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隨筆(通用10篇)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通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隨筆(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1

八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進入尾聲一學期的工作可以圓滿結束了。但是反思整個對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語文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

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教學沒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儘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抑制情緒。現用的語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語文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

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語文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特色,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語文,對學生終生有用的語文;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2

如何在一課時內把一篇較長較難的課文教出精彩,這是一個讓所有語文老師都感到棘手的問題。很多人採取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學生進行自由賞析,彷彿不讓學生自由賞析就不符合新課改精神一樣。但我以爲,教師引導下的選點賞析也許比自由賞析更適合這樣的課文。

對於較長較難的課文,自由賞析往往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提升和收穫。由於文章較長較難,學生賞析自己喜歡的句子時,往往會避開難句,來賞析較爲容易的句子,“這樣做付出的勞動成本顯然是最低的”

①。而且,很多情況下,“老師沒有任何針對其分析不足的質疑與追問,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待本教學環節完成,思維狀態還僅僅停留在自己分析的水平上”

②。如果教師引導點撥,課堂時間將會更加緊張。更重要的是,那些真正精彩的、有表現力的難句很可能被忽略過去。

學生在自由賞析的皆大歡喜之後,留下的是淺薄的收穫。王君老師第一次教《敬畏自然》時採取了自由賞析的方法,但教學很失敗,她後來說:“鑑於課文比較難,‘放羊式’教學並不適合學生。”

③可見,教有長度有難度的課文不適合採取自由賞析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自由賞析更符合新課改理念中的“選擇性”,雖然教師引導下的選點賞析有“教師牽着走”的嫌疑,但選點賞析畢竟有它的優勢。

相比之下,選點賞析能集中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益。所謂“選點賞析”,就是教師選定幾個語言點,引導學生集中賞析這個點。當課文長、課時緊時,選點賞析能集中學生的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益,誠如張金保老師說:“有意識地突出某一部分、某一類別、某一重點的教學內容,直接地、利索地將教學內容‘切’進課文的重點部分或關鍵部分……有助於學生快捷而深入地領會文章內容。”

④我們必須痛苦地承認,在當下,受課時所限,師生不能窮盡一篇長文所有的精彩,否則,學習《雷雨》這樣的課文,一星期的時間怎麼可能夠用?既然必須捨棄大量的內容,那我們爲什麼不集中火力去攻擊最有價值的地方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呢?童志斌老師教《雷雨》

⑤,大膽捨棄,只選了五個點——“洋火”“你們”“汗涔涔”“半晌”“支票”——來引導學生重點賞析,取得了極好的效果,並獲得了全國賽課第一名。

如何進行選點賞析呢?我認爲,所選的點必須少,所設計的教學層次必須細膩。如果眉毛鬍子一把抓,在短短一課時內反而給學生蜻蜓點水之感,不能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們選的語言點必須少而精,從而讓重點突出。而且,教學不是給學生灌輸一個結論,而是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所選的語言點少,才能讓學生從容不迫地體驗這樣一個過程,纔能有利於教師設計出層次細膩的教學過程。教師設計細膩的教學層次,目的在於降低難度,分解目標,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一步步引導學生賞析語言點,並最終形成鮮明而流暢的教學節奏。

⑥王君老師教《敬畏自然》這篇較長較難的課文,第二個教學方案只選了三處語言點進行品析,在品析“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時,引導學生分別用“反問句的語氣”“變爲肯定句”“變爲感嘆句”“用無奈的語氣”“用憤怒的語氣”“用恐懼的語氣”來誦讀,然後,讓學生仿寫詞句,“創造一個新句子來讀”……課堂上書聲琅琅,層次細膩,過程生動。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3

隨着社會的前進,科技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腦的普及﹑網絡的發展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我們可以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上網收集相關資料,閱讀相關的文章,課後推薦相關讀物,以增加對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瞭解,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觀、更形象地瞭解,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

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到字、詞的認識時,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板書在黑板上的間架結構筆畫筆順,組詞以及對字、詞認識和方法,最多是讓學生查查字典,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對它的瞭解。其實,當你走進現代教學媒體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語文資源的魄力無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課文《童年的發現》中有個詞“草履蟲”,學生在課前也進行了預習,知道“草履蟲”是原生動物,形狀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滯的淡水裏,吃細菌、水藻等,身體周圍有纖毛,是它的運動器官。在課堂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眼中的草履蟲。有的同學說得並非是草履蟲,有的同學說得卻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學卻又表述不清。望着這些基本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孩子,望着這些似懂非懂的學生,我充分利用現代化媒體教學,從自然這門學科中搜尋“草履蟲”,學生望着課件中在蠕動的草履蟲,不僅知道了“草履蟲”長得樣子,還知道了“草履蟲”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級的課文中,讓學生對字、詞的瞭解更加有意思,學生像欣賞動畫片一樣極爲興趣。如: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冊中《雪地裏的小畫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青蛙爲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學生印象中的“小畫家”是什麼樣?很抽象,可是多媒體一展示,學生樂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一幅幅畫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觀。

總之,語文教師可以從各個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現代教學媒體,創造性地開展各項語文活動,促進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的改變,努力使語文教學新鮮、活潑、豐富起來。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4

在深入學習和逐步推廣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我們初中語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多年,雖未有大作問世,但對教育教學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談一些拙見。與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課程理念無疑是我們現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遵循的一條法則。一股“綜合性學習”之風便也隨之而起,於是,我們開始引導學生研究歷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環保,創作美術作品……語文教師成了雜家,變得前所未有的“能幹”,語文課也變得前所未有的“異彩紛呈”。20世紀80年代,一些名師以“大語文”主張和實踐來自覺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使語文教學界逐漸趨向這樣的共識: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種語文學習,但是反過來做就完全錯誤了。語文學習從言語學習內容上來說從來就是綜合的。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言語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具體表現爲一方面越來越分化,另一方面越來越綜合。有些時候,我們懷疑課堂上、尤其公開課上的語文教師還是不是語文教師,上的還是不是語文課。你看,在課堂上要解決生態保護、物種繁衍;要研究建築與政治歷史的關係……尤其在仔細研讀“新課標”後,發現在整個新課標中,關於綜合性學習是耗筆墨最多的,於是纔有了凡公開課必以活動課,尤其是綜合活動課爲多,唯恐無從體現“新課標”之“新”;於是纔有了要求學生規劃一座大城市、畫出一套熊貓郵票的試題;於是纔有了利用多媒體技術令人眼花瞭亂的走馬觀花的“熱鬧”課堂。語文課前所未有的包羅萬象,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那麼語文課與其它課的分界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覺得不管選文有多豐富,學科間如何滲透,還是要重提“聽說讀寫的訓練”,“字詞句篇的學習”,這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語文課的靈魂!品酒師與飲酒者的差異就在於一個“品”字,語文課應是對語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領悟剖析,這是綜合性學習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結果只是無功而返。

一部新教材的誕生總是伴隨着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產生的。放眼望去各種新課程培訓班、各種新課程研究論文在肯定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對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學傳統幾乎全盤否定。那麼傳統的教學觀念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語邏修文”曾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面,現在新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明確指出“語法知識不作爲考試內容”,如果拋開理念意義上的國家教育目的不論,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我們就會發現基礎教育長期以來一直遵守着一個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以考的內容爲標準學爲考服務。那麼現在“新課標”的建議在實際教學中意味着什麼就不言而喻了。

《語言學與語文教育》指出:“英語語法逐步的強化,漢語語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學生用英語語法來分析漢語複雜語句,而不能用漢語語法來分析母語。”這種現象隨着“新課標”的實施還將更爲嚴重和惡化。目前由於中考不考因而教師也不教語法,學生便無從知道“短語”、“句子成份”、“句子主幹”、“複句類型”,這不但不能以語法思維習慣來感受母語,而且使英語語法教學也無法順利地貫通下去。其實一個學生如果不進行專門系統的語法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僅僅靠涵詠品味、整體感悟,那無論是對當前還是未來的學習絕對是不利的。

語感是對語言內容和形式的領悟,語句數量,內容無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從形式入手,教給學生語法知識,讓學生通過掌握語法規則、培養語法思維習慣去培養語感。此外,系統的語法知識還可以指導學生自覺地修正自己的書面用語,減少語病,不僅做到詞能達意,更能做到詞能傳神。

新課標的實施和推廣中伴生了一種新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錯,游泳池邊教不出游泳健兒,問題是怎樣的課堂纔算是還給了學生,自主到什麼程度纔算“自主”,而且自主學習的結果是教師被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課堂上有一位同學說他最喜歡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爲“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寫的”。面對這樣的“獨特感悟”,樂耶?憂耶?怕只能無言也!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人在閱讀過程中,只有在閱讀對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產生意義建構時,才能形成閱讀者的個人意義,這也正是產生認同和共鳴的基本前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一個不懂得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無法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的。但問題是學生現在所面臨的教材,其生活內容常常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幫助學生建構課文與生活的“橋樑”,使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聯繫,這是讓學生走進課文,感受生活的關鍵所在。這個“橋樑”非語文教師莫屬。

現在說到“自主性學習”,教師便不敢“多言”,唯恐遵循“陳陳相因”的老路。其實與學生生活相重疊的選文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設疑、自己解答,或者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互助學習,然而對那些與他們的生活有距離的課文還是應該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三顆枸杞豆》這樣描寫太陽:“這時,太陽快要西沉。透過林隙,我看見它像一個紅色的車輪,就要滾進西邊的山溝裏去了。”對這個句子的理解如果依賴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把語言放在特定的語境和課文背景中去解讀,必須要教師“扶上馬送一程”。

“新課標”還主張教師的角色定位應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我們認爲應緩提“首席”,因爲抱着電視,看卡通長大的初中學生的生活平臺實在太單調、太狹窄了,如果就讓他們在這樣的平臺上自主學習,初中的學制起馬應再延長一至兩年。我認爲語文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有賴於學識的儲備、生活的積累、閱歷的增長,它的合適學齡段起馬要到高中階段。真正有效的教學既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也不是學習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轉,而是要在教師橋樑作用的引導下建構學習者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學習者自己的見解和真正意義上的相得益彰。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5

新一輪課程改革,讓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語文教學,衆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特,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爲,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個人以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的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爲,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中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爲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來了。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6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

二、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願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

三、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

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7

目前我在實施語文研究性學習上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概括起來有下列幾個方面:

1、研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數侷限於師生的一問一答的單向交流,缺少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體深入探究,課堂氣氛顯得沉悶。

2、學生研究活動上,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探討研究活動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死記硬背多,鼓勵創新少。其學習方式的結構是單一的,即僅僅是以“接收式學習方式”爲主的一個緯度,而這種線性的學習方式結構模式,將會阻礙個體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3、在寫作上,擬題和指導構思沒有給學生的自由寫作、自由表達、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寫作題目單一,構思內容雷同;沒有很好去鼓勵學生進行富有創意的表達,發表獨到的見解,忽視學生在修改環節的個性化表達和探究創造。

4、在閱讀上,學生讀書,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讀出來的是教師分析過的話,學生在筆記本上所記的也是教師講授的話,沒有學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喪失了自己的話語權。

5、在研究時,教師未能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生未把課文讀通讀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流於形式,學生還未真正產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學生的探究不夠深入。有的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探究,但未能重視給充分的時間展示學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產生的情感體驗。

6、在研究問題設計上,問題過多瑣碎,沒有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問題進行探究,浪費了時間,課堂效率不高。對課文探究?練習中設計的很好的探究性練習題目置之不理,沒有在課上或課下落實。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爲本,以問題爲中心,以討論爲交流方式,以陳述觀點、說出理由爲要求,以強化思維爲訓練程序,以讓課堂上每一位學習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穫爲目的。這樣的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這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現代教學規律發展趨勢的。“研究性學習”對於基礎薄弱的學校行之有效,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敢於嘗試、勇於探索、善於合作的現代人素質。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優點和不足。作爲教學法中的一種特殊方法的探究性教學,亦同樣如此。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除了其本身的合理性、科學性以外,關鍵還要取決於實施的老師和學生。要保證探究性教學的成功,我們還需做許多工作。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8

(一)讀書吧,少年

自從前段時間聽了詩歌朗誦以後,對朗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舒緩的音樂,配上深情的誦讀,朗讀者彷彿是美文、美聲、美好情感和思想的化身,傳遞着文字的意蘊和魅力。能夠用自己的聲音來引領聽衆欣賞美文,朗誦者在聽衆心中,可幻化爲美麗的天使。

朗誦,是語文教學中要任務之一,凡是能夠熱愛朗誦,能夠優美地朗誦的學生,怎能不喜歡語文,語文怎麼學不好?

所以,極力主張語文老師在早讀、在課堂要讓學生放生讀書,讀出情感,讀出內涵,讀出味道。

在課堂上,我也極力營造誦讀的氛圍。比如,現階段正講文言小說,讀起來佶屈聱牙。擱在以前,我都是讓學生默讀,然後把重點問題討論一下,講一講就好。所謂的長課短講。其實,是自以爲是的講。用很多補充的資料,來激發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彷彿是腳底沒踩實,就匆忙上臺階。只能仰望星空,卻不能腳踏實地。名著的美,應該從課本的選文來窺測,深入挖掘文章的美,是語文教師必須練就的眼光和思想深度。

這兩天在課堂跟着學生一起誦讀課文,發現了原本不曾發現的細節的精妙之處。如《香菱學詩》中寶釵對香菱的評價“呆——瘋——魔——仙”這四個字就極其講究,如果細細品味,就能夠以小見大領悟《紅樓夢》的措辭的精心。真可惜,這麼多年,自己竟然是這樣粗暴地忽視了。

讀書,讀書,在誦讀出淨化心靈,純粹情感。讀書吧,少年!朗讀吧,語文教師!

(二)從容與焦灼

置身事外的有各種從容,甚至各種指手畫腳。現在想來,是可笑,更是刻薄。深知其中的時候,保持一個從容的心是何等重要和艱難。

以前,總覺的領導動不動就黑臉發火,何必呢,多大事兒?一直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發火,不要發火。

今天下午還是沒忍住!事先精心的安排進行網絡問卷,相關人員沒有提前到場去實用電腦和網絡,造成網絡無法登陸,耽誤了好多時間。

同樣的時間,甚至用兩倍的時間,問卷的班級還沒出來,怒不可遏地一路跑上樓去,看見負責老師站在教室裏,滿教室大部分學生都已問卷結束,甚至已經打開了遊戲,他竟然看不見!說:“還有十幾個人沒有答問。”天啊!因爲幾名學生,讓全班學生等待!還有下面排隊等候的學生!

急躁的火苗,又蹭蹭地竄出來!時間意識,時間意識!這可能是我發火最多的原因。

可是,發火有用嗎?應該是還是提前沒有告知,想着這應該是常識,不用提醒就知道。可能是,站在他的角度,他又責任讓所有學生答完題,站在我的角度,我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學生的問卷,即便是沒有少數的問卷沒有回收,也是無關大局的。

我無法事事都站在他人的角度,各種周全地考慮和安排。他人也不可能站在我的角度,瞭解我想要幹什麼,我的目的是什麼。這是無法完美融合的思維,既然如此,不再糾結,不再自責。

美好的心態,來自於從容地處事,惡劣的情緒源自於焦躁的態度。既然如此,從容,從容,急躁解決不了的問題,放下!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9

(一)寫真事、抒真情,寫出農村特色

1、堅持“只寫瞭解的東西”的原則

自己瞭解的人、事、物容易寫得生動具體。道聽途說的材料一進入文章就會出現破綻。因此,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只有立足於農村,讓學生描寫自己瞭解的農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農村的世界雖然是樸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樣能夠發掘出區別於城市的.閃光點,比如:農村孩子從小頻繁接觸大自然,對農村的自然風光有着豐富的認識和深摯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煙、曲徑通幽――這一切都烙上農村的印記,又能給以農村孩子美的薰陶,奠定他們抒寫真善美的基礎。

2、集農村之言

“立夏不下,犁扒高掛”講的是春旱應早作好積水灌田的準備,比如“條條蛇都咬人,四腳蛇不咬人,毒氣卻大”一條極富哲理的俗語。農村學生收集,交流這些語言,既能提高農事作文的生動性,又能積累素材。

3、體驗農村生活寫日記

農村學生自有玩樂的地方,上樹摘果、下河摸魚、養鵝趕羊等給他們帶來深切的感受。在教學中,語文老師還應鼓勵他們體驗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農活,然後記錄下來,在老師的帶動下相互討論,在勞動中,你做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以達到拓展範圍的目的,這樣一篇富有生活氣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產生了。

(二)擁有素材後,力求具體細緻

無論描寫什麼,材料都應具體實在,不能抽象籠統。只有具體鮮明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並能使人讀後如臨其境,產生共鳴。比如有老師這樣強調作文“六不準”:不觀察、不體會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練的話不說,如果是寫天氣,冷天不用冷字,熱天不用熱字等。如在描寫冷的片斷時,有的寫:“一片西風吹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樹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學的小弟弟放下帽子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圍巾”有的則寫:“大雪過後,房檐下掛着一排冰溜兒,行人身穿大棉衣,頭戴大皮帽,但還是把脖子往下縮”等。這樣經常強調,語言精練具體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種品質,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這便是以情動人,但要真能“打動人心”絕非易事。矯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喬裝粉飾令人生厭,無病呻吟讓人噁心,只有真情實感讓人開懷,掩卷深思沒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也就沒有了靈性。

(三)教法應創新

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變,但經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卻是每位中學語文教師可以做到的。

1、教師應身先士卒

許多語文教師教人作文自己卻不會作,雖然現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對於農村中學生而言卻是遙不可及。他們不會去自主欣賞,而老師的文章學生是樂意學的。因此老師自己先作一篇來談其中包含的生活體會,寫作技巧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寫作熱情。

2、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說:“沒有精神上的自由馳騁,就沒有文學”可見,離開了想象就寫不出好文章。那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認爲:平時教學中一些課講解時,做好引導,比如沈復的《童趣》一文就極富想象力,蒲松齡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等無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我們在教學中應好好利用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身邊事物而發揮想象。

3、創新思維的引導

作文教學是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而農村作文訓練依舊是重語言輕思維的訓練,從語言到語言,致使學生思路閉塞,習慣依葫蘆畫瓢,移花接木,習作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爲此,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活潑的作文訓練,想象作文和續寫作文就是能使學生思維充分的展開的訓練方式。如一塊紅磚的作用、一支鉛筆的作用,同學們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學習之後,請大家續寫于勒的命運。這樣的習作訓練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拓寬了習作的道路,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4、批改作文激發興趣

農村中學生的作文質量不高是事實,但卻是他們冥思苦想的結果,來之不易,理應受到老師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師在批改時首先做到的就是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一個精當的詞,一個優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應給予鼓勵和肯定的。

老師在批改時應快,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體會成功的喜悅,看到不足或進步。同時作文的批改應解決具體問題,不僅是評改字、詞、句,還應指出修辭、語法上的不足,更應在謀篇佈局、詳略安排等問題上細緻修改。

5、厚積薄發,提高寫作興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寫作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首先,廣泛閱讀課外書,吸取前人經驗,週末可以不佈置作文,但可以到圖書室借一些報刊、雜誌,讓學生帶回家閱讀。班上學生也可以湊錢訂一兩份雜誌――《讀者》、《意林》等廣泛閱讀。

其次收集農村素材。在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同時,要強調置身其中,五官並用,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來體驗農村的樂趣和特點,記錄好隻言片語,在真正寫作時引用進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興趣有了,內容豐富了,農村特色也得到體現。

6、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難度,又收到明顯的效果。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從仿句、仿文使學生看到名家之語,可以出於已口。當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創新。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10

經過一個學期的辛苦努力,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終於結束了。剛剛過去的這個學期裏,在學校各級領導的安排和指導下,我較好完成了學校安排的教育教學工作。爲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揚長避短,現在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個總結。

本學期,我所教學的年級和班級是七年級的5、3班兩個班。本學期是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的第一個學期,是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一個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轉折點,更是一個關鍵的學期。這個學期直接影響着學生在以後的初中三年中學習語文的態度和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效率。針對很多學生一時不能適應初中快節奏的學習生活和學習科目較多的情況,結合新課標精神,我在教學中主要採取了一下的幾項措施:

一、抓好生字詞的積累和精美課文以及課外古詩文的背誦。

生字詞是組成課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七年級的語文教學也不應該忽視這生字詞教學的環節。我一般會在教學新課文之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的生字,能正確的讀,並理解其意思,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課堂上再讓學生讀幾遍生字,一是糾正讀音,二是加深記憶,課後還要求學生抄寫生字,要求學生字跡工整的抄寫生字詞,每個詞語抄寫3遍。此外,爲了更好的積累優美的字詞句,我充分利用早晚讀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背誦生字詞、課文中要求背誦的課文和課外古詩文。對於古詩文的背誦,我要求兩個星期背誦一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背誦。這樣背得慢的學生也不會覺得困難了,對於背得快的學生則鼓勵他們提前背誦,多背誦。

二、抓好講讀課文的示範作用。

“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教是爲了不教。”這些話是語文教育的前輩對教學的精闢論述。利用講讀課文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自讀課文中,讓學生利用在講讀課中所學的方法來學習課文,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爲了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點,課堂上採用分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作文教學缺乏有效地方法,作文課訓練的量也不足,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高。再者,由於外出學習,節假日放假等因素的影響,打亂了教學計劃,爲了趕教學進度,只能壓縮課時,這也影響了教學效果。由於時間緊迫,期末也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來進行復習。因此,期末考試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