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關於分析句子的解題技巧

(1)理解句子的含義,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詞語,明白句子的表層含義,再結合上下文或主旨,並聯系句子的修辭、表現手法等,用通順、明白的語言把深層含義詮釋出來。

初中語文關於分析句子的解題技巧

例如:“結合具體語境,說說文章第④段中畫橫線句的含義。”畫線句“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雞呢?”用了比喻的修辭,形象有趣;再聯繫上文,“有人看了錢鍾書先生的文章後慕名來訪”,不難理解它的真實意思:讀到好文章並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沒必要特意拜訪作者。(2007年河北中考議論文閱讀《談“忍”》)

(2)分析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以從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等來進行。

在文章開頭,內容方面上:(議論、抒情句)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結構方面: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記敘文),或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記敘文)等。

在文章中間,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等;結構方面:承上啓下(過渡);概括分論點(議論文)等。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昇華)主題(記敘文);歸納總結論點(議論文);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等。

另外,還應考慮到句子所帶的標點符號和使用的修辭方法的作用———

如:句末帶省略號,還有引人聯想、思考的作用。

感嘆句: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描寫事物、表現對象的特徵(表現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覆:增強語言氣勢,強調了對象的特點(記敘文、說明文),作者觀點,感情(議論文、記敘文),加強節奏感。

反問,設問:強調某些內容,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總結:用比喻來對某某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使語言生動形象,還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