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茶雅心經典散文

茶之雅,詩之渺,自古文人雅士之趣也。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嘗茶》可謂說盡了茶風、茶景、茶香之妙: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淡茶雅心經典散文

以茶爲道,文人雅士的最愛。這把中華文化一個側面具象化的茶道,盡顯中華文化文明禮儀的內涵,修身養性的禪意。小小的茶盞,四溢的茶香,布茶的'細繁,聞香的雅緻,空遠寧靜的神思,真是“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的閒逸呀。

古人之於茶事,一個“雅”字寫盡了。《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一節中,作者借妙玉之口,說出了品茶應該具有的境界。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踏.豈不聞`一杯爲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 " 可見當時人們對於飲茶的精緻,相當的有研究。僅僅是烹茶的水,就多種多樣。小小的一杯茶,竟然不是飲,而更多的爲了賞。茶之雅,如此可見一斑。

唐朝詩人元稹的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茶詩》,更是集茶賞、茶享、茶藝、茶味於一詩,茶雅、詩雅、人雅三絕: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捧盞聞香,甘馥潤喉,好一幅山水人物的圖景,好一個文人雅事。

與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飲酒賦詩的豪放相比,飲茶卻是以品爲上,聞香賦詩更勝酒,靜心何須亂疏狂。那淡淡的茶香,潤的是文思,結的是甘露,而寫就的卻是茶道之悟,人間之道。

淡茶雅心文自遠,輕風攜香誰與共。文人士子,有一方硯臺,一捧香茗,千古文章就寫就了。聞香而心自靜,品茗則神已遠,天下之飲,何有此茶之神韻?且煮沸燙茶,共飲一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