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面積》評課稿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圓的面積。 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學到新知。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圓的面積》評課稿,歡迎閱讀。

《圓的面積》評課稿一

潘老師《圓的面積》一課,善於引導學生知識遷移,本節課我認爲的亮點是:

一、數學思想的滲透。

一開始潘老師從引導學生思考“圓的面積跟什麼有關?”,讓學生答出跟“直徑、周長、半徑”有關,然後直入課題問“求圓的面積是求圓的哪部分?怎樣求圓的面積?通過什麼來計算?”。又複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積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把圓轉化成已學的平面圖形,及時板書“化曲爲直”幫助學生建立解決求圓的面積問題架構。這一點就是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在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滲透。

二、課堂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六年級學生特點,潘老師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時,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在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再引導學生交流、驗證自己的推導想法,師生共同傾聽判斷學生的彙報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看看他們的推導方法是否科學、合理,使學生們經歷實驗操作、總結驗證的學習過程。這樣有序的學習,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深刻的,學到的知識是活的,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板書設計科學,突出重點,課件演示過程也科學實效,特別是演示圓切

割成效三角形時直觀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轉化,增強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一點個人看法,時間分配上我認爲在學生動手教學環節花的時間多,由於要剪、貼,大多數小組還沒能完全操作完畢,可以在佈置預習是讓學生自行操作,課堂展演一下可以節省時間。第二是鞏固練習設計方面相對單一,三道題的條件都是半徑,可以有變化,或直徑、或周長,讓題目靈活度加大,也顯得有層次感,這是一點不成熟的'見解。

在此我們感謝張老師的辛勤付出,爲大家提供這麼好的優秀評課稿,此評課稿僅供參考。

《圓的面積》評課稿二

《圓的面積》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及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認識了圓,會計算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兩節課老師能夠科學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背景下,一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理念,,特別注意了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兩節課亮點紛呈,我談幾點我個人粗淺的認識和感悟。

1、情境導入能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複習鋪墊有實效。

通過複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面積那樣將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去求面積,爲學生採用圖形轉化的方法推導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做必要的準備,讓學生明白轉化的思想是學習新知的有效手段之一,激發學生將圓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探究面積計算做準備。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

本課時教學的重點是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提出“將圓分割,然後再拼組成學過的圖形”的猜想後,組織學生分動手操作,分別將圓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使學生經過推理,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於長方形”。並從中發現圓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參與這一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有利於他們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學習了一些數學方法,進一步發展了初步的空間觀念。

3、充分體現“高效課堂”理念,以學生爲主體。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從引導學生由已知到未知,認識圓面積的含義,到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圖形變換的規律,並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向學生提供了觀察、猜想、實驗等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探索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另外,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課堂練習,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4、多媒體課件與課堂教學有機的整合,應用巧妙、自然,做到了多媒體資源位教學服務,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當然,本節課也有幾個值得商榷和加以改進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本節課可以引導學生把圓折成三角形,嘗試推導圓的面積公式。這樣不僅有 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2、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到學困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總而言之,今天展示的都是精品課, 不僅充分展示了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而且爲我們樹立了榜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