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創新在路上徵文

  【篇一】

關於教育創新在路上徵文

夢想體現一種理想、理念、願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核心。因此,中國夢也是教育夢。教育本身就承載着夢想與希望。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譬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思想等。我想,“教育夢”是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中的。

我理解的“教育夢”有兩點:一是人人能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一是人人能成爲社會有用之才。這些說起來簡單,但是要真正實現,卻不是那麼容易。

人人能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這涉及教育公平的問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人人享受公平的教育,纔會成爲自信的一代、充實的一代。但是,公平不等於平均,不等於不承認差異。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承認差異,要做到這一點也非常不容易。

人人能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才,也反映出人才應該具有多樣性。社會的發展對人才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創新型人才,也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需要具有發展潛力的複合型人才,也需要擁有高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從結構、類型、層次上都有着多樣性。要樹立富有時代內涵的人才觀和多樣化的質量觀,多樣性得不到重視,也將阻礙教育的發展。

上個世紀末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階段,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高考錄取率超過75%。數據表明,“上學難”的問題得到根本緩解,入學機會已不再是社會稀缺資源,中國已經在規模上成爲名副其實的教育大國。

但是,教育大國並不意味着教育強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衆對高質量教育的迫切需求與優質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已經成爲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並由此引發了培養質量、教育公平、學生就業、自主辦學等一系列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隨着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教育改革已經步入了“深水區”,不僅內外部環境更加複雜,而且關注教育改革的利益羣體增多,由於權益訴求、價值取向的多樣化,使得教育決策的難度明顯增加,教育政策的出臺和教育改革實踐的推進更爲艱難。

“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教育的有力支撐。而要使“教育夢”實現,關鍵還是去實踐,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不斷前行。

  【篇二】

正視學生差異性,成就每一位學生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差異性,蔣家堰鎮中心學校正視學生差異性,倡導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生分成九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六名成員,這六名成員組合是這樣的:六名成員之中,有一名學習成績優秀的,有三名成績中等的,有二名成績差的,九個組在教室裏座位每兩週移動一次,小組和小組之間競爭,小組內部組員之間互幫互助、相互督促、檢查、提高,學期末評出優勝組、進步組、文明組、創意組、團結組、特色組,並給予獎勵。

我們的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客觀地顯示優,中,差的層次梯度,特別要爲學困生考慮,同時要爲優秀生留有餘地;教學過程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問題的提出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簡單問題由學困生回答,稍難問題由中等生回答,遇到疑難問題由小組合作討論解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心理滿足,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作業佈置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學生髮展水平不同,作業佈置有所不同,批改作業時對於學困生我們面批面改,指出問題所在,及時糾正;採用多元評價,尤其是對發展水平較慢的學生在評價時以鼓勵爲主,如:“不錯,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一定會趕上來的。”

課堂就是一個小小的舞臺,它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心編導,更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齊心協力,盡情發揮,才能演出一幕幕和諧,生動,感人的戲劇。

珍視學生感受,做孩子堅強的領路人

班主任通過每週學生寫週記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心裏動向,讓學生有話敢說,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我曾看了學生的一篇週記:我好羨慕吳老師女兒,有人痛愛,我有父母和沒父母沒什麼區別。我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母親懷我時,和父親在不同的地方打工;生我時,父親纔到醫院去看我,當發現我是女兒時,父親以出去給母親買早點爲由,一去不回,母親在醫院住了十五天,含淚把我交給老實巴交的舅舅也一去不回,舅舅只好搭車把我抱回老家交給外公外婆撫養。如今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我父母又很少寄錢回家,每當學校要交生活費時,我心裏就很難過,外公老了,腰疼,還在給人打零工,外婆在家養雞養豬很辛苦,再加上他們的孫子孫女,一大家人吃飯不容易,更何況我是外孫女,舅舅不說什麼,舅媽有想法,哎!我親愛的爸爸媽媽呀,你們何時回家,我不想再寄人籬下,只要你們回家,哪怕天天打我罵我,我也高興,別扔下我不管,我渴望遠方的愛!

當班主任把這篇週記給我看時,我感到心裏揪得慌,抽出一個週末時間,我們去這個孩子家裏家訪,從交談中我們瞭解到這個女孩子在家很懂事,很勤快,我們也談了孩子在校學習很刻苦,做事認真,就是很少見她笑,班主任把她父母聯繫電話要過來,在電話中和她父母溝通,如今她父母按月給寄生活費,她媽媽一到週末打電話問問孩子,孩子臉上笑容有了,學習更上進了。

學生久久不能釋懷的問題通過週記進行傾訴,班主任細心調解疏導,確保學生心靈陽光成長。

注重學生需求,讓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

愛表現是大多數學生的天性。組織一次元旦匯演,組織一次春節晚會,組織一次畢業典禮,組織一次運動會,組織一次演講比賽,你會發現學生真正地投入到一件他喜歡做的事情中時,他會把它做得盡善盡美,並且捨得花時間和精力,因爲他要在舞臺上亮出最美的自己!

有時我在想,要是把英語課也上成表演課,給學生表演機會,那會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呢?我嘗試了,效果不錯。初中英語A部分加了2d對話內容,就以此爲突破口,先用收錄機正音,再學生模仿跟讀,然後師生對話會意,隨後分三輪表演:

第一輪:看着課本分角色朗讀;第二輪:不看課本分角色朗讀;第三輪:自編對話上臺表演。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做,他們按各自的水平找搭檔準備,我只起觀察,控制時間的作用,慢慢地,學生很期待上英語課,有的提前準備,以便上課時表現,因爲表演精彩的我有時獎勵禮品,有時給小組加分,有時給他們製作賀卡,寫上一段英文祝福。

注重學生的需求,從社交能力,談吐,人際交往等方面培養,爲他們提供鍛鍊機會,爲他們搭建表演舞臺,讓他們勇敢地亮出自己來!

發展學生特長,釋放學生潛能

課外活動小組繪畫組成員在跟隨劉安美老師學剪紙藝術,真神奇,一張張小小的紙片,經過幾次對摺,剪刀在上面遊動,一幅幅美麗的圖案躍然而出。

看!籃球隊隊員正在進行籃球友誼賽,萬鑫老師投籃準,陳紅松老師運球快,學生隊進球了,同學們歡呼鼓掌!學生嶽濤籃球打得好,學習成績優秀,爲這樣的孩子加油!

聽!“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響------”優揚的琴聲從琴房裏飄出,黃朝霞老師在帶領舞蹈班的學生練鋼琴,只見她不厭其煩地反覆示範指法,教學生樂譜知識,讓學生操練。

刺繡班的學生在瞿定紅老師的帶領下靜靜地穿針引線,有的在繡字,有的在繡荷花,有的在繡美女,有三個女孩子在合繡“春暖花開”圖。

我相信:從這裏走出的學生,個個都是好樣的,因爲他們的特長在這裏加強,他們的潛能在這裏釋放。

著名學者徐惟誠在《愛心與教育》的序言中寫道: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成績單,不是一堆堆分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能在未來社會中站穩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

法國教育家斯朗格也說過:“教育的最高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

我們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珍視學生的真實感受,張揚學生個性,尊重學生需求,發現學生特長,開發學生潛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創新教育在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