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及感悟5則

1.猴子的智慧

人生哲理故事及感悟5則

非洲大草原的旱季即將來臨,飲水成了生活在這裏的所有動物最艱難的事情。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四處尋覓着水源,在飛禽的指引下,動物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日漸乾涸但仍有水的小湖。

獅子最先趕到這裏,喝完水後離開了。斑馬、羚羊、猴子等也陸續到達此地,可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它們面前:湖中鱷魚密佈,個個虎視眈眈。岸上的動物顯得惶恐焦躁,不敢貿然*近,又無法忍耐渴的折磨。

最先冒險的是勇敢的斑馬,領頭的一隻試探着接近湖水,低頭小心翼翼地喝了幾口,然後擡起頭觀察一下,再低下頭喝。接着其他的斑馬也鼓足勇氣相繼走近,低頭、飲水。突然,幾隻鱷魚同時從湖中一躍而起,張開大口咬住了獵物。體格較弱的斑馬成了犧牲品,別的斑馬紛紛後退。

鱷魚的強悍有目共睹,可生存成了動物們唯一的渴求,眼睜睜地看着一些動物脫水後倒下,它們只能選擇冒險。於是,羚羊、羚牛等不間斷地先後*近湖水,一場生與死的較量,進攻與脫險的遊戲一遍又一遍地悲壯地演繹着。

只有猴子的舉動顯得有些反常,它們在“探索”一條飲水妙方:在離湖不遠的岸邊沙地上挖出洞穴,湖水會從地下滲透過來,這足以讓猴子們活下來。

人生感悟:勇敢的冒險有時並非明智之舉,面對強大,另闢蹊徑纔是取勝的法寶。要知道,換一種方法不是退卻,而是一種智慧。

2.小魚吃大魚的啓示

南美洲海洋中有一種很小的鱷魚,它的外皮很疏鬆,渾身長滿了尖銳的棘刺。

它對付比自己大幾倍的魚有一套辦法。當大鯊魚把它吞進肚子裏以後,它就縮成一個刺球,用身上的刺一邊到處亂刺亂撞,一邊啃吃鯊魚肉,鯊魚雖很疼痛,可毫無辦法,只能聽之任之,最後一命嗚呼。

比起鯊魚,鱷魚是渺小的。生活中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不屑一顧的小缺點。

人生感悟:我們之所以被打敗是因爲我們輕小重大的思想滋長了這些小毛病小缺點,這纔是我們應該警惕的。小魚吃大魚的故事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的小缺點小毛病就是這樣一種小魚啊,它會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吞噬我們心中的'大目標。

3.做人的方法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一位大師,向他請教做人之道,大師笑了笑,給他講了兩個故事。

從前有兩個強壯的青年,一拙、一巧。兩人奉命在同一塊土地上各自挖井取水。很快兩人都挖了兩米多深,但絲毫沒有出水的跡象。拙者繼續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則換了個地方作新的嘗試。如此這般,兩人工作了很久,終於,拙者通過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泉源,而巧者因爲盲目地不斷更換地點,終究一無所獲。

年輕人聽罷,若有所悟地點點頭:“我明白了,做人就應該持之以恆,不應該朝三暮四,蜻蜓點水,否則終將一事無成。”

大師笑笑,又講了一個故事:還是這樣兩個人,巧者在經過數次的嘗試後,不斷總結經驗、分析地質,終於在一個地方發現了出水的跡象,於是在此深挖,最終找到了水源。而拙者則始終在原來的地方,一如既往,埋頭苦幹,越挖越深,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卻終成徒勞。

“這——”年輕人有些遲疑,“我想,也許人應該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而不應該刻板教條,更不應該執迷不悟。”

大師慈祥地笑了笑,說:“那麼,做人是應該像拙者那樣,還是學巧者一般,做人的道理你懂了嗎?”

“呃!”年輕人疑惑起來,“這個……”

“呵呵……”大師從容道,“其實做人之道正是如此。當你有了明確的目標,就要像拙者那樣堅持下去,絕不可朝三暮四。但如果在努力的過程中,發現了錯誤或不合適,就要像巧者那樣及時改正。尋找新的、更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切不可一一味蠻幹。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做人也不可以死板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在實踐中用心去摸索和體味!”

人生感悟: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做人也不可以死板。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在實踐中用心去摸索和體味!

4.一隻神氣的手

感恩節到了,一位教師要求小學生畫下最讓他們感激的東西。能使這些窮人家孩子心生感激的事物一定不多,教師猜他們多半是畫烤火雞和其它食物。當看見杜格拉斯的圖畫時,教師十分驚訝,那是以童稚的筆法畫成的一隻手。

誰的手?全班都被這抽象的內容吸引住了。

“我猜這是上帝賜食物給我們的手。”一個孩子說。

“一位農夫的手。”另一個孩子說。

全班都安靜下來,繼續做自己的事,教師過去問杜格拉斯,那到底是誰的手。

“老師,那是你的手。”孩子低聲說。

教師這才記得自己經常在休息時間,牽着孤寂無伴的杜格拉斯散步。她也經常如此對待其它孩子,但對杜格拉斯來說卻特別有意義。

人生感悟:或許這正是我們每個人應當感恩的事,不是爲了物質方面的感受,而是爲了有機會給予別人一些東西,無論是怎樣微不足道。

5.希望就是力量

一位心理學家講了他所做過的一個試驗:將兩隻大白鼠丟入一個裝了水的器皿中,它們會拼命地掙扎求生,一般維持的時間是8分鐘左右。然後,他在同樣的器皿中放入另外兩隻大白鼠,在它們掙扎了5分鐘左右的時候,放入一塊可以讓它們爬出器皿的跳板,這兩隻大白鼠得以爬出來。若干天后,再將這對大難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樣的器皿,結果真的令人吃驚:兩隻大白鼠竟然可以堅持24分鐘——3倍於一般情況下能夠堅持的時間。

這位心理學家總結說:前面的兩隻大白鼠,因爲沒有逃生的經驗,它們只能憑自己的體力來掙扎求生;而有過逃生經驗的大白鼠卻多了一種精神的力量,它們相信在某一個時候,一塊跳板會救它們出去,這使得它們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這種精神力量,就是積極的心態,或者說,是內心對一個好的結果心存希望。

出人意料的是,那兩隻大白鼠沒有死,在第24分鐘時,這位心理學家看它們實在不行了,就把它們撈上來了。別人問他爲什麼那樣做?他說:“因爲有積極心態的大白鼠更有價值,更值得活下去。我們人類應該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內心的。”

人生感悟:希望就是力量,上蒼會更欣賞那些內心總是充滿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