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集錦八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集錦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啓迪。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課文告訴我們,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

二、說學生

學生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寫字的能力,因此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我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轉換師生角色,讓學生在自學互助中學習生字,培養學生的能力。本班學生愛讀書,語感較強,因此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說話去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準確認讀本課6個生字。會寫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

教學難點: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四、說策略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爲指導,以學生爲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聽說讀寫結合,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貼畫,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有交流資料,鋪墊教學;初讀課文,識字寫字;研讀課文,感悟內容;誇讚列寧,總結課文;課後延伸這五個環節。

1、交流資料,鋪墊教學。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

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列寧的資料,從而瞭解相關的知識。上課時我出示列寧的圖像,讓學生彙報自己瞭解到的列寧。這樣做的目的有三:一是爲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穫的喜悅,把別人不知道的而自己知道的知識說給大家聽,這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三是讓學生從小學會蒐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2、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在這一環節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各種方式自學生字,通過請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讀長句子來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效果,接着進行寫字指導,老師範寫後讓學生找發現,通過自主學習後再進行臨寫、評價、欣賞。

3、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根據故事情節上的特點,從故事的因、果入手,先學習第二、第四自然段。在學習第二、第四自然段時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如在具體的語境中比較“往常”和“常常”的意思,在感情朗讀中感悟“驚訝”,聯繫上下文理解“果然”意思。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書。即引導學生就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質疑:蜜蜂真的會給人引路嗎?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養蜂人的?爲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在這環節我設計了循序漸進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如:回答問題讀;一名學生讀,另一名學生上黑板貼圖(說課教師相應貼圖);還有想象列寧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動腦思考的情境輕聲讀。另外,我還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列寧,大膽練說列寧當時是怎麼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動腦思考,最後一步一步找到養蜂人(說課教師相應板書:仔細觀察,動腦思考)。在這一環節我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理解、表達,在讀書和彙報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想象、以及合作意識。體現整合的思想。

4、誇讚列寧,總結課文。

學完課文後,我適時地問學生:“假設列寧現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說完後再讓學生寫下來。

通過交流,寫話,挖掘人物的精神,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讓學生在理解與分析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同時還讓學生進行了寫的訓練。

5、課後延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設計了下節課續編故事的活動,讓學生想象:養蜂人聽到列寧說的話後會說些什麼?養蜂人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他們會圍繞‘養蜂’說些什麼呢?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不但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板書

板書與貼畫,總攬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爲線索,課文的教學

重點是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本板書按“找”的順序貼出“花叢”、“園子”、“小房子”的圖,既標明瞭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還直觀地“再現”了花叢、園子、小房子的方位。我覺得這樣設計有助於學生弄清楚“找”的經過。“仔細觀察”“動腦思考”有助於學生理解難點,讓學生對文章中心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26蜜蜂引路

園子圖房子圖

花叢圖

仔細觀察,動腦思考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拔蘿蔔》是一個古老而又經典的小班語言教材,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人物和動物,故事的主要結構特點是情節有趣單一、語言的重複性,正好適合小班幼兒喜歡熟悉而單一事物的心理需求。小班幼兒在團結友愛, 整理東西方面自覺性不強,缺乏合作意識,而故事中體現出了,遇到困難要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人多力量大的教育思想。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

二、說目標

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基於以上對幼兒的分析,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學說故事中的主要對話。

2、積極參與遊戲,並大膽的表現自己。

3、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有同伴間相互合作的意識,體驗獲得成功的歡快情感。

說重難點:

在活動中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太完整,重點

就是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主要對話。難點就成了幼兒能積極參與遊戲,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前的準備

1、通過遊戲體驗拔蘿蔔的感受。

2、爲幼兒創設一個《拔蘿蔔》的表演區。

活動中的準備

1、《拔蘿蔔》課件。激發幼兒欣賞故事的好奇心和表演故事的慾望。

2、故事中六位人物和動物的圖片。能分清楚故事中都有誰,以及他們的出場順序。

3、遊戲角色的頭飾及場景的佈置。爲了讓幼兒更快的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

四、說教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表演遊戲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

: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用動畫的形式,更吸引幼兒,便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再通過頭飾和場景的佈置讓幼兒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表演, 更好的感受拔蘿蔔的樂趣,在情景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次課教材選用浙江省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課本,三年級下冊《體育與保健》的第三課,主要內容是追逐跑和投擲。

追逐跑是提高學生跑的能力的重要教材。通過追逐跑練習,能有效發展學生快速啓動能力和奔跑能力。而根據小學階段跑的教材分佈情況看,發展快速啓動能力又是三年級跑的教材的重要內容。在一、二年級通過遊戲和競賽有較多體現,但學生掌握程度不一,因此本次課一方面着重鞏固追逐跑快速啓動的動作要領,另一方面也進一步發展快速奔跑能力。

投擲輕物方法主要採用原地肩上投擲和背後過肩投擲,通過投擲輕物練習,能有效發展學生上肢力量,促進身體的全面協調,提高動作靈敏性,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性、協作性和進取性。

重點:快速啓動奔跑

難點:

1、彎道快速奔跑的技能;

2、投擲輕物的全身協調用力技能。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心理特點: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善於模仿,喜歡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多人或集體參與的活動,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注意力不太穩定。

2、技術技能基礎:其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在一、二年級通過教學初步得到鍛鍊,但多是模仿或自發形成的,對技術要領還未形成較正確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追逐跑快速啓動的重要性, 初步理解原地擲輕物技術的要求。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90%以上的學生初步掌握追逐跑啓動的要領,10%左右的學生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啓動基本動作;進一步發展擲遠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發揚學生互相學習及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自制器材、逆向遊戲”等方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自覺鍛鍊的良好習慣。

四、課的構思與設想

1、 整體構思

根據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要求,真正促進身心兩健,體育課也應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特別是小學階段,更應讓孩子們在歡樂中精神得到陶冶,身體得到強健,技能得到發展,爲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選用教材(追逐跑和投擲輕物),都是人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教學以強調育心和育體相結合,以學生爲主體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學中以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充分和諧的活動中達到身心兩健;同時本課力求從單純技術教學向技能運用教學的轉化,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起來,充分運用情境引導和激勵機制,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技能,陶冶情操,發揚精神,並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2、 具體構思

(1)、教材搭配:先由模仿動物走、跑等到人的走、跑,再到聽、看信號快速啓動追逐跑;從走、跑練習到投擲輕物練習,先下肢後上肢,遵循教學規律、學生認知規律和運動特點,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得到更全面的鍛鍊。

(2)、組織形式:採用分組不輪換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場地器材,嚴密組織,合理調動隊伍,以此來提高練習密度。

(3)、教學方法:運用模仿法、競賽法、情境法、遊戲等多種方法進行課的教學,使學生在新奇中學,在快樂中練,在練中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增強身體素質;同時把音樂有機融合於體育教學,活躍氣氛,陶冶情操,提高體育教學效益。

(4)、學法指導:

①導入:通過教師引導,創設一個兔子舞的情境,學生載歌載舞進入課堂,使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爲下面的教學創造積極、愉悅的氛圍。

②準備活動:模仿動物的走、跑,如魚兒遊、馬兒跑、鴨子走、鳥兒飛等,複習並擴展上節課的知識內容,又爲後面“跑”的教學作了熱身準備。

③追逐跑:由易到難,從走、跑到自由追逐跑、接力追逐跑再到看、聽信號追逐跑,並通過競賽和遊戲的形式來提高參與積極性。在十字接力中體現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在“貓和老鼠”中,既有貓抓老鼠,又有老鼠抓貓,通過逆向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④投擲輕物:課前自制器材(紙球)放於褲袋中,吹大後,先自由投,師觀察並小結後再分組自己組織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積極性。

⑤恢復部分:創設“打氣→不斷打氣→爆胎”的情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通過自身聲音、動作的展示,使身心得到調節放鬆。

五、場地器材

場地器材:

1、蕭山中學體育館;

2、錄音機一臺、磁帶一盒、“紙球”40只;

六、教學流程

教 學 流 程 圖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螞蟻和蟈蟈》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二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在夏天的時候辛勤勞動,在冬天得以安然過冬,而蟈蟈在夏天的時候不愛勞動,最後在冬天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本文篇幅雖短,卻富有教育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發展考慮,根據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7個生字,綠線裏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個新偏旁。

3、 知道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的道理。

本課的重難點主要是

1、識字寫字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懂得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的道理。

3、能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說一句話。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爲主,持久性差。教學時要注意動靜結合,有張有弛,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因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教學法”,並輔以直觀教學法、聯繫生活等手段組織教學。

學法:在教學上,放手讓小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指導學生通過“讀----思----說----讀”的方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自主交流,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指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複習生字新詞

1、導語: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兩種小動物?創設情境,老師把他倆從童話王國請來了,齊讀課題。

2、出示詞語:讓小朋友來響亮的喊一喊詞語的名字,表示對小螞蟻的歡迎。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們學着有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二)朗讀感悟,品味體驗

教學第一小節:

1、播放聲效,出示掛圖:瞧,夏天到了,太陽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絲風都沒有,樹上的知了一個勁地叫着,熱呀熱呀,你有什麼感受?聯繫生活實際體驗天氣的炎熱。

2、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夏天真熱。

指導朗讀時注重讓學生進行體驗,可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3、過渡:那麼,這麼熱的天,小螞蟻在忙什麼呢?通過設疑,能激起學生繼續讀書探究的能力。

4、在引出搬糧食之後,請小朋友自由的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螞蟻是怎麼搬糧食的?在交流中點出兩個動作“背”和“拉”,並讓學生學着做一做,動作可以誇張一些,結合着掛圖進行。動作思維更能幫助兒童的記憶和理解。

5、是呀,他們又累又熱,一個個汗水都流出來了,句子中的哪個詞告訴我們這個意思?相機引出詞語“滿頭大汗”並認識生字“汗”,結合文章記住生字,三點水就象頭上的汗,形象而且可以幫助理解螞蟻的品質,再指導朗讀。這樣學生就能很好的把感情讀出來了。

6、你想對這羣小螞蟻說什麼?出示填空:你們真______-啊!通過以上的研讀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地會說出螞蟻是勤勞的。

7、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小節。

教學第二小節:

1、過渡:這真是一羣不怕苦、不怕累、勤勞的螞蟻啊!可這個時候蟈蟈們在做什麼呢?

2、結合掛圖進行說話,這一環節中抓住“自由自在”這一關鍵詞語統領本小節。

先讓他們說說蟈蟈們都在做什麼?體會生活的舒適;出示第二句話,指讀、齊讀讀好這句句子,重點抓住“自由自在”。

3、過渡:這羣舒服的蟈蟈們看到勤勞的小螞蟻在搬糧食,瞧他們神氣的樣子,想象一下會說些什麼呢?練習說話體驗蟈蟈的神氣,再交流之後相機出示句子並指導朗讀。

4、通過以上的鋪墊,引導學生說出蟈蟈的性格特點。問:你想對蟈蟈說什麼?

並出示:你們真________啊!讓學生自由地說。再教師進行小節,點出蟈蟈的懶惰並板書。

教學第三小節:

1、過渡:到底誰纔是真正的傻瓜,到了冬天就知道了。

播放聲效:西北風並問學生覺得風怎麼樣,讓他們感受風的大,環境的惡劣。從而指導讀好“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

2、那麼這麼冷的天螞蟻和蟈蟈都在幹什麼呢?設疑探究,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尋求答案。

3、分別去螞蟻家和蟈蟈那看看,着兩處重點理解好這兩個詞“裝滿糧食”和“又冷又餓”,讓學生通過比較知道螞蟻生活得很幸福,而蟈蟈卻在挨餓受凍,在這個環節中我還設置了這樣的說話練習:此時蟈蟈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他們以前什麼時候神氣過?想想夏天的生活,他們會說些什麼呢?這兩個問題既回顧了前文的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讓他們通過想象蟈蟈的後悔,知道要象螞蟻一樣辛勤勞動。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小小組合作,將課文演一演,這有利於學生情感的激發,低年級學生天生就有着很強的表現欲,這樣可以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2、聯繫課文內容,積累鞏固成語,知道螞蟻是“有備無患,防患未然”,蟈蟈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通過演唱歌曲《勞動最光榮》,讓學生知道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汗”和“呼”

2、自學筆順,教師範寫。

3、學生描紅、臨寫。

在這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寫字和握筆姿勢,學生正處於習慣養成階段,強調這點很重要。

四、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我力求對比明顯,通過季節對比,兩種動物之間不同結局的對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蘊涵的寓意。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摺紙。對於這節課我是這樣認識和理解的。

一、說教材

1.活動背景《綱要》中藝術領域提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它活動。”以及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情趣。”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美術發展水平,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讀摺紙符號,能看懂摺紙圖。

2.通過摺紙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注意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3.通過展示活動,培養幼兒學會欣賞他人、與他人分享快樂的博愛之心。

2.活動重點難點

1.學會一些基本的摺紙符號,看懂簡單的摺紙圖解。

2.細心、專心掌握摺紙過程放入難點,跟着圖解折出簡單的摺紙作品。

3.活動準備

1.大海的圖畫一張。

2.彩紙每人兩張,留有備用。

3.帆船製作示意圖。

4.帶有各種圖案的粘貼紙一張。

二、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孩子興趣,爲其更爲主動的學習提供了可能。針對活動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情境創設法:幼兒園的孩子,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情景的創設能馬上抓住每一個孩子的視線與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活動做好鋪墊。所以我用一張大海的圖片吸引孩子。

2.觀察指導法:美術活動幼兒操作環節中,經常說到“教師巡迴指導”,因爲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標不明確,需要老師的巡視來加以指導,也能增加幼兒操作的安全感,突顯出老師在活動中引導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學法:這種方法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至於使幼兒學起來枯燥無味,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活動中以裝飾活動爲主線,與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作品的語言活動相融合。

此外,活動還將適時採用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以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爲主體,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對圖片“看看--想想-做做-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操作法、師生交流生生討論等學習方法。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1.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2.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3.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4.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第一環節: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教師出示一幅大海的圖畫,請小朋友欣賞,問小朋友畫上有什麼麼?提出問題,大海空曠曠的,還上海能有什麼呀?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

第二環節: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老師決定在海上加帆船,老師沒有帶畫筆,但老師有一些彩紙,小朋友能幫助老師折帆船然後放在畫上嗎?

第三環節: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教師交給幼兒基本的摺紙方法。

教師在幼兒探索發現的基礎上,教幼兒認識折線(﹍﹍),箭頭(↑),教給幼兒基本的摺紙方法。

教師出示《帆船》的摺紙示意圖,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完成作品。

(1)教師按順序出示示意圖,並用簡單的語言給與提示。

(2)難點:第4步,向後折爲這次活動的難點,老師可以通過簡單的示範來輔助幼兒理解。

(3)帆船完成後教師幫小朋友在船上塗上膠,讓幼兒自己把船貼到大海上。第四環節: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老師給幼兒肯定與表揚,在每艘船上貼上卡通貼紙,以增強幼兒的成就感。活動延伸:

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摺紙的示意圖,我們用我們剛纔學到的知識自己來進行摺紙創作,好不好?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郊遊》:

在《郊遊》的整個設計中,我本着以學生爲主體,興趣爲核心,重視個性發展,張揚相互間合作,推動師生互動,加深學生對本課歌曲音樂風格的認識,培養學生對春天及大自然的熱愛的情感的設計理念,從教材、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說說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郊遊》是二年級四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爲唱歌課,1課時完成。這是一首臺灣兒歌,2/4拍,由帶再現的三部分構成。一、三部分完全相同,顯得朝氣蓬勃;第二樂句因演唱景色變得柔和,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情緒上顯得抒情一些,全曲表現了孩子們手牽着手去郊遊,觀賞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美麗春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內容符合這一階段的學生身心特點。它在整個教材中處於承上啓下的地位,與前後知識緊密聯繫,爲學生學好後面的知識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歌曲《郊遊》,指導學生用優美、真摯的聲音歌唱。

(2)能力目標:通過欣賞,增進學生對春天的瞭解與熱愛,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和進行創造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與大自然的感情。豐富其對音樂的感受。

3、教學重點、難點:音樂教學的過程, 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用悅耳動聽的歌聲和富有情感的動作去表現《郊遊》這首歌曲,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鼓勵、幫助學生用多種形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快樂表現中學習音樂技能。

二、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將精心組織開放而有力的課堂教學,努力讓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利用多媒體播放影視資料,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以充分的身臨其境的感受。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用聽唱法與視聽法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更好的演唱歌曲學習歌曲。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創造爲目的”的教學原則,在看、唱、學、(跳)創作等教學活動中,領略歌曲之美,發展學生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律動進教室。美麗的春天景色,營造了歡快、活潑、的學習氣氛,把他們帶入輕鬆跳躍,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同時,激發他們用語言表達的願望,導出本課歌詞,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爲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背景音樂:歌曲《滴哩滴哩》

師:剛纔聽到的歌曲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生:我覺得歌曲很歡快、很活潑。

生:我覺得很輕鬆、跳躍。

生:我聽到了“春天在那裏,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裏”。

師:同學們聽得真仔細,歌詞都注意到了。歌曲用歡快、跳躍的旋律歌唱了美麗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裏歡樂的情緒。

師:你們在春天裏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見綠綠的小草。

生:我看見紅紅的花。

生:我看見小鳥在唱歌。……

師:春天真是太美了,在這美麗的季節,你們想幹什麼?有什麼打算?

生:我們想到郊外去郊遊。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郊遊》,請同學們再聽一遍歌曲,體會一下小朋友郊遊的心情。

聽完歌曲後問學生有什麼感受?總結出歌曲歡快、跳躍的特點。我這樣設計的理念是用簡單形象化的方法,一步步推進學生,激起學習的興趣,爲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2、發聲練習

教師彈琴學唱歌譜,用歌曲中較爲典型的一句旋律作爲發聲練習:

2/4 |

(可以用“la”或者“li”或者其他來練聲),然後老師彈琴學生唱一遍譜子。

3、學唱歌詞。

(1)請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愉快的按節奏朗讀一下歌詞。

(2)採用教唱法逐句教唱歌詞。

4、解決重點難點:

(1)首先對學生的演唱表示鼓勵、讚揚,樹立學生自信心,爲突破難點奠定基礎。然後,帶領學生隨琴學唱歌曲,找出難點即唱得不太好的地方。即 這一句,前八分後十六的節奏,和一個三度的音程這裏比較難唱。

(2)難點學習:我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將難點部分的歌詞及節奏展示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並且用打節奏和反覆教唱相結合的方法對難點部分進行學習。教師彈琴伴奏,學生完整的演唱一遍。強調學生用歡快富有彈性 的聲音演唱。

6、鞏固檢查並進行歌曲表演。

(1)可以採用多種演唱形式進行檢查:如男女生獨唱、分小組演唱、領唱、齊唱等。

(2)歌曲表演《郊遊》: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創意。學生分小組展示,教師指導並評價鼓勵。這也是學生進行表現協作的過程。

7、拓展活動:

春天是是令人陶醉的季節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人們除了用歌聲表達對春天的讚美和喜愛,還用了其他的形式來歌頌春天。古今中外有很多詩人、文學家都對春天作過不同的描述,你能把知道的告訴大家嗎?

生:一年之計在於春。

生:我會背古詩《春曉》

師:讓我們一起來品味一下詩人對春的感覺。

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模仿古人唸書時搖頭晃腦的神態作誇張表演古詩《春曉》。

師:詩人在室內聽到了春天的那些聲音?

生:詩人聽到了鳥啼聲;他聽到了沙沙的春雨聲;他聽到了春風的腳步。

師小結:詩人把他聽到的"春天的聲音"寫得太美了,那鳥聲、那風聲、那靜靜的春夜、那沙沙的雨聲讓人想起如煙似夢般的意境。

師:現在老師要求同學們學着音樂家、美術家、詩人也來表現一下美麗的春天。

提示:結合古詩詞畫一副美麗的春景畫。

8、課堂總結:

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在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鍛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總結:同學們真是太能幹了,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感受,老師被你們的精彩表演陶醉了。讓我們一起擁抱春天,在溫暖的春天裏快樂成長吧!師生共同演唱《郊遊》,學生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教育出版社小學美術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威武的盾牌》(板書:威武的盾牌)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具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課堂延伸六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本課屬於新課程標準裏的“設計、應用”領域。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利用身邊容易得到的材料,合作創作、設計威武的盾牌。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選擇各種彩色紙,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剪、貼、搭配及繪畫的表現形式,創作出各種新穎、生動、威武的盾牌作品。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盾牌的用途,並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自己動手創作盾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及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從小樹立自我防範意識,建立心中的盾牌。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我把它定位在學生了解盾牌外形、圖案及色彩,並能進行設計和創作。而本課的難點是盾牌的圖樣和色彩的設計,還有就是怎樣在設計中體現盾牌的威武。

二、學生分析

學生對盾牌的瞭解大多是通過書和影片中所獲得的,對他們來說盾牌是遙遠而神祕的,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可以肯定他們對盾牌具有濃厚的興趣,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與製作能力,他們的`思維普遍較活躍,有較好的探究和創新意識,他們敢於表現,樂於表達自己的看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製作好的盾牌。

四、教學過程

㈠、激趣導入

在此環節中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讓學生了解盾牌的作用;二是欣賞《扶盾武士俑》並從中引出課題中“盾牌”和“威武”二詞。

1、學生們觀看電影,看後教師問“士兵手裏拿了什麼武器”,學生回答“盾牌”教師板書盾牌後再問“爲什麼士兵要拿盾牌呢?”學生回答“爲了防禦和保護自己”。

[設計意圖:其一,是教師創設動態教學情景,力求營造一種輕鬆、自由的氛圍,通過直觀感知,給學生一個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感受古代人民的勇敢和智慧,引導師生共同進入良好的參與狀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角色。其二,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直了解到了盾牌的作用節省授課時間。]

2、出示《扶盾武士俑》圖,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描述並讓全體學生模仿。導出“威武”一詞出示完整課題——威武的盾牌

教學意圖:學生細心觀察《扶盾武士俑》一圖後,模仿傭的姿勢,培養學生觀察力的同時,調動全員參與熱情,此時學生求知慾望強烈,教師能快速切入主題

㈡、新授

1、首先讓學生了解盾牌的對稱特點。教師出示盾牌圖片,讓學生觀察找出其特點。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2、出示的盾牌讓學生觀察,問:盾牌的哪些方面需要設計?

學生小組討論思考後回答。教師板書形狀、圖案、色彩

[設計意圖:運用小組討論培養學生日後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明確設計盾牌的思路。以便於以下具體分析設計盾牌的形狀、圖案、色彩]

①、研究盾牌形狀。

學生搜索記憶裏能做盾牌的形狀。並請兩名同學上前設計出盾牌的形狀當板書。教師展示學生設計的盾牌形狀,並播放看還有哪些形狀你沒有想到,以便於豐富學生思維.

[設計意圖:在形狀的設計上由淺入深,爲下個環節圖案設計做鋪墊,反覆的讓學生設計和欣賞其主要目的是加深盾牌形狀的印象和豐富學生設計思維。]

②、探討圖案設計。

在剛纔學生設計的盾牌形狀上,分別粘上小兔子和老虎的臉。問:哪個更適合用在盾牌上當圖案呢?再出示兩個老虎的圖案(出示老虎圖案)問:哪個看上去更威武?爲什麼?並讓學生表演一下威武。

[設計意圖:層層深入讓學生了解威武一詞的含義及如何創作。學生在描述老虎威武的時候,如瞪大眼睛,張大嘴巴,露着尖利的牙齒……這一環節潛移默化中把威武含義描述了出來。爲創作圖案做了鋪墊。]

③、色彩搭配。

教師出示兩個盾牌。

問:你們喜歡哪個盾牌,爲什麼?此環節通過對比讓學生觀察,簡單明瞭的解決了在用色時學生會出現色彩搭配不明朗的問題。

[設計意圖:比較是提高觀察力的有效方法。以上在探討盾牌的設計上,老師創設懸念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並以“懸”牽住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比較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認真地分析,最後自己得出結論,突破了本課重難點。]

㈢、播放,作品欣賞。

[設計意圖:出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分析,開闊學生的眼界,請學生評價作品的優缺點,並可以在下一步的製作中學習和借鑑。]

㈣、藝術實踐

教師佈置合作任務,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項。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製作前出示注意事項,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時能夠分工明確提高合作效率及作品質量。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便於學生更好的設計出作品,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及創作熱情,讓學生在製作過程中獲得喜悅和成就感,增加學生對美術課的喜愛。]

五、教學評價。

1、自己覺得很棒的小組由小組長代表拿着盾牌走上前臺,向大家介紹。

[設計意圖:讓自己認爲很棒的學生上臺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並可以通過學生的介紹,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同時,也能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2、每小組選出一個成員裝扮成武士,拿着設計好的盾牌,讓學生擺出威武的姿勢,教師播放有戰爭氛圍的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創設情景,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入古出新,思維緊跟其後,情感爲之波動,教學隨之進入高潮的尾聲,又一次誘發了學生創造力的想象,學生在表演中豐富了直覺,享受了成功的快感,自我表現受高漲情緒影響,自信十足,情感體驗得到迅速昇華。]

六、課堂延伸。

通過盾牌的延伸,讓學生運用“智慧”來防禦和保護自己在心中建立起無形的盾牌。

[設計意圖:由古代威武盾牌的引申,讓學生從小在心中要樹立起自我保護的意識。]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認識千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第一節的教學內容。

2、千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本課教學前,學生對米、分米、釐米和毫米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能感知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這個僅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爲以後學習單位間的化聚打下基礎。

3、教材的知識結構

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讓學生知道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後通過看、算、走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來體會和理解千米的認識,認識1千米=1000米,體驗和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通過想想做做讓學生進一步感悟1千米的長度,瞭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熟練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

4、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2、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5、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二、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想: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回答。你知道我們學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華跑了5圈大約是多少米?同桌討論後,交流。汽車每小時能行70(

),你認爲可以填上哪個長度單位?請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是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一)認識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學生交流自己看見過的。出示路標牌的圖,並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介紹千米的符號---km。

(二)實踐體驗“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約有多長?學生猜測後回答

2、觀察:1千米到底有多長?多媒體演示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學生仔細觀察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並記錄。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麼?小結:1千米=1000米。

3、課前已經請大家去操場走了走,一圈大約走了幾分鐘?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呢?學生回答。

4、你感覺1千米長嗎?學生自由交流。找一找:從學校到附近什麼地方大約是1千米?學生小組交流後彙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是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從小明家到哪裏正好是1千米?學生觀察後獨立描出圖上1千米的長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獨立計算後交流米與千米的換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後交流怎樣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討論,用什麼單位合適。

5.“想想做做”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是:進一步感受並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總結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是:既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又培養了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進行總結回顧的習慣和能力。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讓學生體驗數學。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三年級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長度單位教學中的難點。所以

本節課着重讓學生創設體驗過程,引導體驗生成,幫助學生較好地在體驗中構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欲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及時調控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動態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