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於泰山,輕於鴻毛成語故事

釋義

重於泰山,輕於鴻毛成語故事

比喻人生價值的輕重懸殊。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五嶽之一。鴻毛:大鳥的毛。

出處

漢朝司馬遷《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故事

中國歷史上最爲著名的歷史學家,莫過於司馬遷了。司馬遷的父親病危時曾對他講,自己想寫一部流傳後世的史書,希望兒子替自己完成這個心願。後來,司馬遷繼承了父親的職務——太史令,就開始創作《史記》,想把上迄黃帝,下至漢代的歷史記載下來。

公元前99年,漢將李陵吃了敗仗,投降匈奴,司馬遷好心爲李陵辯護。漢武帝盛怒之下,將司馬遷抓入監獄,要對他實施腐刑。司馬遷是個清廉的官員,沒有錢來爲自己贖罪,結果受了腐刑。

受刑後的司馬遷感到受了非常大的恥辱,內心異常痛苦,甚至想到用自盡來了結生命。可是《史記》還沒有完稿,爲了寫完史書,他忍辱含垢,頑強地活了下去。出獄後,司馬遷擔任了中書令之職。他在悲涼的'心情下,繼續創作史書,想給後人留下一部可信的歷史。到了公元前91年,《史記》這一浩大的工程,終於完成了。

司馬遷曾經給好朋友任安寫信,在信中談到對死的看法。他說,人都會有死去的那一天。有人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有人的死卻比鴻雁的羽毛還要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