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遐想作文4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日遐想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日遐想作文4篇

春日遐想作文 篇1

春日啊,你隨着梅花而來,俏麗孤傲帶來了山花爛漫;春日啊,你伴着冬雪而來,嚴寒寂寞迎來了春暖花開;春日啊,你向着溪流而來,讓冰雪融化的聲音送走了憂涼的寒冬,悄悄地步入了我們的心田。

幻想着你那俏麗純潔的容顏,忘記了時間,遺忘了一切,熟不知你已悄悄步入了我的心尖。你的秀髮帶着柳樹的舒暢,你指尖點過的地方,留下了迎春花的清香,你纖弱的身姿,顯現了燕子的靈巧。春日啊,你可知曉,你已悄悄步入了我的心間,帶着春天應有的一切,理直氣壯地霸佔了我的心房。漸漸的,你告訴我陽光的溫暖,那麼柔和貼近肌膚,牽着我的手走向了快樂,帶着我仰望湛藍的天空,在鳥語花香中感受春天。

憶起兒時的春天,閒來無事,便去爬山,身體被正午的陽光包圍,愜意、自在。歷經了慢慢長冬的世界又開始鮮活起來,在溫暖的陽光下盡情地伸了個懶腰。站在山腳,卻仍有微風習習吹來,帶着春的氣味,帶着生機,帶着新一年的憧憬,帶着……

現在讓我開啓新一番的輪迴,執手光陰的歲月,揮手作別昨夜的寒冬,給冬眠的心插上翅膀,去與春天約會。從每一個細節感受春天,期待春天!讓春日的一切,伴隨着我新的旅程。

春日啊!你悄悄步入了我的鄉間!讓我去幻想、去憧憬、去遐想你的美好!

春日遐想作文 篇2

初春,羞答答的,一點也不張揚,不曾會有誰刻意地去注意她。她宛如一位淡妝的女子,只是默默地,爲大自然增添另一種姿態,另一種韻味,另一種風情。

微風中已有了一絲暖意,輕盈的風箏開始在空中忽飛忽落;慵懶的桃花獲取了勇氣,綻開粉色的笑臉,朵朵小巧精緻,瓣瓣晶瑩剔透;路旁、山腳下,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黃小花閃過,是迎春花充滿激情地開了……

雨後的空氣,無比清新,擺脫了往日神祕的面紗,與我們之間增添了一份親近。經歷了寒冬的洗禮,柳樹終於耐不住寂寞了,抽出了柔嫩的枝條,和着風舞動起來。

乍一看,草地上還是渾黃一片,而當你靠近它們時,會發現一個個細細的、小小的新生命——是哪位大師用一個漫長的冬天,在荒蕪的毫無生氣的黃色中,費了多少心思,用多麼細緻的柔情,點綴了細細碎碎的孕育生機的綠色。印證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事實,詮釋了生命力的頑強。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草兒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大自然的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這樣的循環、更替之中,從容不迫地裝點着無窮無盡的春夏秋冬。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不禁羨慕起來,它們可以不緊不慢地把握自主的節奏,而我們的人生卻如白駒過隙,不容許奢侈地揮霍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的特殊性,要我們在年少的時候爲人生作好各種鋪墊,而任何人都沒有機會複製青春的第二季啊。

一年之計在於春!燕子忙着築巢,它們銜來樹枝,譜寫出一曲曲辛勤的讚歌;農民開始在田裏勤耕不輟,趁着晴天播下希望的種子;而我,也該收起假期裏懶散的心情,徜徉在書的錦繡中,編織五彩繽紛的夢。

春日遐想作文 篇3

用“春”字組詞,你便能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記否:“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記否:“吾不能以春風風人……”聽一曲千古的《春江花月夜》,閱一篇千秋《左氏春秋傳》,憶一句流芳千古的“報得三春暉”……

說到“春華秋實”,又會想到“春秋戰國”,這春和秋總被人掛嘴邊,怎麼就不說“夏冬”呢?

自思量,古人喜略稱,比如,延頸企踵,偏作“延企”,這春夏秋冬,便也取“春秋”二字了。

就跟“東西”一樣,這東西南北,倒有另用;買東西,說是買物件,到處跑,得跑遍四方買纔好,故作“東西”。又,唐長安,只有“東市”和“西市”,可見與花木蘭當年四處覓覽方便多了。遂稱買東西。[據《咬文嚼字》載]

再一想,古人研究“和”與“平衡”,而不求“極”。怕是夏和冬爲炎與寒,而春和秋爲溫與涼,無過之之故。

第三,對“春”的偏愛與自然天性有關——誰人不愛生機勃發之景而獨鍾於淒涼荒蕪之地?所以,人們總是要惜春的。話說幾天前小花園的玉蘭花瓣落了不少,可惜啊!玉質粉嫩的花瓣,整片整片爭相掉落,看着驚心動魄!

不想春秋了,我來看看另一個詞,青春。青,能指綠色,還能指藍色、黑色。這裏取綠色之意。青,還能指未成熟的莊稼,再加上“春”,有活力之意。這一看,“青春”的本意便生動起來了。看看,這個詞多妙!

春,一個神奇的字!

春日遐想作文 篇4

踩着單車劃開暖洋洋的東風,這就是最美的`春天。

這樣的時節,對於眼睛和鼻子,是無比奢侈的。各色大小的花兒,混合着複雜而又歸於一統的香氣,瀰漫在視覺和味覺之巔,讓人癡迷。而另一方面,似乎盼春和傷春佔據了太多的與春相染,反而忘卻春的本真。

我也總會幻想着另一樣的生活,如同茶園裏採茶的那些茶農,於我而言,那是怎樣的一種難以言表的美好。一層層的綠意跌宕,完全的融入山陵,感受大自然的恩賜。尤其是高海拔的茶園,山間還縈繞着仙道般飄渺的雲霧。披上晨起的春陽,看着挺立的茶尖嫩芽,在嫺熟的手勢下,收穫進竹筐。我想,指尖與茶尖那極短暫的接觸,觸碰到的是怎樣的新鮮。

然而,皖南茶園的同學,講述的採茶,卻沒有一絲與文藝有染的情節。

春茶的價格,是最好的,尤其是“明前茶,貴如金”。因爲歷經了漫長冬季的蘊藏,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較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集天地之精華,此時的芽質非常好。此外,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較低,此時的茶葉口感香而味醇,是一年中的絕佳。所以,清明節前必是大忙的。

當然,這樣的忙碌,要一直到初夏。每隔三兩天巡摘一次。我原本以爲,最辛苦的是採茶,要一直那麼站着,雙手還要不停地採摘。一天下來,腰痠背痛手抽筋,自然不在話下。而同學說,採茶只是第一步。真正辛苦的是後幾步精緻的技術活。

上午採,下午制;下午採,當晚制。這是茶葉保質保鮮的必然要求。而製茶一般需要走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所謂殺青,俗稱炒茶。是將採回的茶葉攤鋪在圓形竹簸箕裏,散去部分水分後,再用直徑大桶鍋翻炒。鮮葉下鍋後,以聽到類似炒芝麻聲響爲標誌,即表示溫度適中。再經歷翻炒、揚、撒、撈等手法。一直到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方可。

第二道是揉捻,這個過程相對簡單些。是在殺青起鍋後,及時散去茶葉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捲曲成條即可。揉捻要求速度慢,壓力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色澤綠潤。

最後一步是烘焙,也是最爲精緻和繁瑣的一步。它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隻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溫先高後低,第一隻烘籠的烘頂溫度要求達90度以上,以後三隻溫度依次遞減10度即可。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

初烘結束後,茶葉需放在簸箕中攤涼半小時左右,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佈均勻。待初烘葉有約10烘時,併爲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需60度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幹。揀剔去雜後,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包裝,封口貯存。

這樣,我似乎就能理解,辛苦一天採回的嫩芽,經過製作,就只是那麼一點點的,會不會有種別樣的辛酸。

同學感到辛酸的,更是這樣傳統而純正的家庭手工製作,已經越來越慘淡,大的茶園不斷的在兼併私人小茶園,年輕人都渴望大城市的霓虹燈華,堅守的傳統老茶農拿什麼來抵禦市場化的大潮和時間車輪的碾壓。

留在杯中綻放的春天,是特有的中國智慧。我若遐想,守一壠茶樹,換四季香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