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的心得和體會

《易經》一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爲“羣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學習易經的心得和體會

各位學友,很高興能在易經的大家庭中結識你們,這應該也是我們修來的福分,所以首先應該感謝良心網,感謝曾教授,感謝爲我們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師和同仁。

我叫朱萬軍,是河洛一班學員,我是1969年出生,內蒙古五原縣人。在這段學習易經基礎的過程中,有些心得和體會,和大家分享。 我是2014年10月16日報學良心網曾仁強教授網絡學習班(易經基礎),11月3日正式開學,該班採用微信進行教學。我於11月8日購買了新手機,並註冊了微信,可是不會用,也看不了視頻,後來在暴老師的指導下終於會用了。

我怕錯過考試,11月9日凌晨1點多開始答題,凌晨2點39分答題完畢。自己也鬆了一口氣,總算解決了自己的一個小難題。 學會了聽視頻的方法後,我每天至少要聽一遍視頻,並儘量做筆記,不懂不明白的下次再仔細聽。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比較心急,視頻內容聽不明白,身邊也沒人懂這些知識,只好硬着頭皮學吧。而且咱們的三位老師,我基本上全部向他們請教過。

隨着時間的推移,課程的.進度在逐步展開,漸漸地自己有些內容能完全掌握,有的還是一知半解,有的知識根本不瞭解。於是下定決心,只有堅持纔是勝利。只能一點兒一點兒積累。

第一次考覈成績公佈後,我得了61分,我知道這一定是教師看我這麼辛苦,給我的鼓勵。

第二次、第三次考覈成績分別爲74、95。此時證明努力有了切實

的回報。往後的學習相對能跟上節奏,變得相對輕鬆一些了,所以就更加用功,暗下決心一定要用百倍的勇氣和精神完成這次學習班的學業,並奠定自己易學的基礎,爲以後的人生打下更堅實的底子,並且用易理指導自己的人生。

曾教授在《如何學習易經》中提到,只要你把《易經真的很容易》讀6遍,一定能夠明白,像我這種慧根的人,只有讀60、600或者更多遍,估計才能明白。但我們不能急,步一步來。我也制定了計劃,前兩個月只讀《易經真的很容易》這本書,聽教授的視頻,查找一些相關資料。貪多嚼不爛,這是我自己的體會。《經的奧祕》、《易經的智慧》在後面的一個月裏全部讀完。

曾教授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楷模,給千千萬萬人樹立了榜樣。更讓我們這些晚輩欽佩和敬仰。我們既然已經選擇正確的道路,就要在他們的指導下義無反顧地走下去。用自己的努力“盡我們作爲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責任”。 以上是自己的淺薄體會,請大家批評指正,如能給學友們帶來幫助,我將十分榮幸,讓我們一起共勉!

拓展:

易經簡介

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爲施政之用,百姓用爲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爲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稱爲《羲經》、《周易》。

周者,周人也;易者,變易,簡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周易》,乃羣經之首。古代占筮之書及其解說,後被列入儒家經典。《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經》有時稱爲《易經》或《古經》,是在專門從事卜筮的巫史們長期經驗和記錄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傳》是戰國時人對《經》的解釋說明,又稱《易傳》。《易經》部分分六十四卦,《易傳》分爲七種十篇,漢代學者稱之爲“十翼”,“翼”即副翼經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淵藪,奠定了中國哲學的一些基本範疇,如“陰陽”,對中國人影響功莫大焉。至今,上至鴻儒碩學,皓首窮經;下至街頭卜者,研讀謀生,無不奉爲圭臬,淺人淺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經中最深奧、最神祕的書了。所以,作爲中國人,不可以不讀《周易》!

易經通釋:

易的釋義四種:

1、上日下月爲易,

2、如蜥蜴變化爲易;

3、化繁就簡爲易;

4、金烏,大日,生命。

經的釋義三個:

1、通“徑”字,路徑;

2、經典;

3、方法。

綜合起來,易經的作用就是指導人們深入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祕,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比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易經實際上涉及了六項內容:科學、數學、邏輯學、哲學、修行學、占卜學。因此,它成爲道教、儒教、陰陽術數的經典,三教在各自領域內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應用。後漢鄭玄在《易贊》中將“易”定義爲:簡易、變易、不易。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亦如此,故曰“變易”;大宇宙之變化,井然有序,循環不已,有規律可循;小宇宙人之命運,同具法則性,故曰“不易”;正因有“不易”之法則,即能瞭解宇宙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同樣,小宇宙人的動向,亦能預知,並可規範,故曰“簡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