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講解:五的哲學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易經講解:五的哲學

孔子說“天數五,地數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數也是五;乃至佛學所講的五大“地、水、火、風、空”,及五蘊“色、受、想、行、識”等等都是五,是同一個數理哲學來的。天數五位,地數五位,各位相加減後就又不同了。“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單數歸到單數裏邊,雙數歸到雙數裏邊,另外又是一個結論。總和的數字不同,天數是二十五,“一、三、五、七、九”相加爲二十五。所以孔子說,天數二十有五,構成了我們農業社會二十四個節氣。譬如今天是陰歷三月二十七,再過幾天就是清明。但是臺灣的清明不作數,既不清也不明,這是閒話。

“二、四、六、八、十”相加爲三十,這就是“地數三十”,講地球與月亮的關係。古人爲什麼三十天叫一個月,就是這個道理。五天叫一候,三候就是一氣,兩氣就是一節。

一年有七十二個侯,叫氣候;二十四個節氣:清明呀、小滿呀、白露呀、冬至呀……這二十四個節氣在我們農村很有用處。每一個節氣,各地區都有一些歌決,很準的!我很想把它收集起來。

譬如“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北方的'話。就是在驚蟄這天打雷的話,一定豐收,米像泥巴那麼賤。“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有雨,便少疾病。但是各地不同。哪個時候漲潮,哪個時候退潮,都準得很。

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祖宗們一個一個留下來的經驗。臺灣也有臺灣的說法。大家如果能夠把它收集起來很有用處,不要等到老年人死光了,以後便沒有人知道了。

古人留下來的經驗,甚至比氣象臺還要準確。《易經》幾千年前便說出這些數字,天地之數相加五十有五,這個五十有五很嚴重,“此所以成鬼神而行變化也”,連鬼神都逃不出這五十五個數的範圍。所以真能夠懂了數理哲學,鬼神都逃不出你的手了。“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真正厲害的數字是五,這是講數理的基礎。

中國過去卜卦不是迷信,是依據數理哲學來的。古代用蓍草來卜卦。“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真正用的是五十根。爲什麼只用五下根來卜呢?因爲那五根基本數是不能動的。等於天體上的太陽、月亮,這五星是不須動的。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爲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而後卦。”

“大衍之數五十”。衍就是衍繹。所以卜卦用五十根蓍草。當你拿五十根蓍草一搖,默禱完了,便從五十根中抽出來一根放在一邊不用。所謂“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不用五十)。如果我們懂得這個哲學的道理,不管你打仗、做生意,便可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爲什麼只用四十九而不用五十呢?就是基本數不動,擺在那裏不用。

嚴格地說,真正要做生意,你要有三倍的本錢,如果開一個工廠要一千萬的話,你便要準備三千萬才能開工廠。爲什麼?因爲你必須要有安全儲備的原料、資金回收週轉的時間,還要有意外風險的準備金等等,所以一千萬的生意,便得要有三千萬的本錢,甚至四千萬;另外一千萬備而不用,應付意外情況。

所以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那個“一”是備而不用!同樣,你的那個一千萬也是備而不能動用,萬一到了十分危險的生死關頭,就不會走投無路,也不會上吊了。所以在一開始你便要把那一帖不死之藥準備好,拿在手中。這就是《易經》只用四十九,留一不用的道理。這個“一”不能用,也是天地自然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