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連減評課稿

連加連減評課稿1

這部分內容是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學生對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在一年級上、下冊已經學過,這裏着重教學連加連減中如何用豎式計算。所以在教學中王老師注重對學生計算方法的引導,整節課給學生以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嘗試、反饋中學習知識,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

一、在情景引入上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收西瓜,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在連加的計算方法的學習上。在學生討論豎式的方法時,可以用兩種豎式計算,強調了基礎性和知識類推和遷移,然後通過觀察、發現算式間的聯繫得出豎式也可以連着寫,給學生創造了自己發現知識和質疑的思維空間。

三、在連減的學習上,學生在嘗試的時候,教師給以了一定的引導和鋪墊,使算能夠多樣化,使得計算教學方法不在單一,在學生嘗試的基礎上得出計算時能了、口算的就不用筆算的計算方法。

連加連減評課稿2

對一年級學生而言,“連加、連減”內容比較抽象,學習有一定難度。教者在設計時,注意聯繫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組織學習內容,安排教學環節,並用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導整個學習過程。其設計有以下特點:

1、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用不同顏色的氣球作教具,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學生的“說”引入了新課。

2、注重設計學生熟悉的環境,幫助學生建立“連加、連減”的概念。小車運南瓜與學生摘絲瓜的演示,既使學生認識了“連加、連減”在日常生活申的應用,又使學生通過觀察知道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在學生的描述過程中完成由“動作過程”向“運算過程”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連加、連減”的概念。

3、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在組織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觀察、討論、交流,在探索中明白“連加、連減”的含義。

4、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知識向課外延伸。巧妙“炸破”氣球,使學生在運用本節課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說出加、減混合算式,爲下節課的學習做了鋪墊,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5、注重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教學“連加”時,教師在完成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啓發學生用各種方法列出不同算式,並說出列式的理由,從而讓學生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出現不同的列式方法”的辯證思想,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連加連減評課稿3

朱老師執教的《連加、連減》一課,教學環節比較清晰,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學生也學得比較順利。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有:

1、發揮直觀教具的優勢。新授部分的例題,朱老師利用書上的插圖和自己親手繪製的小雞,化抽象爲具體,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小雞的變化只數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感知題意,正確列式和知道運算的順序。

《連加、連減》評課稿 - 盼雪 - 雪中漫步《連加、連減》評課稿 - 盼雪 - 雪中漫步2、 加強敘述的指導。 在用教具進行演示的時候,朱老師反覆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記住在每個演示過程中,小雞的數量發生的變化,再引導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達。並在學生加以敘述的時候,引導他們用比較規範的數學語言:原來有( )只小雞,跑來了( )只小雞,又跑來了( )只小雞,一共有幾隻小雞,在讓學生反覆的敘述圖意中,將生動的情節轉化爲數的`計算,爲掌握正確的計算順序打下基礎。

3、關注細節,提高習題的正確率。

連加、連減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有的學生經常會忘記或記錯第一步算出的得數。爲了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朱老師非常強調讓學生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寫出來,從而克服了學生由於記不住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而造成的計算錯誤的情況,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4、強化訓練,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在學生學了連加法之後,朱老師馬上讓學生進行連加法的一系列相關習題運算,從而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明確連加的運算順序,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學了連減之後的方法同上。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有讓學生在具體的題目中說連加(連減)法的含義,因爲雖然學生能正確表達圖意,能正確列式計算,但作爲連加,連減這種應用題教學來說,理解含義還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