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哲理故事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霍金的哲理故事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他的不朽名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他於1978年和1988年先後獲得物理學界兩項大獎,即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和沃爾夫獎。

以上是我們都比較熟悉的關於霍金簡介裏經常會提到的內容,但是還原最真實的霍金我們還要從他的出生說起,也許他一出生就註定了他的不平凡,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週年紀念日,這天正是霍金出生的日期,霍金出生於一個典型的英國中產家庭,父母均爲牛津大學畢業生,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代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霍金出生後母親也放棄了事業轉做了家庭主婦。

但是小時候的霍金從未表現過什麼驚人的天賦,後來因爲一次非常偶然的分班測試發揮超常,霍金被分到了一個很好的班級,儘管如此他的成績在班級一般也就是在20名上下。

據說小時候的霍金有個比較像小天才的癖好他喜歡玩具火車、輪船和飛機,尤其喜歡把它們拆開探究它們是怎樣運行的。多年以後霍金在發表演說時說他自己認爲:“自己的很多發現其實都來自我對探究事物和控制它們的渴望。”他感慨“從我開始攻讀博士之後,這種渴求才在宇宙學研究之中得到滿足。”然而他無法否認的一點是,幼時的他只是經常把東西拆開以窮根究底,對再把它們組裝回去卻束手無策。

霍金特也曾經和我們一樣差點走上父母安排的軌跡,做醫生的父親希望霍金去學醫,但他不喜歡生物學,因爲那個學科不夠抽象,“過於敘述性並且不夠基礎。”17歲那年雖然“考得很糟”,他還是拿到了獎學金,進了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

大學學院不設數學專業,於是霍金申請了物理學,然而仍然沒有什麼火花在霍金與物理的碰撞中產生。在牛津的歲月裏,他仍然沒有顯現任何“成才”的跡象,他的人生,仍然只是平平凡凡。

在牛津的4年間霍金總共用功1000小時,“平均每天1小時”。爲了通過期終考他選擇了理論物理,他說那是爲了“避免記憶性的知識”,還在考試前夜霍金因緊張而失眠。成績不好處於一等和二等的邊緣需要面試,真正面試那天一位考官問到未來計劃,霍金回答:我要做研究。正是這樣一個堅定而又執着的計劃,最後他拿到了一等的畢業成績。

霍金想研究的是宇宙學,在理論物理中有兩個領域是最抽象也最基本的,一個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基本粒子,另一個就是龐大的宇宙,霍金覺得粒子物理不如宇宙學抽象前者更像生物學,“科學家們能做的只不過是和植物學一樣把各種粒子分門別類。”所以霍金去了劍橋,“當時的牛津沒人研究宇宙學。

在劍橋的歲月霍金也經歷了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迷茫的那樣一個階段,不一樣的是我們都因爲不同的事情而在此振作在此揚帆,霍金說在一個非常寒冷的聖誕假期,一件改變他一生的事情發生了。

就是這樣一次滑冰,母親發現自己兒子在摔倒後要爬起來非常艱難,於是霍金被送進了父親的醫院住了3周,做了各種檢查並且目睹了對面牀上一個男孩死於肺炎。醫生告訴霍金,有一天他會死於呼吸肌喪失功能,而他的壽命也許只有兩年了。

拿着醫生開的維生素片霍金回到學校,他覺得自己很倒黴,“也許已經活不到博士畢業了。”他做噩夢,聽瓦格納,“因爲他和我的末日黑暗興味相投”。渾渾噩噩中,霍金邂逅了一個叫簡·瓦格納的圓臉姑娘,並和她訂了婚。

和大多數的人一樣爲了結婚霍金也需要工作,爲了找到工作他也不得不去爭取一個更好的敲門磚,於是他得拿到博士學位,在醫生宣判的死期臨近時,霍金的廣義相對論學習有了點眉目,而且他遇見了彭羅斯。

彭羅斯比霍金大11歲,他有相當好的數學功底,當其他人正在費盡心思猜測求解方程時,他引進了一種新方法,不需要具體的求解方程,就能看出解的'一些性質。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萬有引力與時空觀緊密相關,在愛因斯坦看來,萬有引力最恰當的解釋不是傳統的力,而是時間和空間的彎曲。當時空彎曲了,所有的物體走最短程的路徑,這些短程路徑看上去就像是引力作用在物體上而引起的。

黑洞就是時空彎曲的最有名的例子,在黑洞的周圍存在一個曲面,在這個曲面之內,光線的最短程線不會到達黑洞的外部。而彭羅斯證明,在大質量天體塌縮成黑洞的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個點,所有的塌縮物質在這個點之後就沒有了路徑,用幾何的語言來說,這是幾何上的奇點。在普通人看來,這是毀滅之點,因爲越靠近這個點,引力產生的拉扯力越大,最終歸於毀滅。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在這個點上,所有的物理學定律不再適用——這也就可以理解,很多物理學家討厭這個點,不承認它的存在。

從1965直到1970年,霍金和彭羅斯組成一個黑洞和嬰兒宇宙的研究小組,兩人一道將奇點的存在性證明推廣到更加一般的情況,包括早期宇宙。看上去他們成功了。在那個年代,編寫“現代宇宙學編年史”時,克拉夫(Helge Kragh)寫道:“1960年代中期真是現代宇宙學的一個分水嶺,我們觀測到了大爆炸的遺蹟——微波背景輻射(已獲197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也給出了大爆炸這一現象的理論支持。”

很快霍金順利畢業,申請到了學院的一筆研究獎金,跟簡順利結婚,他再也沒有聯繫那個判他死刑的醫生,醫生也沒有聯繫他。而他的病,看上去也忘了他,惡化的速度一天天慢了下來。到1979年,霍金生育了3個子女,還獲得了盧卡斯教席——這是數學界最重要的一項教授名銜。

霍金說:“因爲我在系裏辦公室的門上貼不乾膠字條,系主任很生氣,便推選我作盧卡斯教授,好讓我搬到另外一間辦公室去。”事實上,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這段話只是一個牛津學生在假裝不在乎榮譽,事實上,霍金對這個位置非常在意,他記得自牛頓以來300年間所有擔任過盧卡斯教授的人的名。

到了1982年,隨着醫療費和子女的教育經費的節節攀升,又想不到其他賺錢法子,霍金開始打算髮揮自己的專長去賺點錢。他想寫本關於宇宙的小書,讀者是廣大公衆,他要給那些對物理學和數學一竅不通的人解釋宇宙學,而且要讓書暢銷。

霍金先把想法告訴了劍橋出版社一個出版過他學術著作的編輯,並明確表示,這本書的版稅可以再談,但希望能有一筆預付款。編輯允諾了霍金1萬英鎊的預付款,在劍橋出版社,這已經是最高標準了,但對霍金而言,顯然不夠。

一位紐約的文化經紀人接了兜售霍金寫作計劃的活兒,他對各大出版社說:“宇宙學以及霍金與疾病奮鬥的故事是這本書暢銷的兩大保障。”最終,美國的矮腳雞出版社用25萬美金的預付款和豐厚的稿酬買走了霍金的故事。這本書寫得很不容易,其間,霍金因爲肺炎不得不切開氣管,失去了說話能力,只能靠揚眉來進行交流。幸虧,很快就有人送了他一個協助溝通的計算機程序,讓他可以繼續寫作。

1988年在霍金46歲的時候,他與彭羅斯一起獲得了物理沃爾夫獎,這本《時間簡史》也終於在美國出版了。然後霍金就出名了:《辛普森一家》把他畫進了卡通片,億萬富翁出錢贊助他去體驗無重力實驗室;他的影響甚至超出了麻瓜世界,《哈里·波特》中,有魔法師在酒吧翻看《時間簡史》,哈里·波特版維基指出:“那是一本由矮腳雞出版社出版的,一個名叫霍金的麻瓜寫的時間旅行的指南。”

據說宇宙的難以理解之處就在於它居然是可以理解的而霍金的書令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則在於,難以理解的它居然賣出去了還很暢銷。人們批評出版社無恥地利用了疾病,責備那個輪椅上的人是可恥的同謀,居然允許把照片印到封面上。霍金自己說:“我曾經鼓動過矮腳雞出版社在英國版中用一張好的照片,把美國版的那張悽慘的過時照片換下來。但他們堅持原封不動,據說美國公衆已經把它和我的書劃了句號。”這確實是件很無奈的事情,一個充分發達的大腦加上一具迅速衰敗的軀體,正好符合人類對種羣中那種名叫“科學家”的異類同胞的想象。

隨着《時間簡史》的熱銷,霍金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與他結婚25年的簡認爲,她正在失去自我,“每次到了正式場合,我就只是個站在他身後的人。”嫁給霍金後,爲了擺脫這種感覺,簡曾很努力地拿到過一箇中世紀歐洲文學博士,甚至在劍橋大學拿到過一個教書的職位。然而在春風得意的霍金看來,與宇宙相比,那些人類編出來的東西,實在不算什麼。

1991年,霍金和簡離婚,4個月後霍金娶了自己的護士伊萊恩·梅森,後者的前夫正是替霍金在輪椅上裝電腦和語言合成器的工程師。2005年接受採訪時,霍金說,“我知道我的人生很難被描述爲普通,但我確實覺得,在我心裏,我就是個普通人。”描述自己的工作流程,他說:“首先是尋求優雅而協調的數學模型,然後提出理論,利用理論作出可被觀測驗證的預言。如若觀測和預言一致,也不能說明理論被證明了,只不過說明該理論有資格存活,以作下一步預言,新預言又要由觀測來驗證。如果觀測與預言不符,那麼就拋棄你的理論。”

很少有人能聽懂這個“普通人”的話,然而,這不妨礙人們喜歡這調調。科學家這個職業的從業者就該這樣。人們是那麼喜歡他。在中國,一手《時間簡史》、一手《金剛經》是作家王朔某段時間的經典形象。在美國一個加油站服務員得知服務對象是科學家時,就說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就是霍金。霍金說,“人們喜歡遵循這樣的公式:史蒂芬·霍金患了很嚴重的病,他被禁錮在輪椅上不能言語只能挪動幾根手指,然而他寫了這部關於大問題的書,我們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霍金該在書裏介紹些更難的物理,而不總是這些簡單的東西。”人們確實在讀那本書。邊讀邊討論,這位研究宇宙的科學家究竟是否認同上帝創世。

最初人們以爲他是站在上帝一邊的,《時間簡史》的結尾,霍金說:若能知道宇宙如何開始,“將是人類理智的終極勝利——因爲那時我們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然而再細看,那本書裏還藏着一句:“時空是有限而無界的可能性,就表明着沒有開端、沒有創生的時刻。”在去年的新書《大設計》中,這類表述被提到了顯眼處,他說:“宇宙創造過程中,上帝沒有位置。

古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霍金註定是個天才,上帝卻吝嗇的沒有給他健全的雙腿,但是他那瘦弱的身軀裏飽含着過人的智慧和膽識,輪椅束縛住了他的身體卻束縛不了他的精神,他的思維在光華下迸射出的目光如炬,穿越時光,穿越歷史,直刺宇宙深處,霍金開闊的視野和不羈的思想,讓他的人生更爲豐富更富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