傷用什麼顏色表現?

11、老師也用線條圖形來表現了這首樂曲,請小朋友用你自己的手部動作隨着我的圖形譜來表現樂曲吧!

12、我們一起用動作隨着圖形譜來表現這兩首樂曲吧!(示意幼兒站起來做)

13、剛纔,我們用簡單的手臂動作表現了兩首不同的.樂曲,現在我們把自己當作一隻天鵝,用完美的動作去表現天鵝的不同心情。

14、現在我們隨着第一首舒緩憂傷的曲子,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天鵝的難過吧!

(評價:我們要隨着旋律非常柔美的表現)

15、我們隨着第二首歡快的曲子用身體動作表現天鵝們的快樂吧!

(評價:提醒幼兒單獨完成,做的好的可以示範,共同分享,建議幼兒可分角色表演。)

三、結束部分

與幼兒共同討論,怎樣表現憂傷和快樂的天鵝。(憂傷——男孩做湖水,女孩表現天鵝的動作;快樂——女孩拍手,拍腿,男孩四人一組跳。)帶上天鵝的翅膀,剛纔我們合作表演了天鵝的故事,你們都表演的很棒,那你們喜歡做快樂的天鵝還是憂傷的天鵝呢?那麼我們隨着快樂的樂曲飛到快樂的地方去吧!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天鵝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畫長天鵝的基本特徵。

2、以看看、說說、畫畫的形式,表現出天鵝的不同姿態。

3、感受繪畫輕鬆、愉悅的氛圍。

活動準備

1、圖片-天鵝

2、教具-兩個蛋(大、小)

3、圖畫紙、記號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兩個蛋(教具),引起興趣。

提問:這兩個蛋是什麼形狀的?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

2、教師告訴幼兒:大的是恐龍蛋,小的是鵝蛋。

二、說說、畫畫

1、教師示範天鵝身體與頭部的定位

(1)老師演示:恐龍蛋放在當中,鵝蛋想離它遠一些該放哪兒呢?(請個別幼兒演示)

(2)請幼兒在圖畫紙上爲恐龍蛋與鵝蛋定位

--畫出天鵝頭與身體的不同位置

2、教師示範(邊說邊畫)

(1)以變魔術的形式將鵝蛋變形,畫出長頸鹿頭上的眼睛、嘴巴、耳朵和角。

(提示:定位時方向不同)

(2)用二根“電話線“連接鵝蛋與恐龍蛋。(提示:一邊寬、一邊窄)

(3)恐龍蛋變形--畫出天鵝的腿和尾巴

(4)找找天鵝還缺什麼?(頭髮、衣服)

3、教師小結天鵝的特徵,並提出要求。

三、幼兒繪畫

1、畫單個天鵝,要求不同方位,不同動態。

2、天鵝和誰在一起,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並畫下來。

四、活動講評:

1、你認爲哪隻天鵝畫得最像?爲什麼?(說出特徵)。

2、介紹自己畫的天鵝在幹什麼?(說出動態)

天鵝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天鵝之死》是聖桑寫的;感知大提琴演奏發出的渾厚的聲音。

2、通過音樂感知生命的意義,教育兒童熱愛生命。

3、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

活動由來及設計的思路:

孩子喜歡各種動物,他們總是把動物作爲活動的主角,動物的各種聲音爲他們帶來全新的感受,走進動物的世界去聆聽,會使人感到與大自然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本班結合音樂教研,設計了主題活動軌跡:聲音知多少?(一)生活與聲音(二)動物與聲音(三)美麗的樂音。

環境佈置:

1、主題軌跡

2、天鵝組圖

活動準備:《動物狂歡節》中《天鵝》的音樂

重點:

1、感受大提琴的聲音特質;

2、知道天鵝是美麗的、聖潔的以及對生命的追求和嚮往。

難點:

1、理解《天鵝之死》的音樂;

2、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隨音樂自編動作,從而大膽表現音樂。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鵝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說天鵝的死亡。

當大、中班的幼兒聽到老師說天鵝之死時,幾乎同時發出“啊!?”,言外之意:天鵝死了?天鵝怎麼死的?音樂還有表現死亡的?

分析與措施:他們壓根就沒想大、小提琴的區別是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而小班的幼兒依然是上音樂課時的高高興興的快樂樣子。老師讓幼兒大膽發言。

老師播放幻燈片。

片一:在寧靜皎潔的月色下,一隻白天鵝憂傷地抖動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鬱的旋律)白天鵝被獵人打傷了,傷的很厲害,將要離開這個世界。

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動翅膀飛向天邊。

片三:她輕輕地抖動翅膀,艱難地站立起來,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飛起來,離開湖面。她渴望活下來,生命在呼喚着,她奮力與死神拼搏。

片四:她終於奇蹟般地展翅旋轉飛翔起來了,生命的光輝重新閃現。

片五:但由於她的傷實在是太嚴重了,白天鵝慢慢地、緩緩地彎屈身體,倒在地上,漸漸地合上雙眼,她渾身發出一陣陣顫慄,似閃電掃過她全身。

片六:最後,她在顫抖中竭盡全力擡起一隻翅膀,遙遙指向天邊,她多想活下去。然而,死神降臨她身上,她慢慢地閉上雙眼,默默死去了。

老師邊放幻燈片邊講述着天鵝的故事,全班安靜極了,鴉雀無聲。孩子們瞪大眼睛,認真地看着,認真地聽着。小班的幼兒也漸漸的不笑了。

當幻燈片放完,全班一片靜寂。幾秒鐘之後,突然,華鐦小朋友(大班)站起來大聲說:“那個獵人太壞了,一定要讓警察把他給抓起來。”焦宇洋小朋友(中班)也表情嚴肅的說:“我媽說天鵝是高貴的,是國家保護動物。”

分析與措施: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很寬,天性又很善良。老師表揚了他們。

(三)師:這段音樂是音樂家聖桑寫的,演奏樂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發出的聲音。(反覆播放前8小節)

師:你覺得大提琴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四)請幼兒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同時老師朗誦幻燈片的解說詞。

(五)請小朋友隨天鵝之死的音樂,把美麗的天鵝、受傷的天鵝、 渴望活下去的天鵝表演出來。

(六)請陳老師(業務院長)表演《天鵝之死》,同時老師第三次講天鵝的故事。

(七)師:請小朋友們像陳老師那樣,勇敢的大膽的隨着音樂,表演《天鵝之死》

小朋友認真看着陳老師的表演,聽着天鵝之死的故事。

分析:他們通過感官的看和聽,進一步加深了對天鵝之死的音樂的理解。

措施:當陳老師隨音樂舞蹈起來,同時用眼神、手勢,示意幼兒舞動起來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離開了自己的座位,在音樂的伴奏下開始了天鵝之死的表演。孫家雯(中班)把兩臂高高身舉起,表示天鵝想飛。模仿是幼兒的天性。老師用眼神對錶演的幼兒給予讚美。

(八)師: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

大班的哥哥王潤盟說:“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老師問:“哥哥說的對不對呀?”弟弟妹妹一起說:“對!”

分析與措施: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老師繼續引導幼兒愛護大自然。

變化與延伸:

(1)製做《天鵝湖》圖畫

(2)剪紙――天鵝

(3)塗色――月夜天鵝湖

準備:

(1)蘭色電光紙或瓦棱紙

(2)蘭色皺紋紙若干

(3)白棉花一包(做天鵝用)

(4)黃電光紙

(5)膠水

(6)紅水彩筆

(7)黑水彩筆

個人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比較困難的研究課題。我想,一節好的音樂課應該涉及到情感、智力、個性及社會性(包括責任感)等幼兒心理髮展的全部領域。而幼兒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見的音樂操作活動來感知、欣賞音樂,特別是跟隨音樂做動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兒童感知、理解音樂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這同時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爲了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收集各種直觀的教學資料,投放多種材料進行教學。針對教育對象的現有狀況及發展需要提出目標,避免過高、過全;過低、過偏。具體內容、程序和方法都圍繞目標提出,使活動朝既定目標的方向發展。

天鵝大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學認字詞寒冷冬天受傷脖子雙,並能用“雙”組詞。

2、通過學習培養幼兒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構思:小朋友馬上要上小學了,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在幫助的情況,怎樣幫別人最好呢?同時爲豐富幼兒的詞彙而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準備:大範例(要學的新字詞用紅色的筆寫)字卡以及字義圖片錄音機磁帶幼兒用書及人手一支鉛筆自制神祕袋(裏面放一些幼兒喜歡的禮物和字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複習已學過的字詞(遊戲神祕袋)

師:神祕袋真奇妙,裏面的東西要不要?

幼:要

(老師用手從口袋裏摸出東西,吸引小朋友,交替摸出字卡,以達到複習已學的字詞目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賞兒歌,引入課題。

提問:兒歌中的天鵝它在哪裏做什麼?(在寒冷的公園裏過冬)

它怎麼了?(翅膀受傷了,很孤單)

小朋友怎樣幫助它的?(變成一隻天鵝跟它作伴)

那你怎麼樣幫助天鵝呢?

小朋友討論,個別回答,老師小結。

2、出示大範例,學習兒歌。

3、學習字詞

引導幼兒觀察大範例中紅色的字寶寶,告訴他們這些字寶寶是今天要和小朋友玩遊戲的字寶寶。

A、出示體現能冬天的圖片,請幼兒說出圖的特徵,引出“冬天”。請幼兒說出冬天的氣候特徵及人們的衣着等與其它季節的不同,幫助幼兒理解字詞,並學習“寒冷”。(用同樣能幫助幼兒邊理解邊學習字詞的方法不學習其它字詞)學一個字詞用磁鐵貼好於黑板上。小朋友馬上要上小學了,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在幫助的情況,怎樣幫別人最好呢?同時爲豐富幼兒的詞彙而設計了此活動。

B、鞏固字詞

分男女小朋友比賽,一起認讀黑板上的字卡上的字,請個別幼兒認讀。

遊戲:小猴小猴真愛玩。

C、請小朋友用鉛筆圈出書上兒歌中的所學字詞,老師來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老師小結

天鵝大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充分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特點。

2、樂意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特點

難點:用畫筆繪畫出天鵝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美麗的天鵝湖》

2、蠟筆、畫紙

活動過程:

1、初步感受樂曲的旋律特點

(1)聽賞《天鵝》樂曲錄音

“這首曲子聽上去有什麼感受?”

“聽音樂時,你想到了什麼?好像看到了什麼?”

2、感受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1)交流對樂曲的感受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

(2)想象表達樂曲的內容

“天鵝湖中美麗的天鵝在幹什麼?”

“你喜歡天鵝嗎?爲什麼?”

3、幼兒自主地表現

“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天鵝畫出來,和好朋友說說。”

(幼兒用畫筆自由畫畫、交流)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天鵝大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欣賞白天鵝的色彩美、造型美,並能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美的享受。

2.發現白天鵝的美――純潔、高雅、美麗、端莊,能用身體去體驗美,並用語言和畫筆去抒發對美的感受。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欣賞詩歌

2.材料準備:自備視頻《動物世界——白天鵝》;音樂《天鵝湖》《四小天鵝舞曲》;畫筆、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律動小天鵝”,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在歡快的《四小天鵝舞曲》中,神氣地和孩子們走進活動室。

2.感知欣賞,引導幼兒欣賞小天鵝的圖片,並進行討論。

(1)色彩欣賞。

提問:白天鵝身上的羽毛是什麼顏色的?它潔白的羽毛像什麼?

天鵝身上的羽毛是白色的,遠遠看去就像從天上飄來的一朵雲。

(2)欣賞構圖美

提問:畫面上還有什麼?看了這樣的畫面有什麼感覺?

白天鵝的影子倒映在水中,配合着藍天和白雲,還有綠綠的草地,看上去就像一副美麗的風景。

(3)欣賞造型美。

天鵝很愛打扮自己,愛整理自己身上的羽毛,做出各種優美的造型。

3.欣賞模仿,引導幼兒在音樂中模仿白天鵝的動作。

(1)引導幼兒模仿天鵝游水、整理羽毛、飛翔等動作。

提問:小天鵝在做什麼動作,誰來學一學?

(2)配合音樂《天鵝湖》,大膽的進行模仿。

4.想象創作,通過繪畫的形式大膽表現白天鵝的美。

師:小朋友非常開心都很喜歡白天鵝,很想把它的美麗永遠留下來,今天老師準備了畫紙和筆,小朋友把美麗的白天鵝留在畫紙上吧。

5.分享交流。

幼兒分享:根據自己畫的白天鵝編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活動反思

本次美術活動欣賞白天鵝,激起多數幼兒喜歡白天鵝,通過課堂的欣賞,模仿,動作創編等,給幼兒們繪畫帶來有效果的創作,孩子們都大膽想象白天鵝的樣子,並且畫出來。不足的是課前沒有給幼兒觀賞過白天鵝,導致課堂時間不夠而拖堂,同時材料準備不足,顏料不夠使用;同時有些幼兒把白天鵝想象的太難了,作畫時沒能完整的完成繪畫,需要教師多點時間的指導。

天鵝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在韻律活動中感受天鵝的音樂形象,感受音樂樂句。

2、借用天鵝的圖片和傳遞遊戲,提高肢體表達能力。

3、在即興舞蹈的各層次遊戲中,體驗即興創編帶來的樂趣。

4、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欣賞過《天鵝》音樂。

2、物質準備:音樂CD、不同姿態的天鵝圖片、邊長1.5米的方形純色布單一塊。

【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教師用簡單、對稱的身體律動引領孩子們來感受音樂的旋律美。

2、教師引導幼兒分三個層次欣賞不同姿態的單隻天鵝圖片,藉助圖片的支撐引發幼兒模仿、創造單隻"天鵝"的動作造型。

圖片一:教師結合對幼兒們關於天鵝的描述進行簡單的小結,邊說邊來用肢體動作來詮釋。

圖片二:教師引導幼兒表現天鵝翅膀張開的力度與美,鼓勵孩子們探索飛翔時翅膀的不同空間位置(高矮、前後、翅膀的張開程度)的表現。

圖片三:教師引導幼兒感知天鵝的不同姿態美,鼓勵孩子們在模仿的基礎上創編出不同的天鵝造型。

3、藉助傳遞遊戲,引導幼兒嘗試合樂舞動並造型。

(1)散點上的傳遞。

(2)圈上的單人傳遞。

①引導幼兒欣賞雙只天鵝造型的圖片,從模仿上升到自主探索雙人合作肢體造型。

②通過與配教老師的合作示範雙人天鵝舞蹈與造型,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與朋友合作時需要關注的舞蹈要素:空間位置的變化與利用、舞者間的身心交流、肢體動作的多樣化等。

③幼兒嘗試與朋友合作聽音樂舞蹈並造型,教師藉助眼神、動作、語言等給予孩子們支持、認可與啓發。

④圈上的逐一傳遞:

4、欣賞教師用舞蹈講述的關於天鵝的故事,引導孩子們進一步感知肢體動作的魅力,喜歡上這樣的表達方式!

4 創意集錦

1、在天鵝活動結束後,可以讓幼兒自己用繪畫或肢體動作創意再次感受音樂樂句。

2、可以讓幼兒通過已有的單人到雙人的造型經驗繼續借助圖片地支撐引導幼兒模仿、創造多隻天鵝的動作造型。

3、可以將歌曲的CD放在音樂表演區內,讓幼兒運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如;頭飾、紗巾或服飾等道具進行情景表演。

5、友情提示

1、關於樂句的問題。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如何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樂句,是進行該活動的一個基礎,對幼兒能否在即興舞蹈中與音樂和諧運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簡單有趣的動作示範,帶動幼兒模仿,設計遊戲讓幼兒參與欣賞和韻律活動讓幼兒來感受樂句,這些都可以在第一課時去完成。但是,幼兒是否能隨樂即興,是否能即興時關注到音樂的樂句仍然是幼兒階段甚至更長一個時期的音樂教育培養的目標,所以教師要既要欣賞幼兒獨特有創意的表現,也要接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2、關於傳遞的方式。

教師對於傳遞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探索和嘗試。傳遞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明顯的動作傳遞,也可以是不明顯的眼神的傳遞,目標都非常明顯,它需要幼兒集中注意力才能指導下一個被傳遞到的對象是誰。所以,教師作爲第一個傳遞動過的示範者,要能夠運用多種傳遞方式,讓幼兒觀察模仿學習,當然這個不是本活動的重點,希望教師自己靈活運用即可。

活動反思

《天鵝》是一節音樂欣賞課,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對音樂的感受、審美、音樂文化、音樂形象的對比、創造性思維和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等作爲教學的藝術特點。

天鵝大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交流和動作模仿,感受白天鵝優美的姿態並能用水粉大膽表現。

2、嘗試通過天鵝頸部線條的變化表現出白天鵝的多種姿態和生活情趣。

3、在音樂的伴奏下大膽作畫,正確使用水粉畫材料工具。

【活動準備】

1、材料工具:畫紙、水粉筆、顏料、調色盤、抹布

2、教具:幻燈片、紙版天鵝、背景音樂

3、經驗:幼兒對天鵝有初步的瞭解

【活動過程】

1、生活經驗導入,感受天鵝的形態美

水面上有誰?你覺得天鵝美嗎?

2、欣賞天鵝的各種姿態,豐富審美經驗

(1)欣賞天鵝在水面的各種動態

整體欣賞:這些天鵝在幹什麼?

細節觀察:它的頭/頸子/翅膀是什麼樣子的?

動作感知:請你來學一學它的樣子。

(2)欣賞多組一羣天鵝的姿態,大膽想象它們發生的有趣活動

這幾隻天鵝好像在幹什麼?它們的姿態有什麼不同?

可能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利用紙版天鵝討論繪畫方法,引發創作興趣

今天我們來畫美麗的天鵝,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想好畫幾隻天鵝,它們在幹什麼?畫在什麼地方?

(2)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啓發幼兒構思,提示身體畫大;頸部線條柔和有變化;最後用小筆表現喙、眼睛。

4、幼兒作品欣賞

整體欣賞與個別交流:你畫的天鵝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