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冬至的作文1200字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200字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冬至的作文1200字7篇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1

今歲又冬至,燈影伴隻身,理亂塵年事,歸故遠行人。歲月如佛手,心無雜念,翻開了冬的一頁,淡定了然。落記,這一時刻寒冷的時節,隨筆,畫下這深沉蒼茫的音質。就這樣麼?輕輕地、敲着除舊的鼓,滿腮的白鬚,叫人着了冷,帶些許迷朦。

縮在冬的棉襖裏,也就把心懷裝入了冬。那些臃腫的日子,被剝落外殼,着上綿絨絨的衣裳,安靜地睡在歲月的懷抱和冬的季節裏。靜聽時針敲響這深沉之夜,料想有多少如此刻的回望,在頭頂盤旋縈繞不歇,翻去覆雨,掀風舞雪地歌唱。這是漫長的旅行,雪中行,多了幾份雅緻之情和爛漫心懷,踏冬踩雪,彷彿可聽到冬在歌唱,它在與歲月對話,在與生命傾訴,仍可感覺輕如縵紗的隔簾,隱着我的眼,還帶了迷朦的白,晃晃顫顫地向我包來。

冬至。冬就真到了眼前。我已然覺得融入冬有一個世紀了。我是踩在歲月的背上,踏在生命的頭頂從天空劃過的候鳥,是冬的追隨都者,是冬的幻影。我每攀爬一步,都要擡頭數數天宮上的碑,看它距我愈來愈近,它在雲裏霧裏淹沒着,似冰冷無言的衛士,每個頭頂都豎着羽毛一樣的獲花,仍有跟我塞上一樣悠遠的調子,彈破一天的霧,惹得獲花紛紛揚揚而墜。落下,只爲去那遼遠遙迢的故鄉。我的靈魂騎了它飛來,趕在冬至的一刻,我看到了故鄉的原風景,仍那麼清秀可人,霜貫橫白。

我是掛在故鄉枝頭的一枚葉子,是貼在她額頭上的一枚郵票,或者可說是長在歲月河堤上的一株守望草。我看聚天地呼吸的霧,瞬隱帶了冬至而歸,遮住了蒼白的天幕與它一同粘連成冬的樣子。故鄉的冬就那樣,聽冬,如同品嚐深沉厚重的大提琴,悠然飄止渾厚如山。

冬至大如年,在我生命最頂峯的時候又翻過我不多的光陰,它是隨意柔和的,也是皙顏動人的。“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我守着一個個冬至踏過了歲月的長河,在冬至那一刻,我看到父親翻開的舊黃曆,在不停地說:“冬至了,冬至了”,母親也憂心忡忡地湊上前去看,儘管不認得其中的字,還滿臉疑惑地自言自語,懷疑這冬的到來,與去年時分的差異。冬至,就是我的望親石,我站在石頭上,仰頭看它,那是一道黑油漆的門和那道門坎兒。畫面定格在老屋子的門口,還是父親翻閱冬至的嚴肅,冬至既到就是節衣縮食的開始,日子就變成堅硬冰冷的石頭,是走向“年關”的開始……。

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推着日子,又一個冬至不約而來,在既近換歲的時候換了人心,將我從毫無顧忌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憂心忡忡的人。父親與母親爲生活維艱而憂心,我呢?只會站在物質豐沛的日子裏頭,望故興嘆。望着生命的長廊朝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走,多深?多遠?卻從未想像過。我唯願讓我的思想慢慢延伸了去,如輕煙一樣散開,飄柔地去,走向冬至的深巷,帶着歲月黴腐的味道,去收集它沿途的風景,還有風景裏那些慘淡寂寥的遺骸。我且用迎接新歲的美酒,灑向生命的歸宿地,成兩行清淺的詩句,朝着親情的靈魂處,寄千串厚重的禱告!

歲寒見冬至,早春接清明,節氣如掛在季節枝杆上的一張張紙條,我是走在季節裏的行者,到了冬的驛站,撕下,看它上面寫給我爲數不多的話,或是淡淡的無字書。我嗟嘆流年,在這一時刻安靜地掰着手指,計數自己最大的峯齡。春在一個對話的距離,欲催梅綻,我在花開花殘,無心拾起落紅那刻,看冬至放大成生命的門坎,生活之隔檔,隨着年關更替,附着生命的歌唱,舉着生活的祈禱,我虔誠地叩拜歲月,並悼念被歲月剪成的清苦,還有被它遺失了的生命!

心在清明飛,飛過端午、掠過重陽、冬至收容。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2

冷意襲來,嚴冬以至。是喜歡或者討厭,沒有任何選擇。衣服加厚了,手腳凍疼了。運動是最好的方法。“斧頭比皮大衣暖和”,是真理,隨時檢驗,感受頗深。

踏在嘎嘰的跑道上,心裏也隨着打怵。這樣的黎明,風似刀,路如冰,單薄的運動衣怎能禦寒?想穿着棉衣,唯恐不能加速。不停的搓捻着雙手,全身扭動,擡高腳步,增大量化。一圈,二圈,三圈,冷意還沒有退去,口中已經喘着粗氣。隨行者逐漸增多。信心有了,耐力強了,甚至還有自我欣賞的感覺。你看,我超了一人;你瞧,我能跨步與他齊肩。不經意間,額上的汗珠冒出,沒有腳的持續,手的執着能成嗎?堅持,再堅持,氣喘有些不適了,腳步緩緩放慢。全身暖意遍灑。“你穿這樣單薄,不冷嗎?”我昂首挺胸,雙手甩動有力,“不冷,我在出汗呢!”每日清晨的運動,也驅除了心中的寒意。火熱的情,智慧的語,實幹的行,編織着赤貧的日子。明天冬至,準備好了嗎?

還需準備嗎?我已經在行動,不過還得感謝你的提醒。深深一思。對了,冬至,意味着最冷的時刻來臨。剛剛潑出的洗臉水,爲一方土壤上了一層護膚霜;鍾情的池塘,憐愛的凝結水滴爲魚兒擋住了刺骨的寒風;癡情的菜園,爲點綴綠意愉快的翻鬆了肥沃的土壤;曾飄揚在校園上空的國旗,筆直的站立在旗杆一旁……特殊的禮物,不變的'情調。經歷風雨者,心智已經成熟,如何禦寒,不亂方寸;不諳世事者,虎勁尤爲強健,面對現實,血氣方剛。必要的叮囑,不是囉嗦,而是愛心。

走進雙休日,四周黑霧籠罩,只有遠處窗前射出亮光。如此夜深,還在挑燈書海。該休息了吧,冬至已經來臨。

邁入校園,缺失陽光鍾愛的少年,枯燥的課堂能有暖意?真的有些許擔憂,能否換個方式,希望學校開闢多種課堂。至少運動能保健康;興趣提升也能驅除寒意。

喊住徘徊者,最難的試題你在解答,摸爬滾打需要膽識。面對寒冬,晨練運動不說最好,能立馬見效。一往無前,定能走到春天。

討教過來人,你的過去真的一樣?冬至到來,沒被冰凍,霜打?“斧頭比皮大衣暖和”,你確實讚許?

叮囑完畢,感謝沒有棄我。我又該運動了。否則,寒意又襲。邀來摯友,一同步行。腳下的路越走越遠,眼前的景越看越亮。

河邊的耕耘者,脫去了外衣,衣着單薄,正從河裏擔起污泥,堆成了小山;

半空中的建設者,揮舞着傢什,一上一下,高樓大廈被裝飾得美妍亮麗;

低飛的鳥兒,煽動着翅膀,尋尋覓覓,穿梭於寒風刺骨中,發現美味佳餚;

迷人的菊花,嫣了身段,相互嗔怪,爲何不生手腳,長出翅膀,否則怎會落下如此悲慘。

面對同樣的寒冬,出現不樣的命運。尋找生命的亮點,需要志同道合者,更需要自我欣賞。已經大氣喘喘,卻能信心十足,耐力無限。人生的冬至該如何度過?真的好難解,衆多例證也許能啓發一二。

曼德拉二十七年的獄災,靠的是消除種族隔離的理想支撐,獲得了“世界領袖”美譽;

海倫·凱勒重見“光明”,是因爲接受了莎莉文老師的愛心感化,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曹雪芹的後世英名,如果能地下顯靈,一定欣喜若狂。後人追隨,感謝他爲世人奉獻了一部不朽的着作。

冬至,春天還遠嗎?無論是生前就已度過,還是死後才顯光明,他們都能驕傲的說,寒冬摧垮不了意志。不求物質幫助,只要心中的意念擁有生命力,運動就會踏步向前。他們不是溫室的鮮花,而是傲雪的臘梅。

正如晨練能抵禦寒冷,思想的運動能成就人生。冬至已經來臨,也如酷暑一般,心裏坦然,就能橫跨迎春。請丟掉皮大衣,那是溫室的誘惑。只有拿起斧頭,一定能披荊斬棘。

路隨着腳步在不停的加增。和隨行者一樣,脫去了外衣一件件,哪裏還感到有冬意,更無需說寒冷。冬至,來了又能怎樣!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3

又是夕陽西下……

今日冬至節,怎麼可能不寫上一兩句。

多少個冬夜悄悄地來,又悄悄地逝去。走過冬至的陽光,在回家的路上雖然比以往的時日稍稍的晚了一些,可是,走的還是那樣的匆匆!

人生匆匆,歲月匆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在生命的一個季節去靜靜的等待?望着即將淹沒在西邊高樓下的落日,我的生命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晚霞的思索,一天又一天,人生真的會在某日被水月帶走!

嘆息,在日落的那一刻,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不爲這流走的歲月而長長的嘆息着,這是一個生命的疾呼!

冬天的夕陽,在落下的那一刻,就帶走了白日全部的熱量,於是,喧囂了一日的小城,很快就沉寂在這暮色中!

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溫度,我們行走的腳步只能靠亮起的霓虹燈來溫馨,影影楚楚的霓虹燈,就像是這個小城守護的戰士,給人一份安然的依靠,小城安靜下來,就連高樓內,一個出生嬰兒的啼哭聲,都能讓人聽得真真切切,這是一個安靜的世界!

我的思緒,透過厚厚的玻璃窗,就像一個脫繮的野馬瘋狂地奔馳在草原上,嘶吼,狂踢,想用自己的激情,喊醒沉睡在冬季裏的綠草!

心思在爲一份白雲涌動,我不懼怕歲月捻碎了斑斕的腳印,在高高的晴空裏,我想,我就是這草原上的主人!寒風可以從我心裏淌過,黑色可以淹沒我的視線,但是,絕不能辱沒我的心情!

這份狂熱的心跳,誰又能夠讀出其中的滋味?生命爲愛的人來,這纔是生命的本質!每個有價值的生命,都是愛的體現與擴展!

我的手指在鍵盤上跳躍,儘管脖頸都已經酸困,可是,我不想放過走過我身邊的靈感,文字就像一個不朽的愛,在人類與大自然之間,記述着一次次走過生命的痕跡,倘若沒有文字,再有光輝的思想,一樣會變成夜晚裏一個個流放的幽魂,文字有時候可以勝過光照萬物的太陽!

夜慢慢地暗下來,大地也漸漸地走進夢想,那一個曾經攪動了我心海的哪朵白雲,卻悄悄走進我夢的故鄉!

做夢,也許對於冬天來說是再好不過的時光,皚皚的白雪,沉沉地裹在大地上,就像是一個白色的精靈,緊貼着大地的胸部,聆聽着夜裏母親夢囈裏的歌聲,這是一場多好的相遇呀?

也許是羨慕,我一點睡意都沒有,我搖晃着鍵盤上空的手指,在不停地詢問自己的心,你爲何合不攏眼睛?難道沒有聽到隔壁鄰舍小狗在暮色裏酣睡的聲音嗎?我不斷地垂問自己的心!

多少次,我在警告自己,不要讓文字使自己變成瘋子,有人說愛文字的人都是瘋子,我不算是一個愛好文字的人,可是我不想流放自己,我只想跟着這文字的腳印一次次上路!

人生就是一個翻閱、書寫與沉思的過程,想想白日那些臉,那些笑意在這暗夜裏,都不一樣的還會被模糊嗎?

我的心在這夜色裏掙扎,星星在眨巴着眼睛,黑壓壓的窗外,幾乎壓的我喘不過氣來……

月亮對周圍的星星說,我的愛在太陽的身邊,於是我努力地追,就這二十四個小時的路程,卻讓我追不到,可是,我從沒有放棄自己心中幸福的追求,他在苦苦的堅守着!

這是一份怎樣的愛情,我聽着星星與月亮的對話,心裏總是又幾分觸動,一份愛就是一個光環,一份情,就是我們人生攜手走過的紅地毯!

今天的文字似乎有點走筆,然而,我不能讓這份被文字點燃的渴望剿滅,因爲一個沉落的心處了死亡,就沒有選擇!

白天哪知夜的苦,因而,有些事情便別無選擇!

我愛上黑夜,只是因爲文字,文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次次閃爍出晶亮的光澤,驅散了我內心深處的孤獨!

我愛上文字,只是因爲黑夜,黑夜就像文字裏的羣星,一次次萌發出獨特的光澤,驅散我內心的寂寞!

文字、黑夜、愛,讓我一次次陷入思索的邊沿!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4

古代對冬至十分重視。有“冬至大似年”的說法,古人認爲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從漢代以來都舉行慶賀儀式,到了宋代,達到頂峯。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長至或大冬。冬至後一天叫作至後。節日三天,百官朝賀,君不聽政,民間三日歇市。北方地區又稱冬至爲亞歲、小年,同春節差不多,只是沒有拜年這一條。據說孟子死於冬至日,鄉人非常悲痛。於是,廢除慶賀冬至的儀式。

至於冬至祭祖之俗,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說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記載,至宋代多起來。《東京夢華錄》講京師最重冬至節,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武林舊事》說以餛飩享先。

明清時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陰縣誌》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於中堂,設拜奠,其儀並依元旦。”在宗族制度興盛的南方地區,祭祖往往在祠堂進行,嘉靖江西《南康縣誌》:“冬至祀先於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風俗,如萬曆《建陽縣誌》說:“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禮。”福建祀祖用專門製作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於家,祭於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樣,在家廟祭祀祖先。

冬至作爲節候甚或歲首,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祭祖所表達的正在於此。

在我們小時候,冬至是個和過年(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一起並重的節日,並有諺語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說燒紙錢祭祖,清明節那天時辰要早點,冬至這天要時辰要晚點,而農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這幾個節日,家家戶戶都要燒四大碗祭祖,當中魚和豆腐不可少,魚即“餘”,希望過上富足有餘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講究,首先不能有葷氣的東西,比如蔥,蒜,韭菜。其次,魚最好是鯽魚,不能是鰱魚,因爲鰱魚無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魚,肉,豆腐,第四種有時是蛋皮,過年則是肉圓子。

祭祖的場合在家裏堂屋,要焚香禱告,氛圍很是莊重,所以各種細節總是絲毫不敢馬虎。祭祖的飯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數量一至三雙不等。小時候,我好奇地問家人爲什麼這樣?家人只是說給死去的家族長輩吃的飯就該這樣,至於每碗飯上的筷子數量不等,更是解釋不清,是上代人傳下來的規矩。祭完祖先的飯菜要在竈上回過熱氣後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紋路要東西走向(平常使用時候則是南北走向)。南面燒紙、拜祭。燒紙錢時,大人要求我們不能說話,不要亂跑,說這時亡人只在吃飯,不能打攪他們。還有一些小的細節,比如這一天不能打壞飯碗等。當然,更重要的一點,祭祖必須由男子進行(我想,這也許就是農村重男輕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沒有男孩的家庭,必須得招贅女婿,行駛兒子祭祖的義務。

我們家祭祖,父親健在時,由父親主辦,父親去世後就由哥哥們操辦,上飯、插筷子、點蠟燭(小時候沒有蠟燭,就點煤油罩子燈)、依次磕頭、燒紙錢、回鍋飯,一家人再吃飯。回來,我在城裏安了家,清明節、過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墳、敬亡人,過大冬就沒有回去過,生活在樓上也沒有敬過亡人。這樣一個場景:焚香燒紙的煙火繚繞中,一個孩童平神靜氣,滿臉肅穆,對着桌子三叩其首,這對於孩子是有教育意義的,教育後人不能忘根。

我們住進了城裏,我及將來孩子可能會不知道房子哪裏是正南正北,也不會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從簡,想辦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會知道,在某個鋼鐵森林的小盒子裏,有他們的子孫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沒有給他們遙寄過紙錢,只會在清明節、年前,帶着妻女把紙錢送到墳堆上燒。對我的孩子來說,我更不知道他們以後連我們這些精簡了的動作還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將這些祖祖輩輩都有的烙印繼續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這是否是種迷信,或者是種自私?如果不是,這又是否會讓她從此失去了根?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5

寒風一陣陣捲過,猶如發狂的殺手,在大地上搜索着獵物,似乎隨時都可能刺入人的骨頭。北方的冬天更是寂靜得很,沒有人願意出門,大風發怒了似的在黑暗的街上呼嘯着。唯有郊區的那所礦工大學燈火通明。肖昕坐在教室專心地研究問題。教室的溫暖、安靜使他漸漸有了睏意,忽然,他的手機振動了,肖昕輕輕地走出教室。

電話是父親打來的,他就在校門衛室。昏暗的燈光映出了父親熟悉的身影,肖昕小跑幾步,趕到父親面前。父親見兒子來了,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父親手中端着一個盆子,蓋着蓋。父親把兒子拉到校門外:“娃,今天是冬至,爸給你燉了點狗肉,快趁熱吃。”說着把蓋打開,盆內散發着熱氣和香氣。肖昕愣了一下,記起今天是冬至,和父親一起蹲坐在校門外的花壇邊。

肖昕拿起小勺欲吃,剛送到嘴邊又停下了,擡頭望着父親,小聲問道:“你吃了沒?”父親直了直身子:“吃了,吃了,我吃的比你這一盆子還多,現在還有點撐呢。”肖昕邊吃邊問起家中情況來:“媽怎麼樣了,還好吧?南方雖然沒這麼冷,但叫她注意身體。對了,她還在花炮廠工作吧?叫她不要再幹了,她不是對那個什麼——過敏嗎?”“乳膠。”“對,乳膠。”肖昕喝了口湯,稍停了停,望着父親,他比上個月更瘦了,眼袋也更明顯了,嘴脣被風颳裂了,身上穿着母親去年爲他織的毛衣,已經破了幾個洞,頭上的白髮又多了不少,耳朵內還殘留着沒洗淨的煤末。對了,煤,肖昕想起來了:“爸,天氣這麼冷,今天又是冬至,你咋還去挖煤?”肖昕說着一陣心酸,若不是自己,父親也不會隨他到這來挖煤。“冬天工錢高,而且比夏天安全。況且你明年的學費……對了,你媽寄生活費來了,噥,她上個月的工資,還有我的。”父親說着從口袋裏掏出十幾張100元、50元的鈔票。“我媽怎麼還寄過來呢?她對乳膠過敏,全身發癢,這錢得給她治病,我不要,我這還有。”肖昕放下盆子,把錢塞給父親,“寄回去給我媽治病。”父親嘴拙,說不過兒子,從中抽出200元。“那我給她寄過去。”肖昕這才端起盆子,重新吃了起來,說道:“爸,你還是換工作吧,挖煤很危險。”父親哈了口氣,說:“這怎麼能行,換工作,我到哪裏去找工作?沒文化只能幹這個,我有經驗就不危險。”“不危險!你以爲我不知道,前天就有地方發生了礦難。”

“我們礦安全工作抓得緊,沒事的,那一次塌方,我不是逃出來了嗎?放心,我命大,要真知道危險,就好好讀書,讀出來就不用幹這個了。”父親搓了搓手。兒子盆裏的狗肉也沒多少了。

父親打量了一下兒子。“娃,冬天冷,花錢買幾件衣服,別凍着,身體要緊。別擔心錢,我會掙回來的。”提到買衣服,兒子彷彿突然覺悟到了什麼,試探着問:“爸,這狗肉是你做的?”“對,我做的,在農貿市場買的,你問這個幹啥。”“買了多少?”“我不是和你說了嗎,有兩個這麼多。”父親用手指了指盆子,“我吃着口味還不錯,你覺得怎麼樣?”“不,鹽放多了,太鹹了。”“鹹!不會,我放鹽的量從不會錯,讓我嚐嚐。”“爸……”肖昕聲音嘶啞,“你爲什麼要騙我,這些我吃不下了,你拿回去吧……”肖昕說不下去了,淚水落到肉湯裏。“傻兒子,你吃吧,大男兒哭什麼,別人看見了會笑話,別哭了,我真吃了。”父親摸着兒子的臉頰,自己臉上已流出了兩行淚。

肖昕哭着吃完餘下的狗肉,放下盆子向校內走去,又回過頭擦着淚水說:“爸,我去讀書了,你自己要小心。”望着兒子離去的身影,父親站起身來,叮囑道:“兒子,好好讀書,保重身體。”

寒冬的夜晚,一個身影緩緩移去,路上一片寂靜,寒風似乎發現了一個“獵物”,從背後一次次偷襲。父親並沒有感覺到刺痛,直了直身子繼續前行。寒風吹歪路邊的樹,爲這個平凡的父親,深深地鞠上一躬……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6

今天冬至,是個喜慶的日子。是因爲有一大羣的博友可以相聚一堂,是因爲可以名正言順的開心一下,很早就帶着孩子出門了。飯店門口一片喜慶,看到新人臉上的愉悅自己的心也跟着一起開了花。寒暄過後,熟識的朋友們相繼落坐。

不知道是自己衣服穿得少,或者是房間裏的溫度太低,只覺得好冷。紅酒,淡而無味,水般的流進自己的身體,不想喝,因爲涼。滿滿的一杯酒,白色液體真的就那樣誘惑着我,一飲而盡得給我前所未有的溫暖,強烈的刺激着我的胃,那樣的慰籍着我的心。看着自己滿臉的紅暈,我跟自己說不冷,身體散發巨大的能量讓我可以抵禦風雨。

手機的信息無聲的傳來,我才知道自己爲何這樣冷,原來今天是冬至。難怪自己會冷,難怪這樣熱烈的氣氛無法將我融化,原來冬天來了,你走了,把我自己留在了原地。我把自己沉浸在瘋狂的音樂裏,我把自己放逐在無邊的空曠裏,以爲天很藍,雲很淡,以爲可以開心的笑,灑脫地走,卻原來如果曲終人散後,剩下的只有我的寂寞。我一個人坐在屋角,伸出手擁抱的卻只能是自己。冰冷的黑暗中,有一束瑩亮的清輝,從我的臉龐劃過,那是我的淚嗎?

月夜,絲絲縷縷的月光穿透窗櫺,電腦桌前半杯清茶,還嫋嫋婷婷地冒着熱氣。普洱茶昨天早已喝盡,隨手放入杯中的綠茶,淡綠的茶葉,在水面輕輕飄逸,慢慢舒展,緩緩地沉入杯底。有一絲暗香輕淡的,從杯底溜出水面,在杯中盤旋着飄散在屋裏。一時間茶香四溢,不太明亮的房間裏散發出幽淡如芷蘭的清香。喝茶的時候,我把燈光調得很暗,想讓燈光與月光混爲一體,讓自己在一種淺暖的色調中享受清逸,讓心境自由和漫無邊際地暢遊。

茶與水,原本就是兩種不同物質,是誰最先開始把他們放入杯中漫漫的浸泡,等到相互融入後開始茗品。茶和水開始了融合,互相包容,互相謙讓,互相激勵,然後各自把心獻出來,讓人們去體會一種味道。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也許只有品茶的人可以感受,那是一種心境,一種心情,一種涵養,一種人生,一種無法言喻的滋味,來自心靈的最裏面,發自靈魂的最深處。那是一種付出的付出的煎熬和錘鍊,是一種而融合在一起,所煥發出的人生至真至誠的美。

今天冬至,我跟自己說不冷,不冷,不怕,不怕,因爲我懷中抱着一個巨大的茶杯,熱氣騰騰的霧氣瀰漫着我的臉。我凝視自己的面前的茶杯,他安靜的看着我,無言無語,它就是那樣的等待着我把茶葉與開水投入其中。那樣一個平凡的物體,一個普通的玻璃茶杯,也許屬於他的運命之能是與某一日被我失手,從某一高度跌落,從此粉身碎骨結束它的使命。

茶,緩緩地喝下。此刻我的眼中在流淚,我知道我是個懦弱的女子,如今我更加的懦弱,懦弱的幾乎要放掉我自己。我想要放棄的有很多,其實我最想放棄的始終是自己,黑暗的夜色裏,我卸下虛僞的外衣,我脫去繁華的影子,赤裸裸的聽着靈魂的泣訴。我想要堅強,爲此我做了很多,可是我知道一切都是佯裝的,我知道自己真正的樣子。這種僞裝很多時候讓自己感到異常的疲憊,但是我必須如此,因爲我要讓別人看到的是我的笑臉。我流淚的時候總是很小心,流過淚後我也總是很小心的用熱的毛巾反覆的敷着眼,我不可以讓別人看到我紅腫的眼。

茶,全部喝盡。我離開桌前,爲自己注入新的開水,讓茶香帶給我溫暖,潤溼我潮溼的心,滋潤我乾枯的靈魂。就這樣沉醉於自己的溫清裏,讓我自己在屬於自己的天空下,遙遠迷傷。無論多末的洶涌澎湃的感情終於都會落幕,成就如今悄無聲息的綻放,綻放出的是夢中的冷暖花開。惟有淡淡的茶香,這樣深深的陪伴,我的冬天不再寒冷,冬夜不再難捱!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7

每年冬至到來之前,我的家鄉——大別山北麓的光山縣,人們喜歡打餈粑。這是一種爲過年準備的食物,用糯米制作而成,有的地方叫年糕。據史料記載,它的創始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吳國名臣伍子胥。

在我看來,年糕與餈粑是有區別的,餈粑應是純糯米制作,不加入任何材料,而年糕則不同,加進了一些東西,或鹹或甜,不那麼純粹。打餈粑是一項需要協作的活。過去,由村裏德高望重者統一安排日期,排定順序,互助進行。活動必須趕在冬至之前完成,據說冬至這天將做好的餈粑用水漂起來,可保存到來年的春天都不會變質。

想製作出質量上乘的餈粑,需要從糯稻收割前就上心,將夾雜在糯稻田裏的稗子、秈稻等揀乾淨。糯稻收割後,放在遠離其他穀物的稻場上脫粒,晾乾曬透,妥善保管備用。糯稻去殼成米,最好趕在秋末冬初,盛入透氣的陶缸。臨近打餈粑時,將糯米用篩子篩除其中的細米,再挑揀出其中的小石子、秈米等。挑揀後的糯米,粒粒飽滿圓潤,白亮如珠,這便是上好的糯米了。將上好的糯米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一天一夜,撈出濾幹,倒進架在鍋上的木甑大火蒸熟,然後扣入石臼內,用木棒反覆杵搗和攪拌,或用木棰輪番擊打,前者四人,後者兩人即可,一對一下地捶打。在反覆杵搗、擊打和攪拌下,米粒相互交融,黏性逐步顯現,能將木棒或木棰緊緊黏住,難以拽脫,拉成長長的絲帶,有如白色的綢緞,所以,幹這種活都是年輕力壯的男人。待臼中之物成泥狀後,用蘸水的乾淨毛巾把黏在木棒或木棰上的全部扒下,然後緊貼臼壁擦一圈,使餈粑與石臼脫離,最後整體托起,放在事先鋪了麪粉的桌案上,擀成一釐米左右的薄片,切成大致均勻的方塊,晾涼變硬後,以清水浸泡存儲。

在這項活動中,主角是那位拿着溼毛巾者,糯米是否蒸熟、何時出鍋,石臼中的餈粑何時打成取出,皆由他掌握定奪。哪位搬籠屜,誰人上場揮汗捶打,何人鋪面粉擀餈粑,完全聽由他一人指揮。不過,他也十分辛苦,要在製作過程中,給餈粑翻身,給黏着餈粑的工具卸套,給如膠似漆的餈粑和石臼分離,最後要將沉重的大塊餈粑搬上桌案,這些都是很費力氣的。在當年吃不飽的日子,他在孩子們眼中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手中的溼毛巾就是印把子,給與不給,給多給少,全在於他的心情了。時值寒冷季節,圍觀的孩子們凍得吸溜着鼻涕,對溫暖和熱鬧有趨向性,籠屜上熱氣蒸騰,石臼裏白霧縈繞,餈粑的香味激發出他們的唾液,眼神就難免流露出渴望和期待。要是每個孩子都給,主家心疼捨不得,給一個不給另一個,又怕得罪人,索性都交由拿毛巾者全權處理。圍觀中,有的孩子很快得到一坨,歡天喜地地跑了;有的知道等也沒用,識趣地走開了;有的從頭到尾乾等着也沒結果,最後也只能失望地離開了。人生亦是如此,我們對某人某事有所期盼、抱有幻想,但結果往往並不遂願。到底值不值得等待和追求,需要理性判斷和智慧分析,明知得不到,不如及早放棄,放下心裏的包袱。果真如此,心情自然輕鬆。

餈粑可用籠蒸、油炸、火烤、水煮、煎炒、煨燉,其味細膩香甜、柔韌軟糯,是招待客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正月串親拜年,餈粑成爲家家戶戶的主食,油炸餈粑外焦裏軟,甜酒餈粑醉人心脾,肉湯餈粑香糯綿長,幼時的我總也吃不夠。

我偏愛餈粑,熱衷於去幹有關餈粑的活兒,比如給餈粑缸換水,所以我家的餈粑能放到來年插秧時節。母親用火鉗在竈膛裏烤出一塊焦黃的餈粑,捨不得吃一口,全分給我們,誰能得到,是對誰最大的獎賞。冬天早晨的被窩令人留戀,母親叫起牀的方式不是吆喝,而是將烤好的餈粑放在枕頭邊,熱氣和焦香把我們從被窩裏拽起。捧着熱乎乎的餈粑,心中充滿溫暖與幸福,咬住兩面的焦殼,不要急於切齒,慢慢拉扯,能牽出長長的絲來。

那長長的餈粑絲啊,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汗水與心血的凝結,更是母親對兒女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