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三個愛國故事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都聽過不少故事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三個愛國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三個愛國故事

故事一:留美九載 英才早成

140年前,上海港,一艘輪船鳴笛啓錨。船上有30名穿統一馬褂的幼童,12歲的詹天佑就在其中。他留給父親詹興洪一紙“倘若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文書,奔向此行目的地——當時被稱爲“花旗國”的美國。

做爲第一批留美幼童,1872年,詹天佑和同伴們在海上飄行了40天,抵達舊金山,7天后搭乘橫貫美國中部的大鐵路,抵達留學的目的地康涅狄格州。彼時,大洋彼岸的大清帝國,還沒有一寸鐵路。

在美國家庭中生活、學習了幾個月後,第二年春天,詹天佑進入“海濱男生學校”學習。他的數學成績極其優秀,老師們鼓勵他今後投身科學技術事業,畢業後報考耶魯大學的理工科專業。14歲的詹天佑從“海濱男生學校”畢業後,進入“山房高級中學”。他進入山房高級中學學習的第二年,正值美國建國100週年。美國各地舉行了各式各樣的紀念慶祝活動,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在費城舉辦的百年博覽會。就在這個規模巨大的博覽會上,詹天佑被集中了當時世界尖端科學技術、威力巨大、魅力無窮的鐵路機車深深迷住了。這也成爲他日後報考耶魯大學學習理工科的重要原因。

高中畢業後,詹天佑報考了耶魯大學,選學土木工程系的鐵路工程一科。之所以選擇鐵路建造作爲一生的事業,是因爲他受到了西方以鐵路起飛帶動經濟起飛的理論以及他所親見的美國鐵路的迅速發展與巨大作用這一經濟現實的影響。詹天佑感悟到,閉塞貧窮的中國,要走上近代化之路,首先要建成四通八達、遍佈全國甚至連接世界的鐵路網。

詹天佑如願以償進入耶魯大學。大學的學習實踐提高了詹天佑的實踐工作能力,也養成了他求實、細緻的作風與學風。他刻苦鑽研、好學深思,在一二年級時兩次獲得數學課的獎學金與獎章,大學畢業考試,他的數學成績考了全校第一名。就在此時,一則意想不到的消息令這些留美學生沮喪氣憤:清政府下令要求他們立即回國。

故事二:而立之年 初顯身手

歸國後,詹天佑和他的留美同學們美好的願望被冷酷的現實擊得粉碎,迎接他們的是一座被廢棄的黴氣薰鼻的書院。在美國學習土木工程與鐵路建造多年、獲得耶魯大學學位的優秀留學生詹天佑被分配到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海軍駕駛,“由陸而海”。其後他開始了教學生涯,成爲一名教員。

1888年5月,在廣州已經任教4年的詹天佑接到了“中國鐵路公司”給他發來的調令,這使他的人生道路再次發生重大轉折,他終於能夠投身到自己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鐵路建設事業中去了……

中國鐵路事業彼時剛剛舉步,但是它巨大的經濟政治利益,從一開始就被列強各國攫取爭奪。他們通過提供貸款、出手材料與派遣工程技術人員來控制中國鐵路權益,其中工程技術人員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他們實質上是鐵路的最高主宰,因此總工程師的'職位成爲各國爭奪的焦點之一。詹天佑進入“中國鐵路公司”,在當時不過是英籍工程師金達與德籍工程師鮑威爾矛盾下牽制對方的工具。但是詹天佑不願捲進他們之間的糾紛,而是深入工地現場,與築路工人一道工作,認真負責,要求嚴格,使工程進展迅速。

1891年9月,關東鐵路開工,詹天佑被調派到工地上任工程師。關東鐵路工程進展至灤河,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煩。因爲英國施工方選擇的橋址不當,打樁連遭失敗。英國工程師遇到無法逾越的困難,不得已轉讓給日本工程師來做,但日本人也無能爲力,接着轉包給德國,而德國工程師最終也失敗了。

此時,年輕的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這項艱鉅的任務,接受了歷史向他提出的挑戰。在仔細分析研究後,他深入工地仔細測量調查,認真測算試驗,最終確定了施工方案。天道酬勤,詹天佑開創性的工作取得了成功。施工時,他日夜與工人一起在工地上勞作,在水裏泥裏摸爬滾打,感動了許多工人;在他的指揮下,灤河大橋建造工程勝利完工。

而此時,清廷對鐵路火車的認識也有所改變。慈禧太后在乘坐火車後,對火車的優點有了親身的體會,因此她下令趕修一條聯通高碑店高梁各莊的鐵路支線,這樣就可以乘火車去西陵祭祖。清廷把這一任務交給袁世凱,並限6個月內完工。西方列強各國此時開始了對西陵鐵路修建權的新一輪爭奪。袁世凱無奈決定不用任何一國的技術人員,由中國人自辦。

自然,在當時爲數不多的中國鐵路工程技術人員中,能擔此重任的就只有詹天佑。詹天佑倉促受命趕到西陵鐵路工地時,距離通車的期限只有4個多月了。他每天工作長達十五六個小時,經常帶領助手與工人頂風冒雪奔波于山野間。隆冬時節,冰雪交加,詹天佑指揮工人邊築路基邊鋪軌,採用多種權宜措施,確保在不誤工時、節約經費的前提下讓火車正常運行。西陵鐵路線路並不長,但是它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第一次沒有“借外債”、“用洋匠”完全由中國人主持建成的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國人自建鐵路的勇氣和信心。

西陵鐵路的建成使詹天佑增長了學識,積累了經驗,樹立了威信,這些都爲他接受京張鐵路建設任務打下了基礎。

故事三:京張築成 名震華夏

1905年5月,44歲的詹天佑接到了袁世凱的命令,要他“即對擬修築之北京到張家口鐵路進行測量”。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也就是著名的京張鐵路。

與修建西陵鐵路時一樣,清政府聘用英國工程師的技術遭到了俄國的抗議與反對。

英俄兩國各執一詞,相持不下。此時,清廷提出了京張鐵路“作爲中國籌款自造之路”。但是,京張鐵路要穿越險峻複雜的山溝,此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從未有過獨立主修鐵路幹線的經驗,因此西方一些人公開撰文譏諷說:“中國造此路之工程師尚未誕生。”甚至還有美國人直接針對詹天佑在船上工作過一事,嘲諷道:“還沒有任何一箇中國工程師是從船上畢業的。”

詹天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他明白京張鐵路絕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事,而是代表着中國的形象與地位。在給美國老師的信中,他這樣寫道:“所有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在密切注視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敗了,那就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因若如此,中國工程師將失掉大衆的信任。”抱着爲國爭光的思想,他從受命的那天起就向員工發出號召:“一切依賴於奮不顧身的努力!”

接到任務後的一個月內,詹天佑帶領助手對京張鐵路全線進行了勘測與估算。他時常揹着標杆、經緯儀等儀器,在山野河道與懸崖峭壁間爬上爬下。五月份正值北國的春季,長城內外經常狂風怒號,飛沙蔽日。他的勘測日記中常有這樣的記載:“狂風揚起滿天黃沙,咫尺莫辯,視線被阻,不得不停止工作。”雖然條件艱苦,但詹天佑始終堅守在勘測第一線。他白天經常騎着小毛驢四處奔波,向當地老百姓瞭解情況,夜晚就伏在油燈下查閱資料,覈實方位,計算數據,比較線路,設計繪圖。

在反覆的勘測與比較後,詹天佑確定了總體路線,並對關鍵分段路線勘測比較,以求最省力省時省料省費的最佳方案。事實證明,前期的勘測是精密科學的。

爲了確保工程順利開工,詹天佑開展了一系列緊張有序的準備工作:人員配備、材料採購、徵購用地、經費落實……曾經的耶魯大學理工科的高材生此時化身全才,大小事務都親力親爲。正因爲此,1905年10月2日,京張鐵路建築工程才得以順利開工。首段工程順利完工後,詹天佑率建設大軍開始了第二段工程建設。

這是京張鐵路最艱鉅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工程。此段地勢急劇升高,山勢陡峻,地形複雜,築路施工不僅要開山炸石,填壑鋪路,還要設法減小坡度,保障列車的安全,尤其要開挖四條橫穿大山巨嶺的隧道。

在這四條隧道中,居庸關、八達嶺隧道堪稱天險。儘管自青龍橋起詹天佑就採用“之”字形線路,以減緩山峯坡度,但八達嶺隧道長度仍有一千多米,這是中國早期鐵路建設中少有的長隧道工程,也是最爲艱險的鐵路工程。這些艱難險阻讓詹天佑絲毫不敢掉以輕心。面對困難,他毫不退縮,而是更加堅定了信心。他經常親自參加各項繁重的勞動,鼓舞員工士氣。就這樣,他用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難,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使京張鐵路工程順利竣工。正如他所言,“世事至棼也,然衡其究竟,每敗於易而成於難。若因其難而畏之,則事之抵於成者卒鮮!”正是由於他自強不息、堅持不懈的精神,促使京張鐵路順利建成,使得西方列強對中國人民的侮蔑輕視被擊得粉碎,同時也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信心,有力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樹立了中國的新形象。

1919年初,詹天佑代表國家出席國際遠東鐵路會議,以維護中國在中東鐵路的主權。當時他腹疾未愈,帶病前往哈爾濱、海參崴參加會議。赴會途中,他聽聞巴黎和會上國際共管中國鐵路的主張,立即以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名義,致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堅決反對這一主張。

詹天佑在遠東鐵路會議期間,日冒嚴寒赴會,夜研文書議案,惟恐主權受損。由於疲勞過度,腹疾嚴重複發,不得不請假回漢口就醫。回鄉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1919年4月20日,詹天佑回到漢口,4日後心力衰竭去世,終年59歲。

正如詹天佑自己在歐美同學會上說過的一句話,“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辱,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使國家富強的願望促使他一生自強不息,爲振興中華而拳拳奮鬥。即使在彌留之際,詹天佑念念不忘的仍是發展中國工程事業,維護中國鐵路權益,表現了一位傑出愛國知識分子的磊落人生和寬廣襟懷,凸顯了一位卓越的科學界前驅的崇高境界和人格魅力。

如今,中國的鐵路已經四通八達,當人們乘坐火車出行時,仍能感受到詹天佑情繫鐵路、一心爲國的精神。終其一生,他爲中國鐵路和工程學開路的價值,其風雨飄零的自強自立和完美人格,穿越百年,光芒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