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曉風散文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5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

讀了張曉風散文集,我感觸頗多。文章淡有淡味,濃有濃情。有時廣闊如人生,有時細小如牛毛。文章涉及很多。

若說淡,一般都是談一些文學方面的。若說濃,那大都是談人與人的故事。看張曉風的散文,我總覺得,是在和人談話。但有些散文,語言裏飽含着情感,濃的化不開。看着看着就膩了。我認爲作者感情非常豐富。常人應該沒有這麼多的感觸。

若說廣闊,文章中的確有,但較少,我不太好分析。若說細小,倒有許多。作者經常從細小的事物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或者一些感受。

文章涉及自然,友人,物等很廣泛。我最喜歡看關於自然的或是故事的文章。

我選了一篇我喜歡的來談談。

《聞歌》是我最喜歡的文章之一。內容大致是講小孩唱歌的故事。

這個小孩唱的是首黑人靈歌,歌名叫“老黑喬”。當時作者正開着車,被這歌聲嚇了一跳。爲什麼呢?作者講的很細,讓人不住的感動。

“沉默的時候,黑人是輸家——可是黑人一開口,連天使都要震動三分、退避三分。”後面是最經典的一句。“那歌聲是整個非洲的鄉愁,加上整個美洲的載重。”這份沉重,寫的多麼恰當。不輕不重,恰到好處的描寫了這份沉重。

文章的重點在於,讓人們知道應該怎麼去詮釋最好。

“成人唱歌,不知爲什麼有時反而壞事。成人不透明,他總是把一首藍色的歌加點紅,唱成了紫…… ”

作者在讓人有豐富的美感的享受中,又從中體會到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這也許是張曉風散文的特色吧!

張曉風的散文,有濃有淡,有無有小,有情有景,像一幅唯美的畫卷。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2

第一次讀張曉風的文章,便被她平淡真實的文筆所觸動,50升塑料桶,驚歎於她對人生的感觀與理解,及她對生活中平常事物理解的角度。特別是這篇――《月,闕也》。

古往今來,世俗中的人往往追求一種高達完美的境界,卻忽略了真實的“瑕疵”,其實,恰好有些事與物真因爲“瑕疵”而美麗,而過於完美,卻成了它的缺點。

正像文章中所說:“見或不見,花總在那裏。或盈或缺,月總在那裏,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賞月人吧!人生在哪一刻不美好完滿?哪一剎不該頂膜拜感激歡欣呢?”

猶如甘泉入心,甜略微涼,心曠神怡,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這就是張曉風的魅力吧!“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心就在那一剎那被觸動。

當上帝創造芸芸衆生時,沒有一個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有些遺憾,“花好月圓”畢竟只是偶然,而“殘花闕葉”纔是生活中必然的。

或豔或殘,或盈或闕,或完美或殘缺,他們都是一種美麗。

冬天沒有生機,纔有純潔的寧靜。

秋天沒有翠綠,纔有豐收的喜悅。

夏天沒有涼爽,纔有烈日的照耀。

春天沒有妖嬈,纔有純真的可愛。

“它”的缺陷,便是“它”所得的另一份完美。用這份殘缺的美,點綴了同樣殘缺的世界,兩兩相交,卻也造就了新的美,就此循環,便可以發現更多的美。

中秋已過,仍送所有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3

張曉風的散文也許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是卻帶給了我許多與衆不同的感悟,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現在,就讓我帶着你,一起走進張曉風的散文世界吧。

讀張曉風的書,讓我感到十分愜意、輕鬆。她的景物描寫雖然精緻,卻並不繁雜,只是幾筆簡單的描寫,便能勾勒出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我想她一定是位田園詩人吧,即使全篇都在寫景,也能讓讀者明白她的心思,帶給我們發人深省的思考。

你能想象嗎?當流蘇那纖細的香氣伴隨着纖細的風拂過臉頰,當梔子花香的河川從身邊流過,此刻的心境,無可比擬。但,花落瞬間雖然美麗,過後便不見蹤跡。這告訴我,美,就像一則愛情故事,也許結局並不是最好的,但只要過程是美的,就已足夠。人生也是如此,它不能用長短來衡量價值,重要的是內容。我們不求它像愛情故事那樣幽美、惆悵,但是過程的精彩是一樣的。或許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那就試着去拓寬生命的寬度。只要我們奮鬥過、拼搏過,向着夢想努力過,等到年老時再回憶曾經走過的路,就會覺得這是人生中一大珍寶。

《畫晴》告訴我,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達成某個目的,沿途的風景其實更加美好。我們可以在閒暇的時刻駐足凝思,體味人生的另一重意義。

《念你的名字》告訴我,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我們要有奉獻精神,對別人懷有絕對的誠意和愛心,才能修煉成一個真真正正的“人”。

走進張曉風的散文世界,總能帶給我許多非凡的感受。你是否願意獨自走進她所創造的唯美世界呢?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4

頭一次讀女作家的散文,帶給我的感覺真是煥然一新。男作家的散文可直抒胸臆,而張曉風的散文卻如流水般溫柔,她將愛情,親情,友情,熟練地展於筆下。

她的散文意蘊深厚,事事洞明,如廣闊人生,淡有淡味,濃有濃情,懷舊的固然動人溫情,探新的也能發人深思,沒有那另行的憂鬱輕飄的`文風,她的散文敘述自然,沖淡寧靜,文辭如水,一筆如舟,引領讀者步步進入一條條美麗的水流,她的散文,句法富有彈性,語言富有聲色。她的文章想象豐富與,所以說,讀她的散文不會覺得無趣。

在其中,有幾篇令我印象深刻:如《母親的羽衣》中,開頭是一個溫馨而富有情趣的畫面:在女兒睡覺前,她摟着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世界上每一位母親,都是仙女。她們是爲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到母親的呢?因爲愛。因爲愛,她不忍心飛走。張曉風又從女兒的話中得到意義,又從回憶得到悲苦。是的,作爲一個母親,怎能披着羽衣返回天界呢?

如《愁鄉石》,作者與朋友來到日本的“鵝庫瑪”,這個島嶼上有一個叫做“中國海”的海。“中國海”引起張曉風的思鄉之情,作者借在“中國海”拾到的幾顆“愁鄉石”來抒發作者在“中國海”上遙望中國說不清的鹹澀。“中國海”的沙灘上有許多彩色的貝殼,但張曉風無法讓悲激的心情去適應一地的色彩。作者還在文章結尾寫道:雖望鄉亦情卻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曉風,曉風,你如拂曉的風,柔,而輕。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

張曉風的文章,就像山谷裏吹過的一縷縷清新的山風,不像狂風那樣兇猛暴戾,不像香風那樣令人沉醉,卻使人神清氣爽,讓人頓悟生命的意義。

“你真好,你就像我的少年伊辰一樣……”這是一位賣柑子的老婦人對張曉風的評價。這是一句值得咀嚼的話語。一開始,張曉風不懂,我也不懂——一個只是賣柑子的卑微的老婦人竟然和一位知書達理的大作家相提並論?她們的社會地位如此懸殊!

我慢慢思考着,高爾基曾經說過:“要愛惜自己的青春,沒有比青春更美好的,沒有比青春更珍貴的。”啊,老婦人原來並不是說自己能與張曉風一樣,而是說張曉風就像自己生命中最光華的時間一樣,老婦人是在讚美張曉風那美好的青春。

我想,老婦人如此評價張曉風,也許是因爲看着正當盛年的才女緬懷起自己逝去的青春?也許正是因爲老婦人已經老,所以才特別珍惜起自己的年少時光吧?她把少年時光當作最美的讚辭送給自己所喜歡的人。少年伊辰——不就是我們現在年齡嗎?我卻曾經多少次對時光的飛逝不以爲然,曾經多少次地大把地揮霍者寶貴的光陰!我總想着日後的路長着呢,這麼點時間算得什麼。如今,我卻從一個賣柑子的老婦人口中體會到,青春年華是何等珍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不希望到風燭殘年再去羨慕別人的青春年華。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我當與諸君共勉。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6

頭一次讀女作家的散文,帶給我的感覺真是煥然一新。男作家的散文可直抒胸臆,而張曉風的散文卻如流水般溫柔,她將愛情,親情,友情,熟練地展於筆下。

她的散文意蘊深厚,事事洞明,如廣闊人生,淡有淡味,濃有濃情,懷舊的固然動人溫情,探新的也能發人深思,沒有那另行的憂鬱輕飄的文風,她的散文敘述自然,沖淡寧靜,文辭如水,一筆如舟,引領讀者步步進入一條條美麗的水流,她的散文,句法富有彈性,語言富有聲色。她的文章想象豐富與,所以說,讀她的散文不會覺得無趣。

在其中,有幾篇令我印象深刻:如《母親的羽衣》中,開頭是一個溫馨而富有情趣的畫面:在女兒睡覺前,她摟着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世界上每一位母親,都是仙女。她們是爲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到母親的呢?因爲愛。因爲愛,她不忍心飛走了。張曉風又從女兒的話中得到了意義,又從回憶得到了悲苦。是的,作爲一個母親,怎能披着羽衣返回天界呢?

如《愁鄉石》,作者與朋友來到日本的“鵝庫瑪”,這個島嶼上有一個叫做“中國海”的海。“中國海”引起了張曉風的思鄉之情,作者借在“中國海”拾到的幾顆“愁鄉石”來抒發作者在“中國海”上遙望中國說不清的鹹澀。“中國海”的沙灘上有許多彩色的貝殼,但張曉風無法讓悲激的心情去適應一地的色彩。作者還在文章結尾寫道:雖望鄉亦情卻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曉風,曉風,你如拂曉的風,柔,而輕。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7

自從閱讀《張曉風散文》之後,我對散文有另一番見解。

以前讀散文感覺都是比較膚淺的小故事,只有看見有意思感興趣的纔會仔細品味一番,所以不常讀散文。而張曉風的散文卻顯得截然不同。

讀張曉風的散文會讓我身不由己,有一種幸福而無以言表的感覺。她的散文語言深奧,卻優美如畫,細細賞讀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生動的內容,樸實的語言,深刻的道理,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燦爛的背景,依然扣人心絃般地帶我們走進故事中,讓我刻骨銘心,久久難忘。

我最喜歡張曉風散文《春俎》裏的《山月》這篇文章。這是一篇描寫並讚美山月的文章,雖然短小,但是精煉,所謂“濃縮纔是精華”。真品味、細細品讀後就能夠解其揭示的深層含義,她用很簡單的詞句把山月的美藏在一字一句之中,一直圍繞着“山月”二字,把山月那種寂寞、偉大、平凡、無情、孤傲的美描寫得淋漓盡致,彷彿自己是山月一般冷漠卻又很偉大。

在我們眼裏,看似平凡,看似渺小的事物,在她的筆下卻能栩栩如生,讓我們學會放低眼界,觀察事物,學會用放大鏡看待事物,學會用筆寫出精彩文章。

張曉風的每篇散文我都很喜歡,讀後的感覺就是意猶未盡。我學會很多寫作方法和技巧,我還從中收集很多好的句子和詞語,相信會讓我的文章更生動有趣。

用心讀張曉風的書,會讓人解到這世上不同人與不同物不同方面的心態,以及天地人合的真諦!其實寫作並不難,難的是要我筆寫我心!張曉風就是這樣!

這就是我讀完《張曉風散文》的感想,雖然沒有大師般的水準,但至少是我用心寫出的讀後感。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8

落了許久的雨,天忽然暗了。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天的藍寶石和山的綠翡翠在一夜之間又重現在晨窗中了。陽光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這是張曉風散文《畫晴》中的一段。

張曉風生於1941年,原籍江蘇銅山,筆名曉風、桑科、可叵。作品多以散文戲劇爲主,旁及童書、評述和小說、詩作,曾獲中山文藝散文獎、吳三連文學獎等。

散文作爲文類,時常叼陪末座。它是作家進入文壇的入場券。似乎無人不能。可是在所有文類中,散文最是易寫難工,尤其在中國,在白話文興起之後,散文寫好更難。

《畫晴》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從清晨到中午到傍晚再在晚上觀察一天的變化。

張曉風向往那種“富貴於我如浮雲”的風度。幾隻羊依舊低頭擇草,恍惚間只讓她覺得它們嚼的不只是草,而是冬天裏半發的綠意,以及草場上無邊無際的陽光。

“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是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和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後在張曉風散文中的讓我平靜得感動的話。

一扇軒窗倚靠,便可以靜靜的守在陽光下看樹蔭一寸寸的移動。這一定不是那種汲汲名利的人可以做到的。看窗外的樹木在陽光的照射下,影子一點一滴的移動。待到夜闌靜處,月牙上梢才焚明香,淡月觀書。只是短短一句話,就悟出了對生命永恆的本真領悟。

偶擡頭,只見微雲掠空,斜斜地徘徊着,像一首短詩,像一闋不規則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發出許多奇想。記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說一個人不能寫信的理由:“不是無情思,繞青江,買不得天樣紙。”而現在,天空的藍箋已平鋪在我頭上,我卻苦於沒有云樣的筆。如果有人學會雲的速記,把天上的文章流傳幾篇到人間,卻又該多麼好呢。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9

在讀了張曉風的散文後,我被她那種溫柔多情的文字所深深吸引。讀她所寫的文章,總會讓人體會到一種憂傷的平靜、美麗,體會到生命裏自然單純的富有和充實。而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的便是《花拆》那一篇了。

文中提到了一種叫“一夜皇后”的大曇花,“它每顫開一分,便震出噗然一聲,像繡花繃子拉緊後繡針刺入的聲音,所有細緻的芯絲,登時也就跟着一震。”曇花的每一次綻放,都要自己付出多麼大的努力呀!每一次付出,它都繃緊了自己,不得有一絲鬆懈,在最後一刻拼盡全力迸發出來。雖然它的生命十分短暫,被稱爲了“一夜皇后”,但是,我想就像煙火一樣,只要曾經燦爛過,輝煌過,就算消失不見,又有什麼好遺憾的呢?

“花蕾是蛹,是一種未經展示經破繭的濃縮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燈謎,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個謎底。花蕾是胎兒,似乎混沌無知,卻有時喜歡用強烈的胎動來證實自己。”而年少的我們有何嘗不是花蕾呢?我們是那些待放的花蕾,渴望綻放,渴望輝煌。但這些都是需要努力的,需要付出的。雖然可能每一次面臨的都是泥濘和荊棘,但是,只要堅持、奮進的話,還有什麼是能難得倒我們的呢?而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坐享其成嗎?不是的,我們正處於最年輕、最有活力的階段,在這個時候,我們難道不應該爲未來打算,爲未來做好鋪墊,打好基礎嗎?有人說我們現在還小,不用那麼緊張,可是我們正處於花季,現在不努力,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有一天,我將年老,無法看花拆,則我願從一堆小小的春桑枕爲收報機,聽百草千花所打的電訊,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樂”。我努力過,便不再後悔。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

張曉風散文集裏收錄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數《母親的羽衣》等一些文章。

《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着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張曉風寫得極美,又極沉重,彷彿知悉世間所有祕密。

《常常,我相想起那座山》中,讓我們欣賞到她對大自然的那份狂愛和“一個人,帶一塊麪包,幾隻黃橙去朝山謁水”的那種率性。“乍醬草軟軟的在地上攤開,渾樸、茂盛,那氣勢把整個山頂壓住了。那種愉快的水紅色,映在她的臉龐上都不自覺地熱起來了!”張曉風眼中風景都是有性格的。可分爲嚇人的,靜靜的和令人怦然心動。 一切水,投射到她的心境上便都有了感情。

另一篇散文《我喜歡》流露出了張曉風的真實性情。張曉風向我講述着她喜歡的一切。她善於發現大自然社會中的真善美,向我們展示着生活中值得喜歡的種種。冬日清晨鄰居的一聲“早”,就會讓她覺得世界是這樣的親切,空氣中充滿了和善。如果我們也以一顆熱情的,善於接納的心對待萬物,那麼它們都將變成我所喜歡的。

由一塵不染而歷經炎涼滄桑直逼人世內核,彷彿自風平浪靜捲入狂風巨浪,張曉風有一雙寧靜清澈的眼睛,那裏因隱藏着百年憂患的海棠血痕而有一絲憂鬱,幾分憤怒,但更多的卻是自信,是擔當,是困頓中不失安祥,凡常裏有有莊嚴。浩大的場景。紛繁的羣象,重大的事件,在張曉風散文中並不多見,但與那些濃墨重彩的長篇巨幅相比,張曉風的散文毫不遜色地具有令人震撼的情感經驗和審美情趣。

如果你也想看的話,不妨去借閱吧!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1

自從閱讀《張曉風散文》之後,我對散文有了另一番見解。

以前讀散文感覺都是比較膚淺的小故事,只有看見有意思感興趣的纔會仔細品味一番,所以不常讀散文。而張曉風的散文卻顯得截然不同。

讀張曉風的散文會讓我身不由己,有一種幸福而無以言表的感覺。她的散文語言深奧,卻優美如畫,細細賞讀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生動的內容,樸實的語言,深刻的道理,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燦爛的背景,依然扣人心絃般地帶我們走進故事中,讓我刻骨銘心,久久難忘。

我最喜歡張曉風散文《春俎》裏的《山月》這篇文章。這是一篇描寫並讚美山月的文章,雖然短小,但是精煉,所謂“濃縮纔是精華”。認真品味、細細品讀後就能夠了解其揭示的深層含義,她用很簡單的詞句把山月的美藏在一字一句之中,一直圍繞着“山月”二字,把山月那種寂寞、偉大、平凡、無情、孤傲的美描寫得淋漓盡致,彷彿自己是山月一般冷漠卻又很偉大。

在我們眼裏,看似平凡,看似渺小的事物,在她的筆下卻能栩栩如生,讓我們學會放低眼界,觀察事物,學會用放大鏡看待事物,學會用筆寫出精彩文章。

張曉風的每篇散文我都很喜歡,讀後的感覺就是意猶未盡。我學會了很多寫作方法和技巧,我還從中收集了很多好的句子和詞語,相信會讓我的文章更生動有趣。

用心讀張曉風的書,會讓人瞭解到這世上不同人與不同物不同方面的心態,以及天地人合的真諦!其實寫作並不難,難的是要我筆寫我心!張曉風就是這樣!

這就是我讀完《張曉風散文》的感想,雖然沒有大師般的水準,但至少是我用心寫出的讀後感。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2

今天,我讀了張曉風散文集裏的一篇故事。

這篇故事講:曾經,作者想僱一個可以洗衣服兼掃地的人。於是,她的朋友幫她介紹了一個洗衣婦,作者說:“你洗完我家也是去洗別人家的,何不洗完了替我打掃一下,我會多算錢的。”她對朋友嘀咕了幾句,朋友鄭重地說:“她說她不掃地——因爲她的興趣只在洗衣服。”我起先幾乎大笑,但接着不由一凜,原來洗衣服也是可以成爲一個人認真的“興趣”!

是啊,洗衣服也是可以成一個人認真的興趣,一個人專注的東西。沒有一件事情做好不需要專心,不需要認真,不需要執着,固然掃地也是,洗衣服也是。一件事情也當然只有認真了才能把它給做好。

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我的叔叔。他,曾經是個音樂人,可是,他很迷戀電腦,玩魔獸世界,還炒股。他上班,只能用業餘時間玩電腦遊戲,等級不高,然而還要一部分時間炒股。而股票是需要很多時間來看行情、統計和計算分析的,這就自然虧錢。而玩魔獸世界和炒股又佔用了大部分時間,從而導致無法練歌,又被老闆給扣工資了。突然有一天,他放棄了90級滿級的魔獸世界賬號,開始每天4小時的練歌,工資又漲到原來的7000多,後來公司裝修1個多月,他就用每天9個小時炒股,一帆風順。

一開始,三樣一起做,無法集中精力,結果一樣都做不好,最後每一件事情都專心致志的去做,於是都做好了。有人說:“當你一心一意做一件事,1分鐘往往比你三心二意做那件事一個小時的效率更高。”一心一意,不要學那一隻貓釣魚。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3

颯爽的秋風徐徐吹來,金黃的落葉翩翩起舞,在這如詩如畫的秋天,我讀一本同樣如詩如畫的書,那就是《張曉風散文》。

張曉風的語言清新雋永,善於從小事中寫出深刻的哲理,《瑕》就是這樣一篇發人深思,引人聯想的好文章。文中她回憶自己曾買來一串很便宜但有瑕疵的項鍊,手中這串項鍊引發作者的思緒,轉而用精煉的文字準確而詳盡地道出對“瑕”的理解。

生活中,能把自身的瑕疵像這串項鍊般坦然相呈的人不多,人們往往是不遺餘力地精心掩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如果我們正視自己的這些瑕疵並坦然接受,這些瑕疵也就不算什麼瑕疵。因爲只有認識到缺點纔可能加以改正,你越是去掩蓋,它就越明顯。一個人之所以可愛,正是因爲他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而不遮不掩。完美是難以冀求的,但在“完美”和“可愛”之間,人們更喜歡後者。

完美到極致就喪失個性,變得千篇一律,而所謂的“瑕疵”卻可以體現出你的特性。誰能沒有一點小瑕疵呢?正是這些小瑕疵裝點我們的生活。朋友之間如果不知道對方小小的缺點並以此打趣,友誼也許會黯淡許多。

豹的皮毛上有大大小小的斑點,誰說它的毛皮不漂亮?溪水浸着泥沙、石塊,誰說它的水質不純淨?曇花開放轉瞬即逝,誰說它的姿態不美麗?太陽表面有黑子,誰說它的光芒不耀眼?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瑕疵,既然完美是難以冀求的,那麼,就讓我們直面瑕疵,直麪人生吧!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4

讀了一個月的《張曉風散文》我發現她的文章很有韻味,可以讓人思考許久。她寫的散文還讓人讀了後會感到十分的溫柔,讓人明白的事很多,它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描述,卻在娓娓到來中讓人感到溫暖,還在溫暖中有一種韻味。

有一篇作文《高山何所有》也是張曉文寫的散文,這篇文章她沒有用太多的語言來表示這一片孩子們可憐,而是用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來表示出對山區孩子們的同情心。

這個故事沒有什麼離奇的故事,而寫的故事有一種勾人魂的魅力。這是一個真實而又悲劇的故事,她寫了幾個山區的孩子長大了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做了很多的好事,可是他們還是被人瞧不起,人家都討厭他們這些‘鄉巴佬’。後來他們到了他們發過誓的高山上面,他們本想把錢賺夠了來報答他們的家園,可他們做了那麼多的努力,工作還是沒有找到,他們到了大山上感覺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助呀!可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這個故事不像大多數的故事一樣有一個圓滿而又美好的結局。

啊!爲什麼山區的孩子就不能有好的環境嗎?每一個讀過這篇文章的人都會這麼想,而這篇文章的‘嚼勁’也十分的足,總讓人對這個文章愛不釋手,這就是張曉風寫的文章的特點,總是可以讓作者回味無窮。

張曉風這個作家寫的作品中還絕對隱藏了一個對人生的哲理。可是總是藏的很深,找出來不容易,耐人尋味,這也是她的作品的一個特點。

張曉風的散文就像勾人魂魄的人一樣勾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去不斷思考,去發掘!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5

張曉風的文章,就像山谷裏吹過的一縷縷清新的山風,不像狂風那樣兇猛暴戾,不像香風那樣令人沉醉,卻使人神清氣爽,讓人頓悟生命的意義。

“你真好,你就像我的少年伊辰一樣……”這是一位賣柑子的老婦人對張曉風的評價。這是一句值得咀嚼的話語。一開始,張曉風不懂,我也不懂——一個只是賣柑子的卑微的老婦人竟然和一位知書達理的大作家相提並論?她們的社會地位如此懸殊!

我慢慢思考着,高爾基曾經說過:“要愛惜自己的青春,沒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沒有比青春更珍貴的了。”啊,老婦人原來並不是說自己能與張曉風一樣,而是說張曉風就像自己生命中最光華的時間一樣,老婦人是在讚美張曉風那美好的青春。

我想,老婦人如此評價張曉風,也許是因爲看着正當盛年的才女緬懷起自己逝去的青春?也許正是因爲老婦人已經老了,所以才特別珍惜起自己的年少時光吧?她把少年時光當作最美的讚辭送給自己所喜歡的人。少年伊辰——不就是我們現在年齡嗎?我卻曾經多少次對時光的飛逝不以爲然,曾經多少次地大把地揮霍者寶貴的光陰!我總想着日後的路長着呢,這麼點時間算得了什麼。如今,我卻從一個賣柑子的老婦人口中體會到,青春年華是何等珍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不希望到了風燭殘年再去羨慕別人的青春年華。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我當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