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那山那水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那山那水作文

那山那水作文1

你要不要去我老家看看,那是一個山村水秀的小山村。

同事阿峯經常對我說,要我有時間去他老家看看。阿峯是廣西人,我們相識在八年以前,我們從當初陌生人到現在無話不說的好兄弟。八年的共事,讓我們彼此牢記這份難得的情誼。這幾年裏,我和阿峯都很少回家,他經常會拿出在老家拍的一些照片給我看。

去年夏天,阿峯告訴我,他爸爸的生日,他要回去一趟,問我有沒有時間和他一起回去。以前他的多次邀請總是無法成行。這次,我決定和阿峯迴去,給他爸爸慶生。

經過8個小時的長途汽車顛簸,我和阿峯來到了廣西桂林市龍勝縣龍脊鎮。這是一個被羣山環抱的鄉鎮。一條狹窄的水泥公路在崇山峻嶺中蜿蜒延伸。遠遠望去,山頂上雲霧繚繞,山上樹木鬱鬱蔥蔥。偶爾傳來鳥鳴聲和蛙鳴。

車沿着河邊緩緩前行,在河邊已過古塔邊停了下來,阿峯告訴我,這是他們當地文化的象徵,這座古塔是祖輩們遺留下來,距今已有好幾百年曆史了。我仰頭一望,塔約有100米高,全是青磚砌成,分爲12層。站在塔前,可以聽到河水潺潺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奔放。來到河邊,看到河水清澈見底,一羣羣小魚在自由的遨遊。好一副觀塔聽水賞魚圖。

車繼續前行,從山腳上到山頂,又下到半山中,翻過幾座大山後,聽到幾聲犬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少數民族的吊腳樓。這才知道原來大山深處還有這麼美麗的人家。熱情好客的主人迎出門來,用壯族人的獨特迎客方式迎接我的到來。

在晚餐中,阿峯告訴我他們的民俗,客人去了,他們會特意把肉切成很大一塊,蒸熟了再端桌來,這就是蒸籠肉。喝酒是自家釀的米酒。用的是盛菜的碗來喝。所有的家族成員都會敬客人的酒。邊喝酒邊猜拳。熱情的主人無微不至的招待我,讓我不知所措。

在阿峯的家裏住了3天,讓我見到了最美的江南田園風光,他們那裏的稻田,最小的一個人通過,最大的也不足一畝,稻田裏碧綠的禾苗在微風吹拂下,一道一道的綠色波浪劃過。在山腳下,擡頭往上看,只看到田坎,半山腰,彷彿置身綠色的海洋,登上山頂來觀看梯田,看到時千層碧波疊在一起,層層都透出禾苗爭相爭鳴的氣息。不同的角度觀看有不同風景呈現在你的面前。

阿峯告訴我,他們這裏的梯田是由政府統一管理,每年到了金秋十月,稻穀成熟的季節,金黃的稻穀飄香,沉甸甸的稻穗惹人醉,雖然這裏的四季有不同的風景,但是最佳賞景還是國慶節前後,稻穀要收割的那半個月。

臨別時,阿峯的爸爸拉着我的手說:“我們這是大山裏的人,沒見過世面,招待不好,下次再來玩。”熱情好客的主人和家裏那隻懂事的黃狗送了我們一程又一程。我和他們依依惜別。我心情沉重的說:“叔叔阿姨,其實我也大山裏的農村人,我家在八十里南山腳下,也歡迎你能和阿峯去我家裏玩,我在那裏等着你們的到來,我帶你們去欣賞中國第一牧場,南方的呼倫貝爾,湖南南山國家公園。”

那山那水作文2

綠水潺潺,青山環繞。鳥兒在剛出新芽的樹枝上啼叫着,瓦縫參差之間,偶爾升起幾縷淡淡的輕煙,太陽慢慢掀起它的輕紗,人們便又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嘿,張三你這苗長得不錯啊。”“李四,你的瓜個頭挺大的啊”看看自己辛苦的勞動有了收穫,哪個人會不高興呢?地就像村民們的孩子,被農民們辛苦的哺育着,然後再去回報人們。到了這秋天,村裏便熱鬧了起來。“來吃吃我家的玉米,賊甜了。”“哎呀,拿兩個蘋果回家吃,這果又大又甜。”孩子們一家一家的上門討吃的,村民們也毫不介意。於是這孩兒子們也就樂翻了天。“李姨,您家的果子真甜,不愧是李姨您種的。”“江嬸,這瓜真香。”就這樣秋天在孩子們的品嚐中過去了。它的味道很甜,很甜。

一場鵝毛般的的大雪,讓秋天過渡到了寒冬。這時候放學早,孩子們便放學後跟着大人們去山上拾柴火,“哎,這木頭儘量撿結實的啊!回去說不定,還能做個小板凳呢。”撿完了木頭。也該回家吃飯了,孩子們的肚子早都咕咕叫了。一碗稀稀紅薯粥,不到兩三口就喝完了,這身子也給暖和了。吃完飯這村裏可便成了孩子們的天下。“敢拿雪球扔我?看我的無敵大雪球。”不一會,這臉上,身上都粘滿了雪,回到家後,免不了又是一頓父母的嘮叨,但哪個孩子放在心上呢,過個兩天,又是一身雪的回到家中……

冰雪消融,河水又發出了叮咚的響聲,萬物又重新恢復了生機,村裏的娃們也忙了起來。“接着瓦啊,給它翻翻新。”“注意那棵樹,看看它怎麼樣了。”一羣小頑童們在山野之間尋找着屬於自己的快樂。一會騎騎牛,一會看誰跑得快,一會又去河裏撈兩條魚,彷彿這無憂的生活永遠沒有邊際,這裏屬於孩子們,孩子們也屬於這裏。

嫩葉漸漸的長大,樹葉也漸漸茂盛,讓人知道夏天不遠了。“西瓜真甜,李伯伯。”每到這個時候,西瓜便成了孩子們解熱的必須物資了。把西瓜慢慢的放入深深的水井之中,再過上一夜,這西瓜便是像在冰塊裏放過一般,吃起來十分涼爽。當然池塘也成爲了孩子們的嬉戲之處。一會來個蛙泳比賽,一會來個水底憋氣比賽,好不熱鬧。至到晚上孩子們才肯陸陸續續的從河塘裏離開。吃過晚飯後,大人們通常拿個蒲扇,在大樹下給孩子們講老一輩給他們講的有趣故事,一直能講到很晚,但孩子們卻沒有絲毫的倦意。

那山,那水,那村在孩子們的心裏。不管現在他們漂泊多遠,在晴朗的夜空下,擡頭看看那星空,在被大樓分割成一塊一塊的星空裏,還是能找到與家鄉天空一模一樣的星星。

湖北十堰張灣區鄖陽中學高一:江宇

那山那水作文3

處在喧鬧的城鎮,看着街上人來人往的身影,匆匆忙忙的腳步聲在你耳邊穿過;當你來到一片寂靜的環境,環顧着四周的景色,漸漸地,一顆起伏不停的心變得任由外界如何打擾,都不會輕易掀起一陣漣漪,心中沒有絲毫雜念。給自己一份安靜,去享受太自然給我們的饋贈。

每年春節過後,我們都要回老家進行一次掃墓。今年也不例外,根據天氣情況來看,大家就決定年初五那天回老家掃墓。把那些祭祀要用的物品都準備齊全,我們便踏上了回鄉之路。

坐在車上,聆聽着優美的音樂,嘴裏哼着小調。欣賞着車窗外那些美麗的景色。往遠處看,那一座座巍然聳立的山峯是墨綠色的,那一點綠色便是樹木爲純黑色的山峯增添的色彩。把視線拉近一點,進入你眼球的是一棵棵樹木,從你眼前掠過,形成一片奇特的綠色景觀。或許是因爲我有心欣賞路上的風景,不願錯過一絲美好,便覺得這次的車程不像以往那麼遠。當我們到達目的地時,我將視線轉移到前方。腦海中不由地浮現出四個字:那山那水。

在爬山的過程中,沒有了以往的那種膽怯,而是會帶着一種努力攀登的勇氣。當我站在海拔三百米的山峯向四周望去時,有一種感覺浮上心頭:一覽衆山小。那時的自己多麼想吶喊一句,以此來釋放束縛在自己心裏的那種壓抑感。每天生活在喧鬧的環境裏,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會有競爭和攀比。這難免會矇蔽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一點純真。我不想這樣,那就只能在一個適當的環境裏,釋放自己的內心。讓大自然的美,解除枷鎖,打開我的內心世界。然而,當自己真正站在這高大巍峨的山上時,就彷彿自己進入到了一片靈魂淨地。這也許就是山的魅力所在。

在平坦的山路上行走時,俯首望去,我們發現了山泉水。那水有一部分在水田裏靜靜地躺着,在暖陽的照耀下,像一面鏡子,映襯着山峯的雄偉壯觀。另一部分則泠泠作響,歡快地流淌着。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偶爾還能聽見鳥鳴聲,像是在你的頭頂上盤旋鳴唱。在路上,能看見一些曾經用磚頭做的房屋早已變成一堆廢墟,或者還殘留着一點痕跡的牆壁,這些都是歷史的記憶。而如今大都可以看見裝修得很漂亮的房屋,外表用一塊塊美麗的瓷磚砌上,房屋的外邊用籬笆圍上,種一些蔬菜瓜果,頗有一番農家樂的味道。如此大的變化,不正代表着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了嗎?一些年紀較大的爺爺奶奶會坐在一起聊聊家常,這也讓我感受到了農村人們淳樸的風土人情。

冬末已至,春天還會遠嗎?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我看見了很多桃樹。那些桃樹早已開滿了鮮豔、嬌嫩的花,一陣微風拂面,桃花紛飛。正所謂,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上的美景都會出現在你眼前。多情的我怎能辜負了這一美景,按下快門,讓桃花隨風飄零的畫面定格在我的.相機屏幕上。我要留住美好。

家鄉的那山那水,足以讓我流連忘返。走進鄉村,就像是走進了一片靈魂淨地。

那山那水作文4

我的家鄉是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地處燕山山系西端的黃羊山界,在宣化、懷來之間,涿鹿之北,緊鄰北京,地理位置優越。這幾年,我的家鄉變化很大,我由衷地熱愛她。

那山,景觀俊秀,偉岸挺拔,孤峯獨秀。這裏說的山就是我們這的雞鳴山,是一座雄偉的山,神奇的山,富有靈性的山。它海拔1128.9米,佔地17.5平方公里。由於它氣勢壯觀,歷史悠久,景色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爲塞外小泰山。雞鳴山自古即爲名山,北魏文成帝、唐太宗、遼聖宗、元順帝、明英宗等歷代帝王都先後登臨雞鳴山,觀賞北國風光。

雞鳴山山勢突兀,草木繁茂,孤峯插雲,秀麗壯觀。經過近年的改造建設,已經成爲國家4A級景區,道路依山而上,半山建有2個停車場。從山門沿碎石鋪成的“之”字形小路盤旋而上,依次可觀賞到龍骨巖、五指峯、駱駝巖、壽龜峯、硃砂洞、鎖路門、避風橋、東頂觀日臺等幾十個景點,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

李寒陽在第八屆讀書節獲得“好書推薦”手抄報評比一等獎。李寒陽供圖

那水,沿城環繞,清澈溢彩,賞心悅目。水,就是城東和城西的東河、戴家營河。爸爸給我講,在七八十年代,因爲十年九旱,河道已經衰頹成乾涸的沙河,甚至有沿河的村民往河道倒垃圾。如逢雨水多時,大雨滂沱,洪水就像脫繮的野馬,到處衝撞,沖毀道路,淹沒農田。

隨着國家對環境治理的加強,我們這座山城的兩條“假河”也換了新裝。河道兩旁,花圃和草木給河道鑲上了多彩的花邊,漢白玉的欄杆整潔無瑕,清澈的水在河道緩緩流動。如果週末的晚上,出來遛彎,就可以看到我最喜歡的水幕電影。

那人,傳承勤勞,憧憬美好,富有創新。爺爺十六歲,就掙一個成年人的“工分”了,只能解決溫飽,只有年底才能分到二斤牛肉,那時豬肉也很少。爸爸上高中,要步行30多裏的山路,到城裏坐火車,坐半個小時的火車,下車再走10裏的土路到學校。這裏說的人,就是現在的山城人。暑假裏,我在老家住了幾天,發現大家的觀念變了,思想活了,生活的質量高了。

叔伯們不再埋在黃土裏靠天吃飯,他們有的搭建起大棚種上了錯季蔬菜,有的憑手藝在城裏搞裝修,有的自己開了修理加工廠。再看看,農村的房子一排排都是整齊的磚瓦房,引入了自來水,開通了有線電視和寬帶網絡,用上了洗衣機、電冰箱、煤氣竈等,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我的家鄉變了樣,這是我國千百萬山區城鎮的一個縮影。那山那水那人,再不是舊模樣。我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長大後更好地建設我的家鄉,建設我的祖國,讓她更加美麗。

教師點評:小作者結合祖父、父親和自己這三代的事實,從山、水、人等三個角度寫了家鄉的變化,語言樸素,貼近生活,體現了對生活的細心觀察,滲透出作者濃濃的家鄉情、愛國情。文章真摯感人,結尾昇華主題,決心好好學習將來建設好家鄉,建設好祖國,表達了對祖國深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