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1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節就在奶奶的歌謠中跟隨而來,充實的一天在歌謠中開始了。

端午節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帶上五彩繩,看賽龍舟等,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糉子了。

端午節的氣氛吹來了糉葉的清香,墨綠的葉子有竹葉可愛的形狀和艾草味的清爽,奶奶將兩束葉子散亂的鋪在搪瓷盆裏,再燒一壺滾燙的水,水溫升起,攜帶着嫋嫋的清香,如同沸水沖茶,將葉子特有的清香渲染出來,在蒸騰的水汽裏夾雜着活了似的香氣。原來在奶奶手裏,清香是可以生長的啊。

還有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飽滿,懶懶的依在了一起,好像泛了一夜的瓊漿。

奶奶的糉子簡單異常,只放蜜餞和米,三層的竹葉錯落着擺好,輕輕展開,彎成一個小圓錐,一小撮米添在尖尖的腳裏,捏一甜蜜餞點在中間,又用米把它蓋上,奶奶的大手緊緊捏着糉葉,再繫上糉繩,一個精緻的糉子便包好了。看着奶奶包好的糉子,我躍躍欲試,可是怎麼都包不好,我們大家哈哈大笑。

糉子在鍋裏咕嘟的響,到了中午糉子便好了。輕輕一拉線繩,糉子便掙脫了束縛,展開糉葉,四個角的糉子都煮得透亮,還微微的染了一層青綠。吃一口,滿嘴的清香和米的軟糯,浸染了蜜餞的甜香,不放糖卻更加香甜。

今天奶奶生病了,沒有包糉子,但是我覺得外面賣的鹹肉糉,八寶糉,紅棗糉,蛋黃糉都沒有奶奶包的好吃,奶奶的糉子在每一個端午節都輕輕地敲打着我的味蕾。

奶奶的糉子牽動着家鄉的端午,吃一口清香的糉子,幻想着美好的傳說,家鄉的端午節變得更有味道了。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2

“小懶蟲,快起牀了,今天是端午節,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呀!”我在睡夢中被媽媽叫醒。媽媽還說:“包糉子是爲了愛國詩人屈原而發明的,同時還可以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聽了媽媽的話,我一骨碌爬了起來,因爲我早就想親手體驗一下包糉子的樂趣了。

剛走進廚房,便看見一個大盆子裏放着一大堆碧綠的葉子,還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媽媽說這是糉葉。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起一片糉葉,並把它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體,這倒不難,我也學着捲了一個,下一步可就非同小可了。媽媽熟練地拿勺子舀了一些糯米和陷放進去,包好。而我卻不是上面漏,就是下面漏。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好不容易闖過了這一關,接二連三的麻煩又來了。要穿棕針,媽媽先把棕針穿進糉子,再把棕葉尖子穿過棕針孔,然後輕輕一拽就把糉子收得緊急的,一個漂漂亮亮的糉子就包好了。而我呢,也學着媽媽的樣子,把棕針包糉子,可不是把糉葉戳破,就是把糉葉拽段,就這樣連續包壞好幾個,好不容易纔包好了一個。可累死我了。但我心裏卻樂滋滋的—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先在鍋裏放一些水,再放入糉子,然後開始煮,過了一會兒,糉子煮開了,我迫不及待地就想拿糉子吃。媽媽說:“糉子還沒有煮透呢”。我只好在一旁耐心地等着。這時,鍋裏熱氣騰騰,整個家裏都瀰漫着糉子的香氣。“終於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了。”那種喜悅和興奮真是無法形容。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3

我從小就喜歡吃糉子,一頓可以吃掉一個大肉糉。我有一個會包糉子的奶奶,奶奶很喜歡我和妹妹,只要我們兩個說要吃糉子,奶奶準會給我們包,因爲我的妹妹也特別喜歡吃糉子。

等到上小學了,我才知道吃糉子是端午節的節目,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個民俗節目。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到藥店買薰藥放在房間裏薰殺蛇,蟲,蜈蚣等毒蟲,殺滅細菌,家門口要掛菖蒲,小孩子的身上還要掛香袋,香袋是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編成的,裏面放了樟腦丸,據說都是爲了避邪;每家每戶都要吃“五黃”,即黃魚,黃鱔,黃泥蛋,黃瓜,雄黃酒,保佑自己身體健康。

端午節最重要的就是吃糉子。奶奶早就做好了準備:糯米早就買好了放在家裏。幹糉箬也早就準備好了,而前幾年難買的時候還要託浙江的姑奶奶給我們帶來,如果要用新鮮的糉箬就在市場裏買鮮蘆箬,用蘆箬包的糉子特別香。糉子的味道分淡的,甜的,鹹的三種。淡的就用糯米,赤豆,綠豆,白扁豆作原料,吃的時候可以蘸着白糖吃;甜的就是糯米里裹着豆沙,紅棗,蓮子;吃的最多的就是鮮肉味的,豬肉要先用醬油味精等調料把切好的肉醃好,根據不同的口味對調料做適當的添減。糉子的形狀也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枕頭糉和三角糉:枕頭糉形狀像個枕頭,長長的,方方的,三角糉顧名思義就是三角形狀,有的一個角長長的,尖尖的,像小腳一樣,又叫小腳糉。包糉子很講究手勢,我奶奶包的比較緊實,煮好吃起來就特別香。我們都喜歡吃鮮肉糉,裏面是一塊不肥不瘦的五花肉,講究一點還要放個鹹蛋黃,有時放點栗子,香味十足。哈哈!端午節就是糉子節。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我很想學會包糉子,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5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昨天,我和姐姐去超市買糯米蜜棗和蘆葦葉子,準備回家包糉子。端午節當天,媽媽一邊

給我聽寫生字一邊包糉子,姐姐也參與了包糉子。姐姐包的糉子造型非常好看,媽媽包的可就

差遠。

剛包了一回兒,我姐姐突發奇想,要往糉子裏包火腿和海苔,然後姐姐專職包火腿餡糉子,媽媽包花生綠豆葡萄乾餡的糉子。姐姐包了十多個,媽媽包了十多個,她倆互不相讓。

閒話就說到這裏,下面我們開始吃糉子,媽媽還做了很多菜和魚湯。我吃的第一個糉子是海苔餡的,這個端午節我們過得非常愉快。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6

端午到了,街上賣糉葉的又多了起來,空氣中到處都飄着糉子的清香。在這個全民族的傳統節日裏,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豐富的民俗文化,更是全國的愛國熱情。

端午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那天,都有很多的風俗: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等等,而這一天也是我們全民族團圓的節日。每到那

天奶奶總會買了好多的糉葉,用清水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用糉葉裹緊煮熟。到了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着清香的糉子,那是一種多麼>溫暖的親情氣息。

相傳端午的主要活動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其中包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愛國大詩人屈原爲了堅持他的愛國主張卻被別人陷害,遭到流放,痛心疾首的他憂心如焚,在極度的失望和痛苦中懷抱石頭自盡於又急又寬的汨羅江中。聞訊而來的人們,怕江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便用葦葉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糉子扔進江裏,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龍舟競渡是人們爲了競相撈救愛國詩人屈原而延續下來的。正好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以示悼念。

千百年來,汨羅江邊,江水悠悠。正是屈原的這種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着我們的中華民族不斷奮勇前進,人們在每年的這天都對他寄託了無限的哀思。我們要從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力量來熱愛我們的祖國,建設我們的祖國。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7

端午節快過去了,端午節的象徵意義就是賽龍舟,戴飾品,掛蒿草,吃糉子。所以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糉子。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在古代被稱爲“餃子”。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美食。

人們有吃糉子的習慣,據說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主張與秦作戰,但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而是被撤職。楚國快要滅亡的時候,屈原很傷心。農曆五月五日,他投河自盡。投河後,楚民爲了不讓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把食物扔到河裏。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人們在端午節把糉子扔到河裏崇拜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由來。

因爲地域不同,從材質到縱葉都有很大的差異,甚至“包裹”的形狀也很不一樣。比如早期盛行以角拜天,所以漢晉時期的糉子往往做成角作爲祖祭之一。另外,一般有正三角形、正四邊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長形等等。北方糉子多爲簡米,而國內糉子則是江南出產的最有名的糉子。嘉興糉子可以追溯到清朝,食物書中記載了許多種類的嘉興糉子,如竹葉糉子、艾香糉子、薄荷糉子、豆沙糉子、蓮子糉子、松子糉子、火腿糉子……五芳齋是嘉興糉子中最受歡迎的一種。

糉子是一種美味的食物,所以我非常喜歡它。

“節分端午自誰說,古人傳言爲屈原。我笑不出楚江的空虛,也洗不直。”端午節快到了。我想大家還記得去年的端午節吧。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西北部。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但現在它只是一個對它知之甚少的小鎮。在那裏,人們講究早晚雲蒸,四點風雪不太在意小端午節;在這裏,人們嚮往城市的繁華,生活的醉態,而忽略了小鎮。他們都喜歡自己心目中美好的事物,卻不知道端午在這個邊城也很熱鬧。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8

古時候,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因爲被逼而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這天(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那天有個習俗——包糉子。

端午節到了,我家正忙着包糉子呢。

今天,天剛矇矇亮,我們都起牀了。媽媽讓外婆做餡,讓小姨洗糉葉,讓我發糉葉和繩子,她做糉子。至於“大名鼎鼎”的“大廚”老爸嘛,就負責煮糉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綠豆,加上水和一些調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綠豆餡。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進另外一個盆裏。最後,她拿出一些豬肉,放進一個小碟子裏。只聽一陣“嘩嘩”的水聲,小姨也把糉葉洗好了。我把兩片糉葉和一條繩子遞給媽媽。只見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糉葉折成鬥型,再把兩勺糯米、一勺綠豆和幾片豬肉放進糉葉裏,再在上面壓上一片糉葉,然後把多餘糉葉向內折,最後綁上一條繩子,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一共做了四十多個。老爸接過糉子,把它們裝在兩個壓力鍋裏,在把壓力鍋都放在煤氣爐上。他一會兒看看這鍋,一會兒看看那鍋,忙得不亦樂乎。過了二十分鐘,糉子煮好了。廚房裏充滿了糉香。

我拿了一個糉子,去了葉,便狼吞虎嚥了起來,沒到一分鐘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糉子就是好吃,我明年還要吃。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9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按照傳統習俗,端午節要吃糉子。我吃過很多糉子,但從來不知道糉子是怎樣包的。今天媽媽準備了一些材料,要在家包糉子,我可高興了,我心中的謎可以揭開啦。

上午九點媽媽開始包糉子了。我想包,但我不會,我只有看媽媽包的份了。只見媽媽先用棕葉圍成一個圓錐形,再用事先就泡了很長時間的糯米給填滿,然後再用棕葉把口給封上,最後再用一根白色的長線把棕葉固定住並且繫上。看着媽媽熟練地包着糉子,我的心也癢癢了,便提出我也要包。媽媽先讓我講端午節是紀念誰的,爲什麼要包糉子等等,然後才允許我包。她一一告訴我包糉子的步驟和要領,我按照媽媽的指示去做,但實際包出來的一點也不好看,我感到很沮喪。媽媽說:“沒關係,第一次能包這樣就不錯了。”但我還是不滿意。這時爸爸走過來,看到我包的醜糉子,嘴都快笑歪了。我本來就生氣,現在又受到爸爸的嘲笑,我舉起糉子,衝爸爸嚷道:“笑什麼笑,你認爲好包嗎?你包個試試,說不定還不如我包的呢。”這時糉子裏的糯米卻不爭氣地像小雨點似的漏下來。我難過得差點哭出來。媽媽說:“做什麼都要一步步來,看着我,我包一步,你包一步,保管比前面包得好。”我平靜下來,耐心地跟媽媽學。我包了一個又一個,越來越像樣了,爸爸也情不自禁地誇起我來,我興奮得一蹦三尺高。

今天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感到格外的香。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10

聽老師給我們講過端午節的由來,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的節日,這一天大家都會包糉子來紀念屈原!

老師也給我們佈置了一個包糉子的作業,我特別興奮,是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包糉子,我心想包糉子肯定會很簡單,就用糉葉把米包上,捲起來就行了,但是怎麼也包不好,媽媽看到後,哈哈大笑起來說,“包糉子不是這樣的!”

媽媽給了我兩片糉葉,先讓我把葉子弄成一個漏斗的形狀,一開始我總是弄不好,媽媽耐心地告訴我怎麼做。我試了幾次,最後終於弄好了,再往裏放米,再放進一顆大棗兒,再找上面再放一點米,用手壓實,剩下的長葉子沿着漏斗的形狀纏好。我總是纏不好呢,米老是從角兒的另一邊露了出來。我都有些氣餒了,要放棄了!媽媽鼓勵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多多練習就會成功,凡事都不能輕而易舉的放棄!”我聽到媽媽的鼓勵後,一遍一遍的練習,最後終於包出一個完整的漂亮的糉子了!

我高興地大喊起來,我成功了,看我包的多好看。最後一步就是用線把糉子綁起來,防止開了,這樣一個完整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趕快蒸給我吃,我想立馬吃上我包的糉子!

糉子蒸好了,我吃着我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還是自己動手做的東西好吃!明年的端午節我還和媽媽一起包糉子!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11

六月的天空是湛藍深遠的,六月的小夥伴是活潑開朗的,六月是炎熱的。端五節坐着龍舟,脖子上掛着香包,頭上扎着艾葉辮子,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向我們駛來。

端午節的前夕,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吃糉子可是端午節習俗裏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包的糉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裏買的沒什麼兩樣。新鮮的糉葉,大盆用醬油調好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糉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着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糉葉的尾巴,把糉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見媽媽麻利地包糉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別看我說說簡單,做起來難多了。我包的糉子一會兒“喂”得太多了,糯米都從糉葉縫裏“逃”出來;一會兒“喂”太少了,還沒“吃”飽;一會兒糉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的,糉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乾脆不幹了。媽媽見了,鼓舞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我們一步步來,總有一次會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媽媽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連三地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鑽進我的鼻孔,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拿出一個糉子,解開繩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糉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12

端午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

端午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除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熱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13

糉子是我家鄉的特產,更是我最喜歡的一樣食物。

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對了,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年端午節的晚上,要在月亮底下襬出一張桌子,上面放着幾種美味的食物,供給屈原,這是一種傳統的做法。

每年的端午節,不管天氣怎樣我都會回到老家,陪奶奶包糉子。

包糉子前得先準備好材料。首先要去山上選擇糉葉,這要早些去,不然那些好糉葉都被別人摘完了,糉葉摘回家洗乾淨就可以用了。奶奶說,糉葉要選很綠很青的那種,最好是大一些的。我按照奶奶說的,到處找着,好不容易纔找到幾片,回頭看,奶奶早已摘了幾十片了。

於是我和奶奶又到另一座山上去選擇棕葉。棕葉採回來後不能直接使用,你得把它的葉子撕成一根根的細條,然後風乾,這樣用它來捆住糉子,才能保證上火煮時糉子不會散開。

將這兩種葉子準備好後就要開工包糉子了。

先將糉葉圍成一個類似於圓錐的形狀,下面的那個尖角不能有縫隙,不然倒進去的糯米就會從那裏漏出來。再將泡好的糯米倒入糉葉裏,加一個蜜棗和一些臘肉丁兒,最後用邊上多的糉葉包起來,再用棕葉繩兒繫緊就成了。瞧,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十分惹人憐愛。放進鍋內煮,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糉子就可以出鍋了。看那那一個個漂亮的糉子,都讓我有點捨不得吃了。

對了,糉子的口味可以有很多種,可以不停地換,這樣就會更好吃哦。我最喜歡吃蜜棗加臘肉餡的,臘肉煮出來很香,蜜棗又很甜,將這兩樣合在一起,真可謂是一道美味哦!所以,奶奶每次包糉子時都會包許多蜜棗加臘肉餡的給我吃。

糉子就像一根繩兒,緊緊的連着我和家鄉。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14

“農曆五月五,家家稻米香。”這是我們家鄉流行的一句對歌詞。

往年的糉子總是外婆包,今年我纏着外婆,硬是要學包糉子,外婆拗不過我,只好答應另外。

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外婆學包糉子,外婆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外婆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外婆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外婆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外婆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清一些,把糉葉捏緊些。你看――”母親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似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外婆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歲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的糉子作文十五篇15

今天是端午節了,已經習慣了在早上看新聞的我,早上起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今天新聞節目上的互動話題就是"端午節",主持人也是微笑着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里過端午節時候的事情。

說到端午節,其實自己並不怎麼熟悉,而且我總覺得北方對這種節日好象並不象中秋節那樣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較重視一些,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麼說來,這個節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懷舊的色彩,這麼多的傳統節日中,好象端午節是唯一的一個紀念古人的節日?看來,中國人確實是對古人很是尊重,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吧。

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儘管沒有帶任何的雨具,想想難得在這種天氣裏感受到這麼清涼的空氣,不禁擡頭深呼吸了幾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氣就是最純淨的,手機上早上收到了朋友發來的祝願,也爲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麗,今天一出門就是這種溫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寫過很多關於雨天的文章,很喜歡雨天的感覺,雨水輕輕飄落下來,僅僅打溼了自己的頭髮,反而體會到了一種春風的感覺。

今天在一個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畫,雨天中的風景,看到這個時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個安靜的心情,因爲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欣賞到風景的,雨天中的風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僅要去接受這雨水中的朦朧還要接受這雨水中的泥濘,而這些一旦進退到自己的視線中成爲了風景時,就會忘記所有的泥濘,就好象是端午節的糉子一樣,想想,都已經好象聞到了撲面的香味了。

端午節的雨水中,祝願每一個人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