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事典故

歷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做的事情,會被人記錄下來,並廣爲傳頌,以下是小編提供的歷史人物事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人物事典故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藉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 正好,屍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瞭解情況後,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爲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檐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輕描談寫他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並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爲殘暴依然故我。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競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願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果趙盾被衛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後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於被一個名叫趙穿的人殺死。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釋義:“非”,不是。“孰”誰。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

歷史人物事典故二: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季,曹操帶領隊伍去伐罪張繡,氣候熱得出奇,烈日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隊伍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憂貽誤戰機,心裏非常着急。但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速速度呢?他立即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另有很遠的旅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措施。”他知道現在縱然下下令要求隊伍加速速度也無濟於事。腦子一轉,措施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部隊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邊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好像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調禁不住加速了很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夢想慰藉自己或他人。

歷史人物事典故三:祖逖 聞雞起舞

祖逖曾和幼時的摯友劉琨一起擔當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情感深厚,不但經常同牀而臥,同被而眠,並且另有着共同的遠大抱負:立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夜裏聽見雞叫不祥瑞。”“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今後聽見雞叫就起牀練劍怎樣?”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日雞叫後就起牀練劍,劍光飛翔,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中斷。工夫不負有心人,路過持久的刻苦學習和練習,他們終於成爲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素材解讀:

只有不停盡力,纔有大概得到成功。不路過盡力奮鬥,不能成就事業。

合用主題:盡力勤懇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