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長城作文五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介紹長城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介紹長城作文五篇

介紹長城作文 篇1

去年夏天,媽媽帶我去北京旅遊,我終於如願以償的蹬上了雄偉的長城。“長城”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它是我們中國人民的驕傲。

在一個清新的早晨,舅舅還專門找了一輛“寶馬”車送我們去長城,“寶馬”車坐着可舒服了,車子在郊外的公路上飛馳着。不一會,車子來到了長城腳下,長城的風景真是迷人啊!到處都是一座座綿綿不斷的山脈。

我們買票進去後,走了一小段路就來到了一個烽火臺,那裏面非常涼爽。走出烽火臺,就是一個一個的大臺階,每一個臺階的距離大概有10釐米,每上一步都很難,越往上爬臺階就越高,遠遠望去就像一條永遠也走不完路。

我們一邊上一邊欣賞兩邊的風景,終於蹬上了最高處。站在高處遠遠望去,長城就像一條沉睡的巨龍躺在那裏休息。我撫摸着長城的城牆,想起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在沒有任何現代工具的幫助下,竟然建成了這雄偉的長城。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給我們留下了這珍貴無比的文化遺產。

這次長城之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也讓我大開了眼界。

我愛北京!我愛長城!

介紹長城作文 篇2

當大地還沉浸在美夢之中,當山巒還籠罩着一片蒼茫,這時的天邊剛露出一點點的魚肚白,小半個太陽立在天邊,用它的光芒染紅了天際。隱約中,我看到一條銀灰色的巨龍臥在峯巒疊起的山頂,它雄偉壯闊,昂首東望,眼睛看着前方,像在等待自己的親人。

太陽慢慢升起,光線照得巨龍越來越清晰。“哇!長城——”隨着無人機的鏡頭,我俯瞰大地,陡峭的山峯上披着一件綠衣裳,顯得更加威風,遠遠望去,長城像一條銀色的絲帶,柔軟地飄浮在這綠色的海洋裏。

我向前走去,長城也向我走來,漸漸的,我們隔得越來越近,直到我的雙腳踏到它堅實的臺階上。長城四周的牆上佈滿了青苔,有些青苔融合在一起,給長城披上了一件綠衣。

我繼續向前走去,前方不遠處有一大塊凹凸不平的土臺,土臺的四周是殘缺的城牆,看來這是一處倒下來的長城。我在想,它是怎麼倒的?難道是孟姜女哭倒的?

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叫孟姜女的姑娘和一個叫範喜良的小夥子結婚了。有一天,孟姜女和範喜良吃飯的時候,從外面衝進來一隊官兵,領頭的說要帶範喜良去修築長城。孟姜女沒有辦法,只好同意。範喜良走後,孟姜女天天盼望着他回來,但等了三年,也沒等回範喜良。於是,她決定去尋找丈夫。

孟姜女來到修長城的地方,問了許多人,終於從一個人口中得知,自己的丈夫已經死了。她聽了,“嗚嗚”大哭起來,把八百里長城哭倒了,才發現範喜良的屍體,她抱着丈夫的屍體來到秦始皇面前,要求安葬。秦始皇見孟姜女很漂亮,便說:“可以呀,不過事成之後,你得留下。”

孟姜女假裝說:“好吧。”

埋葬完丈夫,孟姜女便奔向大海,跳了進去……

看着眼前的土臺,摸着厚厚的青磚,我彷彿看見了孟姜女和範喜良的身影,他們的身影給長城塗上了一種不一樣的色彩,讓長城看起來像是一條雄偉的長龍,想起來是一首悽婉悲壯的歌。

介紹長城作文 篇3

記得在九月份的時候,爸爸說帶我到北京爬八達嶺長城,我聽了興奮不已。

沿着陡峭的山路,我們來到長城腳下。擡頭望去,長城是多麼雄偉、壯麗!就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上,連綿不斷,此起彼伏,江山如此多嬌!

長城是用磚頭一塊塊堆砌而成,古代沒有現代工具,人們不知費了多少心血才建成的!我真欽佩

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亟不可待的我特別想趕快爬上長城,於是我邁開雙腳,走在最前面。

爬長城好累啊!還沒爬到一半,我就叫苦連天

了,如果爬到最上面那還不把我累壞了啊?我一想到這兒就害怕極了!爸爸象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怎麼不當好漢了?要不就是不敢爬了!”“哼!你真是從門縫裏看人——把人看扁了!”我奮力向上爬去,過了好久好久,終於來到了峯頂。這時我們倆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一陣風吹過,我頓時感到做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通過這件事我不但知道了要愛自己的祖國,還知道了幹什麼事都要勇往直前,從不退縮!不能被困難嚇到!

介紹長城作文 篇4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爲中國的象徵。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爲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爲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爲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形成長度爲2592.2千米。

長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着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爲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爲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爲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爲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xx年06月25日,長城作爲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長城的防禦工程體系

在冷兵器時代,長城防禦體系的軍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秦時,“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新書·過秦》)漢武帝時,“建塞徼、起亭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得用少安。”(《漢書·匈奴傳》)

“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爲塞”的趙武靈王正是以“變俗胡服,習騎射”而着稱於世的政治家(《史記·匈奴列傳》)。事實上,秦皇漢武,包括明初,無不是在主動出擊、軍事上取得壓倒優勢時修建長城的。這說明,修築長城既是一種積極防禦,又是積蓄力量、繼續進取的謀略。

修築長城,是針對西北邊地實情所採取的積極措施,是化被動爲主動,因爲對於北方的遊牧部落,“大興師徵之,則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誅也;師還則寇鈔又起;留卒戍守,則勞費不資,故惟有築長城以防之。”“然則長城之築,所以省戍役,防寇鈔,休兵而息民者也。”(呂思勉《中國民族史》第三章)

而且要強調的是,長城的防禦作用不是表現在一般人以爲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處在於——入侵者或許能集中力量偶爾攻破一兩個關口、闖入內地,但只要整段長城還駐守有強勁的軍隊,入侵者就始終面臨被阻擊、伏擊而無法回家的'危險;尤其是,長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個交通要道,遊牧民族的騎兵縱然破關而入,但只能對內地實施騷擾,而他們的後勤根本無法通過關口輸送進來,故而無法在內地立足、從而動搖中國的根基。癬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這是長城存在的根本意義。

長城的別名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朝各代在修築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時楚國用過。

塹、長塹、城塹、牆塹這幾種稱謂基本上相互通用,從戰國直到明代幾乎全都使用過。

塞、塞垣、塞圍在史書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況有兩種意義:一是表示關口要隘,二是表示長城。

長城塞、長城亭障、長城障塞這些稱謂在史書中很常見。

壕塹、界壕壕塹是長城建築的一種形式,而界壕則是金代長城的專用詞。

邊牆、邊垣將長城稱之爲“邊”,主要是明朝。中國古代,多將中原各地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地域稱之爲“邊地”,明代則將在這一地域修築的長城稱之爲“邊牆”或“邊垣”。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由黃海海濱一路延伸至亞洲內陸沙漠的龐大石造建築物,大約有1800年的歷史。城牆大約有25英尺高,12英尺厚,在中國的陸地上綿延將近1500英里長。萬里長城的建造目的是爲了增加北方蠻族南下劫掠後逃亡的困難度,藉此抑制他們的侵略。當然長城本身相當龐大,但是它的目的並不是要隔絕北方的侵略者,因爲要維護這樣一個防禦型建築的成本實在太過高昂了。

現爲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介紹長城作文 篇5

大家好,我今天帶大家去參觀中國偉大的遺產——長城。

我們從遠處看長城,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大山之間盤旋。登上長城,我們可以看到城牆上有許多小口子,那就是用來射箭的射口,凸起來的是垛子,士兵可以躲在哪裏對外面射箭。

秦始皇建長城用了,關於長城的建築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我來給你說一說吧:從前有一個叫範喜良的人,他有一個妻子叫孟姜女。一天,範喜良被秦始皇徵去建造長城了,冬天來了孟姜女給丈夫範喜良送寒衣的時候沒有看到丈夫,當他問別的民工時別的民工告訴她範喜良已經死了。孟姜女嚎啕大哭,哭倒了長城800多米。

接下來自由活動,不過要注意不要在城牆上亂塗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