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根本

《金剛經》能夠消業、除障、增福增慧,助往生極樂,功德不可思議。經的長度也非常適合作爲日課誦讀。

《金剛經》是根本佛法的心要,它的基本精神還是用佛法本身來概括爲最妙。在佛法中有四悉檀義。用四悉檀義來概括《金剛經》基本精神是最恰當的。四悉檀者就是指四種成就:一是世界悉檀,二是各各爲人悉檀,三是對治悉檀,四是第一義悉檀。這四悉檀是佛法成就佛道、度化衆生的基本教則。

《金剛經》就是奉行其則的具體表現。所謂世界悉檀者就是應世界諸法因緣而安立世界法相,令世界衆生於世界緣起法相而生智解。所謂各各爲人悉檀者就是針對衆生種種根性而施設方便,令其解悟法性。所謂對治悉檀者,就是對治衆生根本煩惱,如六個根本煩惱。所謂第一義悉檀者,就是全破凡夫界之虛妄性,直顯勝義諦不可思議性。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是也。《金剛經》法義也就是依四悉檀而宣講的無上寶典。

《金剛經》中講:“於法不說斷滅相。”這就是隨順世界因緣,是世界悉檀,也就是“不壞假名而說實相”。也就是“妄法是常,聖人亦現,然不顛倒。”《金剛經》中講:“滅度無量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就是各各爲人悉檀,各各爲人悉檀,就是所有衆生皆度,然不執於滅者,是爲真度也。《金剛經》中講:“若以色見我,以聲音見我,是人邪行道,不能見如來”就是對治悉檀。執相爲邪,掃相爲正,對治而已。《金剛經》中講“如是觀”,這就是離相見真的第一義悉檀也。如上就是《金剛經》基本精神。

《金剛經》在佛法中的位置

《金剛經》是大乘佛法的根本與前提。《金剛經》中雲:“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由此可證明,此經是成佛的根本法所在。據《解深密經》中佛判釋一代說教,可分爲三時,一是有相教,二是無相教,三是不有不空中道了義教。無相教是大乘教,有相教是小乘教,第三時了義教是大乘教的圓滿教,是以無相教爲基本而圓滿無量義。

《金剛經》是屬於第二時無相教的核心,也就是大乘佛教的基礎與前提。《金剛經》直顯無相法性究竟徹底,又於無住廣大甚深行上做種種闡釋,可爲理事兼備。然也有隱而未顯之密意存在,如全部般若經都沒有廣開心識結構分析,對於第八識沒有闡釋,所以在轉識成智還有操作上的細節沒有顯明,這正是唯識了義教在第三時所要補充的。所以學修《金剛經》必須還要進一步地學修瑜伽唯識教,這樣纔是圓滿的大乘佛法之實踐。

《金剛經》在佛法中的位置是至高無上的,是最根本的教義。然而,至高無上與根本前提並不意味着其中實質內涵的妙義都已詳盡,所以佛在第三時中,廣演唯識所現之義,從而使得轉識成智的方法是一種具有精密的結構系統與可操作性之方法。《金剛經》之所以至高無上,就在於其開啓一切法平等性義,也就是不二法門,也就是一真法界理。這個妙義在唯識教裏得到充分的具體闡釋。

拓展閱讀:《金剛經》感應

1、神奇的經卷

這是一則經卷救人的故事

唐朝政和年間,有一位心地善良的石匠,人們都稱呼他孫翁,每天持誦《金剛經》。有一天,他和三十多位夥伴一起上山採石,一路上說說笑笑,很高興地來到山上,大家拿出工具叮叮噹噹鑿起石頭。突然,轟隆隆的一聲巨響,山崩裂了,石頭飛滾,石匠們就這樣葬身於亂石中。十二年後,孫翁的子孫們上山尋找殘骸,一塊一塊地搬開石頭,奇蹟出現了,石縫裏有一個人端坐着,仔細一看是孫翁,大家驚呆了,欣喜又疑惑地問:“十二年中,沒有任何東西吃,您、您怎麼還活着?!”他笑着說:“唉,飢餓時發現身邊有一張油餅,隨手拿起吃掉,直到現在不覺得餓。”忽然憶起平日唸的《金剛經》,便問是否還存在,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在、在、還在。”他們高高興興返回家園。到了家中取出經卷一看,驚訝不已,經卷上有一個如油餅般大的圓孔,大家明白了,孫翁在那場劫難中能倖存下來,是依靠不可思議功德的《金剛經》。祖孫們激動萬分,淚水溢流。此事一傳十,十傳百,知道此事的人們都生起了信心,稱讚本經神奇功德,很多人也開始唸誦。

2、獵人免苦

自古以來人們以肉食爲美味,於是千方捕捉、百計蒐羅使飛禽走獸失魂落魄、屍身橫陳。蓮池大師雲:“造此彌天惡業,結成萬世深仇。一旦無常,即墮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受罪畢時,仍做畜類。冤冤相報,命命填還,還畢爲人,多病短命,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藥,皆殺生所感應也。”殺生果報不可思議,使人膽戰心驚。怎樣才能清淨怨障呢?《金剛經》具有無量功德,不可思議的加持力。曾經殺過生的人,應從內心深處悔過並立誓唸誦本經,現世即可消罪滅障,後世得生善趣。

宋朝有一名叫王將國的獵人,他的妻子純樸賢善、敬信三寶,從沒有間斷念誦《金剛經》,夫婦過着和睦富足的生活。

每次見王將國獵取很多動物高高興興地回到家,妻子總是愁眉不展,心中思忖:丈夫這樣殺生,以後的果報很可怕。一天妻子勸告他另謀生計,不要再打獵了。王將國執意不聽,一定要去打獵。妻子繼續勸說:“這本經第十五分,主要講金剛經的功德,經文很短,念一遍也是很好的。”經過妻子以溫和善巧的'語言再三勸告,只好陪同妻子唸了一遍功德品。

事隔五年,王將國身患重病,昏迷不醒中青衣鬼把他提到冥府。淒涼驚恐中,閻羅王嚴聲厲色地說:“你生性兇暴,殘殺生靈,罪如山丘,判入號叫地獄中感受油鍋煎煮之苦。”此時鬼吏查了善惡薄說:“他生前曾與妻子念過《金剛經》的一分。”閻羅王稍解怒氣說:“以此功德,當受一分的地獄之苦。”便命鬼卒把王將國帶到油鍋前,將少少的鐵汁澆向他的後背。恐懼當中他驚醒了,感到背痛難忍,讓妻子過來看,他後背確實有一塊皮肉潰爛流膿,就像鐵水燙傷一樣。請了很多醫生都無辦法治療。晝夜悲慘地號叫,他知道此是地獄鐵汁澆淋所致,只有依靠佛法的威力才能脫離此苦。於是叫妻子沐浴、敬香,替他祈禱發願:“從此斷殺,慈悲衆生,書寫《金剛經》,終身持齋唸誦。”妻子又將念《金剛經》的功德迴向王將國,祈求三寶加持他的病馬上好。晚上,王將國夢見一神僧手持寶瓶來到牀前,將瓶中甘露水灑在背部說:“你的妻子爲你念《金剛經》,現在你的病好了。”

3、三刀和尚

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不僅有生老病死之苦,還受到諸如王法、邪魔、怨賊等危害,但念此威力無窮的般若經,可以滅罪積福,免受種種危害的侵擾,諸事吉祥。

唐朝孝子張伯英,幹元年在壽州當兵。他非常想念年邁的父親。由於他的父親在穎州居住,遂盜取官府的一匹馬急急馳去。在淮陽休息時,不幸被官兵查獲,壽州刺吏崔昭下令處死刑。在行刑時,劊子手舉刀用力砍下去,不但沒有傷害張伯英,刀反而斷成兩截,又換了一把刀,仍然無法傷害他,再換一把,如前一樣。劊子手拿着剩下的半截刀,呆呆地發愣。一會兒,驚叫着:“我用盡所有的力氣,每當刀刃快要砍到他時,刀突然斷折,手臂也無力了!”

崔昭聽到劊子手所說,深感驚異地問張伯英:“你曾經練過很高的武功?”伯英說:“我從沒有練過武功。但從15歲時,斷葷食素,持誦《金剛經》,至今已有十多年。昨天被捕,心想這次必死無疑,萬緣放下,專心致志唸誦。行刑之前我只是持誦《金剛經》而已。”說完,亦感到莫名其妙。崔昭心中暗自思忖,世間真的有這樣奇異之事嗎?命人將他的唸誦《金剛經》取來,打開經匣一看,驚訝萬分,《金剛經》上有三條清晰的刀痕。情不自禁地合掌讚歎:“我早就聽說此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今天得以親眼目睹,真正是佛法無邊,果不虛傳。”生起極大的信心。張伯英從此出家,被人們稱爲“三刀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