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論據:民族脊樑

一個民族的圖存、崛起、強盛,離不開一代代兒女的奮鬥與犧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個個優秀共產黨員,勇敢地擔負起歷史使命,挺起中華民族堅強的脊樑。

方誌敏和他《可愛的中國》

“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燦爛陽光下,電影《第十軍團》開機儀式現場,孩子們誦讀着革命先烈不朽的名篇。

站在他們身後的劇中演員趙中華不由自主地向前湊去,和孩子們一起讀了起來。“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和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地攜手了!”當趙中華高聲朗誦到這一句時,眼淚倏地一下就流了下來。

這是方誌敏獄中絕筆,80年來流傳於世,多少中華兒女爲之心靈震撼,爲之情動肺腑……

1934年11月初,時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途中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於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懷玉山被俘。同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年僅36歲。

獄中的半年多光陰,方誌敏用敵人勸降的筆紙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朋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想你們是和我一樣的見解,都覺得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

在沒有電視、沒有網絡的年代,張建華是“聽着爺爺講紅軍故事入眠的”,他的爺爺是隨方誌敏北上的老戰士。上大學後,爲研究家鄉這位革命先烈,張建華跑遍了閩浙皖贛四省的檔案館、紀念館、大學圖書館,還到中央檔案館查閱資料,爲此住過北京的地下室。這種研究,在他畢業後成爲江西弋陽一中的老師後也一直延續着。

他從中感受到方誌敏熾熱的情感。“一個偉大的革命家,首先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們的‘主義’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建築在偉大的愛國感情上。”

因爲一句“華人與狗不準進園”,在上海求學的方誌敏憤而拒絕進入公園,並於1931年春在贛東北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橫峯葛源親自籌建列寧公園。如今公園內方誌敏當年親自種下、象徵革命必定勝利的梭柁樹綠色成蔭,白鷺歡歌。

在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方誌敏故居前的廣場上,方誌敏希望小學四年級學生程小翠正給來訪的圭峯中學的師生講述方誌敏事蹟,今年才10歲的.她,稚嫩的嗓音透過身上的小喇叭,在故居前誦讀《可愛的中國》,讓人聽來彷彿穿越了時空。

在方誌敏希望小學德育主任鄭爲民看來,方誌敏對祖國母親愛到了極致,最直接、最樸素、最崇高的體現,就是爲人民付出乃至犧牲自己。

1924年3月方誌敏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說了這麼一句:“從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從愛國主義者成長爲一個共產主義者,也是從這一刻開始。

沿葛溪河而上,抵達橫峯縣葛源鄉。磨盤山下的楓林塢,方誌敏一手創立的紅軍軍團曾在此操練。操場舊址四周楓樹,如今已亭亭如蓋。順着操場旁小山拾級而上,流水潺潺,光亮從樹枝的空隙投下,映在烈士紀念碑上,鮮豔的紅五星透過這疏影閃耀着別緻的光芒。

紀念碑爲1933年革命戰爭年代所立,碑面上經緯縱橫刻成了小格,小格內寫着烈士姓名。橫峯縣博物館原館長王小明曾經數過這塊碑上的姓名,單面有1200餘人。贛東北根據地發展鼎盛時期,區域縱橫贛東北、閩北、浙西、皖南4省邊區近50個縣,人口100多萬。紅軍部隊也從無到有,取得了“血戰東南半壁紅”的光榮戰績。

有計劃地建設政權、深入開展土地革命;發行紅色股票,創辦閩浙贛根據地銀行……作爲贛東北蘇區的開創者和主要領導者,方誌敏的才華得到充分展露。

“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爲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地用之於革命事業。”在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專家黃宗華看來,方誌敏的魅力,尤其體現於其高貴的品格以及他一以貫之的清貧本色。

雖身爲黨的重要領導幹部,但他與普通工作人員一樣,過着極爲樸素的生活。被俘後,敵人只在方誌敏身上搜到一塊表和一支自來水筆,國民黨士兵根本不相信:“你騙誰,像你當大官的人會沒有錢?”

今年已經97歲高齡,在方誌敏鼓勵下登臺講過革命的周桂蘭老人告訴記者,“當年一個商人送給方誌敏新婚不久的妻子繆敏一塊絨布,他知道後嚴厲批評了妻子,把絨布還給了商人。”

“清貧,不是貧窮,而是一種境界。”張建華也曾有過這個疑問,爺爺的回答讓他明白了什麼纔是真正的窮和富。“爲了革命事業,我們連生命都可以奉獻出來,還會在乎那幾塊花邊(銀元)?”一如《清貧》中所述,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早晨醒了,還睡在被窩裏睜開眼睛未起來,這時候,最容易發生回憶。”被捕入獄,整個革命形勢也處於危難之中,獄中的方誌敏最痛苦的是紅10軍團的失利,“如果不那樣做,如果這樣做,哪還會失敗?”心痛但不悲觀,雖被囚獄中,仍牽掛着同志們的奮鬥,總祈禱着他們能夠勝利;洋洋灑灑寫下十幾萬字,更多的是自我反思,告訴同志們引以爲鑑。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坦然面對生死,這就是信仰的力量。”研究方誌敏30多年的江西上饒市委黨校教授羅時平感慨,這源自於他對祖國母親的信仰,對革命勝利的信仰,對新中國的信仰。

“那些爲理想信念而戰鬥的人,是值得世界人民永遠懷念的。”在6月6日的開機儀式現場,《第十軍團》導演楊虎說完這句感言,電影正式開機。

紀念館前的方誌敏雕塑,凝視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