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永遠關心的是人本身-賈平凹

引導語:賈平凹:文學永遠關心的是人本身,賈平凹表示,“要了解每一塊雲層上面都是陽光。”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內容。

12月10日,“世界性懷舊與中國故事的講法”主題論壇在福建福清舉行,賈平凹、張清華、丁帆、謝有順等國內著名作家、學者齊聚一堂。

“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但人的感情慰藉是永遠不變的,所以說文學永遠關心的是人的本身。”10日,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賈平凹走進福建僑鄉福清市,分享自己的中國故事講法。

當天,“世界性懷舊與中國故事的講法”主題論壇在福建福清舉行,賈平凹、張清華、丁帆、謝有順等國內著名作家、學者齊聚一堂。論壇上,賈平凹操着一口濃濃的陝西鄉音,對現場觀衆講故事,分享自己的文學觀。

“就像睡覺一樣,我們翻來覆去,找到自己舒服的姿勢安靜下來。其實社會的起起伏伏也是一樣。”賈平凹說,寫作離不開時代,離不開社會,也離不開政治,這是不用懷疑的;但是作家一定要研究社會,要能看到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作家寫的雖然是現實的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而是經過作家思考的結果。

“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但是世界上有種東西是永遠不變的,就是人的感情慰藉,所以說文學永遠關心的是人的本身。”賈平凹舉例自己的散文《一塊土地》,文章描寫了一塊土地在不同時期多次被分下去又收上來的經歷。賈平凹說,其實這每一次分下去收上來都是一次社會的改革,但土地永遠都是那塊土地,土地是永恆的;就像人的情感和命運一樣,這些造就了作品的寬廣深厚,是作家應該關注的。

“寫作要有集體意識,你寫的題目不是個人的題目,是大家共同的題目,你的寂寞感也是大家的寂寞感。”賈平凹說,就像出門旅遊時吃飯,只有在飯點大家都餓時提出,纔會有共鳴。寫作也是一樣,即使寫的只是自己的故事,但當個人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和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有交集的時候,這就不是一個人的故事,就是一個時代的故事,才能引起共鳴。

在論述到文學作品的高度時,賈平凹表示,“要了解每一塊雲層上面都是陽光。”賈平凹以自己首次乘坐飛機的故事對這一觀點進行了解釋。他說,40歲之前,他沒有坐過飛機,總覺得頭上飄着一層雲,下雨也有,冰雹也有;但是坐過飛機以後,發現雲層以上全部都是陽光。

“這些雲層其實就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每一塊雲層下可能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但是不管你在哪塊雲下,你要知道在雲層之上都是陽光。”賈平凹說,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其實是不準確的,它有一個前提,是你能瞭解雲層之上都是陽光,懂了這個前提,我就不用跑到別的雲彩之下。“我就站在這片雲層之下,寫好這片雲層之下是下雨或者下冰雹,這纔是中國故事的中國講法。”

相關資訊:

賈平凹:現在是文藝創作最好的時代

日前,在省委宣傳部組織召開的全省文學藝術界集中學習貫徹國家主席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座談會上,新當選的中國作協副主席賈平凹表示,國家主席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與文藝工作者的又一次面對面談心,是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的姊妹篇。現在是歷史上文藝創作最好的時代,我們要堅守藝術理想。

“我很榮幸地在現場聆聽了國家主席總書記兩次講話,這兩次講話可以說是上下篇、姊妹篇。這兩次實際上都是和文學家、藝術家進行的傾心交談。兩次講話都沒有高高在上的講大道理,用流行話來說,確實很接地氣。”賈平凹說:“尤其這次講話提了四點希望,對當前中國文藝工作,指出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同時又深入到文藝規律的內部,深入到寫作者的創作狀態中來談這些問題。他既號召文藝工作者創作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好作品,又講什麼是好作品,以及如何創作好作品,給作家藝術家啓示特別大。”

賈平凹說,學習兩次講話,想起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解決了文藝家爲什麼人服務的根本問題;國家主席總書記的講話,要解決的是中華民族在復興事業的進行過程中,而且是最可能接近的這個節點上,中國如何產生偉大作品的問題。賈平凹覺得怎樣落實國家主席總書記講話的指示精神,比如要對自己,對民族,對國家命運要有深刻把握;怎樣反映人民的生產生活的偉大實踐,表達他們的心願心情心聲,這是以前從來沒談過的。怎樣才使你的作品接地氣,能增加底氣,灌注生氣;怎樣能力戒你的浮躁,創作出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等,都是需要我們長時間學習、落實思考的。

作爲省作協主席,賈平凹覺得學習這次講話啓示特別多,“我省對文藝工作抓得也特別緊,比如目前面臨的百優工程。要不辜負省委宣傳部的良苦用心,對文聯和作協來講,要把文學藝術工作抓好,從作家角度來講,就是把自己的創作搞好。現在是歷史上文藝創作最好的時代,我們要堅守理想,放開手腳幹四五年,拿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