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長城的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紹長城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介紹長城的作文

介紹長城的作文1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爲中國的象徵。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爲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爲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爲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形成長度爲2592.2千米。

長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着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爲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爲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爲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爲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xx年06月25日,長城作爲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介紹長城的作文2

長城,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是一條長長的“青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長度爲8851.8千米。而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達21196.18千米。

站在長城上,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古時候又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怎麼把這些條石運到這陡峭的山嶺呢?傳說,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條石,工匠們在黑山鑿好條石後,人擡不起,馬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眼看隆冬季節就要來臨,這可怎麼辦?忽然,山頂響起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上面有幾行字,工匠們恍然大悟。待到冬季之時,工匠們從山上往關城修了一條冰道之路。他們利用冰道運石,順利地把條石運到嘉峪關城下,再憑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雙手,把這些條石一步一步地擡上去。哇,我國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與智慧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蹟。

長城,不僅是世界奇蹟,而且,它一年四季又那麼迷人,吸引着無數的中外遊客前來參觀。

最吸引我的是冬天的長城。

冬天的長城是純白的。

清晨,天空中飄落下純白的雪花。那雪花像小精靈似的,急促而又靈巧地落到長城的臺階上、城牆上……

雪越下越大。雪花如鵝毛般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長城上的積雪越來越多,越積越厚。慢慢地,慢慢地,那青灰色的磚塊漸漸消失。長城如同鋪了一層厚厚的白毛毯。那“青龍”已變成了“白龍”。

雪天的長城萬籟俱寂,只聽得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漸漸地,漸漸地,空中的雪花小了下去,宛若柳絮一般,輕輕地,柔柔地落在長城上。

一會兒,雪,停了。一切又恢復了平靜。長城旁的大樹,裹上一身銀裝,大山裹着白大衣。啊,好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

站在白毛毯鋪成的`臺階上,眼裏看到的是白色的毛毯,腳下踩的是白色的毛毯。你被裹在一片純白的光輝中,給這白色的光輝網牢了。

那一片迷人的白色,簡直把你融進一個神奇的冰雪世界裏,使你忍不住張開雙臂,捧起這美麗的雪……

介紹長城的作文3

中國有許多長城,比如,八達嶺長城、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古北口長城。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八達嶺長城,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全長約有6700公里。它的修建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修建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的長度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建一個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週。

暑假裏,媽媽就帶我去了一趟八達嶺長城。一到了長城下,我就拉着媽媽往城樓上跑,從城樓上往遠處看,長城蜿蜒在山脊之上,像是一條巨龍。它就像有生命一樣,正在奔騰着,雄偉而又瀟灑,莊嚴而又矯健。遠望長城內外,林木聳翠、紫煙籠罩。

媽媽見我看得那麼入迷,就告訴我說:“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建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爲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軍,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家也因爲相同的目的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稱爲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看到的主要是明朝建造的長城。”

“秦始皇爲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建造起了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古代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這條長城。 到了明代,爲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有間斷過長城的修建,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東到遼東,全長6350公里的圍牆。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

不知不覺地,天色已晚。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建築物,要想修成有多難啊!況且還是在古代,能建成,是一個奇蹟,但這也表示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使外國人不敢小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