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數的除法》教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餘數的除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糖的活動,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在分糖過程中,明白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會計算有餘數的除法(試商)。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

教師:糖圖,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包糖(14塊),彩筆,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感知餘數。

1、師:今天,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是什麼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好,我們倒出來看看,是什麼?喜歡嗎?(老師倒出袋子裏的糖)

生:是糖。喜歡!

[評析: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兒童喜歡吃糖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2、師:老師爲每個小組都準備了14塊糖,如果每人分一塊,這些糖最多能分給多少人?

生:可以分給14個人。

師:對嗎?好,咱們一起分一分。(課件演示:14塊糖,一人一塊,我們就一塊一塊的圈起來,最後分給了多少人?)

生:14個人!

師:如果每人分2塊呢?能分給幾個人?

生:如果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你想的真快!咱們來看,(課件演示:14塊糖,每人分2塊,一起數!)

生:分給了1個人,2個人,3個人……

師:誰來說說分的結果?

生:有14塊糖,每人分兩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回答的真完整!

[評析:分東西是孩子們經常做的事情,教師創設數學原形的生活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神祕,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這兩次老師帶領學生分,一是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二是給下面的活動做一個示範,以便於讓學生明確活動的方式。]

3、師:按這樣分法,每人還能分3塊,4塊,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幾塊呢?

生a:我想每人分4塊。

生b:我想每人分7塊。……

4、師: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師給你一個機會,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這些糖,看最多能分給幾個人,然後在圖上圈一圈表示出來,好嗎?比比哪個小組的分法最多!開始吧!

5、學生小組活動分糖,並在圖中畫圈兒表示。

6、學生分小組彙報:

(1)、師:分完了嗎,同學們?哪個小組願意到前面展示你們組分的情況?

組1:我們小組有14塊糖,

第一種分法是,每人分3塊,一共分給了4個人,還多着兩塊。

第二種分法是,每人分5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最後還多4塊。

第三種分法是,每人分7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正好分完了!

(2)、師:聽了他的彙報,你有什麼問題嗎?

生1:我有點不明白,爲什麼第一種分法還多着2塊?

生答:因爲,每人分3塊,剩下的2塊不夠分給一個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師: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問的同學點頭表示贊同。

生2:那你第二種,還剩4塊呢,怎麼也不分了?

生答:那是每人分5塊啊,所以剩下的4塊也不夠給一個人,否則就不公平了!

師:有道理嗎?老師把你們分的情況展示出來。

(在黑板上貼出他們組的分法)

(3)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說說你不同的那種。

組2:我們組是這樣分的,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2塊。還有一種,是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也剩下2塊不能再分了!

師:他這兩種分法都剩了2塊,是不能再分了嗎?

生:是,因爲第一次每人分4塊,第二次每人分6塊,都比2塊多,所以不能再分了!

師:同意嗎?你解釋的真清楚!

7、師:剛纔老師還分了兩種,(貼上)你們看,同樣是分14塊糖,大家想出了這麼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過分,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有的分法有多餘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師:你們發現了嗎?就按你說的把它們分成兩類可以嗎?(師生共同分)這樣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評析: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嘗試,在小組內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後,展示不同的分法,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爲下面充分理解餘數的含義作好鋪墊]

二、探究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師:這些正好分完的,我們以前學過了,會列算式嗎?以它爲例,怎麼列?

生1:14÷2=7(人)(師板書)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生2:有14塊糖,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這個怎麼列?(指最後一種分法)

生3:14÷7=2(人)

師:說說什麼意思?

生3:有14塊糖,每人分7塊,可以分給2個人。

2、師:看來這些沒剩餘的,難不倒大家,那這邊有剩餘的分法,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種,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分給了4個人,還剩2塊,你能試着寫寫嗎?在本子上試試!

3、學生試寫。

4、展示學生的寫法:

a、(14—2)÷3=4b、14÷3=

c、14÷3=4餘2d、14÷3=4……2

師:寫好了嗎?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

這是誰的?說說你的算式什麼意思?

生a:我先從14塊糖裏去掉2塊多餘的,再用12÷3=4(人)。

師:好,這是你的想法!我們再來看下一位同學的,爲什麼這樣寫?

生b:因爲有14塊糖,每人分3塊,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會算了。

師:噢,誰也遇到這個困難了?舉舉手!沒關係,咱們來這位同學寫的(出示第三種寫法)解決你們的困難了嗎?

生:解決了。

師:怎麼解決了,它什麼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餘着2塊,他在後面寫了個餘字。

師:(問第三種方法的主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生c:是!

師:你們覺得這樣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可真聰明,幫我們大家解決了困難!這還有一種寫法呢,你能看懂嗎?(出示第四種寫法)跟上面一種有什麼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號代替了“餘”。

5、師:對啊,他發明了一種符號來表示剩餘,想法不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不過爲了書寫簡便,人們就習慣用六個點來表示剩餘,看老師寫一遍:14÷3=4……2,讀作:14除以3商4餘2。(齊讀一遍)

6、師: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餘着2塊。

師:4在這兒表示4(人),2表示2(塊),(板書單位名稱)指的哪兩塊?生:指圖中餘下的2塊。

師:大家會寫了嗎?下面這些,請你任選一種寫出來!

7、學生練習,然後彙報。(教師板書)

生1:14÷4=3(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餘2塊。

生2:14÷5=2(人)……4(塊)

有14塊糖,每人分5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餘4塊。

生3:14÷6=2(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餘2塊。

8、師:大家仔細觀察,我們今天學的除法跟以前學的有什麼不同?

生:今天學的除法有餘數,以前的除法沒有!

師:他剛纔用了一個詞,什麼?

生:餘數!

師:什麼是餘數?

生:分完後,剩下不能再分的數!

師:在這兒,哪些是餘數?

生:2、4。(學生邊說教師邊指)

師:這個詞用的好,我們就把這些數稱爲餘數!象這樣的除法,我們叫它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評析:通過知識的遷移,數型結合,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創造,去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後面練習幾次讓學生寫算式,說含義,整個環節處理的比較紮實,到位。]

三、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1、師:大家真厲害,通過分糖,又認識了一種新的除法,爲了獎勵大家,老師又帶來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塊?

生:16塊。

師:如果每人分5塊,最多能分給幾個人?餘幾塊呢?怎麼列式?

生:16÷5=3……1

師:咱們看是這樣嗎?(課件驗證)和你想的一樣嗎?

2、師: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塊,變17塊了,如果還是每人分5塊,現在能分幾人餘幾塊?怎麼列?

生:17÷5=3……2

3、師:仔細看,“啪、啪”又添了兩塊,變成多少了?

生:19塊。

師:這次能分幾人?餘幾塊呢?

生:19÷5=3……4

4、師:都添了那麼多糖了,怎麼還是隻分給3個人啊?

生:剩下的不夠5塊。

師:好,再添一塊,現在夠了嗎?能分幾個人了?

生:能分給4個人了。

師:我是這樣列的:20÷5=3……5,餘5塊行不行?爲什麼?

生:因爲剩下的5塊還能分給一個人。

師:同意嗎?仔細看算式,(演示課件)餘下的5塊又分給了一人,剛纔3人變成了4人,這樣對了嗎?

5、師:剛纔餘5塊不行,還能再分,那6塊呢?7塊呢?

生:更不行了,還能再分。

師:看來當每人分5塊時,最後可能會餘幾塊?

生:可能會餘1、2、3、4塊。

師:也就是說只要餘下的比5塊少就行,是嗎?你能說說,餘數和除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餘數不能超過除數!

師:換句話說,也就是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比除數小)

[評析:藉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讓學生明白剩下的不夠每人分的塊數所以出現了餘數。並且餘數一定比除數小,否則,還能再分。整個推導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只是在巡視時,對於學生的疑難問題,及時地引導,點撥,使每一個學生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新知,真正的'當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研究試商方法:

1、師:你看,通過分糖,咱們進一步認識了有餘數的除法,現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題,你會做嗎?試一試:

(1)13÷5=?可以結合剛纔分糖的過程想想!再來一道。

(2)17÷4=?算的不錯,下面可要搶答了,想好就舉手,瞪大眼睛,準備好了嗎?

(3)22÷7=?28÷5=?34÷6=?

2、師:我出的題越來越難了,你怎麼算的越來越快?有什麼竅門嗎?比如最後一道,怎麼想的?

生:我先想的口訣,五六三十,所以商5,然後用34—30得4是餘數。

師:你想的口訣,五六三十,你怎麼不想四六二十四啊?

生:因爲24離34太遠了。

師:哦,要想得數最接近34還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訣,是吧?

他的方法行不行,咱們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通過大量的口算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在快速運轉,最後想出試商的捷徑。然後反饋,教師及時總結,讓學生真正明白試商的方法。]

五、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兩道自己試試!

23÷4=32÷5=

師:第一題是怎麼想的?

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餘數3。

2、判斷:

師:大家學的那麼帶勁,把小動物們也吸引來了,瞧,他們還帶來了自己做的題,幫他檢查一下好嗎?(判斷並改正)

3、實踐題:

師:咱們班同學可真棒,幫小動物們改正了錯誤,哎,今天咱們班來了多少人?

生:30人。

師:幾個人一組?

生:5個人一組。

師:分了幾組?怎麼知道的?

生:30÷5=6(組)

師:如果4人分一組,能分幾組呢?這個問題,咱們留到課下解決好嗎?

[這個環節的練習分爲3個梯度。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餘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六、小結:

師:這節課,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又充實的40分鐘,希望大家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餘數除法的例子,說給你的同伴聽!

總評:本節課的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爲基本活動形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爲基本活動組織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注意創設情境,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本課爲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創設了以分糖爲主的學習情境。而分糖是學生平常經常做的事情,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原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於他們的身邊,這樣就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喜歡學習數學。

2、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分糖情境中,通過親自動手分糖、畫圖、列算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幫助學生理解餘數的含義,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合作學習,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多媒體課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理解餘數比除數小這一環節,藉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爲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數型結合,形象,生動。

5、分層練習,實際應用,提高應用意識:

練習設計有梯度: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餘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梨、盤、圖片、小棒、圓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有餘數的除法”】

1、()裏最大能填幾?你是怎麼想的?(書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堅式計算除法、(齊做並指名板演)

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有餘數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導學生操作,用圓片代替梨,小棒橫放代替盤子、大家共同操作後,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

邊操作邊思考,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應該怎樣分、

分後列式計算,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3=2

試讓學生口述算理後回答豎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被除數6表示被分的數,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數6下面的6是2與3的乘積,表示每盤分2個,3盤共分了6個,也就是被分掉的數;橫線下面的0表示6個梨全分完了,沒有剩餘、

教師在“0”旁板書:沒有剩餘、

(2)出示例17÷3=先按題意列式7÷3=

教師啓發引導:讓學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觀察7÷3也就是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出現了什麼新情況、

大家共同操作後,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演示並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把7個梨平均分在3個盤子裏,你是怎麼分的?爲什麼這樣分?有沒有分完?每個盤子分得幾個?還剩幾個?

教師啓發講解:剩下的1個,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還能分嗎?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說,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每盤放2個,還剩1個,那麼用豎式如何表示7÷3=?

教師用6÷3=2的方法類推講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數是幾?平均分成幾份?怎樣寫?

每盤分得幾個,商是幾,寫在什麼地方?

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2×3=6)那個分掉的數“6”應寫在什麼地方?

7個梨,分掉了6個,有沒有剩餘,在豎式裏應寫在哪?

教師強調:7個梨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這個“1”要寫在橫線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數,這個沒分完剩下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餘數”、(彩筆板書“餘數”)

橫式怎麼寫呢?在等號後面先寫商“2”,爲了區分商和餘數,在商2的後面要點六個點“……”,再寫餘數1,讀作“2餘1”、教師領讀算式7÷3=2……1讀作:7除以3等於2餘1、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求出商以後還有餘數的除法就叫做“有餘數的除法”、

(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3)對照、觀察、比較一般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異同點,揭示本節課的重點、關鍵,溝通一般除法和有餘數除法兩者之間的聯繫、

相同點:算式表示意義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數,平均分的份數,每份分得的數及分掉的數,在豎式中書寫位置相同、

不同點:6÷3=2正好分完,沒有剩餘:7÷3=2……1沒分完,有剩餘、正因爲有剩餘,所以在得數的寫法上及讀法上不同、

(4)反饋練習: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在學生操作、分析、列式、計算完成後進行訂正,重點提問被除數11的下面8表示什麼數,橫線下面的3是什麼意思,橫式等號後邊怎麼寫,讀出算式,並說出算式表演的意義、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有餘數的除法”】

(1)出示例2:38÷5=□……□

(2)學生嘗試計算、思考,遇有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並總結出試商方法、試算、討論後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怎麼想?(每份是幾,分成5份,

就是5個幾,想5和幾相乘的積要比38小,不然的話不夠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積太小了還可以再分嗎?(說明沒分完,還可以分,一直到不夠分爲止,所以5和幾相乘的積不僅要小於38,還應最接近38、)

那麼5和哪個數相乘的積小於38又最接近38呢?5×()<38,商6行嗎?商8行嗎?爲什麼?

所以計算有餘數除數時,要想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且最接近被除數、

(3)觀察比較,找出規律、

比較例1、“做一做”、例2,這三題裏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板書: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4)反饋練習:

14÷4=□……□

訂正時指名學生說思維過程,重點說試商的方法、

三、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思考回答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2、教師糾正性、補充性地進行小結、

隨堂練習

1、(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38÷6=47÷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着重檢查餘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餘數、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在方框裏填合適的數、

佈置作業

計算

《有餘數的除法》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頁例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餘數問題,能正確的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用豎式計算:28÷9=

(2)有17個蘋果,每3個分一盤,可以分()盤,還剩幾個?

17÷3=()盤()個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數量關係。

22個學生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問題:你都知道了什麼?

(2)預設:知道了划船的人數,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追問:“最多坐4人”你怎麼理解?(坐滿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麼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22個學生都上船)。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

提示:可以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然後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找兩個學生板書算式並說說理由,爲什麼要用22÷4(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裏有幾個4,用除法解答)。

(1)討論辨析。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麼?(在討論中規範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2)體會餘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1、有的同學認爲至少需要5條船,還有的同學認爲至少需要6條船,你覺得呢?

2、看來餘下的2人是關鍵,應該怎樣安排他們?

檢驗: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教師和學生用活動貼紙擺一擺。)

梳理:在研究問題時大家發現,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餘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有27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麼?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3、至少要運多少次啊?你是怎麼想的?爲什麼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麼?

追問:“最多”是什麼意思?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餘法”。

問題:

1、最多能買幾個?你是怎麼想的?

2、還餘下1元呢,應該再加上1個麪包嗎?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同時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題。

對比分析:這兩道題,我們都是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的問題,但上面這道題餘下“2人”就要增加1條船,下面這道題餘下“1元”,卻不增加1個麪包。你發現了一個什麼道理?

鞏固練習:

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麪包?

總結:今天研究的問題你學懂了嗎?

六、課堂作業。

作業:第69頁練習十五,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