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讀後感800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行漫記》讀後感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行漫記》讀後感800字

很早就在歷史課本上聽說過《西行漫記》這本書,但是好幾年過去了,對於它也只是僅僅停留在聽說的階段。進期利用這次活動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流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著作,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尤其是對中國革命的理解,對中國共產黨員的認識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在《西行漫記》中,除了共產黨領袖的故事,作者還特地描寫了許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從斯諾火車上偶遇的老者,到飛奪瀘定橋的敢死隊隊員,還有穿得破破爛爛、頭上拖着辮子的農民,這些普通人的羣像組成了紅區真實鮮活的生活畫卷。

對於不瞭解紅區的人來說,普通人在紅區的生活狀態,更能真實反映紅區的狀況,也更爲可信。同時通過對這些小人物生存狀況的描繪,作者在開篇提出的問題也一一得到了解答。對斯諾而言,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反映主題,只是西方記者慣用的新聞表現手法。但他筆下普通人的羣像和生活狀態,卻在無意之中爲後來的史學家們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一個社會史學的視角。

在斯諾筆下的那些小人物,看似不加揀析全部寫出,但從他們的身上,卻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精神狀態,折射出當時思想、道德趨向的光芒。這些人可能彼此互不熟識,只是憑藉當時共同的社會舞臺才得以彼此聯繫。但通過對他們羣體經驗的描述,卻可以清晰展現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如何由顯入微地悄然推動着歷史前進的腳步。

與此同時,對於那些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他們的言語和行爲,他們的思想,也籍由這些小人物的'環繞,獲得了更加人性的衡量尺度。如此的敘述形態,恰好在某種角度上符合了歷史的要求。它的意義,在於和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相互滲透、相互參照,爲歷史研究提供了多維度、多方位的視角。

與同時期其他的同類作品比較,斯諾的《西行漫記》是第一本打破國民黨新聞的封鎖,向世界報導中國革命真相的書。美國新聞記者白修德說:“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正是這種唯一性和特殊性,使得《西行漫記》的成功在必然性之外,還蒙上了一層偶然性的神祕色彩。與此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昔日的歷史與今日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