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啼(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體會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義(鳥啼的啓示)。

2、體會勞倫斯對生與死的思考。

3、鑑賞品味語句。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曾經學過的有關鳥啼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鳥兒的啼鳴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給人以許多深刻的啓示。同樣鳥也啼唱在外國的文學作品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英國作家勞倫斯的《鳥啼》,看看在他的筆下鳥兒的啼鳴,又帶給人什麼啓示呢?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 掌握重點詞語: 

田鳧 椋鳥 老饕 慰藉 笨拙 萌發 蒼穹 潺潺 頃刻 蟄伏(海蜇) 搖曳 嶄新 充塞 駭人 悄然 滯留 禁不住 禁止 隱遁 窒息 跌宕 攫住 熾烈 殘骸 昊天 阻撓

2.給課文劃分層次

提示:課文哪幾節寫鳥啼,哪幾節寫啓示?

明確:全文共15段,劃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寫嚴寒過後,春天來臨,鳥兒的啼鳴。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側重寫鳥啼給人類的啓示,寫“我們”的思考。

三、文本研習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劃出文中表現鳥啼的句子,概括鳥啼的變化特點,並體會鳥啼的象徵含義。

鳥啼的變化:吃力、微弱--隱約而清越--含糊、若斷若續--活潑、悅耳

由弱到強,由少變多,由微弱變悅耳。

明確: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徵,象徵着嚴寒過後新生命的到來。

2.課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寫鳥啼,還寫到了鳥屍,在文中劃出描寫鳥屍的句子,並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明確:1)嚴寒持續了好幾個星期,鳥兒很快的死去了。田間與灌木籬下,橫陳這田鳧、椋鳥、畫眉等數不清的腐鳥的血衣,鳥兒的肉已被隱祕的老饕吃淨了。

2)當大地還散落着厚厚的一層鳥的屍體的時候……

--嚴寒持續,鳥屍橫陳,場景讓人倍感淒涼。

--鳥屍是死亡的象徵。用反襯的手法證明生命力量的強大。

3.分析描寫“鳥啼”和“鳥屍”的句子的作用。

明確:“鳥啼”象徵新生命,“鳥屍”象徵死亡,兩者在文中起到了 強烈的對比效果,肯定了生命衝動力量的不可阻擋。

四、小結第一部分:

文章開始於對鳥兒死亡場景的描寫,讓人倍感淒涼,然而在天氣轉暖之後,鳥兒不停地啼鳴,呼告了一個春天新世界的到來,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衝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象徵着新生命的“鳥啼”給了人類很多啓示,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表現受到啓示的句子,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例如:

第7段:“不必再注視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鳥屍,……冬天走開了,不管怎樣,我們的心會放出歌聲。”

不必畏懼嚴寒、死亡和痛苦。

第9段:我們用眼睛跟隨極端的嚴冬那沾滿血跡的駭人的行列,直到它走過去。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鳥兒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鴿的沸騰,不能滯留美好世界中豐饒的創造,它們不可阻擋地振作自己,來到我們身邊。無論人們情願與否,月桂樹總要飄出花香,綿羊總要站立舞蹈,白屈菜總要遍地閃爍,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第12段:多麼漫長漫長的冬天,冰封昨天才裂開。但看上去,我們已把它全然忘記了。它奇怪地遠離了,像遠去的黑暗。看上去那麼不真實,像長夜的夢。新世界的光芒搖曳在心中,躍動在身邊。我們知道過去的是冬天,漫長、恐怖。我們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殘害。我們知道生命的肉體被撕裂,零落遍地。所有的毀害和撕裂,啊,是的,過去曾經降臨在我們身上,曾經團團圍住我們。它像高空中的一陣風暴,一陣濃霧,或一陣傾盆大雨。它纏在我們周身,像蝙蝠繞進我們的頭髮,逼得我們發瘋。但它永遠不是我們最深處真正的自我。我們就是這樣,是銀色晶瑩的泉流,先前是安靜的,此時卻跌宕而起,注入盛開的花朵。

第13段:在死亡的王國裏,不會有清越的歌聲,正如死亡不能美化生的世界。

第15段:從鳥兒們的歌聲中,聽到了這場變遷的第一陣爆發。在心底,泉流在涌動,激勵着我們前行。誰能阻撓到來的生命衝動呢?它從陌生的地方來,降臨在我們身上,使我們乘上了從天國吹來的清新柔風,就如向死而生的 鳥兒一樣。

2.通過這些啓示,勞倫斯做了什麼樣思考?(總結一下)

明確: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們是爲着生的,或者是爲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質上不可兼得;同時,他也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春天必然會來臨,誰也無法阻擋生命的衝動,無法阻擋我們對於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與追求。

3.知人論世:

勞倫斯大衛赫伯特(1885-1930),英國作家。生在諾丁漢郡一個礦工家庭,曾在諾丁漢大學學習師範教育。當過會計、職員、教師,曾在英國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漂泊十餘年,廣泛接觸了社會。1909年開始發表詩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是長篇小說《兒子和情人》(1913),帶有自傳性質,描寫礦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愛和性愛的衝突來解釋主人公波爾莫萊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義的心理分析與對社會矛盾的揭示糾糾纏在一起,是勞倫斯創傷的突出特點。這一特點在長篇小說《虹》(1915)、《恰特萊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鮮明。他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迷途的姑娘》(1920)、《戀愛中的女人》(1921)、《亞倫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說集《英國,我的英國》(1922)等

    勞倫斯是一位性格十分複雜的作家,他內心充滿苦悶,對現代工業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態度,致力於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對人性能夠得到充分的自由發揮懷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個孤獨者在他那個喧譁年代和騷動的文化氛圍中發出的生的感嘆。他曾說過,我的文章是寫給50年後的人看的。

三、生命充滿神奇的力量,在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請你來談談。

例如:岩石縫隙中頑強生長的小草;海倫-凱勒,史鐵生等等

四、作業佈置:完成《鞏固訓練》上的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