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短篇美文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爲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小編整理的張愛玲的短篇美文,供參考!

張愛玲的短篇美文

張愛玲《造人》

我一向是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於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於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倒不是因這“後生可畏”。多半他們長大成人之後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這一代也說不定。

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裏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但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爲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樣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地嚇唬一下。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於乾淨淨,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兒童接近起來,中間隔了一個時期,俗障最深,與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觸——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無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們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愛的累贅。他們不覺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麼認真的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天使的眼睛。

憑空製造出這樣一雙眼睛,這樣的有評判力的腦子,這樣的身體,知道最細緻的痛苦也知道快樂,憑空製造了一個人,然後半飢半飽半明半昧地養大他……造人是危險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處於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從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給他籌備好了,還保不定他會成爲何等樣的人物。若是他還沒下地之前,一切的環境就是於他不利的,那他是絕少成功的機會——註定了。

當然哪,環境越艱難,越顯出父母之愛的偉大。父母子女之間,處處需要犧牲,因而養成了克己的美德。

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種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家畜也同樣具有的——我們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愛只是善。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並不在此。人之所以爲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覺,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種論調或者會被認爲過於理智化,過於冷淡,總之,缺乏“人性”——其實例是比較“人性”的,因爲是對於善的'標準表示不滿。

獸類有天生的慈愛,也有天生的殘酷,於是在血肉淋漓的生存競爭中一代一代活了下來。“自然”這東西是神祕偉大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不能“止於自然”。自然的作風是驚人的浪費——一條魚產下幾百萬魚子,被其他的水族吞噬之下,單剩下不多的幾個僥倖孵成小魚。爲什麼我們也要這樣地浪費我們的骨血呢?文明人是相當值錢的動物,餵養,教養,處處需要巨大的耗費。我們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時間也有限,可做,該做的事又有那麼多——憑什麼我們要大量製造一批遲早要被淘汰的廢物?

我們的天性是要人種滋長繁殖,多多的生,生了又生。我們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們的種子遍佈於大地。然而,是什麼樣的不幸的種子,仇恨的種子!

張愛玲《遲暮》

多事的東風,又冉冉地來到人間,桃紅支不住紅豔的酡顏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彎裏,柳絲趁着風力,俯了腰肢,搔着行人的頭髮,成團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墜下來的一朵朵的輕雲,結了隊兒,模仿着二月間漫天舞出輕清的春雪,飛入了處處簾櫳。細草芊芊的綠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氣,遺下了遊人的屐痕車跡。一切都興奮到了極點,大概有些狂亂了吧?在這繽紛繁華目不暇接的春天!

只有一個孤獨的影子,她,倚在欄杆上;她有眼,才從青春之夢裏醒過來的眼還帶着些朦朧睡意,望着這發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這人生的謎。她是時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溫馨的世界中,她在無形中已被擯棄了。她再沒有這資格,心情,來追隨那些站立時代前面的人們了!在甜夢初醒的時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虛,悵惘;悵惘自己的黃金時代的遺失。咳!蒼蒼者天,既已給與人們的生命,賦與人們創造社會的青紅,怎麼又吝嗇地只給我們僅僅十餘年最可貴的稍縱即逝的創造時代呢?這樣看起來,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爲可羨了。它們在短短的一春裏盡情地酣足地在花間飛舞,一旦春盡花殘,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們一生只是爲了酣舞與享樂而來的,倒要痛快些。像人類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長逝之後,數十載風雨綿綿的灰色生活又將怎樣度過?

她,不自覺地已經墜入了暮年人的園地裏,當一種暗示發現時,使人如何的難堪!而且,電影似的人生,又怎樣能掙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經在海外壯遊,在崇山峻嶺上長嘯,在凍港內滑冰,在廣座裏高談。但現在呢?往事悠悠,當年的豪舉都如煙雲一般霏霏然的消散,尋不着一點的痕跡,她也惟有付之一嘆,青年的容貌,盛氣,都漸漸地消磨去了。她怕見舊時的摯友。她改變了的容貌,氣質,無非添加他們或她們的驚異和竊議罷了。爲了躲避,纔來到這幽僻的一隅,而花,鳥,風,日,還要逗引她愁煩。她開始詛咒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

燈光綠黯黯的,更顯出夜半的蒼涼。在暗室的一隅,發出一聲聲悽切凝重的磬聲,和着輕輕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誦經聲,(差一段)她心裏千迴百轉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淚珠流到冷的嘴脣上,封住了想說話又說不出的顫動着的口。

人物評價

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當代作家葉兆言評)

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其實很深。(臺灣作家白先勇評)

唯有小說纔是張愛玲的意義。所以,認識的結果就是,將張愛玲從小說中攫出來,然後再還給小說。(當代作家王安憶評)

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她對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當代作家王小波評)

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像神話一般,經過一代代的海峽兩岸作者和讀者的愛戴、詮釋、模仿、批評和再發現而永垂不朽。 (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