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的作文600字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00字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600字7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名端午、午日、重午、地臘、中天等。這是因爲“端”是“開端”、“初”的意思。農曆是以地支紀月,正月爲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另外,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爲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因此端午節也被稱作“浴蘭節”。另外又因爲古人端午吃糉子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糉葉的長度,長者爲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糉節“之稱。

人們最熟悉的“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的《風土記》中:“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民間關於龍舟賽的原因,還流傳着一個故事

從前,地上還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幹又髒的水溝,有一天,一個漁人在水溝裏打到了一條尾部有九片鱗的小蛇,他沒有把小蛇帶走,只摸了摸小蛇尾部的九片鱗便走了。之後,小蛇竟變成了一條小龍,原來是這條小龍是一條神龍,因觸犯了天條被玉皇大帝變成了一條蛇,它尾部的九片鱗其實是九把鎖。只有得到人的陽氣才能變回龍。正好漁人無意中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

小龍爲了感激那個漁人,在水溝裏來回地扭來扭去,立刻,水溝有了清澈的水,水流到田野裏,給人們帶來了好收成。人們爲了紀念這條神龍,每年的端午節都會舉行“賽龍舟”這個活動。

賽龍舟每年在海寶公園舉行。在比賽之前不錯哦 不錯哦 你也可以投稿,大家要給龍頭上掛紅綵帶以表示對龍的敬意,這個活動名叫:“龍頭祭”。比賽開始了,龍舟們直飛目標,歡呼聲響成一片,震天動地,氣氛十分熱烈,好象都要贏得這場比賽似的。觀衆也爭先恐後地擁到看臺,生怕自己看不到賽龍舟似的。

把糉子投入江中是人們端午節的必要之一。因爲這樣是爲了保護屈原不受到傷害,因此,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傳到了一代代。

糉子的餡各式各樣,有牛肉的、蛋糕的、棗子的、香腸的、豆沙的、海鮮和肉鬆的。每個人的品味不同喜歡糉子的種類當然也不一樣啦!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每一條彩繩背後都有一個不爲人知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着頭,漫不經心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斷彩繩。據分析判斷,這裏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後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裏。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節已經過去非常久了。望着地上此時孤零零彩繩,不可抑制想起奶奶。

小學生活大多是與爺爺奶奶一起度過。那時自己那麼無邪,那時日子那麼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感到她體溫,與她血液中流淌愛意。我靜靜聽着奶奶輕微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將普通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結。然後她會用她大手托起我小手,認真而小心將彩繩系在我手腕上,腳踝上。清楚記得她那雙大手那麼溫暖,卻那麼粗糙。當時我還會天真問奶奶,爲什麼不好好保護自己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烙印,是她經歷無數風雨坎坷見證。繫好後,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傑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撫弄;秋日裏月光對修竹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輝映。奶奶澄澈眸子中,滿滿,都是對我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彷彿還能感覺到奶奶體溫與目光。

只是後來,我回到大連,回到母親身邊。她工作總是那麼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到來,更不要說爲我係彩繩了。

被忽略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着五顏六色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東西罷了。但心裏,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端午彩繩。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陣陣兒歌聲中,咱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要問端午節的來歷,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給大家講其中一個吧: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昏庸的楚王總是聽信那些奸臣、小人讒言,不聽屈原的忠言。後來楚王竟把屈原削職流放了。在流放的過程中,屈原看見楚國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殃,慘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憤,於是跳江自殺。人們非常傷心,划船找屈原的屍體,還包糉子給魚蝦吃,希望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於是,人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就把這一天作爲“端午節”,用包糉子、賽龍舟的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心。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糉子幾乎是每家每戶過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糉子前,總是要先把糉葉泡上很長時間,再煮上一天。裹糉子時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糉葉,圍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些糯米,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餡料,諸如:花生米、紅豆、肉、蜜棗等等。再用棉線捆起來,一個玲瓏可愛的糉子就誕生了。但現在還不能吃,還要把包好的糉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咱們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開一個熱騰騰的糉子,蒸汽直衝天,而糉子活像個老爺舒服地躺在糉葉裏。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金銀剔透,就像一顆顆璀璨的鑽石。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顧不上燙,咬了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品嚐了美味的糉子。這真是個快樂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端午節又要到了,從我到了北京以來,已經五年沒有回家過端午節了。

在哈爾濱,端午節是很熱鬧的節日。小的時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給我和弟弟綁上五彩線,其中我最喜歡紫色的線,那個時候的五彩線通常是家裏用剩下的毛線,捲起來粗粗的一根,綁在雙手雙腳和脖子上,以祈求好運,當端午節過後第一個雨天,就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水坑裏,奶奶說五彩線會變成小蛇,然土壤變得更肥沃。綁完了五彩線,老媽就會帶着我們去松花江邊,用嶄新的手絹沾着江水擦臉,可是現在的江水變得很臭,不能再擦臉了。早市上,會有賣香草、艾蒿、荷包、掃帚、葫蘆、小老虎、布娃娃、充氣棒的,老馬會給我買一個好看的荷包和掃帚掛在身上,而奶奶會買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蘆掛在門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棗糉子和白雞蛋、茶雞蛋也會在這一個時候熱氣騰騰的端上來。小時候喜歡玩撞雞蛋,看誰的雞蛋最堅硬,有的用鴨蛋,有的人用鵝蛋,有的乾脆用假的石灰蛋,結果每個端午節都會吃很多的雞蛋。

上了初中高中,同學們提前很久就會計算端午節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邊玩個通宵。這一個時候江南、江心島、江北都會燈火通明,年輕人拿着充氣塑膠棒互相追打,閃閃發光的項鍊、戒指都很受歡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將,還有人放鞭炮,這樣的民間慶祝活動一直會持續到第二天清晨。

上了大學就很少去江邊趕這一個熱鬧了,記得同學去玩通宵之後趁我熟睡給我綁上了五彩線,結果掉顏色弄得滿手的彩色,真得很懷念。上了研究生之後,北京對於端午節並沒有很大的慶祝活動,每年只是在食堂吃幾個糉子應節。

如今,在端午節來臨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讓奶奶給我綁五彩線,想讓老媽帶我去江邊買荷包小掃帚,想吃奶奶包的糉子煮的茶葉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蘆掛在我們家的門前。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又迎來了那美好的端午節,又迎來了那令人饞的流口水的端午節。又到了最歡樂的時間。

端午節是一個特別隆重的日子,聽我那“書呆子”爸爸說:“端午節是由屈原引起的。屈原是楚國時代的人。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更是一個爲國家社稷日思夜想的好大臣,可是因爲楚王死了,楚王的兒子繼承皇位。這個皇帝昏庸無能,不聽屈原的建議。造成了不堪設想的後果,秦王將楚國打敗了。屈原知道了楚國被打敗了,悲痛欲絕。就傷心的投湖自殺了。當地的人民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吃掉。就用筍葉將糯米飯包起來,稱爲糉子。丟入江中,使江裏的`魚吃糉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因爲屈原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所以要用龍舟將屈原送上天堂。”所以過端午節要吃糉子還要划龍舟。

在這莊重和喜慶的日子裏。我穿着節日的盛裝,踏着有節奏的步伐,和母親去市場買筍葉和糯米。買完了“重要的戰地武器”,就回到家裏做糉子。開始我自信滿滿的對父母說:“呵呵,包糉子小意思了啦。”其實我更本都不會做只是吹一下牛。誰是母親反倒一句:“那我今天要看一看大廚的手藝了。”我有點不知所措了。可是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多少匹馬都難追。我連忙點頭,還悄悄地哼了一下。我將紅豆放在糯米里面攪。然後就將糯米捏成一團放在糉葉裏,結果米沒有那凝固全都灑在了地上。母親哈哈大笑說:“我的傻兒子,你的糯米沒有放在水裏面泡呀。”我羞澀的笑着。將糯米洗了一遍,再做一次果然凝固了。我驕傲的笑着。然後將棕葉緊緊的包住糯米,在用繩子在糉葉的周圍捆上。就這樣我包好了一個糉子。雖然這是一個沒有味道的糉子但是我懂得了做糉子的技巧。後來我又做了許多的糉子,分爲兩類。一類是有肉鹹的糉子。一類是有紅豆甜的糉子。我將他們放在電磁爐裏面蒸。過了一會就煮熟了。

我和家人吃完了好吃可口的糉子。就跟着父親和母親去看划龍舟。我們到了目的地,看起了精彩的划龍舟。我在聚精會神的看着划龍舟。只見“書呆子”父親正在朗誦者屈原那偉大的詩人的著名詩《離騷》。我便也湊了一下熱鬧和父親一起朗誦。......

這真是一次過的最好的端午節呀!明年的端午節會更好!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7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羅江邊徘徊,他仰望蒼天,對當時社會的腐敗十分不滿,他憤怒、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悲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來扞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包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着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鄰右里一樣,媽媽便去菜場買包糉子的材料:糯米、糉葉、紅棗……媽媽先把糯米泡好,把糉葉和紅棗洗淨,洗好後,再把紅棗切碎,用調料把紅棗與糯米拌在一塊兒,過了一小時,媽媽開始包糉子了,她先把糉葉折成一個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糉葉裏,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最後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

開始煮糉子了,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像一個個小鴨子,在水中快樂的游泳。大約一小時後,滿屋飄香,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用嘴吹吹,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糉葉,哇!露出泛黃的米粒,咬一口,滿嘴都充滿着糉葉的清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大棗餡兒。糯米的清香與大棗的香甜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

在這糉葉飄香的節日裏,我深深感受到炎黃子孫對屈原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立志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