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人之魚不如取人之漁作文

塵土輕揚,人羣熙攘,流浪漢舉牌求助。先生好心施援,邀其同作,反被拒絕。於是,先生亦舉牌示衆人,流浪漢紅了臉,倉皇而逃。

取人之魚不如取人之漁作文

顯然,一份工作並不是流浪漢們所追求的“幫助”。由此,我不禁對那位先生生出由衷的讚許,對流浪漢的行徑產生鄙夷與惋惜。

生活中我們也常見到此類“流浪漢”。一直以來,大報小報“乞丐欺詐”屢屢出現。許多乞丐杜撰出各種悽慘經歷搏人同情賺得幾枚硬幣後在另一個街角搖身一變成爲另一個模樣繼續乞討。也勿怪家長們從小就教育孩子們不要隨便給路邊乞丐錢財,彷彿這已經成爲“城市居民守則”最基本的一條。歸根到底,這源於人們對不勞而獲行徑的鄙棄。許多乞丐四肢康健頭腦靈活,卻將自己的生活建立在羣衆的憐憫之上,正如文首的兩位流浪漢,他們標榜“破產”,只爲換取二三銅板,標榜“無家可歸”只爲求得一塊草蓆,標榜飢餓,只爲要得一片面包,卻從來未曾想過由自己創造生活的條件,甚至拒絕了先生爲其開啓新生活之門的援助,顯然,這一切用盡之後,他們只會再度站上街頭,循環往復。這位先生值得尊敬之處,在於他既沒有無視他們,也沒有憐憫他們,反而給予他們工作的'機會,被拒絕後舉牌緊跟,也許就是爲了斷絕他們“求助”後路,從根本上助其成長,此般壯舉,怎能不使人心生敬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常常這樣說,那先生的所作所爲也極好的詮釋此理。而面對流浪漢所爲,我更想說:“取人之魚不如取人之漁”。“取人之魚”只能讓你在短暫的安逸喜悅後再度陷入困境——當年大清將歿,而保守派仍一臉安詳撫着龍椅,天真地依賴着同光中興從西方搬來的幾件機器,手裏緊緊攥着早已腐朽的制度,而將西方先進的民主制度拒之門外,這不像極了那無知的流浪漢。而反觀今日,多少學生追求短期高效的“高分策略”,而對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人格素養與學習能力的長期培養不屑一顧,徒留一些英明老師舉牌“緊追”?取人之魚是麻醉劑,是止疼藥,治標不治本,真正解決問題還要靠對人之“漁”的感悟。

取人之漁,也許更加耗費時日,也許像先生口中的“工作機會”一樣需要投入精力,但只有這樣你才能於密雲濃霧的生活中立住腳跟。學生於學習中注重方法,事半功倍,成績自然提高。國家在建設中注重根基打造,自然強盛。不妨趁先生緊隨身後,轉過身來,接過那誘人的工作崗位,麪包會有的,在自己的勞動中,一切都會有的!

“羨子正得少年路,有如扶桑初日開”,歐陽修如是說。取人之魚不如取人之漁,帶上屬於自己的技能,踏繁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