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訣評課稿(15篇)

乘法口訣評課稿1

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編出後該怎樣記住呢?王老師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讓學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積的規律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在幫助學生記憶9的乘法口訣時,王老師讓學生學習用雙手記憶9的乘法口訣,生動形象,學生學得愉快、紮實。

乘法口訣評課稿2

今天,我聽了陳老師上的校級公開課,課題爲二年級上冊數學《7的乘法口訣》。陳老師在課堂上從扶到放,引領學生去探索7的乘法口訣編排規律,點撥到位,啓迪學生的智慧,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上得紮實,教學效果顯著。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課的開始,利用學生喜愛的孫悟空卡通人物形象作爲學習素材,引出3個7,學習“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下面其它7的乘法口訣打下良好基礎,這裏教師扶得好。

2、當學生學會了“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訣後,採用開放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其它7的乘法口訣,教師巡邏課堂,適當點撥,及時監控學生編口訣的情況,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體現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參與者、組織者的新課標精神。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7的乘法口訣編排規律,讓學生自己總結其中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師注重對口訣意義的理解,讓每一位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含義,抓住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5、練習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最後的拓展練習,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度發展。

如果能夠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擴展,利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與能力,那教學效果會更佳。

乘法口訣評課稿3

今天,陳老師上了《9的乘法口訣和口訣求商》這節課,覺得上得很好,下面來說說我的學習體會。

一、巧妙地構思了本節課的各個教學環節。首先以《西遊記》主題曲《白龍馬》和故事導入,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揭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在學習9的乘法口訣這一主環節時,陳老師先引導學生觀察一行10格9星的方格圖,讓學生依據先前的知識,找到規律填寫表格,根據表格編寫口訣,找出口訣規律幫助記憶口訣。接着陳老師通過“想想做做”第一題的練習,出示兩張圖表,先引導學生看圖填寫表格第一行,接着讓學生自己發現其中的規律,完成表格。通過表格啓發學生髮現關於9的乘法口訣的記憶方法,總結出記憶9的乘法口訣方法的多樣化,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然後陳老師還通過“手指記憶法”的視頻教會學生還能通過自己的雙手記憶9的乘法口訣。

最後,通過四道練習題的鞏固,幫助學生加深對9的乘法口訣的記憶,在學會9的乘法口訣後,在練習題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二、準確地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點。在學習9的乘法口訣之前,學生已學過了1-8的乘法口訣,已經有了多次編口訣的經歷,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除了是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更主要的是探索口訣中蘊含的規律來記憶口訣並加以應用。陳老師在本節課中很好地把握住了這個重點,引導學生探討出了口訣中的好多規律:十位數+個位數=9,得數依次加9,五九、六九的得數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剛好相反,1個9比10少1等等,學生在自己探索出的規律的基礎上記憶口訣,效果是明顯的。在形式多樣的練習中,學生較好地應用了口訣去解決。

三、合理地採用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因爲學生已有了編口訣的經驗,因此教學中洪老師沒有做知識的灌輸者,而是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空間:發現星星方格圖排列規律後學生獨立完成剩餘表格的填寫,探索口訣規律、如何記憶口訣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陳老師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接下來,我想說說我的建議:在做練習時,找出關於算式中的錯誤,陳老師沒有將改正過來的得數用其他顏色表示出來,還是用的跟原題中的顏色一樣,爲了防止有開小差的學生,可以用其他顏色表示出來。

乘法口訣評課稿4

6的乘法口訣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乘法口訣教學中的一個教學難點。趙靜老師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於由教師引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歸納出乘法口訣,加深學生對乘法含義的理解,突破了教學難點。這節課具體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景,引導觀察,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新課導入由趙老師帶同學們到海底世界遊覽,看見一條特別的魚,出示圖片,激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發現1條小魚是由6個三角形組成,從而得出1條魚是1個6,可以寫成乘法算式1×6=6,6×1=6,口訣是一六得六,接着趙老師又出示一條魚,讓大家觀察現在有幾條魚?學生們很快發現有兩條魚共是12個三角形組成,也就是2個6相加,寫成乘法算式是2×6=12,6×2=12,口訣是二六十二,根據兩次引導觀察,隨後教師又出示如果有3條魚、4條魚、5條魚、6條魚你們又能知道它們是由幾個三角形組成?並能寫出相應的算式和乘法口訣嗎?把後面的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與合作整理出6的乘法口訣。由於學生已具有學習2、3、4、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這節課的設計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讓學生獨立編寫乘法口訣,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

二、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合作意識,及時幫助學困生。

由於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或相互間發現,並及時糾正。同時,合作也是學生走向社會必備的情商。這節課趙老師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生獨立填寫乘法算式編完乘法口訣後,老師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口訣,讓學生自己發現編寫過程中的問題,做到及時糾正和改正錯誤。學生不僅學地積極主動,而且課堂氣氛熱烈,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而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通過觀察學生之間的合作就知道趙老師平時很注意在數學課上培養學生間的合作。

三、以多種形式鞏固6的乘法口訣,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老師設計了對口令、摘蘋果以及乘加乘減的變式練習來鞏固乘法口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最後老師設計讓學生說出生活中有那些計算可以用到6的乘法口訣,既開闊學生思路,發散學生思維,又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問題,體會乘法在數學知識中的應用,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充分認識學習乘法知識的意義。

趙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數學語言簡練,很具有感染力,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同時,她教態親切自然,注重課堂中的評價語,師生關係融洽,老師上得輕鬆,學生學得專注,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

乘法口訣評課稿5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會2——4的口訣的基礎上教學的。在授課的過程中,徐老師激勵性的語言,也很多。比如:“棒極了”、“會傾聽的孩子,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些激勵性語言,親切自然、恰到好處,不僅讓孩子的學習勁頭更高,也爲整個課堂增色不少。

總的來說,這節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新知。

課堂中,老師要求學生用小棒擺成小雨傘,每個小雨傘用了5根小棒,2個小雨傘,3個小雨傘,4個小雨傘,5個小雨傘,各分別用了多少根小棒?老師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馬上動手操作,實踐,總結。

2、廣泛進行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經驗 。

在課堂中,教師花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次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索中得出5的乘法口訣。這正是《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爲“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通過聽這節課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疑問有:

1.由於學生已具有學習2、3、4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獨立編寫乘法口訣的意圖,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老師在“放”的度上不夠大膽。

2.上課伊始,老師若利用一把手有五個手指,讓學生五個五個的數,很自然的導課。這樣更好些。

3. 課前預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現實的知識起點,而不是理想化。

總而言之,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造了等方面,都有着獨特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只要善於從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入手,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這樣學生纔會學得輕鬆、愉快,纔會覺得學有所用。

乘法口訣評課稿6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師的作用是爲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者在深入鑽研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力求創造性地開發課程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知識遷移作用,引導學生自我完成對7的乘法口訣的探究、編制,在初步經歷"觀察、嘗試、操作、交流、欣賞"等數學活動中形成相關的活動經驗,體驗數學創造的樂趣。在課堂上,力求創建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 極互動的課堂文化,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紮實有效。把學習的空間還給了學生,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體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

在這樣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不僅吸納了知識,形成了良好的思維品質,還真正達到師生互動生成新知識,教師已經將學生數學思維的的觸角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大課堂!本節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體現教學的開放性。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教者採用了: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裏觀察,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遊戲教學法――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爲小學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培養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在遊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歸納起來本課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本節課,教師創設了學生愛好的猜謎活動(飛機――汽車――輪船),學生們非常感興趣。一隻小船由7個三角形拼成的,讓學生根據數字的規律,接着寫出後面的數,這樣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學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訣所有得數,分散了後面的教學難點,同時學生髮現這些數字在用幾個幾表示時都與數字7有關係,從而順利地引入新課,也使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新知。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中,教者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訣的方法。

主動、自主的獲取新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了主導、主體作用。根據數字,利用學生編口訣的經驗獨立編口訣。學生因爲有了前面口訣的學習經驗,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經驗,可以很容易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可能這時學生頗感困難的是口訣的得數,教師在上一環節已爲學生搭建了腳手架,於是教師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訣的編制,並且進行小組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寫出所編寫的口訣,從後面口訣的彙報可以看出教師這一環節的編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學生完全可以獨立編寫出7的乘法口訣。

三、廣泛進行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體現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在課堂中,教師花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次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訣。這正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爲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四、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口訣最終是幫助學生進行計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麼,讓學生準確的記憶口訣是十分必要的。當然不能讓學生機械的記憶口訣,怎樣讓學生快速、準確的記憶口訣呢?老師可謂是廢了一番腦子的,先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學習經驗方法記憶口訣,接着讓學生談談哪些口訣比較難記?哪些口訣記憶比較容易?教師再利用一些生動的素材(西遊記動畫片斷)來幫助學生記憶,並且理清口訣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溝通口訣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記了哪一句口訣,也是可以憑藉他們之間的關係,找出結果。在記憶口訣時教師緊密聯繫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中來,回到學生中去,使口訣的記憶充滿挑戰和快樂。

五、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

練習中先設計了每組三題的練習比較,主要是對7的乘法口訣進行鞏固,然後設計了“小螞蟻背糧食”和“保護糧倉”的遊戲,對7的乘法口訣和算式進行綜合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人人主動參與學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索、自主創新的學習精神,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着關愛他人、保護弱小的薰陶。

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拓展練習環節從內容上講,涉及了語言自然、音樂、社會生活、數學、人文等多個方面,匠心獨運的這些練習,充分體現了教師“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數學理念,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實效性及學科之間的整合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都隱藏着乘法口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挺高,處處體驗着成功的快樂。

這節課給我帶來了更深的啓示:在素質教育不斷髮展的今天,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並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化爲教學行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纔會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堂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在實踐和探索中豐富和改善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探究活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斷地發展!這正如教者課堂結語所說:“學習是快樂的事,學會了更是幸福的事”。

乘法口訣評課稿7

縱觀全課,主要反映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師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探索和研究的教學環境、氛圍。

學生從不同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都表現的十分明顯。學生在發現的結果中加深了對數的理解,同時較好的複習了乘法口訣。

二、 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觀念的某些轉變。

練習課的複習性質好象不需要探究,只是反覆訓練的過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根據乘法口訣對一個兩位數外部與內部環境進行某些研究,同時還有一個思維順序問題。動手操作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主要策略,在本節課也有較好的體現。

三、課堂教學的結構追求簡明、清晰;過程體現豐富和互動。

口訣複習~應用解決問題~討論和交流,建立初步的數學思維,把練習寓於一定的探究性活動中,是這節課在結構和過程上最主要的特點和優點。

這節課從展開到結束,並沒有完全脫離傳統教學的模式,實際上也沒有必要。在目前這種較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形式下,一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都必須服從於這個實際。根據所學習的內容和師生的特點進行有益的探究纔是現實的選擇,歸根到底是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節課體現了這個特點。

乘法口訣評課稿8

9月30日,全體數學組成員聽了於xx老師和王xx老師兩位剛轉入數學學科的老師執教的《認識位置》和《9的乘法口訣》兩節課,兩位教師經過精心準備,教學效果很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於老師執教的《認識位置》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老師教態從容、大方,語言簡練、又有親和力,能及時的評價和鼓勵學生,值得我們學習。

這節課從遊戲導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於老師在自主練習環節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找一找、說一說、貼一貼,練習形式多樣有趣,由易到難,這樣的練習設計不僅使學生在遊戲中鞏固了新知,而且潛移默化培養了了學生的觀察、交流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王老師的《9的乘法口訣》在這節課的教學伊始,王老師用讓學生欣賞音樂《一個師傅三個徒弟》,並提出在這首歌曲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字?當學生說到72和81時,張老師又提問:這兩個數字相差多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自然出示情景圖引出本課的教學。對有限的資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學生的熱情,也讓學生體會數學是無處不在的。

9的乘法口訣是學生在學習的前面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了,應該說學生對於9的口訣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在這裏王老師也是讓生自主編口訣,利用知識的遷移作用,加深對口訣的理解。並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自己的想法,完全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課堂的主要部分:編寫乘法口訣和尋找乘法口訣表格中的規律,都是通過合作學習進行的。一方面發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從學生彙報交流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來看,學生不僅很好地歸納出9的乘法口訣,而且對於每句口訣的意義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師是因爲留給了他們的足夠時間去思考,又給予了他們充分展示發言的機會。學生在自主探究、彙報交流中學到了新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通過自己編口訣,培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新方法,同時他們在編口訣過程中,也會產生了一種成就感。學生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爲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乘法口訣評課稿9

9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了1到8的乘法口訣以後的一節內容,對於編寫9的乘法口訣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礎,況且,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至少有50人已經會背乘法口訣。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的經驗來編制9的乘法口訣,探究9的乘法口規律及記憶的方法,能正確運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通過提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下面把我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出現的問題來剖析自己的這節課

首先以看算式說口訣的形式複習1到8的乘法口訣,開門見山說本節課學習9的乘法口訣,由剪紙引出本節課的一個問題:幾個9是多少?通過讓學生先交流再自主填表格的形式來解決。(爭議:爲什麼自主而不扶持?)

我的想法:學生有基礎,一是孩子理解這個表格所要表達的意思,在學習7和8的口訣時也是這種形式,在基礎訓練及平時的練習中都有這樣的填表格。孩子們知道優化的方法,要麼一步一步推理,要麼利用乘法口訣。二是大部分孩子會背口訣,即使不會背的也可以用推理。

你是怎麼算的?找學生說一說。

第1個學生回答:乘法口訣。(和他一樣的差不多60人舉雙手)

第2個學生回答:依次加9。(和她一樣的2人舉手)

第3個學生回答:乘法算式。(就他一人舉手)

還有其他方法嗎?(沒人舉手)

在這一環節,第3個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了小插曲:

我的感受:雖然也有預設有學生要這樣回答,但我沒想到,他不知道怎麼回答我的問題?2X9是怎麼算出來的?是根據什麼算出來的,心裏只想着這是填表格的一種方法,除不知怎麼得到2X9的答案。所以,對所有的聽課老師來說可能就定格在了細節,可能導致出現這樣的爭議:

(爭議:根據表格先編寫口訣再寫乘法算式?還是根據表格先寫乘法算式再編寫口訣?還是編一句口訣寫兩個算式?)

哪種方法好呢?我說不上來。我的處理是學生自主先寫口訣,爲什麼這麼處理?

我的處理原因:既然有差不多60個孩子運用了乘法口訣,接下來就應該寫乘法口訣。爲什麼稱“寫”呢,其實大家都明白,孩子們都會背誦,何來“編”呢?所以讓孩子動筆寫口訣,隨後讓學生共讀我板書。

我感覺我這節課最失敗的一筆就在這一環節裏。

1、學生寫口訣太慢,我可以這樣處理,同桌說一說,然後我板書。不會導致最後時間緊張。

2、備課,不精細,語言表達不簡練,駕馭課堂能力差。雖然是講公開課,但還是以常態課的心態,常態課的時間,常態課的思路去準備。要說明的是:這不是不重視公開課,一是時間關係,二是想真實的展示平時的自己

3、學生積極性不高。

那麼,接下來的環節學生看算式找規律、解決5X9的方法,我還算是比較滿意的。

手指記憶法是孩子預習的,課本43頁上有,所以孩子們做起來熟練。

對於練習這一環節,本來在課件上有三道題,一是把口訣填完整,二是計算題,三是解決問題。由於時間關係,前兩道題用口答的形式代替,解決問題變成了讓孩子自己提有關9的數學問題,雖然有點難度,但孩子的表現還是很好的,這也是我在平時一直關注的重點。

這是我對自己這節課的看法,請大家多提建議,謝謝!

乘法口訣評課稿10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關於“9的乘法口訣”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一、 課堂以複習舊知引入新知,回憶前面學過的乘法口訣並理解乘法的含義,過度到本節課學習9的乘法口訣,遷移知識,學習新知。學習開始給出來小袋鼠跳遠,一步爲一個9,從而讓學生從幾個9開始着手理解9的乘法口訣含義。

二、 前三個口訣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得出,後面的口訣教師留給學生自己探究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的主體性,還加以強調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然後根據口訣寫出乘法算式,理解兩個乘法算式,並說明特殊情況,9乘9之有一個。對於記憶9的乘法口訣有給出來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如找規律,口算,同桌互查,手指記憶等等。

三、 練習題的設計形式多樣又有深度,在找9的乘法口訣規律種提到來很多規律,一是方便學生記憶,二是爲後面學習9的倍數特徵打下基礎,還有就是在計算膠棒的實際問題上又有突破,提到一個數量關係: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係,對知識有來延伸。

四、 對學生表達能力訓練比較關注,首先是在乘法含義上的表述,讓學生能夠完整的說完一句話,其次是在當小老師的環節上,學生登臺說,且都表述的很流暢準確。

五、通過兒歌的形式總結了學習內容。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1、在找9的乘法口訣規律時,提到了一種方法,9×1=10-1,可以藉助借還小棒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2、加強練習題的全面性,增加加法轉化乘法,乘法轉化加法的題型,提高難度,如5個9和4個9各是多少,他們合起來是多少。

乘法口訣評課稿11

聽了張老師和李老師執教的《9的乘法口訣》之後,感覺耳目一新,兩位老師運用不同的思路執教同一課,彰顯了個性的教學風格。現將聽後所感歸納如下:

首先,李老師的教學以動畫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寓教於樂。再讓學生編口訣,同桌互背口訣來鞏固知識,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編出後該怎樣記住呢?李老師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而張老師的課,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在記憶口訣時,採用聯想記憶法,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在煉丹爐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難,還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親自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形成、產生的過程,使數學課堂充滿了活力。另外張老師根據班級學生特點,把乘法的含義提前滲透給學生,且學生掌握得很好,學得興致很高,做到了不僅讓學生吃得飽,還能吃得好。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乘法口訣評課稿12

乘法口訣是熟練計算的基礎,也是我國古老而特有的計算教學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訣朗朗上口,簡潔明瞭,對提高兒童的記憶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訣教學是口訣教學的後一階段,學生學習時已有相當的口訣基礎,楊紅萍老師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並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場景,讓學生學習口訣深得其趣,學有所用。

課前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導入,學生都耳熟能詳,一下子就將問題引到本課的學習重點上來。通過對7、14、21這三個有序排列數字的觀察,學生髮現了規律,至少得知了兩點信息,一是跟“7”有關,二是再往後排應該是“28,35,……”此後老師的思路是這樣的:先說這一列數字是由幾個“7”構成的,再讓學生根據數中有幾個“7”來寫不同的算式,然後由算式讓學生自編“7”的乘法口訣。這一過程緊湊自然,尤其是讓學生自編口訣的過程,留下了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在編口訣的過程中得到強化。

口訣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先讓學生熟練地記住口訣,然後纔是用好口訣。楊老師怎麼落實這一目標的呢?她在學生自編以後,再同桌交流,然後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學們得出的口訣,說:“看,同學們的勞動成果,一起自豪地讀一讀!”給學生充分接觸口訣、深入口訣學習的機會,還給了學生強烈的學習信心。

寫完了,讀過了,再來觀察一下,“7”的乘法口訣有什麼規律呢?第三個同學的規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數字。師乘勢引出數字之間的規律。瞭解了規律之後,學生的記憶興趣更強烈了,這時老師再讓學生自由讀記,並在四人小組裏背一背,然後再在班內指名背,背過了之後再交流哪句最好記。這些環節看似繁瑣,卻十分細膩;看似平淡,卻體現重點。學生在口訣記憶的過程中有自主探究,有個性張揚,有活動體驗,有情感交流。

在課堂練習的選擇上,楊老師也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注重與其它學科的聯結,如語文課本中的七言古詩有多少個字,《西遊記》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練了多少天;科學課本中人的各個成長時期是多少歲,3個七星瓢蟲背上有多少個黑點;生活中常見的鋼琴上的白鍵有多少個,七巧板拼的圖案用了多少塊板等等,這些層次分明的練習,將本課學習的知識反覆實踐,不斷強化,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學生對數字“7”有了很深的體驗,以至於學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數字“7”時,都想到了“一個星期有7天”等。

還有,本節課以童話故事導入,再以同題材的編兒歌遊戲結束,既是對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自我總結。

不過,在聽課時翻開學生的課本,看到書上有這樣的練習:6個7比5個7多(),比7個7少(),個人認爲這樣的練習可以起到鍛鍊學生思維的能力,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試試。另外,楊老師注意了課堂教學中的強化藝術,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學發言時坐姿很端正,楊老師表揚道:“看袁汝俊同學的坐姿多好看,老師就喜歡他。”這種課堂強化策略,對於老師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紀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試。

乘法口訣評課稿13

用乘法口訣求商是數學計算中一塊重要的基石,它在整個計算領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第二單元就已經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本節課學習的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方法與前面的一致,所不同的只是數目大了些。下面我就楊其鵬老師教學這一課膚淺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一開始,楊老師創設同學們喜歡的“六一”兒童節,同學們爲了慶祝自己的節日,正忙着準備彩旗、五角星和愛心氣球。有效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有了興趣,才能掘發孩子們巨大的潛能。出示主題圖,林老師:“同學們,你們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同學們紛紛舉手,爭着把自己觀察到的信息告訴老師。在練習中,通過遊戲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進一步激起學習的高潮。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教學例1時,楊老師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注意知識的遷移。由於學生已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老師在課堂上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思路,培養學生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技能。老師在課堂上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如:“你回答問題聲音真響亮!”“你說得很完整!”老師在課堂上有目的的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述,形成良好的數學表達習慣。使學生通過對已有的數學條件進行分析理解,從而提出數學問題,並嘗試用已有知識去解決,讓學生經歷了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通過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概括計算方法。

三、老師的課堂評價

過於單一,課堂評價有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和學生自評等幾種形式。楊老師在課堂上只是老師評價學生,沒有生生互評和學生自評。

乘法口訣評課稿14

聽課是很好的學習方式,每聽一節課都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今天聽了葉老師的解決問題讓我受益匪淺。我先從學.習課堂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 溫故環節。葉老師通過讓學生分男女背7、8的乘法口訣。開火車做口算題,複習舊知,爲講授新課做好鋪墊。

二、 知新環節。葉老師做的非常的好,先讓學生自己收集數學信息,然後讓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三、 習.練環節。葉教師講練結合,由易到難,層層提高,練習題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擴大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和解決與自己直接相關的實際問題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唯一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緊張,沒有梳理這一環節。

下面談談我的感受1、在口算環節,教師把口算規則說在前,讓學生明白規則再去回答問題,課堂秩序較好。2.在講例題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3.在講第一個例題時教師講完後,我覺得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較好。

這節課給我的反思是,要很好的組織教學,首先備課一定要充分,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那樣上課時你心裏就有底,不慌亂,有計劃有步驟。其次,要有有秩序課堂紀律要具備。上課時要靈活變通。有些知識點學生一會兒就掌握了,有些學生掌握需要反覆強調。而這些重點跟備課時有時會有一定的出入。你覺得難的,學生說不定一會兒就掌握了,你覺得簡單的,學生說不定掌握得很慢。

乘法口訣評課稿15

6的乘法口訣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乘法口訣教學中的一個教學難點。賈李洪老師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於通過學生合作整理乘法口訣,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感受探索知識的樂趣來克服這一教學難點。這堂課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賈老師用帶小朋友去上海水族館遊覽,看見一條特別的魚,出示課件,激起學生觀察魚身上有幾個三角形的興趣。隨後又出示其他的五條魚,讓學生依次回答有幾條魚就有幾個三角形,並逐一填表。在填表後觀察、思考,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合作整理出6的乘法口訣。由於學生已具有學習2、3、4、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這堂課的設計體現了讓學生獨立編寫乘法口訣的意圖,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

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方面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數學知識是一條明線,得到數學教師的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是一條暗線,容易被教師所忽視。但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比交待知識更重要,因爲這是數學的精髓和靈魂。教給學生思考方法、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爲學生未來發展服務,讓學生在腦海裏留下數學意識,長期下去,學生將終身受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都是呈隱蔽式的,靠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並選擇適當時機進行滲透。這節課賈老師在讓學生觀察6的乘法口訣實物圖並依圖填寫表格的過程,揭示了魚的條數與三角形的對應關係,滲透了函數和對應關係,體現了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薰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質。

三、重視學生的合作意識,及時幫助學困生。

由於中心本部班級里人數多,老師不可能關注每一位學生。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或相互間發現,並及時糾正。同時,合作也是學生走向社會必備的情商。這堂課賈老師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生獨立編完乘法口訣後,老師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口訣,讓生自己發現編寫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糾正。有一部分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把二十四寫成二四,及時改正了錯誤。在鞏固口訣時,老師又讓生同桌交流乘法口訣,課堂氣氛很熱烈,一看就知道老師平時很注意在數學課上培養學生間的合作。

四、以多種形式鞏固6的乘法口訣,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老師設計了對口令,開火車,摘萍果等遊戲的形式鞏固乘法口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最後老師設計的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幫助老師買門票,既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開闊學生思路,又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問題,體會乘法數學知識的應用,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充分認識學習乘法知識的意義。

賈老師這堂課思路清晰,數學語言表述準確,提問率面廣,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同時,她教態親切自然,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熱烈,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