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講座(五)爲何八卦

八卦圖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爲什麼要把它畫成八卦圖呢?

易經講座(五)爲何八卦

[畫外音]伏羲創造出八個代表大自然規律的卦象之後,就開始思考,這八個卦象應該如何排列,它們之間應該是一種什麼關係?傳說伏羲坐在一個高臺之上,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思索多日,終於畫出了伏羲先天八卦圖。這個伏羲畫卦臺一直保留至今。那麼伏羲是根據什麼,來安排八卦的位置的呢?“伏羲氏是按照我們的地形來分配八卦的位置”,伏羲的八卦圖,到底有什麼重要的意義?我們的祖先爲什麼如此崇拜八卦圖呢?“八卦圖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定位。”那麼什麼是定位?我們又應該如何在社會中找到自己正確的定位?讓我們繼續跟隨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曾仕強先生一起來探索易經的奧祕第五集《八卦成圖》。

(以前)中國人到四海去旅行也好,到那邊移民也好,去做生意也好,他通常只帶兩樣東西,一個是祖先的牌位,一個就是八卦圖,你到北極,非常北邊的,你可以看到有八卦亭,只要有八卦亭,它就告訴你中國人來過這個地方,好像八卦跟我們中國人有解不開的關係,可是長期以來,它到底是幹什麼的,它是怎麼來的,始終是個謎,不過大家如果把中國地形圖拿出來看一看,很很快就會發現,當年伏羲氏是按照我們的地形來分配八卦的位置,我到伏羲畫卦臺,我就站在中間一看,前面有好多山,那個山的形狀就是天,後面一看,那個同樣是山,但是它是一個一個,有點距離的,那就象徵地,你再看四方八面,那個地形都很絕,而且有條河,正好是這樣彎過去,就把那個太極的那個兩儀形象也都呈現出來,那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地方,伏羲在這裏畫卦,旁邊不遠就有一個女媧的洞,伏羲跟女媧是同一個人,雌雄同體,有陰有陽,你可以說這是神話,我也不反對,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是從神化開始,因爲人是進化的,神話在幹什麼,神話只有一個目的,要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老實講所有的學問,只有這麼一個目的,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要不然你學它幹嗎?可是神話不能滿足我們,我覺得現在你再講神話,幾乎沒有人會聽,也沒有人願意相信,所以神話不見了以後,就出來一樣東西,叫做哲學,哲學都是從神話演變出來的,但是哲學了沒有辦法解決我們的需要,哲學也沒有辦法滿足我們這方面的需要,所以纔會出現科學,中國的科學家應該還要有哲學修養,否則會很麻煩,而哲學家多半會參考神話,因爲它是一脈相傳的,不可分割的,哲學它所重在問題,它不重答案,所以哲學家對答案不是很有興趣,他們所重視的,是人從哪裏來,死了以後到哪裏去,你這輩子活着到底幹什麼?就這三個問題,我能活多久,我活着幹什麼,我死了到哪兒去,人爲什麼對死有恐懼,就是你不知道死了到哪去,你當然恐懼,如果知道以後你會恐懼嗎?你不會恐懼的,我從哪裏來,不會從石頭縫裏面蹦出來,不會吧,但是很多人說,人從哪裏來,從媽媽肚子來,那媽媽肚子怎麼會有這個東西呢?我想不是那麼簡單的,伏羲氏七千年前就替我們解答了所有的問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八卦是經過調整過的,真正伏羲氏當年的八卦圖,我秀給各位看一看,這裏是北,這裏是南,這裏是東,這裏是西,中國的東南是海,這個就是海,就是澤,所以澤就代表我們東南的方位,中國的西北多山,山就擺在這裏,中國所有的河流都是從西邊往東流,一江春水向東流,所以坎卦在這邊,因爲它水往那邊流,太陽從東方起來,所以離卦就擺在這邊,爲什麼叫離, 就是它一出現,就是要開始離開東方了,它往西邊走,剩下這兩個,一個西南,一個東北,西南多風,東北多雷。

[畫外音]伏羲畫卦臺,位於河南淮陽宛丘湖中的一個小島上,傳說伏羲在這裏畫出了伏羲先天八卦圖,但是伏羲先天八卦圖和曾仕強老師所講的八卦圖,在方位上卻是不一樣的,這是爲什麼呢?

你把這個圖形去哪現在的八卦圖一對,你會發現天在北,地在南,可是我們所聽到的都是天南地北,不是地北天南,所以有人就說你看中國人連方位都跟西方不一樣,世界只有一個地球,怎麼會有兩種方位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東西南北,它是相對的,它是變動的,但是它有它固定的一個格局,如果北在那裏,東就在這裏,如果南跑上去,東就跑到這邊來了,東西南北的關係位置是一定的,這不能變的,你可以把北南調,一調,整個都要跟着調,所以現在南北對調,然後,還要整個對調,這個八卦圖就出來了,天南地北爲什麼要這樣,你去看,我們北京市的房子,四合院,是不是坐北朝南,因爲我們中國,是從這裏先發達起來的,皇帝在這邊,皇帝坐在北邊,他眼睛一看就是南,天南,後面是地,地北,做皇帝的人,爲什麼南面而坐,無爲而治,中華文化一切一切,只爲了兩個字,叫做“教化”,你看你坐着的時候,你坐在北方,然後你就會朝南,朝南有什麼好處,就是冬暖夏涼,氫我們還是歸結到一切一切都是以自然做標準,以自然做(評)判的標準。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自然做爲評判的標準。——曾仕強

這句話絕對不要忘記,不管你到哪裏,要分是非,分善惡,你都拿自然做標準,合乎自然的就是善,不合自然就是惡,合乎自然就是好,不合自然就是不好,合乎自然就是對的,不合乎自然就是不對的,既然天南地北,整個變過來以後,就是這個次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五跑到這兒來,然後再轉過來,這條線,我們給它名稱,叫做太極線,而且現在科學也證明一切一切都是走這樣的線,我們把它叫做曲成,就是你要成,你一定要彎彎曲曲你纔會達到目的,你看所有的地,都是起起伏伏的,幾乎沒有平的,所有的河流都是彎彎曲曲的,我們身上的每一根血管都是彎彎曲曲的,沒有直的,你看人,沒有一個地方是直的,你應該去想,爲什麼人那麼好看,就是因爲他,沒有一條是直線,樣樣都直線,那這個人怎麼看啊,對不對?那你這個頭,是四四方方的,那連帽子都不能戴,所以做一個人,要去欣賞那個弧線,叫曲線美。

[畫外音]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使人類終於可以飛到宇宙中去看地球,我們發現,地球所呈現出來的都是美麗的曲線,可是當年伏羲畫八卦圖時,他是無法看到這一切的,那麼他是怎樣畫出八卦圖來的呢?

伏羲氏是從仰觀天象開始的,現在叫天文學,也叫氣象學,你是看象就叫氣象學,你是看文,文就是花樣,天上很多花樣,天上的花樣就是天文,天文學,中國的天文學一向是世界領先的。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經》

天象的變化,它是有徵兆的,天是什麼?就是雲、霧,各種的變化而已,但是晚上它有星星,這個星星它亮跟不亮,哪顆是主星,哪顆不是主星,這個要讓專家去研究,我們一般人,功力太淺的人,不要隨便去講比較好,但是你看天文是什麼?主要是看它時的變動,《易經》最重要是時的變動,“時也,命也”時一變,你的命運就跟着變,所以一件事情,一定要當時就要做,時間一拖過去,你就完了,明明好事情,被你一拖拖垮了,時間沒有成熟,你做也垮了,所以中國人叫“時守待命”,但是我不會動,我守那個時,時一到,我馬上就出動,很快就完成了,時沒有到,你就動了,人家都知道你要幹什麼了,你反而幹不成,時一到當機立斷,時未到能拖就拖。

[畫外音]《易經》本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也是一部解開宇宙密碼的寶典,但是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易經》的大作用漸漸被人們遺忘了,而對《易經》一知半解的人卻把它用來算命,結果把來源於大自然的《易經》蒙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

我絕對不否認《易經》可以做所有的事情,但是我們這個是基礎,這個基礎沒有人講的,賺不到錢,我幹嗎講,你不相信,你去跟人家講我講《易經》的道理給你聽,所有人都走光了,今天的慶叫做沒有市場,我教你占卜,統統來了,所以凡是聽《易經》都說什麼時候教占卜,那就整個完了,所以孔子纔講一句話,“不佔而已矣”——《論語》,孔子學《易經》學了很久才感慨說,不佔而已矣,一佔就把《易經》淹沒掉了,當然真正的道理還不是這樣,我們會專門找一個時間來講,爲什麼孔子講不佔而已矣,老實講孔子講每句話,後面都是有一大堆背景在那兒,《論語》是結不的語,不是開場白,不要小看《論語》,《論語》是所有經典裏面最難的一部,它是儒家思想的總結,所以它都是很簡單幾句話,那幾句話有前言,有本文,有一大堆的推論,然後最後就是一句話,你不要認爲那一句話就是代表那一句話,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我們就解釋說,你如果早上聽懂了道理,晚上就可以死了,那誰還敢去聞道呢,我寧可不聞道,一聞道,晚上就要死了,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跟早上其實沒有關係,朝跟夕是陰陽,它是相對的,不一定朝就指早晨,夕就指晚上,那個太不懂《易經》了,就是你這個時候懂得道理,你就發現你以前有很多錯誤,那你怎麼辦?就把以前的錯誤“譬如昨日死”,然後你就重新做人就好了,這才叫朝聞道,夕死可矣,我以前不懂,不能怪我,因爲我不懂,現在我終於聽懂了,沒關係,我把以前那些去掉,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現在我懂得道理,我開始照道理來做,我幹嗎要死呢?中國人說死不一定死,中國人說朝,不一定指早上。

[畫外音]伏羲當年畫八卦圖是想告訴人們宇宙的自然規律,而人類是自然之子,自然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的規律是相通的,那麼伏羲的八卦圖告訴了人們哪些道理,我們的祖先爲什麼如此崇拜八卦圖呢?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

所謂定位只做三件事,第一個,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現在多半(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你既然是個兒子,你回家無論如何先問爸爸,爸爸有沒有什麼事?沒有事我可以去做作業嗎?你就是孝的,第二個,你怎麼樣守位,那個位要守得住,守位就是守分,你看我們中國人一坐上桌子吃飯,小孩子敢不敢拿起筷子就夾東西吃,大概不敢,他一定要大家坐齊了,那小孩子怎麼知道坐齊沒有坐齊,所以做媽媽的教小孩,你坐在這裏,你不要夾,媽媽會夾給你,媽媽爲什麼要夾給他?就是怕他弄得天下大亂,這叫做守分不守分,第三個,不斷的改善,越做越好,到了公司裏面,第一個先問,我該做什麼事,有一張工作表,先看清楚,然後一條一條去看,我該怎麼把它做得好,一段時間(拿)出來檢討檢討,我都做了沒有,有沒有什麼沒有做的?那你就很好了,你還怎麼樣,記住一句話,目標正確,方向正確,方位搞清楚,遠遠比速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