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

1、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交之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於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

感悟: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隻偶然嚐了鮮血的老虎。

2、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着:“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感悟: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3、積極的人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 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 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躺在一張牀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 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牀上,不是說明你翻 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感悟: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4、希爾頓飯店首任經理

一天夜裏,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他們想要一個房間。前臺侍者回答說:"對不起,我們旅館已經客滿了,一間空房也沒有剩下。"看着這對 老人疲憊的神情,侍者不忍心深夜讓這對老人出門另找住宿。而且在這樣一個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滿打烊了,這對疲憊不堪的老人豈不會在深夜流落街 頭?於是好心的侍者將這對老人引領到一個房間,說:"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現在我只能做到這樣了。"

老人見眼前其實是一間整潔又幹淨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 下來。第二天,當他們來到前臺結賬時,侍者卻對他們說:"不用了,因爲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給你們住了一晚--祝你們旅途愉快!"原來如此。侍者自己 一晚沒睡,他就在前臺值了一個通宵的夜班。兩位老人十分感動。老頭兒說:"孩子,你是我見到過的最好的旅店經營人。你會得到報答的。"侍者笑了笑,說這算 不了什麼。

他送老人出了門,轉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這件事情忘了個一乾二淨。沒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開看,裏面有一張去紐約的單程機票並有 簡短附言,聘請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飛機來到紐約,按信中所標明的路線來到一個地方,擡眼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酒店聳立在他的眼前。原來,幾個月前的 那個深夜,他接待的是一個有着億萬資產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爲這個侍者買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會經營管理好這個大酒店。

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爾頓飯店首任經理的傳奇故事。

感悟:時刻心存善良

5、上山還是下山

人若怕鬼,鬼就嚇人;人不怕鬼,鬼就怕人。

一位參加夏令營回來的'同學問我一個問題:假如在登山的時候,下起了暴雨,你該馬上下山還是等待救援?我說:“應該馬上下山。”同學說:“錯了,應該繼續前進。”我奇怪地問:“山上的風雨不是更大嗎?”

那位中學生告訴我,那天早晨,他們登一座高山,剛行至半山腰就遇上了大雨。他們要下山,帶隊老師不同意,反而要他們趕快往山上走。結果,他們一鼓作氣冒着風雨登上了山頂。傍晚下山的時候,他們發現那條道路被水沖刷過了,路上殘留着許多石塊、泥沙,而且越往下走,泥沙堆積的厚度越高。

感悟:往山頂走,風雨可能更大,但不足以危及生命;如果往山下走,卻有可能遇到山洪致人於死地。

6、郵差種花

有個小村莊裏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二十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復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這樣二十年一晃而過,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沒有一枝半葉,觸目所及,唯有飛揚的塵土罷了。

「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須在這無花無樹充滿塵土的路上,踩著腳踏車度過他的人生時,心中總是有些遺憾。

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準備回去時,剛好經過了一家花店。「對了,就是這個!」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的種籽,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籽撒在往來的路上。

就這樣,經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他始終持續散播著野花種籽。

沒多久,那條已經來回走了二十年的荒涼道路,竟開起了許多紅、黃各色的小花;夏天開夏天的花,秋天開秋天的花,四季盛開,永不停歇。

種籽和花香對村莊裏的人來說,比郵差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一封郵件,更令他們開心。

感悟:在不是充滿塵土而是充滿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腳踏車的郵差,不再是孤獨的郵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郵差了。

7、高標準多高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有個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大珍珠,愛不釋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於是,它就用刀子把黑點刮掉。可是,刮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刮一層,黑點還在,刮到最後,黑點沒了,珍珠也不復存在。

人們往往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有的東西,但他們是不可能擁有完美的,雖然他們還在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處搜尋。

想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種願望落空也是經常發生的。優點與缺點,長處與短處,相比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於是最完美的。

感悟:高標準自然是美好的願望,但是樓外有樓,天外有天,凡事宜從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