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賈平凹

賈平凹寫的劉高興是進西安城撿破爛的,用力之處在於寫城鄉衝突,寫鄉下人在城裏受的屈辱。

學習賈平凹

祝賀西安市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學習賈平凹》。平凹是西安作家的旗幟,是陝西作家的旗幟,當然還有陳忠實、路遙,他們三位同時也是中國作家的旗幟。

在文學創作上平凹是最鄉土的,也是最潮流的,既是一個最純粹的作家,也是一個最複雜的文化人。平凹是當代中國文壇一個奇特的文化現象,也是西安標誌性的文化景觀之一,在我看來僅次於兵馬俑、大雁塔、鐘樓和古城牆,略略領先於華清池。

學習賈平凹,首先要學習平凹熱愛生活、植根生活、反映生活。平凹的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植根於土地。平凹應該是中國鄉土文化的代表,他從民間文學、鄉土文學,乃至我們口耳相傳的段子中汲取素材。他在西安生活三十多年了,對城市生活的感受始終沒有脫離商洛的母體,在城鄉兩種文化、兩個角度相互交融、相互觀察,成就了賈平凹。

第二,學習賈平凹,要學他執着於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平凹在對於傳統問題上是我們中國作家獨樹一幟的,也可能是做得最徹底的。他的語言可以品出明清筆記的味道,同時又不拘泥於傳統小說的結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變與不變之間不斷創新。看平凹的作品,大到長篇小說,小到百字短文,每每會有文字的享受、閱讀的喜悅。

第三,他既是一個純粹的作家,又是一個複雜的文化人。我覺得一個作家的成長,真正成爲大家,語言、結構、敘事、抒情固然重要,但僅僅把文學作爲一門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文學大家,最後都變成文化人了,從作家到文化人,從文化人的角度寫作,這是一個新境界。這是不是有規律性的東西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平凹似乎是這麼走過來的。研究賈平凹,光從藝術上研究他的作品是不夠的。平凹怎麼走過這30年,起點是從《滿月兒》開始,經過《浮躁》《廢都》,到現在的《秦腔》,研究他作品變化的過程,一定要研究平凹這個人的變化過程。怎樣從一個80年代初期清水出芙蓉的《滿月兒》這樣的“清純少女”,到90年代混沌晦澀的《廢都》這樣的“頹廢青年”,再到醇厚濃重的《秦腔》這樣的“成熟男人”。這個過程反映了平凹藝術的成長過程,也基本反映了平凹個人的成長過程。平凹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是獨到的,這當然離不開學習,但有些東西是靠感覺和悟性。

最後一點,學習賈平凹與時代共進,爲變革的時代作傳,爲這一代人抒心路。平凹可能是中國當代僅有的30年來一直在高峯行走的作家,他的作品始終代表着這個時代的文學水平,某一部作品不一定是最高水平,但整體看是最高水平。可以這麼講,陳忠實代表這30年中國文學創作的絕對高度,而賈平凹代表了平均高度。再一個就是平凹作品一直是與時代同步。整體看他的作品是這個大變革時代的真實寫照,反映時代的脈動,同時也是這一代人的心路歷程。把這30年回顧一下,如果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80年代中後期的社會情緒,就是“浮躁”兩個字。我問過平凹,這個作品看了以後,一千個人可以一千個命名,你爲什麼要的用“浮躁”這兩個字?平凹說憑感覺。我說你是用老鼠般超自然的敏銳,準確把握時代情緒,概括了這個時代。大家再想一想,90年代,對這個時代社會情緒把握比較接近的是“廢都”這兩個字,反映出這個時代由狂飆突進的浮躁之後進入迷茫和反思。在新的世紀,現在還沒有一個作家能把過去的這十年再概括一下。我們期待着,包括期待平凹。90年代初《懷念狼》,也體現了時代的呼喚,我覺得是藝術形象和時代精神完美地結合起來,所以我覺得平凹確實是一個文化奇觀,我們要研究賈平凹,學習賈平凹。

我講這番話是希望我們年輕作家儘快成長,從平凹身上得到啓示,文學藝術是不可複製的,平凹現象也是不可複製的。但是也有一些東西不是沒有規律可循。希望我們青年作家能夠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儘快成長起來,爲我們西安文學金字招牌增添新的光彩。

今天我沒有按稿子念,也是受平凹的啓發,平凹在兩會上的發言,我認爲是所有代表委員發言最精彩、最精煉的,“報告很好,沒有排比句”。所以我也想講點自己的看法,沒有排比句。

文學是西安的品牌,我們要保持這個品牌並把它發揚光大。我們寄希望於平凹、廣芩、克敬這一代藝術之樹常青,同時也寄希望於穆濤、吳文莉等新一代作家茁壯成長,爲生活立傳,爲西安立傳,爲時代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