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三令五申

導語:三令五申和“諄諄告誡”都有“勸告;告誡”之意。但三令五申一般是上級或長輩對下級或晚輩的命令、告誡;態度嚴肅;具有強制性;而“諄諄告誡”可以是平級平輩人之間的告誡;態度溫和;不具有強制性。下面我們來看看成語故事:三令五申,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故事:三令五申


原文

孫子武提者,齊人也。□正義魏武帝雲:“孫子者,齊人。事於吳王闔閭,爲吳將,作兵法十三篇。”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曰:“子之十三篇,正義七錄雲孫子兵法三卷。案:十三篇爲上卷,又有中下二卷。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

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爲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爲隊長,○索隱上音徒對反。下音竹兩反。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古隊長。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索隱趣音促,謂急也。下“使”音色吏反。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爲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爲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翻譯

春秋時候,有一位著名軍事學家名叫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閭。吳王看過之後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能否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

於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爲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爲隊長,並叫她們每個人都拿着長戟。隊伍站好後,孫武便發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後和向左向右轉嗎?”衆女兵說:“知道。”孫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後就看我背後。”衆女兵說:“明白了。”於是孫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衆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於是又將剛纔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衆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爲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爲隊長。自此以後,衆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複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這故事原出於《史記》的《孫子吳起列傳》。後來;人們把孫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引伸爲“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屢次告誡食品要清潔衛生,以免損害顧客健康,我們便可說:對於食品商店要保證清潔衛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三令五申”中“三令”是什麼,“五申”又是什麼呢?宋代曾公亮撰寫的《武經總要》一書中記載了三令五申的具體所指。“三令”,一令觀敵人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耳目;三令舉斧鉞,以宜其刑賞。“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鉞。實際上,它是教育將士應該在戰爭中和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原則。現在則用來表示再三命令或告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