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學習的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經濟法學習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經濟法學習的心得體會

我在某某某企業工作,經濟學的知識對我的工作極大的影響,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我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的工作也得到領導與同事的一致好評。經濟法是平衡協調之法,經濟法與和諧社會具有內在統一性,經濟法可以在宏觀調控法、市場規制法和社會保障法等方面,發揮其他部門法無法實現或難以實現的作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它克服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和侷限性,協調了市場運行管理關係、宏觀經濟管理關係等。

我作爲一名企業員工,學習經濟法最大的體會是使自己懂得了在以後和生活和工作中好好利用各種法律來好好爲企業工作,也使自己少犯或者不犯錯誤。通過經濟法的學習,使我瞭解學習法律的重要性,也提高了我對法律的認識,也知道怎樣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比如學習公司法之前,我一直錯誤地認爲公司與企業是並列關係的,都是營利性經濟組織,只是在規模上不同而已,現在我明白原來兩者存在包含關係—凡是公司必然是企業,但企業不一定是公司。之前,我對公司的分類也很模糊,只是知道有無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但不知道它們具體的區別,現在我才豁然開朗了,並且知道了另外兩種公司—兩合公司和股份兩合公司。我們將來都要面臨同樣一件事—找工作,而工作與公司是密切相關的,因此,認真學好公司的相關法學知識就顯得尤爲重要了。下面就學習經濟法中幾點啓發較大的法律條款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一、知識產權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合同法對我個人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影響最大

知識產權即法律賦予知識產品所有人對其智力創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權利,產權內容是指民事權利主題基於創造性勞動產生的對其知識產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這對我以後更加有意識的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提供了依據,會對自己的勞動成果給予積極的保護,被侵犯的時候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係以及勞動關係密切聯繫的其他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和,勞動關係是勞動法調整的主要對象,從主體上看,具有平等性,隸屬性。從內容上看,具有補償性社會性,從性質上看設計財產關係人身關係,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按勞動分配的原則、男女平等原則、勞動者民主管理原則。勞動法從法律角度保護了一個公民的勞動權利,我們不僅享有勞動的'權利,也享有分享自己勞動成果的權利。當自己勞動的權利和老公成果被侵犯時,可是運用法律來保護。

“消費”作爲社會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生產、交換、分配的目的與歸宿。消費者是各國的消費者保護法的最重要主體,也是經濟法的重要主體。而作爲個人,我們在社會上扮演最頻繁、最主要的角色正是消費者。因此,不管是從個人還是社會角度出發,我們都很有必要去學習和了解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和經營者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國家、社會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具體辦法。比如,去年的奶粉事件中,經營者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人身安全權,這時,消費者就可以自己或求助相關政府部門依法向銷售商或生產廠家求的賠償。但是,有部分消費者卻寧可“省事”,自己承擔後果,也不向相關部門舉報或投訴。還有好多生產廠家完全不顧消費者的利益和國家及社會的制止,照常違法生產,最終以宣告破產並被判刑而告終,這些都是遵法的表現。所以當我們瞭解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後,就要拿起法律來維護自己和孩子、全家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20xx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國人關注的焦點。這部法律對用人單位實施就業歧視的行爲來了個明確否定,用人單位違反就業促進法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新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之下,企業面臨着該如何進行勞動合同管理與勞動用工招聘管理,以減少勞動爭議糾紛或其他糾紛,減輕企業管理成本的抉擇。

我仍相信,《勞動合同法》的頒佈實施,對於更好地維護勞資雙發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側重於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有利於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在勞動關係中,用人單位處於強勢地位,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勞動合同法》在維護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的同時,側重於維護處於弱勢一方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實現雙發利益的相對平衡,從而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勞動合同法》明確了企業和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它是勞動者捍衛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是企業完善勞動規章制度的基本依據。因此,簽訂《勞動合同法》、明確勞企關係不僅有利於個人、組織,更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

二、新時期經濟全球下經濟學的影響使我站在國際的角度認識世界經濟發展

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提高本國經濟的運轉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封閉經濟由於缺少外部資源、信息與競爭,而呈現出經濟發展的靜止狀態。計劃經濟體制則由於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對稱和激勵不足等問題,而導致資源配置與使用的低效率。所以,不管是傳統的封閉經濟,還是起源於前蘇聯的計劃經濟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道路。由此而造成的各國在經濟體制上的趨同,消除了商品、生產要素、資本以及技術在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流動的體制障礙,促成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新時期歷史條件下,市場經濟競爭是發展的動力源泉,競爭有利於最大限度地調動市場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消費者和全社會引致空前的財富和極大的福利。

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有着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這就是代表當代最新科技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降低了企業的遠距離控制成本。對於一個現代企業來說,其經濟的活躍程度,表現爲企業的經濟活動半徑,是與其所有權控制的成本呈負相關關係的。遠距離控制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由於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因特網的誕生,使這種成本大幅度降低,以至於從理論上來講,對於任何有能力進行全球擴張的企業,它的活動範圍都可以達到全球各地。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但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基礎作用還須進一步加強。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門職能轉變。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規則,真正實行政府與企業職責分開,政府只負責保證經濟總量平衡和重大經濟結構的佈局與協調,以及爲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其次,要加快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科學、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富有生機、活力的經營管理體制,提高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第三,要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創造開放、公平、競爭、有序地多元市場環境。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範圍內各國之間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發展中國家國內經濟穩定與否,不僅取決於國內因素,還要受到國際因素的巨大影響。因此,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充滿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