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反思作文八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反思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反思作文八篇

反思作文 篇1

要寫好文章,必須具備大膽的、合理的、豐富的想象力。而想象這種活動,又必須在原有的形象的基礎上去展開聯想,纔會具有豐富的加工和改造的材料。

如果沒有聯想,那想象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想象和聯想,往往是綜合適用,而不能截然分開。聯想,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其主要方式有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及輻射聯想等。

如何展開以上聯想呢?第一,明確概念;第二,找準相近,相似的事例,以便使這些聯想,爲我所用。

“相似聯想”,即由甲事物想到與其在形態、性質、功能、特徵等方面有相似聯繫的乙事物等等。例如賈祖樟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寫到鮮荔枝變質快的特點,便引用杜牧《過華清宮》詩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以說明當時統治者爲把鮮荔枝迅速送進京城而不惜勞民傷財;寫到單發展荔枝生產以滿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時,則引用了蘇軼的“欲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的詩句,明我國嶺南盛產荔枝。又如夏衍寫的《包身工》一文,在寫到包身工遭受殘酷的壓迫、剝削,爲工廠老闆創產值多而收穫卻少得可憐時,自然聯想到“墨鴨”而吃的卻很少。這便是使用了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即由對某一事物的感知、回憶而引起與該事物具有相反特點的其他事物的回憶。如陶鑄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論述到鄉,往往是地主階級或嚮往地主階級生活的人的理想;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的理想是希望錢越賺越多,利潤越來越高,而且希望這個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是“永恆”的。而無產階級,卻是打倒這個“永恆”,把這個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推翻。在社會主義社會,“爲人民服務”,實現共產主義事業,就成爲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

“輻射聯想”,即以某事物爲觸發點,向其四周聯想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及各類知識的積累。最典型的要算秦牧的《土地》一文。他以“土地”這一極普通的事物爲觸發點,騎着思想的野馬馳騁於四面八方,聯想到了歷代的人們對土地的珍惜;想到失去土地的人們的悲哀.想到了土地被剝削者佔有時,勞動者的種種不幸;想到了勞動者爲保衛土地,爭做土地的主人而進行的可歌可泣和不屈不撓的鬥爭,更想到了勞動者成爲土地的主人後,對土地的改造和對自己家園的建設。又如1994年高考作文題爲“嘗試”。有一考生在作義中寫到嘗試“留長辮”嘗試“迷你裙”嘗試“流行歌曲”等,本想“瀟灑”一回,結果都不如人意而貽笑大方的深切體會。

反思作文 篇2

在第一課時的指導課上,學生初步構思、動嘴先說的基礎上,我拿出了現在上初一,原六(1)班桂**的習作。在20xx年上半年,包河區小學生現場作文比賽中,她的這篇寫美食的作文獲得了一等獎。既然能獲得一等獎,她描寫上的過人之處在哪裏呢?我給孩子們讀了兩遍。教室裏靜靜的,好像每個人都在拿自己的習作和她比較。李**說:和課本上的範例比,她的深度更深!“什麼叫深度深?”我追問。吳**說:“就是她不僅寫了美食,還透過美食寫了家鄉,寫出的對家鄉的愛。”孩子們煥然大悟,就像一層窗戶紙戳破了一般。每個孩子都想寫出好文章,可總是沒別人寫的好,除了閱讀積累少了外,最重要的一條還是缺少了發現、模仿學習的眼光。

但若是老師牽強地反覆強調,往往又適得其反,假大空的作品、厭惡的情緒也會蔓延。

認識和欽佩桂**的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向她靠攏。我對學生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感覺,可以單純寫美食,就像一個’吃貨‘一樣,不失爲一篇美文;也可以展示你文筆的功力,思考美食背後的意蘊,但決不能牽強附會、生拉硬套。

反思作文 篇3

今天,我們在音樂課時,非常吵,亂哄哄的,還有人在那裏玩。然後,我們就受到批評。

我們在那裏排隊時,在那裏你推我,我推你。我和其它同學被李梓田和陳秋碩“玩”了一樣。陳秋碩首先,不知道爲什麼朝着我們這邊撞,撞到我有點站不穩,然後李梓田應該是因爲陳秋碩,他又朝我們這邊撞,撞到了很多人,我也被撞倒了。後來,梅偵皓過來了,叫我們站出去,說不是我們,而是找出是誰撞的,很快就找到了。於是,我們又站回去了。因爲前面實在太擠了,所以,我又跑到了後面站,到了前面沒那麼擠我又走了回去。不過,我又想了一下,覺得這樣非常不正確,因爲前面剛調整好位置,我又回去,那後面的同學又要後退。過了十分鐘,趙老師來了,我們才安靜,纔去上音樂課。雖然只留下了五位同學,可我覺得,肯定不止五個同學,那五個同學只是剛嚴重一點。

音樂課下課了,本來要排隊,結果,體育委員說:放學了,不用排隊。有些人就飛快的跑回教室,有些人走路回教室。還有些人慢慢的走回教室。

我們以後排隊要安靜遵守秩序,不能像今天這樣吵個不停。不在教室上的課,要排隊去,排隊回,要聽體育委員的指令。

反思作文 篇4

不知不覺~我已長大成爲一個即將小學畢業的人

揉揉朦朧的睡眼,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就在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渡口上了!渡口有許許多多的船,豪華,中等,平凡,或者是破破爛爛的小帆....這就是我面臨的挑戰,這就是註定我命運的地方,能不能登上理想的船,得靠努力了...

小學生活的最後巔峯,就是現在了!短短的7天,這是畢業考的倒計時,當我望着黑板上這個鮮紅的字時,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把我喊醒“別鬆懈,如今就要升學考了,要努力!”悲傷的是,我是個無用的人,只是會想想罷了,道理是講的深刻,可我做了些什麼?語文複習了嗎?數學複習了嗎?英語呢?說白了,我不過是空口說白話而已,除了在學校聽老師講課,我有自覺地去創造未來,去奮鬥過嗎?沒有!我意識到了這次升中的重要,但是依然是如往常一般過得“逍遙自在”。我在家看電視,別人在專心致志複習,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到頭來,我還不是要平凡一生?我有過那麼多的遐想,可是我卻懶得去做,懶得去圓一個個奇幻的夢....這麼一個不自覺的人,真是社會的敗類啊!我常常用“人z”講說班上不積極進取的人,現在才知道,我說的第一個就是我自己!人家聰明,人家能剋制住自己,人家都認真聽老師講課,都回家複習去了!也許是懲罰,越臨近考試,我的成績就越是下降,相反,我的一個以往平平凡凡的朋友,到這個時候,成績突飛猛進,名列前茅...我早已落到谷底了..

反思作文 篇5

濰坊二中 高中語文組 董豔麗

教學目標:體悟老舍平實的文字中積蘊的深厚的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選擇平凡的素材體現深摯感情的寫法。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輔手段:多媒體投影、印發類文

教學過程:

[導語]

師:有這樣一個城市,她熱鬧但動中有靜,最小的衚衕裏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樹,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城市嗎?

衆生:不知道,猜不出。

生:北平。

師:如果不知道今天要學習《想北平》,你會猜出這是北平嗎?

生:不會。

師:這就是老舍筆下的北平。北京是我們的首都,如果讓你寫一篇關於北京的文章,你會怎樣寫?

生:寫她的宏偉壯闊,寫她作爲皇城的豪氣,寫長城,寫故宮。

生:寫她的悠久歷史,博大的文明,還有名勝古蹟。

生:寫她的特色,王府井,北京的小吃。(衆生笑)

師:對飲食情有獨鈡。

生:寫她的衚衕,北京有八大胡同。

師:很好,有一位作家汪增祺寫過一篇關於衚衕的,叫《衚衕文化》。

師:剛纔你們都說,要寫她的宏偉,名勝,特色,爲什麼寫這些?這是因爲你們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現象,今天咱們看看生於斯,長於斯的老舍先生是怎樣寫北平的?老舍眼中的北平有哪些特點?

(衆生讀課文。讀完同位之間小聲交流。)

師:誰起來說說?

生:北平既複雜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着。

師:很好,這段文字突出了北平的複雜而有邊際,有沒有細節化的句子,裏面沉積了怎樣的一種情緒?

生:第四節中“面向着積水潭,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裏。”我喜歡這句的描寫,它表現了北平生活環境的快樂舒適,讓人很容易平靜下來享受這份寧靜。

生:看小蝌蚪和嫩蜻蜓,說明老舍很有情趣,很享受這樣的生活;這些句子也是爲了說明北平的靜謐。

生:老舍很喜歡北平,“安適和安睡”說明他有在家的感覺。

師:你們生長在濰坊,經常去白浪河畔嗎?有沒有在那裏一坐一天,只爲看蝌蚪,看嫩蜻蜓,而且特別“安適”?

衆生笑:沒有。

師:一個小時也不曾有嗎?

衆生笑:沒有。

師:爲什麼沒有?

生:沒有老舍這樣的童心。(衆生笑)

生:還沒有愛一個地方到這種程度,即使簡單的小事,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幸福,所謂“愛屋及烏”吧!

師:很好,這樣平常稚嫩的小事,對老舍來說,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安適,沒有深厚的感情是體驗不到這種快樂的。這樣的小事入筆,你們覺得起到了怎樣

的效果?

生:很細膩的傳遞了一種感情,更深的體現老舍對北平的愛。

生:比寫大的素材還要真實和生活化,所謂以小見大吧。

師:很好。那麼,上一句話“北平既複雜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着―――那長着紅酸棗的老城牆。”你們是如何理解的。

生:北京古老,但又有着童年的一些記憶,老舍小時候,可能經常到古城牆摘酸棗吃。

(衆生笑)

師:北平有老舍成長的記憶。

生:摸着老城牆能讓人感覺到踏實安全。

師:對,只有在踏實安靜的環境中,人才能享受到這份寧靜快樂。

師:接着說,北平還有什麼特點?

生:北平在人爲之中顯出自然,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連最小的衚衕裏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不遠。

師:這是老舍從城市的佈局上把北平和巴黎做了比較,北平的美體現在哪裏?

生:北平的美不在有許多美麗的建築,而在建築的四周都有空閒的地方,使它們成爲美景。

師:很好,北平還有哪些特點?

生:北平又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城市。

生:花多、菜多、果子多。

生:居民的院子裏養滿了花。

生:更接近了自然。北京是大都市,卻保住了鄉野的幽靜,讓人和大自然保持着親近。

師:很好,你們比較喜歡哪些句子?好在哪裏?

生:“牆上的牽牛,牆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麼的省錢省事而也足以招來蝴蝶呀!”很有生活的氣息,很平民化。

師:點出平民化,很好,這是平民眼中的北平。

生:“雨後,韭菜葉上還往往帶着雨時濺起的泥點。 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很細膩,很清新,很有生活的氣息。

師:更多的是流露出對這樣的市井生活的一種源自心底的喜愛。連瑣細的生活,都帶有了詩的色彩。

生:“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着一層白霜兒。美國包着紙的橘子遇到北平帶着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觀察很細膩,很幽默,很有鄉村的氣息,也訴說着作者對北平的喜愛。

生:美國的水果比不上北平的新鮮,北平是都市裏的田園。

師:有鄉村的氣息,說明北平是一個接近自然的城市。還有嗎?

生:是一個很平民化的城市。

師:何以見得?

生:他所描寫的內容,特別是那句“像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許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點清福吧。”,更能體現北平的.平民化。

師:很好,那麼同學們思考一下:老舍花大量的筆墨寫北京的物產,寫小市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作用?

生:小事更能體現的他對北平的愛,這樣的微小的事情都能讓他體會到快樂,足以看出他與北平的親密的關係;所以他擬題爲“想北平”,而不是“寫北平”。

生:寫的是平民化的北平,是老舍眼中的北平。

生:只有熟悉北平,熱愛北平,纔會這樣寫。

生:越是生活化的描寫,越真實和自然,越能表現對生活的熱愛。

師:太好了,有句話叫:“一枝一葉總關情”,說得就是這個意思。他生於斯,長於斯,一生中的多數時光是在北平度過的,他真正的融入了北平的生活,深入到它的血肉肌膚之中。如果老舍是北京的一個觀光客,即使對北京再喜歡,也不可能有如此細緻入微的體驗,當然更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這也是爲什麼我們會去寫長城故宮,而不可能像老舍這樣寫的原因。

師: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學到了一種寫作的方法,誰起來談談?

生:選取平凡的小事,來抒寫自己的感情。

生:平實的語言也可以表達很深厚的感情,越生活化,越真實。

生:我以前作文,總是關注大的素材,有時沒有真情實感,寫得很空洞。《想北平》的學習,

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小的素材,小的生活的細節,只要有真情實感,也會寫出很出精采的文章。

師:談得太好了。越是平凡的熟悉的生活小事,越是瑣細的生活的情節,更能表達真摯的感情,而不一定一落筆就寫那些大的東西。這就涉及一個選材的問題,要有一顆柔軟的心靈,要善於從你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有意蘊的素材,來抒寫你對人生的感悟。

投影一段文字:

“我們所熟悉的社會與地方,不管是多麼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所以能產生好的作品。到一個新的地方,我們很能得到一些印象,得到一些寫成很好的旅記的材料。但印象終歸是印象,至好不過能表現出我們觀察力的精確與敏銳;而不能做到信筆寫來,頭頭是道。至於我們所熟悉的地方,特別是自幼生長在那裏的地方,就不止於給我們一些印象了,而是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們的生活裏,我們對於它能像對於自己分析得那麼詳細,連那裏空氣中所含的一點特別味道,都能一閉眼就想像的聞到。

――老舍《景物的描寫》

類文閱讀

師:越是摹寫平凡的生活,越能真實地再現生活。同學們讀下面兩篇短文,再體會這種寫法。

(印發葉紹鈞的《耦與蓴菜》,王增祺的《鹹菜茨菇湯》。)

鹹 菜 茨 菇 湯

汪增祺

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是因爲雪天買不到青菜?那也不見得。除非大雪三日,賣菜的出不了門,否則他們總還會上市賣菜的。這大概只是一種習慣。一早起來,看見飄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鹹菜湯!

鹹菜是青菜醃的。我們那裏過去不種白菜,偶有賣的,叫做“黃芽菜”,是外地運去的,很名貴。一般黃芽菜炒肉絲,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醃菜,這時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擔的買來,洗淨,晾去水氣,下缸。一層菜,一層鹽,碼實,即成。隨吃隨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醃了四五天的新鹹菜很好吃,不鹹,細、嫩、脆、甜,難可比擬。

鹹菜湯是鹹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氣,鹹菜已經醃得很鹹了,而且已經發酸,鹹菜湯的顏色是暗綠的。沒有吃慣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慾的。

反思作文 篇6

在浩如煙海的文學史上,真正成爲燴炙人口的妙品佳作的無外乎兩種:一是真,即以情動人,能引起共鳴;二是新,即內容或形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今,從小學到初中,學生作文曾似相似的面孔實在太多了,標新立異的作文少得可憐。原因是學生顧慮太多束縛過死。下面這個故事耐人尋味。

一個社會學家在一張白紙上畫了個圓圈。他來到一個機關辦公室,讓科長猜紙上畫的是什麼,科長思考片刻,向女祕書使眼色,女祕書如墜五里霧中,側眼看科員,3個人面面相覷,笑而不答。

社會學家又來到幼兒園,用同樣的方式來考幼兒,幼兒們有的說是零,有的說是雞蛋,有的說是乒乓球,氣球,有的說是太陽……不一而足。

有人據此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中國人的想像力是怎樣喪失的》。其實,科長、科員、女祕書並非不知道這張“卷”上的其中某一答案,只不過是心存顧慮,寧交“白卷”也不肯獻醜罷了。

正如上文科長等人一樣,初中生在小學階段,作文思維受到種種束縛和限制,已經形成定勢。到了初中以後,激烈的升學競爭使作文成爲提高語文成績的犧牲品。爲了避免作文失誤,教師在體裁上、結構上、內容上、語言上都作了硬性規定,定下條條框框,如同準備了鑄件的模子,學生如法炮製,不敢越雷池半步。儘管中考作文的要求大大放寬,但此考直接關係到師生的經濟利益和命運,豈敢輕易放手?

作文教學要創新,首先是語文教師的思想要解放,給自己鬆綁,也給學生鬆綁。要儘量減少命題作文,擴大寫作範圍;多給學生自由選材,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機會;體裁上不加限制,讓學生任意揮灑;凡是有新意的東西,都要適當地予以表揚和褒獎,藉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從應試作文的各種清規戒律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走向表現生活,抒寫性靈的康莊大道。

反思作文 篇7

記得那是三年級下學期的一場語文測試,我考得很不理想。

考試之前,同學們有的在看課外書,有的在外面瘋跑,還有的在認真複習。

第二節課時,老師拿起一堆試卷,走進教室,嚴肅地說道:“今天這節課我們班要測試一次,我給你們三分鐘複習一下。”

我們班在這幾秒鐘之內突然變得鴉雀無聲。我的心裏像有一隻小兔子似的忐忑不安。就連我班的常勝將軍孫乘昊都在一聲不吭地複習。

轉眼間,三分鐘過去了,老師說了一聲:“考試開始!”說着就把試卷發了下去,因爲我的心情越來越緊張,我的手就抖得越來越厲害,所以,我想要放鬆放鬆些,可是我怎麼都輕鬆不下來。

開始,我還做得挺好,可是到了後面,我不會的字越來越多,我想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想得起來,我想起了奶奶對我說過:“不會的題先空在那兒。”我就聽奶奶的話,可是好多人都開始寫作文了,我寫了一會兒又看了看四周,他們的動作好奇怪呀,有的好像腦袋要掉似的,用手架着腦袋;有的像長頸鹿一樣拼命地想看別人的;還有的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把作文寫好了。

於是,我也趕緊寫起來作文,可是我的筆頭再快也來不及了。因爲老師已經說考試結束了,我想:這次考得肯定不好。於是我回家向奶奶說了我的情況,被奶奶打得跪在櫃前,直到奶奶的火氣消了,我才能吃中飯。

下午,我走進了教室,看見老師在報分數。我聽見老師報到:“劉頓78分。”的時候,我暗暗想:“哎,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在下次考試的時候告別‘失敗’這個‘母親’,迎接‘成功’這位‘兒子’了!”

反思作文 篇8

好久未打理博客,偶爾來除除草也是拿碩兒的習作來衝個數。

堅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如此困難的一件事。常要求碩兒在學習上要努力,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並堅持不懈着。反思自己,又能堅持多少?前些日子與碩兒達成的約定——“母子共進步”計劃,旨在每天針對碩兒在學習上的不粗心和我在對待兒子學習上的態度溫和不粗暴進行約束,並以一星期爲一時間段進行總結。可表格打印好後,至今上面還是空空如也...

某日碩兒在做作業時,忘記是爲了什麼事,他的話匣子竟然一下子被打開了,滔滔不絕起來,我反感道:“好了,我不想聽了,請先做完作業再說吧!”誰知碩兒毫不猶豫地回覆道:“知道我煩了吧,你對我一直是這樣嘮叨不停的,你知道我煩不煩?”頓時犯暈了:以牙還牙?或者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誡着我什麼吧...

記得自己小的時候,曾是多麼厭煩父母對自己不厭其煩的叮嚀,立誓自己爲人母以後,絕不會步其後塵,一定要提升自己在兒子心目中好媽媽的形象。可現在的我,每晚也免不了“俗”上那麼幾句:快去做作業;作業做得快點,不要老是像夜貓子似的;既要講究速度,又要講究效率哦......難怪碩兒會稱我爲“煩人的老媽”,竟然越來越覺得自己與父母有如此相似之處——如此嘮叨會有收效嗎,或許更多的只是徒勞和孩子對自己的反感吧,反思中...

隨着碩兒日漸長大,他也開始有了自己稚嫩的想法、觀點。之前的他每晚回來只會告訴我學校發生的一些新奇事,現在的他仍會一如既往的,可完了之後會不忘加上自己的評論:我覺得他(她)怎麼樣...似乎觀點很鮮明。不容置疑,這是他成長中可喜的進步,可恰恰也是我最值得關注的。孩子初長成,對事物的判斷分析能力還很欠缺,很片面,我覺得這時對他進行一些適當的引導是尤爲重要的。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和關懷去感化身邊的人,學會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或許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爲人處事的方法,也相信在我的堅持下,碩兒總有一天會感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