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或人讓我們感觸頗深,避免會忘記,不如寫篇感悟的文章,記錄下來吧。但是,你知道要怎麼寫感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及感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5篇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

父親在洗車,兒子拿起小石頭在車門上划起來。父親見此大怒,拿起扳手就打了下去,後來兒子被送到醫院,證實手指骨折。面對父親,兒子輕聲說道:“爸爸,手指會好的,不要擔心了。”父親內心無比自責。

一怒之下,衝回去要把自己的汽車給砸了,他看見兒子劃的痕跡:爸爸,我愛你!

佛家有云:“怒者,心之奴。”

感悟:別對身邊的人發脾氣,他們是最在乎你的人,也是你最在乎的人。不管心情如何糟糕,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說傷人的話,都不要隨意發脾氣。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2

、誰是不受歡迎的人

心中有佛,看別人纔是佛,心中有屎,看別人就是屎,你怎樣看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看待你。別人的態度反射出的正是你自己的所爲。

有一位老師要求全班同學以最快的速度,寫出他們所不喜歡的人的姓名。

有些同學在三十秒之內,僅能夠想出一人,甚至有人想不到一個;而其中一些學生竟一口氣列出十五個之多。

經過調查,發現那些擁有不喜歡的人數目最多的,他自己也正是最不受衆人所喜歡的。

心靈感悟:他們加諸別人的批判,正是對他們自身的批判。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3

1、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則亡,你該怎麼辦”?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天無絕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進退兩難的境況時,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就會明白:路的旁邊還是路。

2、盲人點燈:禪師見盲人打着燈籠,不解,詢問緣由。盲人說:我聽說天黑以後,世人都跟我一樣什麼都看不見,所以我才點上燈爲他們照亮道路。禪師說:原來你是爲了衆人才點燈,很有善心。盲人說:其實我也是爲自己點的燈,因爲點了燈,在黑夜裏別人纔看見我,不會撞到我。禪師大悟:爲別人就是爲自己。

3、工人向朋友抱怨:“活是我們乾的,受到表揚的卻是組長,最後的成果又都變成經理的了,不公平”。朋友微笑說:“看看你的手錶,是不是先看時針,再看分針,可是運轉最多的秒針你卻看都不看一眼”。日常生活中,感到不公平就要付出努力做前者,抱怨是沒有用的。

4、豬和貓是好朋友。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貓很鬱悶的說: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豬說:不然怎麼做?貓說:你應該拉住一頭繩子啊!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可以了!貓哭了,哭得很幸福;有的人不是很聰明,卻值得你終生擁有。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4

一位大媽誤加入一個博士羣裏。有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砸到人會不會砸傷或砸死?

羣裏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計算,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這時大媽默默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 ?

羣裏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後,然後大媽就被踢出羣了。

知識可以給你帶來更多思考方式,但是經驗可以讓你更快地解決問題。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5

一位詩人作詩作得十分蹩腳,但他卻孤芳自賞,自我感覺十分良好。

一次,他滿懷熱情地去詢問一位讀者對他詩的看法:您是否認爲,我應該在我的詩中投人更多的激情的火焰?

讀者說:不,我認爲您應當把您更多的詩,投入到熊熊烈火之中。

大道理:讀者把詩人在詩中投入熊熊烈火的句子顛倒爲把詩投入烈火中,它隱含了讀者對詩人的蹩腳詩的強烈不滿,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6

1、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覺得累,是因爲你喜歡;抱着10公斤重的石頭,你堅持不了多久。

哲理啓示:當一個人不喜歡做某件事,就算他才華橫溢,也無法發揮;當一個人喜歡上了某件事,他發揮出來的能力會讓你大吃一驚。所以,一個人沒有成績,不一定是他沒有能力,很可能是因爲不喜歡。

2、馬克思的女兒燕妮,問歷史學家維特克:“您能用最簡明的語言,把人類歷史濃縮在一本小冊子裏嗎?”維特克說:“不必,只要四句德國諺語就夠了。”

①上帝讓誰滅亡,總是先讓他膨脹。

②時間是篩子,最終會淘去一切沉渣。

③蜜蜂盜花,結果卻使花開茂盛。

④暗透了,更能看得見星光。

3、一士兵遭到敵軍突襲後逃到了山洞。敵軍在身後緊追,他躲在洞中祈禱不被敵人發現。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蟄了一下,原來是隻蜘蛛,他剛要捏死,突然心生憐憫,就放了它。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織了一張新網,敵軍追到山洞見到完好的蜘蛛網,猜想洞中無人就走了。

哲理啓示: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

4、父親丟了塊表,他抱怨着翻騰着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找到了表。父親問:怎麼找到的?兒子說:我就安靜的坐着,一會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哲理啓示:我們越是焦躁的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5、一個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記着挑水,挑水時惦記着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哲理啓示: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

6、二戰時,一猶太家庭遭到迫害,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去尋求幫助。大兒子去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小兒子去找自己曾幫助過的人。結果卻是大兒子獲救,小兒子被出賣。

哲理啓示:愛你的人會一直願意爲你付出,你愛的人卻不一定願意爲你付出。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愛你的人。

7、師父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麼辦?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師父說:爲什麼不把壺裏的水倒掉一些呢?

哲理啓示: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纔有得。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7

一隻狼穿過一個農場,看見一片燕麥田。狼對燕麥不感興趣,搖搖頭繼續往前走。後來他遇見一匹馬,狼討好地對馬說:喂,朋友,讓我帶你去一個地方吧。那邊有一大片麥地,顆顆麥粒都碩大飽滿。我特意爲你留着呢,一顆都沒嘗過。快去吧,讓我再聽聽你那像音樂般悅耳的咀嚼聲吧。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己能吃燕麥的話,你一定不肯餓着肚子聽我嚼東西吧!

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別人,對方未必會感激你。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8

有一次,夜鶯發現了一處開滿鮮花的矮樹叢,於是決定蹲在上面等待果實成熟。

夜鶯等了幾個月,從不讓其他的鳥靠近,怕它們跟自己爭食。

那些花終於結出了一個個小桃子,小桃子裂開了,雪白的棉絮從裏面飛了出來,原來這是一株棉花。

一隻布穀鳥飛過來,對沮喪的夜鶯說:你看,你從來不讓我們靠近,不然我們早就告訴你哪兒有可以食用的果實了。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9

一頭驢子不慎掉進了枯井,衆人設法救它,都沒有成功,就決定埋了它。

驢子悲聲鳴叫,可當泥土落下的時候,它卻出乎意料地安靜了。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們踩在腳下,讓自己登高一點。就這樣,它隨着泥土的抖落不斷登高,最後竟在衆人的驚奇聲中走出了枯井。

感悟:

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人到老年,最大依靠的也是你自己。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0

高考那年,我考了200分,而媽媽朋友的孩子考了680分,那個孩子去了重點大學,而我只能去打工,九年後,那孩子的媽媽向我和媽媽炫耀他兒子又應聘了一個月薪過萬的項目經理…而我,卻在想:該不該聘用他。

獻給所有成績不好的孩子們:你,可以不讀大學,但你,絕對不可以不拼搏。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1

參照標準

一個人去買碗,他懂得一些識別瓷器質量的方法,即用一隻碗輕撞其它碗,發出清脆聲音的碗肯定是質地好的。但來到店裏,他卻發現每一隻碗發出的聲音都不夠清脆。最後店員拿出價格高昂的工藝碗,結果還是讓他不甚滿意。店員最後不解地問:“你爲什麼拿着碗輕撞它呢?”那人說這是一種辨別瓷器質量的方法。

店員一聽,立即取過一隻質量上好的碗交給他:“你用這隻碗去試試。”他換了碗,再去輕撞其它的碗,聲音變得鏗鏘起來。

原來他手中拿着的是一隻質地很差的碗,它去輕碰每一隻碗,都會發出混濁之音。合作者變了,參照標準變了,一切都變了。

感悟:生活也是如此,你的參照標準如果錯了,那麼你眼中的整個世界也就錯了。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2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a問:爲什麼?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着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爲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爲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着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纔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後,他有了許多的忠誠客戶。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惡劣,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了,準備升我做總經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其實這也是b的初衷。

感悟:工作中,只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纔會給你更多機會。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3

莫問前程

【戰國】鄭詹尹:“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用君之心,行君之事。”

——《楚辭·卜居》

【背景介紹】

楚國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卻受到奸黨的陷害而被放逐他鄉,連着三年都不能見到楚王。屈原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該何去何從,於是就向太卜(負責占卜算卦的官員)鄭詹尹詢問自己的前程。

屈原問道:“我到底該如何?是該爲國家盡忠,還是爲名利奔波?是該仗義執言,還是苟且偷生?是該潔身自好,還是同流合污?是該像駿馬一樣昂昂千里,還是像水鳥一樣泛泛波中?是要與鴻鵠比翼,還是與雞鴨爭食?孰吉孰兇?何去何從?”

鄭詹尹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用君之心,行君之事。(一尺雖長,但有時卻會覺得它短;一寸雖短,但有時卻恰恰覺得它長。先生自然不必多慮,按照你自己的意願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了!)”

【隨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長長短短誰又說得清?鄭詹尹並沒有給屈原答案,其實屈原也不需要答案。

真正的強者是不會去算命的,因爲去算命本身就意味着向命運屈服,而只要向命運屈服,就難免受到命運的捉弄。

燃起燭光

【春秋】燕相:“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背景介紹】

春秋時候,有一個楚國人給燕國的宰相寫信。因爲天色已晚,他便對僕人說:“舉燭”。由於他寫得太專心,將這兩個字也寫在了信裏。

燕國的宰相收到信後,看到信中莫名其妙的“舉燭”二字,很是奇怪。經過一番琢磨,他才恍然大悟,解釋道:“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舉燭就是要提倡清正開明的政策,就要任用賢才!)”於是他帶着這封信向燕王稟告。燕王一聽也很高興,於是就按照“舉燭”的理解任用賢才,實行開明的政策,居然也把燕國治理得很好。

【隨感】

燕國最終能實行開明的政策、百姓能安居樂業,絕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而是燕王乃至燕國全體百姓的品德、智慧和福報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其實,早在這封信到達燕國之前,燕國的燭光就已燃起。

人師難遭

【東漢】魏昭:“經師易遇,人師難遭。願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

——《尚友錄》

【背景介紹】

東漢著名的博學大師郭泰,自幼刻苦學習,博通經史,且爲人剛直。其衆多弟子中有一個來自陳國的青年叫做魏昭。

魏昭初次見到郭泰,就拜倒在他腳下請求道:“晚輩願跟隨在先生的左右,灑掃服侍!”郭泰說:“你應當到課堂上好好地讀書,大老遠跑來跟着我做什麼?”魏昭答道:“經師易遇,人師難遭。願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能傳授知識的老師容易遇見,但是能教會如何做人的老師太難得了。我願意用自己純潔的本質,來接受先生的薰染!)”

於是郭泰就收下了這個侍者。一次,郭泰生病,幾次三番爲難魏昭,魏昭都沒有一絲怨恨。郭泰這才說:“我過去只是知道你的容貌,而今天知道了你的心。”從此,郭泰就把魏昭當作了真心的朋友。

【隨感】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在課堂上就能完成,但是個人的薰染,若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恐怕很難有效果。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4

加水容易翻船

一艘貨輪卸貨後返航,在浩渺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風暴,老船長果斷下令:“打開所有貨艙,立刻往裏面灌水。”

水手們擔憂:“往船裏灌水是險上加險,這不是自找死路嗎?"

船長鎮定地說:“大家見過根深幹粗的樹被暴風颳倒過嗎?被颳倒的是沒有根基的小樹。”

水手們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雖然暴風巨浪依舊那麼猛烈,但隨着貨艙裏的水位越來越高,貨輪漸漸地平穩了。

船長告訴那些鬆了一口氣的水手:“一隻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風打翻的,如果裝滿水負重了,風是吹不倒的。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纔是最危險的時候。”

人何嘗不是呢?那些胸懷大志的人,沉重的責任感時刻壓在心頭,砥礪着人生的堅穩腳步,從歲月和歷史的風雨中堅定地走了出來。而那些得過且過的空耗時光的人,像一個沒有盛水的空水桶,往往一場人生的風雨便把他們徹底地打翻了。

感悟:給我們自己加滿“水”,使我們負重,這樣纔不會被打翻。

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5

一隻貓爬到隔板上去搜尋食物。先瞧見了一個沒有蓋兒蓋着的罐子,一見裏面是空的,就說:這其實是不必看的,當然什麼也不會有。接着它又把目光轉向另一個有蓋兒蓋着的罐子,目不轉睛地望了很久,越望越耐不住貪食的心,於是就大着膽子把那蓋子揭開了,不料裏面也是空的。

貓於是很失望,慨然說道:全是空的!不過,有的人沒有東西就說沒有東西,倒也坦白;有的人卻故弄玄虛,好像高深莫測,害得人家研究了又研究,白費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