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美術教案彙編10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彙編10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課題:瓢蟲的花衣裳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觀察瓢蟲,能夠說出它們的外形特徵,讓學生養成愛護益蟲,保護環境的習慣。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用幾種方法來表現。

教學重、難點:

1、啓發學生了解瓢蟲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

2、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不同材料製作立體瓢蟲。

3、如何拓展學生的想象、瓢蟲衣裳圖案的設計。

教具學具:半圓形物品(瓶蓋等)、紙(彩紙、糖紙、包裝紙等)、剪刀、膠棒、透明膠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

老師有一個瓢蟲的故事,大家要認真聽並回答問題:

(1)瓢蟲有什麼特點。

師:富有光澤,有斑點,且左右對稱,色彩也很豐富,有黃色、紅色、黑色、灰褐色等。

(2)瓢蟲有幾部分組成。

(3)瓢蟲有什麼本領。

師:原來我們熟悉的七星瓢蟲本領這麼大,那同學們要不要愛護它們呀?

2、師:瓢蟲也像同學們喜歡穿上漂亮的衣裳。瓢蟲也有自己美麗的花衣裳(引出課題--《瓢蟲的花衣裳》)

3、新授(發展階段)

(1)瓢蟲的種類:瓢蟲約有5000種,我國有300種左右,大部分是益蟲。農民伯伯喜歡叫它們"花大姐",知道爲什麼嗎?

(2)瓢蟲有幾個部分組成

身體:呈半球狀,翅膀爲半圓形、上面還佈滿花點。飛行時,翅膀展開爲半圓;休息時,倆翅膀合成一圓形。

頭部:基本爲半圓形,頭上有一對觸角。

腳:有三對

(3)(拓展想象)你們想瓢蟲可以有哪些漂亮衣裳呢?

除了花紋,顏色對比也要強,指瓢蟲背上與花紋的色彩對比。

4、看書上使用了哪些材料,他們又是怎樣進行交流的?

師:有的用繪畫形式、還有的使用橡皮泥、彩色紙等製作美麗的瓢蟲。

5、同學們想怎麼打扮瓢蟲呢?

三、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收拾: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五、課題拓展

欣賞蝴蝶標本

師: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植物身上都有漂亮的圖案。只要小朋友認真觀察就能發現自然界存在許多美好的事物。

瓢蟲的花衣裳課外材料

在人行道旁的綠籬叢中,房前屋後的庭園植物上,我們常常可以發現一些身披盔甲,色澤鮮豔,斑紋多彩,體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蟲,它就是瓢蟲,俗稱"花大姐"。瓢蟲是肉食性昆蟲,主要捕食蚜蟲、蚧殼蟲等小型昆蟲,是植物忠誠的鐵甲衛土。在十九世紀的中後期,美國加洲的柑桔樹上,長滿了吹綿介殼蟲,幾乎毀滅了全部桔園,用藥去殺也不解決問題。後來他們想到澳洲的吹綿介殼蟲爲什麼就不能造成災害?在1886年通過實地考察揭示了其中的奧祕,因爲有一種專門吃這種介殼蟲的瓢蟲。全世界已記錄的瓢蟲有5000多種,其中五分之四都是肉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種害蟲,蚜蟲、介殼蟲、粉蝨、葉蟎和小型節肢動物等都是它的口中食。已記載650多種,目前我國利用七星瓢蟲防治棉蚜已取得顯著效果。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1.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驗各種材料的不同效果。

2、引導學生嘗試用線材表現煙花。

3、指導學生學會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2.教材簡析: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放煙花的情形,引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煙花,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1、點、線、面的應用。2、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煙花。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一張大紙、水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水彩等。學生準備作業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4.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哪兒見過煙花,都有什麼樣子的。

2、引導學生回憶煙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勢表演一下煙花。(同時引導學生髮現煙花升空後是從中間向外放射)

二、掌握、創作階段;

1、觀察書上煙花的照片,說說它們的形狀象什麼?

2、請幾位同學到前面的大紙上,用油畫棒或水彩筆畫畫煙花。其他同學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筆或綵線擺出煙花的形狀。

3、煙花的形狀豐富多變,要如何變?教師在學生畫的煙花上進行再創作,有的加粗,有的線加長,有的線彎曲,線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讓學生領悟點、線、面的大小、長短、粗細等可以讓煙花的形狀發生各種變化。

4、教師將五、六支彩色鉛筆綁在一起花煙花,出現一種五彩斑斕的效果。鼓勵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現特殊的繪畫效果,如:在彩紙上畫,用深色油畫棒塗滿底色後再用硬物刮畫等。

5、每兩個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設計的煙花與衆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築物,增加節日的氣氛。

作業完成後,貼在教室的牆上,互相評價、欣賞。

課後思考:除了繪畫,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來表現煙花?

6.課前準備:

教師:各種材料粘貼的煙花的作品。

學生:彩紙、絨線、塑料繩、紙搓繩、釦子、種子等,剪刀、膠水、色彩工具。

7.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出示用彩色絨線粘貼而成的煙花的畫,引導學生體會其美感。

2、請每一位帶了絨線的同學剪下一小段來送給老師,教師將其剪成一樣長短,貼在藍色的紙上做成漂亮的煙花。(這其實是演示粘貼煙花的步驟。)

3、欣賞教師帶來的作品,請學生說說都有哪些不同材料製作的煙花。

二、發展階段;

1、引導學生說說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製作煙花?

2、將學生髮現的可以製作煙花的材料歸一下類,如:

線狀的:絨線、塑料繩、紙搓繩等。

點狀的:釦子、種子等。

面狀的:彩紙等。

3、引導學生將彩紙剪成條或撕成小片,體會通過加工可以改造材料的性質。

4、舉一反三:還有哪些材料即可以是線狀的又可以是點狀或面狀的?

三、實踐階段:兩人合作,塗色做底或用彩紙做底子,用不同材料製作各種煙花。

 四、收拾整理: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環境衛生。

課後拓展:請同學們思考,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材料可以來製作煙花。

札記:在製作煙花時,有一位同學用橡皮泥搓出了條和點來利用橡皮泥本身的粘性粘在本子上;還有一位同學將一張寬紙條一頭搓起,使其成爲由線狀漸變爲面狀的材料,組成的煙花獨具特色。我對學生的創造性感到驚訝,也深感自豪。同時反思自己:在設計教案時是不是太小看這些學生了?有沒有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呢?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根據小朋友愛在小紙片上畫畫寫寫的心理,由小變大的畫畫變大的畫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畫變大的畫是指由不同的可以拼合的小紙片畫面來共同構成一個較大的畫的過程。此過程需要隨機應變的思考,由小變大的畫依據已畫的內容或是情節的需要適當拓展,既有趣又要動腦筋。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15課 由小變大的畫爲了呈現變大後的效果,教材編排有三種樣式:

1.幾張小紙片的拼合變大。

2.將大些的畫紙折小後從一小塊開始畫變大。

3.從拆開的小紙盒反面的某一塊開始變大。變大隻是一種形式,而目的在於使已畫的形象與未畫的內容不斷關連,擴大合理想象的空間。《火車跑》中的火車畫到了頭,而前面又需要再畫些東西,這需要畫面空間補充。畫一位摩托車手難於構成你追我趕的氣氛,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擴大和添加。《郊外的汽車》一畫中,橋下水中的故事既豐富了畫的內容,又是合理的延續。所有這些想象都是從一小塊畫面開始的,小朋友很樂意這樣去畫。也許畫得不美,這不要緊,在不知不覺中大腦進行了想象與表現,主動投入纔是最重要的。

教材中的兒歌,是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編寫的,可以學習背誦。兒歌包含了一種快樂,也包含了一種環境保護意識的養成教育。

二、教學目標

告訴兒童並使之掌握一種有趣的圖畫方式,豐富表現手段。

畫一幅較有趣味的變大的畫,獲得一次記憶與想象的訓練。

讓兒童在充滿情意的學習中,受到一次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三、教學設計學兒歌導入

激勵兒童在較短的.時間內背誦。由環境保護——廢紙片不亂扔——可以畫畫過渡到教學的中心環節。

出示變大的畫,師生問答評析範例。設問“這樣的畫是怎樣變大的呢?”再過渡到教學的重點,即怎樣變,變多大……用多媒體演示不斷變大的過程。每一過程之前讓學生猜想多種可能性,使學生互動,但要適可而止。聯想得好的,教師應予以肯定表彰,促使舉一反三。三種樣式的簡介。重點介紹較大紙的折小:把小於16開、大幹32開的圖畫紙折成大小不等的多塊,作業時露出其中的一小塊,其餘的先摺疊好,作業過程中視其需要逐步展開,慢慢變大。多張小紙片拼合畫大和拆開的小紙盒的變大畫的樣式是不難理解的。

佈置學生作業,提出作業要求。每位同學自選一種樣式進行創作,內容不限。也可採取分組集體作業的形式。爲避免學生作業中的麻煩,教師要強調動筆之前應有所構思。要從最適當的一塊開始,分散的小紙片可以編號標記等等。

作業要求:

學生自選一樣式(多張小紙片的、拆開的小紙盒或大紙折小的)進行獨立作業。內容自定,基本符合逐步變大的過程,具有一定創意和想象,未塗抹色彩也是可行的。允許畫面留有一兩塊空白。

四、教學建議

本課作業也可以採用分組集體作業的形式。

由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作業紙樣式,然後分組接力續畫。

同學之間的作業交換續畫。這樣可以使教學更生動活潑。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學生心目中大嘴怪是什麼樣的,欣賞各種大嘴怪的圖片。

2、初步瞭解吹塑紙版畫的製作方法。

3、通過版畫的學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同時激起學習版畫的興趣。

教學重點:

構思、塑造與衆不同的大嘴怪形象。

教學難點:

瞭解版畫的繪畫方法,初步能夠運用。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

鉛筆、水粉顏料、滾筒或者水粉筆、吹塑版、卡紙、夾子、調色盤等。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組織教學,穩定學生情緒。

二、教學導入:

圖片導入,這幅畫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這也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大嘴怪》

三、新授

感知自然界中的動物張大嘴巴的樣子

1、自然界中的動物張大嘴巴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河馬

(2)鯨魚

(3)鱷魚

(4)老虎

(5)動物張大嘴捕食

(6)小鳥待哺

這些大嘴帶給你什麼感覺呢?

生:……

2、這些大嘴除了恐怖還給你了什麼感覺呢?(海底世界圖片) 生:……

3、藝術作品欣賞生活中的大嘴怪。

(1)師:我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大嘴怪的形象,大家請看(課件出示) 提問:通過生活中這些大嘴怪的形象,大家想想,它還帶給你了什麼不同的感覺呢?

生:活潑、誇張、生動

師:是的,大嘴怪的形象不再讓我們感到害怕和恐懼,它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也是生活中很多藝術家的創作題材。

4、小朋友作品欣賞

小朋友們心中的大嘴怪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 手工

(2) 報紙剪貼

(3) 繪畫作品

小朋友們眼中的大嘴怪形象真是生動又活潑,表現形式也是各種各樣的。那麼今天我們在一起來學習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5、版畫繪畫

這幅畫是用什麼方法進行的繪畫呢?

版畫是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類似於古時候的活字印刷術,都是要經過製版、拓印,以使想要的內容可以長久的保存下來,而且所制的版可以重複使用。

欣賞兩幅版畫作品,給你的感覺是怎麼樣呢?

會畫板畫需要準備哪些工具呢?

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呢?

看看同學們表現的大嘴怪吧,你能讀懂他們表現的是什麼嗎? 怎樣是嘴巴顯得更大呢?同桌討論一下吧。

可以運用誇張的手法,也可以運用對比的手法,把嘴巴畫大,其餘的畫小,增加裝飾線條,以突出嘴巴的大。

繪畫步驟:起稿、刻板、拓印。

四、 學生創作

1、提出作業要求:

同學們請你發揮想象力,創造一個擁有大嘴巴的藝術形象吧。注意版畫繪畫的方法。

2、 學生創造實踐,教師加以指導。

五、展評

1、師:大家剛纔創作的那麼認真,我相信你們的作品一定很精彩,誰願意來展示一下呢?

生:……

六、總結

本節課,大家都能夠運用簡單的版畫知識進行繪畫,也能夠發揮想象力,是畫面生動形象,希望同學們課下多多進行版畫的繪畫,使技法使用更熟練。

七、板書設計

大嘴怪

誇張

起稿-刻板-拓印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螞蟻搬家以螞蟻搬家的故事爲題材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螞蟻搬家是一節通過創設情境滲透德育意識、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精神的典型課目。

以故事螞蟻搬家爲前提引導學生思考,主動投入地學習。通過螞蟻搬家對昆蟲外形特徵的描繪,激發學生對昆蟲的喜愛和探究興趣。本課主要採取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集體繪畫創作,在學習討論中,使學生明白團結合作的意義。

本課螞蟻搬家有如述說一個寓意深刻而又生動有趣的童話,天真的孩子會憑着自己的觀察、體驗和豐富的想象進行無拘無束的表達。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16課 螞蟻搬家

二、教學目標

認識、瞭解昆蟲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形式進行創造表現。

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設計

本課是一節表現性繪畫課,應鼓勵學表現。教學設計通過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生在交流活動中學習昆蟲的造型表現方法節設置、作業方式都考慮到德育的暗示作知識,又陶冶性情,進一步發展完善人格。

教學過程的設置考慮如下:

創設情境——學習討論——提供指導小結內化

可以利用多種媒材呈現故事起因,設根據螞蟻的表情、動態及周圍環境看圖說話,理解題意,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語言描繪或用行爲模擬螞蟻搬家的情景,師生互動,展開學習討論;根據學情分析提供指導:可運用嘗試教學法,對嘗試作業進行具體點評,也可運用直觀教學法,引導學生了解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徵,提供畫螞蟻的方法。

學習活動的開展,可考慮集體合作表現的方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表現,在共同創作、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合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採用自評或互評的方式進行作業評價,以集體討論的方式進行課後延伸,提高學生認識,內化情感。

討論題:你從螞蟻搬家的故事中學到了什麼?

作業要求:相互協作進行集體繪畫創作,能抓住螞蟻基本特徵刻畫動態,能大膽想象描繪出螞蟻採用什麼方式搬東西及所搬的各種物品。

四、教學建議

教師可設計CAI輔助教學,也可自制教具“活動的螞蟻紙模型”,啓發學生了解螞蟻的結構和動態,爲學生畫螞蟻提供更多的參考。

在集體作業時,教師可將大白紙放置在拼擺好的桌子上,也可將紙粘貼在牆上作業。注意教學組織,發現有的學生擠到一堆而有的地方留空很多時,應馬上進行調整,作業時應相互鼓勵、相互包容。

可帶學生到室外進行觀察、實驗,在地上扔些剩飯粒或餅乾屑,引來一羣螞蟻,對它們進行觀察,激發學生對昆蟲世界的探究興趣。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能用簡練概括的線條描繪小區的景物,合理組織畫面。

2、 加強觀察、引導記憶,提高學生繪畫的取景和構圖能力。

方法與過程目標:

1、查找居住區域的相關資料,瞭解與自己生活環境相關的人文知識。

2、引導學生從觀察過程中獲取構圖的景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意識,養成熱愛生活、愛護環境、熱愛家園的品質,樹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識。

2、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重難點:

能用簡練概括的線條描繪小區的景物,合理組織畫面; 加強觀察、引導記憶,提高繪畫的取景和構圖能力;愛生活、愛家園的價值觀的培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圖片、課件、繪畫工具等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有關社區生活、社區景色的圖片和照片。預選一至兩張準

備介紹其來歷及背景故事。

教學過程:

一、欣賞領悟:

1、 設疑導入:

老師這幾天收集、拍攝了許多我們身邊的生活的圖片,這使我覺得原來美是無處不在的,它離我們是那麼那麼地近。看過之後,你們會覺得很是親切,也許還會引起你許多的記憶呢!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2、感受社區之美。

A.欣賞時,教師適時進行解說描繪,喚起學生對社區的審美感受,讓學生找到社區之美。

B.分類列出休閒、飲食、文化、體育、交通等各類社區環境,清晰學生的思維路線,同時引導學生保護環境,愛護社區。

二、信息交流:

1、分組展示。今天同學們都帶來了自己收集的社區照片、圖片。請你們把它們放到你們小組的展板上,讓夥伴們一起分享好嗎? (組內交流討論)

2、自我推薦。這些照片可真美,他們一定有讓你感動的地方,一定有他們自己的來歷和故事。誰願意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資料,介紹你的照片呢?(每組請1—2位同學爲代表,推薦、介紹自己的照片和圖片)

3、信息反饋。說一說最讓你感動、讓你記憶深刻的社區情景是什麼?

三、互動分析:

1、構圖取景。

開展“找焦點”的遊戲。老師這裏有一張空泛的圖片,誰能夠移動取景框,幫我找到最適合的視覺焦點。(一幅圖可能有幾個視覺焦點。)

2、繪畫語言的表現指導。

(1) 同學們,我這裏有兩張作品,你們說一說,哪一張作品更好,爲什麼? (兩張作品:一張畫只是簡單的平塗;另一張進行深入刻畫,有明顯的對比。)(2)那麼我們一起來改一改怎麼樣?教師動手演示,將簡單平塗的畫修改加工,

並進行適當的講解,主要從以下幾方面:a.色彩(冷暖);b.明暗(深淺);c.空間(前後);d.線條(輕重)。

四、自主表現:

1、教師演示步驟。

2、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作業要求: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區風景畫。8人爲一個創作小組,共同構思商議畫面的大小(一般用橫副,用全開紙3—5張合併使用,大小共同討論確定),構圖及手法表現,然後分工合作(例如有畫房子,有的添樹木,有的畫人物??),畫出景物特色。利用學生作品在學校或社區櫥窗主辦一次“社區是我家,大家都愛它”的宣傳展覽。

3、學生分組集體創作,教師輔導,出現問題時共同討論解決。

五、交流反思:

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

1、 自評,自己對自己塑造部分的滿意程度及感想。

2、 互評,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的前提下爲別人提出建議。

3、 師評,根據學生分工合作的情況及作品情況做出合理的評價。

六、課後拓展,學習延伸

1、想一想,你理想中的社區是什麼樣子?

2、欣賞新人類社區設計圖。

七、課堂小結:

1、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知識、能力(技能)、感想。

2、教師總結: 社區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學習、生活、娛樂的大空間,是一個小社會,更是一個親密的大家庭,讓我們一起努力愛護我們美麗的家園,做一

個優秀的社區公民吧。

《美麗家園》板書設計

色彩(冷暖)

明暗(深淺)

空間(前後)

線條(輕重)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描繪社區人物與活動。由於學生對社區的印象是瑣碎的、無意識的,因此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本社區一些文字或圖片資料,在上課時,首先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社區”主題的信息交流,豐富學生的知識,增進學生信息交流的氛圍。隨後我將話題引到“我與社區”的內容上來,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社區中的生活體驗。捕捉社區景色的最動人之處。

大部分學生都是以寫實的手法表現美麗家園,例如:表現廣場晨練的老人、游泳館游泳的人們、廣場嬉戲的孩子、集貿市場購物的場景??多個角度的表現社區的情景。對個別學困生,美術作業適當對他們降低要求,從簡單做起,打好基礎。他們先臨摹再向寫生、創作過渡。並在作業批改多肯定多示範。 儘量多包容,多關愛,少指責。儘管他們做的不是很完美,我依然會笑着鼓勵他們。相信他們終有一天也能自如地進行繪畫表現。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一、課時:

2課時。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利用身邊的材料製作出可愛的娃娃,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動手製作能力,並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重點:

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材料製作,發揮想象力。

四、難點:

使學生製作出較有特色,有新意的娃娃。

五、教具:

課件、彩色紙、剪刀、膠水。

六、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一個個用塑料袋做成的可愛的娃娃在藍藍的天空中一飄一飄的,並伴隨着歡快的背景音樂。提問學生:這些娃娃漂亮嗎?你們知道它們是怎樣做出來的嗎?(把課件中的娃娃放大給學生看,使學生能較清楚地觀察。)學生回答後,教師補充完整;是用各種顏色的彩紙在塑料袋上拼貼成娃娃的臉,然後,再往塑料袋時吹滿氣,用繩子紮起來,牽着繩子跑,就成了“會飛的娃娃”。今天,我們就來做這種“會飛的娃娃“。(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認爲把娃娃做成什麼樣子會比較可愛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可以把娃娃的臉做成各種各樣的,如;人物、動物、怪物、其它等。老師這裏有些圖片姿料,我們來欣賞。

2、播放課件中的圖片資料給學生看;點擊“人物”,出現小女孩、小男孩的各種頭部形象;點擊“動物”,出現熊貓、小狗、小兔等各種可愛的動物頭部形象……指出製作娃娃時,主要注意五官、髮型的裝飾。

3、教師示範製作技巧:

(1)注意色彩深淺的搭配,使色彩搭配出較好的效果(課件演示)。

(2)剪貼兩隻大小形狀相同的五官時,如眼睛、耳朵時,可以把彩紙對摺剪,一次剪兩隻。

(3)做小女孩的頭髮時,把彩色紙剪成一條一條的,再用鉛筆捲一卷,就有捲髮的效果。

(二)佈置作業:做一個可愛的娃娃。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作業。

(三)課堂小結。

第二節:

(一)表揚上節課作業中構想較好的作業,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去製作。並宣佈做完後,在課堂的後十五分鐘帶學生去操場體會娃娃飛起業的感覺。

(二)學生繼續作業,教師輔導,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材料,儘量使製作效果更好。

(三)學生製作好後,教學生吹氣、紮緊,使繩子留下一段能用手牽起來的長度。

(四)總結學生製作情況,並指出我們待會就要走出教室到操場去放飛娃娃了,大家注意在玩的時候,要多保護環境衛生,不能亂扔,玩完後要帶回教室。

(五)在下課前十五分鐘,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到操場心盡情地體驗娃娃飛起來的快樂,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在遊戲中,與學生探討娃娃會飛的原因,引導學生探討自然科學知識。

(六)作業佈置:做一個可愛的娃娃。

七、板書設計:

會飛的娃娃

人物怪物、動物、 其它

八、教學後記:

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創造力。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課題:線條的動與靜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觀察平行和彎曲的線條,使學生認識線條的曲直在視覺反應上產生的靜止和流動的感覺。

2、運用線條和色彩進行作畫練習,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

教學重難點:

1、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2、用不同的線條表達流動和靜止的感覺。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複習以前學過的《點、線、面》中的線條的種類。

師:板書——線條有粗、細、曲、直。

2、請同學說一說線條給人的感受,引出課題(板書)——線條的動與靜。

三、講授新課:

1、欣賞課件(流動的河流、靜止的公路、地平線等),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樣線條,給人什麼感覺?

師:流動的河流展現的是曲線,有動感,而公路和地平線是靜止的直線。

2、請同學回憶大自然中還有那些靜態和動態的線條,它們各是什麼樣子。

師:平直與彎曲的線條會使人產生動與靜的感覺。

以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線條的曲直與動態的關係。

3、請學生欣賞課本範例,進一步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想一想,線條在繪畫中的作用。

4、教師結合《色彩的冷暖》講解線條與色彩在不同畫面中的運用。

(1)暖色和曲、直線的配合,產生的視覺反映。

暖+直=溫暖、平和

暖+曲=熱烈、歡快

(2)冷色和曲、直線配合

冷+曲=寧靜、幽遠(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單調、呆板

通過欣賞範圖、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該如何更好的應用線條。

四、作業佈置:用平行或彎曲的線條,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並上色。

五、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六、課堂:表揚優秀作業

七、拓展:教師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請學生欣賞。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繪畫中表現前後的遮擋關係,能增強畫面的空間感,令畫面層次更豐富。本課通過學習繪畫法和拼貼法,讓學生建立用美術語言表現前後空間感的意識,爲以後的美術表現作鋪墊。

物體由於前後位置不同,會產生前後遮擋變化。生活中事物的前後遮擋關係無處不在,提醒學生做一個有心人,觀察這一美術現象,並學習用美術語言表現生活中的美術現象。

本課教材提供了多幅有前後遮擋關係的圖片,啓發學生用美術思維來看身邊的世界。教材中秦始皇陵兵馬俑實景照片旁,配有簡筆畫示意圖,一方面表現前後遮擋關係,另一方面還傳達出一個信息:身高差不多的陶俑,由於擺放的位置逐漸退遠,給人近高遠低、近大遠小的視覺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兩種表現方法,一是剪貼法,即由遠及近的粘貼順序,便於學生理解前後遮擋關係;二是繪畫法,即教材下方的三幅學生繪畫作品,較好地體現了遮擋、近大遠小的關係,爲學生進一步構思自己的作品作好鋪墊。

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教學採用以下環節:找生活中的前後現象——遊戲探究,對比感知——欣賞感知——探究遠近關係——剪貼法表現前後、遠近關係——展示評價。第二課時教學繪畫法表現前後,即先畫前面的,再畫後面的,被遮擋住的地方就不畫。通過欣賞表現前後、近大遠小現象的繪畫作品,使學生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物體前後遮擋產生的空間美感。

教學建議:

(一)引導階段

情景導入:兩隻玩偶爭寵,排隊爭第一。一會兒玩偶A跳到前面來擋住玩偶B,一會兒玩偶B跳到前面來擋住玩偶A,讓學生判斷誰在前、誰在後。

揭示課題:前前後後。

(二)發展階段

1.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遮擋現象,判斷什麼物體在前,什麼物體在後。

出示書中的知識窗:把一樣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2.遊戲探究,對比感知,前後遮擋產生的層次美感。

(1)教師出示用吹塑紙剪的五個水果,教師拼擺無任何遮擋的零散的效果,請學生說出感受。

(2)各組遊戲,隨意拼擺,嘗試探究怎樣擺放物品更具有美感?

(3)展示交流,得出結論,畫面要有局部遮擋,纔會有層次感。

3. 欣賞感知。

課件出示資源包中有前後現象的作品圖片,學生感知前後關係使畫面更生動,更符合視覺審美。

4.探究遠近關係

(1)欣賞書中秦始皇陵兵馬俑圖片,爲什麼一樣高的陶俑看上去會有的大,有的小?有什麼規律?學生討論、交流。

(2)出示書中知識窗:通過逐漸縮小物體的尺寸,產生遠近的感覺。

(3)課件出示生活中近大遠小現象的圖片,拓寬學生思維,請學生說一說這種現象給自己的感受。

小結:畫面中有前後遮擋及遠近的不同,能使畫面更豐富,更生動。

5.怎樣把剛纔發現的前後、遠近關係表現出來呢?

(1)各小組繼續玩老師提供的剪貼半成品,各組學生試着擺一擺,想一想先粘貼什麼,後粘貼什麼。

(2)分組交流,得出結論。先粘後面的、遠處的部分,後粘前面的、近處的部分。

(3)學生看書中步驟圖,自學,明確方法和步驟。

6.啓發構思

你想表現怎樣一幅有前後關係的、遠近感覺的畫面?

(三)實踐階段

習作要求:

1. 用剪貼法表現一幅有前後關係、遠近感覺的作品。

2. 剪出物體外形輪廓——拼擺出前後關係——由遠及近粘貼作品。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展示習作,同學間相互找一找畫面中表現前後、遠近關係的部分。師生參與評價,肯定優點,對錶現不足的部分提出完善建議。

(五)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收拾、整理,維護環境衛生。

小學美術教案 篇10

一、 教學理念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新設置了“綜合探索”的學習領域。這一領域的設置能使學生通過綜合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習興趣與探究精神,並使這種興趣與精神轉化成持久的情感與態度。“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總體特徵爲拓展性、探索性、創造性,因此學習內容的開發與課題的設定都體現這一特徵。《花的世界》一課的教學研究即由此而展開,以拓展學生思維、培養探究精神、提高創造能力、促進個性發展爲宗旨。本課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圍繞“花”這一主題,以豐富、多樣、開放的內容文字、例品範例、學生活動場面等,揭示了“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主要教學要求和線索。

(二)設計思路

談話導入,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四季花卉的圖片,通過對花形、色、味的感知,引導學生髮現、理解、掌握花的知識。從生活應用認識藝術的表現,整體去感知花的自然美、藝術美、內在美。一年級教學已經學過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物體以及《簡練的幾何形狀》,對幾何形狀有一定的認識。以拼一拼的遊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借形畫花,借形做花。再欣賞其他同學製作的花,認識他們的製作材料、方法,激發學生用各種材料製作花的興趣。然後根據材料的不同分成小組,合作完成幾朵花,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運用不同材料的表現能力。將學生製作的花放在一起,辦一個小花展,裝飾教室,體會創造的樂趣,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二、教學目標

(一)認知:認識花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能綜合運用各種媒材和多種表現手法進行“花”的平面或立體創作。

(二)情感:感知、體驗“花”的自然美、藝術美,培養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與合作意識,激發大膽發表、展示的勇氣。

(三)能力:培養認識、發表、探究、創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綜合利用各種材料、方法去創作、裝飾、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知、探討、理解花的自然美、藝術美、內在美,引發愛花之情和環保意識。綜合探索運用各種媒材和多種表現手法進行“花”的平面或立體創作的方法,培養合作意識。

難點:探索運用各種材料、方法表現有創意的“美麗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師:

1、各種花的圖片

2、花的應用、裝飾圖片

(二)學生:

1、收集花的圖片和關於花的故事傳說、知識等資料。

2、水彩筆、橡皮泥、彩紙、絹紙、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種媒材。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預備鈴響後,上課前整頓紀律並審視學生學具準備情況。

二)談話導入

師: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自然變漂亮了,知道爲什麼嗎?

生:因爲樹葉綠了,小燕子回來了,桃花開了,學校的山茶花也開了……

師:你喜歡花嗎?爲什麼?

生:很喜歡。因爲花很美……

師:花很美,如果到處都是鮮花多麼好啊。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進入鮮花的世界——揭題《花的世界》

 (三)觀察、欣賞、感受

1、 十大名花欣賞(課件展示,伴有音樂,逐一播放圖片。)

你知道國花嗎?知道它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嗎?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2、 提問:(1)你最喜歡什麼花?爲什麼?

(2)它是什麼季節裏開的?長得什麼樣子?有哪些顏色?

(3)能說說有關它的故事嗎?

3、說一說

(1)你還知道哪些花卉?

(2)它的名字是什麼?

(3)它長得什麼樣子?

(4)能說說有關它的故事嗎?

學生回答的花,教師儘可能地展示。

4、 應用欣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見花。你從生活的什麼地方能找到它?用什麼材料製成的?點擊課件

 (四)拼一拼

同學們手中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幾何圖形,你能簡單拼一拼,使它變成花嗎?

(五)思考、探索

1、實例欣賞

師問:“除了拼,還能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美麗的花留住呢?先來看看其他同學是怎樣做的吧!”點擊課件,和同學說一說,它們是用什麼材料,怎麼做出來的?

2、 小組討論

(1)你帶了什麼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麼樣的花?你打算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花用什麼材料做,什麼形狀?怎樣做?

葉子用什麼做,怎樣做?

(折) (扎) (剪)

(2)想一想,說一說,怎樣做更好看?

(3)根據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組自由合作,然後辦個小花展,裝飾教室。讓美麗的花永遠開在我們的教室裏。

(六)學生創作

教師巡迴輔導解決學生作業過程中的問題,並及時展示優秀作業。

(七)小結

1、師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飛入各組“小花圃”中賞析評價學生作品。讓學生評出最好的鮮花,並說明爲什麼。

2、 環保教育。

師:有的人看見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來,他這樣做對不對?爲什麼?

生:不對。花是大家的,要愛護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結束語:同學們都知道摘花是不對的,我們自己不但不摘花,還要勸別人不要摘花,要愛護公物,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讓我們的祖國到處都是花的海洋。

六、教學效果

學生利用身邊可以用於造型活動的廢舊材料,如刨花、紙杯、粉筆頭等和最簡單的工具,經聯想與創造,巧妙地組合設計製作出美麗的花,在創造能力的培養方面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鍛鍊。在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受和對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見。(附學生作業)

七、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1、學理念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教學中應時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用不同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學習,這一點在本課教學中得以實現。

在這一課中,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四季花卉的知識圖片和應用實例圖片做成課件,在談話導入,創設情境後,讓學生在視聽環境中真實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時能不時地聽到學生驚訝的讚歎聲,對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喜愛。就這樣,他們帶着這一份喜愛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的每一環節,並快樂學習。

2、讓學生學會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一切讓學生來支配,自主地探究學習。在這一課中,從觀察力的培養“它長得什麼樣?有哪些顏色?”,從創造力的培養“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麼樣的花?”,從表現力的培養“怎樣做更好看?”等問題的設計都以學生爲主,努力讓他們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答案,並鍛鍊各方面的能力。學生對這一系列挑戰性的問題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積極思索,尋找方法。

3、學習是爲生活而學習,創造是爲生活而創造,美術作品的創作本是爲生活而創作。所以我在這課中,設計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當他們根據不同的材料把花的作品完成後,辦起了小花圃,興奮不已,讓他們真實感受到了花帶給我們生活的美,從而轉化爲對花的珍愛,進而引發思索,以生活主人翁的姿態內化爲環保的重視。

4、教學流程清晰。談話導入 欣賞 簡單拼 製做

展示

(二)失敗之處

1、整堂課的時間安排稍覺不合理,學生的作業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充分得到評價。

2、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很好地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其學生激情創造,大膽誇張,讓學生享受創造的樂趣,快樂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現實世界的標準決定其合理性。

3、大部分學生收集不到關於花的故事,可否用創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