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明在路上徵文

有文明的地方,就有些不和諧的事情發生。建設文明,將文明落實在行動上,還有一段路要走。小編收集了文明在路上徵文,歡迎閱讀。

2017年文明在路上徵文

第一篇:文明在路上

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年人,我在淄博至今生活了60年,親眼目睹了淄博的變化。就拿坐公交車來說吧。過去的交通不發達,公交車少的可憐,等了許久公交車姍姍來遲,而等着坐車的人們早已排成長隊,車到站還未停穩,人們一窩蜂的爭上公交車,車門只有一個,而許多想上車的人擁擠在車門上爭先恐後上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到了車上,車是上去了,座位早就沒有了,只能人挨人站着。有幸運的乘客等坐着的乘客下車時騰出的座位還能坐個坐,可許多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只好站着等候目的地的到來。還有更不幸的事等着您。如果你稍微不慎,只顧着坐車而忽略了你身上的錢包的話,車上的賊手就會趁機下手,導致你錢財丟失。

時過境遷。現在已到了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階段。淄博的交通非常發達,只要有路的地方,就有公交車的出現。公交車已經成爲人們外出的必備工具。過去那種人擠人爭着上車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取之而來的是在公交車上發生的文明事令人感動。

今年的某一天,從山鋁生活區乘坐95路車到張店辦事,剛上車,就見一個比我還大的男性同胞站起來給我讓座,當時讓我感動無比。一般坐車的時候,都是我給別人讓座,現在別人也給我讓座了,心裏感概頗多。我心想,這位給我讓座的人,可能是聽到我刷卡時發出的 “愛心卡”的聲音,看到我走路腿瘸的樣子,才主動給我讓座的。這位讓座的同志的舉動令我感動,雖然我沒有接受這位同志的好意,可是還是被感動了一回。

同樣的讓座還發生在137車上。也是某一天的早晨,我剛上137車,一位高個子的人起身給我讓座,我微笑着拒絕了讓座的師傅。

兩次讓座,都發生在我的身上,令我感動,令我浮想聯翩。我感動得是讓座的同志看到我的腿有點瘸,儘管年齡比我還大,還主動起身讓座。令我想的更多的是現在政府正在開展文明在行動的活動,越來越多的市民用自己的行動自覺響應黨的號召,投入到文明活動中去。

當然,在公交車上發生的文明事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司機乘客齊心合力將患病乘客送往醫院,患者脫離危險;還有86歲老人不幸跌倒,衆多陌生人上前救助,愛心100驅車20公里將老人送回家中。等等這些都說明正能量在延伸,文明行動在延續。

有文明的地方,就有些不和諧的事情發生。建設文明,將文明落實在行動上,還有一段路要走。

文明永遠在路上。

第二篇:文明在路上

看到公交車駛進站臺,站臺下等車的一位先生趕緊把煙熄滅扔進垃圾箱裏,再邁步上車。如今,這已成爲一個司空見慣的短鏡頭。這一舉動不僅溫暖了初冬早晨趕車的上班族,也溫暖了整座正在向文明加速進發的萍鄉城。

十年創建路,十年新風尚。筆者曾經有幸做過交通勸導的志願者,真切地感受到這幾年萍鄉創建文明城市的成果真是非常的大,在公交車上吸菸的現象差不多已經不再看到,萍鄉市民的舉止越來越文明瞭。與此同時,車輛避讓行人,遇人減速,不與時間、金錢賽跑,更不與生命賽跑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即便個別市民因無意闖紅燈,被提醒勸導後,都會虛心接受教導,而不再是以前“我就闖紅燈了,你能奈我何”的傲氣和不服。

文明在路上,在你我他的.一言一行中。媒體曾經曝光過鄭州老人大罵司機,其8歲孫女道歉的暖心新聞。我想這則新聞也給我們全市的家長朋友們提了醒,大人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大人的行動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一言一行都書寫着城市文明的細節和未來,如果大人漠視規則,社會文明就永無進步。在勸導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接送孩子上下學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在爭做遵守規則的領路人,帶着孩子文明出行,做孩子的文明榜樣,真心爲他們點贊!

文明永遠在路上,這座城市因爲有了您的文明出行、文明坐車、文明駕駛,它也變得更加文明,更加美麗,更加精彩!

第三篇:文明在路上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說到文明,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爲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爲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爲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爲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爲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衆。

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學習,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文明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內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人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不去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文明,就要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