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描寫景物作文

景物描寫在記敘文中有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理、展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等作用。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寫起景物來卻往往東拉西扯,缺少感情,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能充分發揮景物描寫在記敘文中的作用。爲了更好地傳情達意,我們可以根據情況採取適當的手法爲景物描寫服務,依託色彩鮮明的“景物描寫”抒發情感,力爭做到辭爲情動、情景交融。

怎樣寫好描寫景物作文

一、意象生情。

意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借意象抒情可使抒情有所憑藉,情感富有詩情畫意。比如我們熟悉的《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莽莽,風吹草低見牛羊。”通過雄渾壯闊、生機無限的意境,表現了壯美的草原風光,體現了作者熱愛家鄉的自豪感情。再如一篇滿分作文:“梨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都說落盡梨花春又了,可因爲父親的誠信,我卻說零落的梨花,飛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這個老農民品質的光澤,即使零落成泥,碾作灰塵,它也香如故!念情悠悠,我的一地梨花。”這篇文章是寫父親因梨壞騙人而失去了誠信,又因還回所騙取的錢而找回了誠信,故事雖簡單,但卻因爲一地梨花的描寫卻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地梨花”既營造了詩的意境,又與父親的形象融爲一體.成爲一種人格美的象徵。

二、點染生情。

“點染”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語文課本中“點染”句有很多,如:《琵琶行》中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揚州慢》中的“廿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項脊軒志》中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等,因其巧妙點染,情真意切,因而感染力極強。試想,如果學生能在中考作文中寫出一兩句“點染”句來,一定會以強烈的情感穿透力,使閱卷老師精神爲之一振,激起其打高分的慾望。一位同學的母親去世了,他寫了一篇《母親》作紀念。文中他寫母親下葬後的那個傍晚,他欲哭無淚,感情無以抒發,遂以景代之:“傍晚時分,一輪清冷的月亮掛在有風的天空。”一位同學暑假回農村老家探親,目睹了換親的封建陋俗,寫了一篇《探親》的作文。在文章結尾,小作者妙用了“點染”:“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時山村好靜,走過童年的小樹,我不禁回首:山村霧茫茫,人們還沒有從夢中醒來呢。”這樣的結尾既點明主旨,又餘音嫋嫋,語言富有意蘊,耐人尋味。

三、以景襯情。

這種技法不以描寫的景物作爲文章表現的主體,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來表現作者的內心感情,也叫寓情於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兩處景物描寫都是以海面的景象來表現人們當時的心情。當家境拮据的于勒一家出發前往哲爾賽島旅行時,輪船是“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輕快明麗的景象襯托出全家人興奮快樂的心情。而在一家人發現于勒是一個窮水手後,一家人卻望見“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面鑽出來”,陰影是什麼,從小說的'角度而言是哲爾賽島,但更是一家人內心的陰影啊!于勒還會回來吃咱們的嗎?早先的一千種計劃泡湯了,姐姐的婚事是否也會變卦呢?種種愁緒不就是陰影嗎!此時的景物描寫就是以陰鬱厚重的壓抑之景襯托出人們的失望沮喪甚至是擔心之情,屬於典型的心景襯情。

四、情景交融。

作者在文中既抒情,也寫景,從而使情景渾然一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既有充滿詩意的令人神往的景色描寫,如悠悠的彩雲、柔美的金柳、迷人的波光、軟泥上的青荇、清澈的泉水、五彩的彩虹、斑斕的星輝、悄悄的笙蕭、善解人意的夏蟲……也有直抒胸臆的情感傾訴:“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滿載一船星輝,在星光斑斕裏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蕭”,情景交融,渾然天成。再如作文片段:“我走上這座小橋,心情是那麼愉快。橋下,水底的魚兒清新地遊動;頭上,歡樂的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微風吹來,鏡子般的水面蕩起輕輕的波紋,倒映着河面上的橋影,隨着波紋輕輕地顫動,真像弧形的五線譜。我禁不住內心的喜悅,真想高歌一曲,又怕驚飛了樹枝上的鳥兒。我也真想跳一段優美的舞蹈,又怕嚇跑了橋下的魚兒。”小作者在文中描寫了水底的魚兒、頭上的鳥兒和河面上的橋影三種景物,每一種景物的描寫中都浸染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要不,魚兒怎會清閒,鳥兒怎麼會自由自在,橋影怎麼就成了五線譜了呢!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景物描寫之中,使景物有了情感,有了韻味。最後兩句直接抒情也是和景物融成了一體,引起了讀者深深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