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

道德修養的基本概況

人的思想是廣闊無邊的,道德倫理無處不在。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誠信作爲公民道德規範,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爲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大學生作爲一個快踏入社會的羣體,理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事業。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對大學生中出現的誠信危機深深地擔憂,正觀這種現象,形成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社會共識,已經成爲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

黨員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

道德修養是人的道德活動形式之一。是指個人爲實現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識和行爲方面進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鍛鍊,以及由此達到的道德境界。不同社會、時代和階級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標、途徑、內容和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黨員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道德的內涵

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爲根,“德”爲本,“道”能生萬物,“德”能養萬物。“道”一般是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並列申爲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爲、準則和規範;“德”就是一個人在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時,“以善德放之他人,使衆人各得其益”,這說明“德”是一種行爲活動,一種力量。道德是人類社會所特有一種意識形態,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關係所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個人內心信念和價值觀念。簡而言之,“道德”是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的總和。”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爲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道德是人們評價一個人的尺度,人們往往以人格的高低來綜合評價一個人的德性。這種評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即爲人的態度是否正直誠實;待人的態度是否忠實信義;處事的態度是否公道正義。就一般情況而言,人們常常從這三個方面來衡量一個人的道德。道德還有更深的含義,人們常常把氣節視爲道德最重要的因素,視爲道德構建中的一塊基石。

中華民族的最高道德標準和人格精神由孟子三句格言概括號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對富和貴、貧和賤以及威壓的情勢下,應該具備的一種道德堅持和執着。這種精神造就了衆多的道德高尚的優秀人物。他們重氣節,輕私利;重氣節,輕富貴;重氣節,輕生死。如司馬遷、班固不避災禍,秉筆直書、包拯、海瑞不畏權貴、鐵面無私;荊軻、秋瑾捨生忘死,視死如歸;岳飛、文天祥赤誠愛國,死而後已;林則徐、關天培抗擊侵略,義高雲天……這種無私無畏、“臨大節而不可奪”的高尚人格,爲時人與後人所敬仰,他們的高風亮節也會光照千古。

道德有高低,有的人豁達開朗,有的人小肚雞腸;有的人勤勞勇敢,有的人則怯懦懶惰;有的人積極進取,有的人則自暴自棄;有的人公而忘私,有的人則損公肥私;有的人堅持正義,有的人則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這些都告訴我們,在我們每個人面前,都面臨着道德選擇的問題。

一個人選擇了符合時代和人民要求的道德模式,就會走向成功,走向幸福,走向美好的未來;如果選擇了錯誤的道德模式,就會走向失敗,走向痛苦,走向不幸。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該努力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追求理想的道德,把完善自己的道德作爲做人的根本。

二、道德修養的社會效應

孔子曾說,他最擔憂的是“德之不修”即不重視自己品德的修養,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已安百姓”的理論。孟子進而指出,人們經過堅持不懈、誠心誠意的修養,就可以產生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道德修養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誠信作爲公民道德規範,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爲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一個人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事業。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鉅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衝在先,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中國古代的儒家就十分重視道德修養,以後經過歷代思想家的繼承和發揚和不斷完善,形成了源遠流長、內容豐富、自成體系、獨具特色的道德修養理論。這一理論把個人的道德修養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結合起來。在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十分重視道德品質的修養。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倡導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道德境界,向全黨提出了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的道德要求。1939年7月在延安馬列學院作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一長篇講話,對提高共產黨員和其他先進分子的政治、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起了重要作用。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就包含了對我國優良道德傳統的繼承,不僅劃清了社會主義社會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而且爲我們明確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社會生活中,道德修養的社會效應,主要是提高個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知識技能等方面所進行的教育。道德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人們在道德品質、道德意識方面的自我鍛鍊和自我改造,也可以說是在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道德修養的提高,可以引導人們在相互之間建立和發展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係。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克服損人利己、損公肥私人的個人主義人生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三者利益的關係。

三、黨員應具有的道德修養

1.黨員要強化道德意識

對黨忠誠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意識。它首先表現爲有強烈的歸屬意識。其次表現爲強烈的責任意識。對黨忠誠是黨員思想政治覺悟和黨性的集中體現。忠誠就是時刻牢記自己是共產黨員,時刻認識到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一員。忠誠,是我國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範疇,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標準之一。在人們眼裏,人偏離了忠誠,就沒有資格談道德、情操、氣節。所以忠誠歷來是人們安身立命的基本準則。無論是夫妻,還是朋友、員工之間都應該講忠誠。同樣,作爲黨組織,也要求其成員講忠誠。忠誠黨的事業,就必須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理論上的“認同度”,直接影響對黨的“忠誠度”。從思想上真正接受了,就會進一步堅定對黨的信念,強化對黨忠誠的自覺意識。

強化道德意識是以道德責任意識爲基礎。黨員很好地履行黨員的義務,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取決於道德責任的強弱。責任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義務和使命,責任使人勤奮、上進、有爲。責任意識是一種精神境界。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歷史負責。有了責任意識,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事業;有了責任意識,才能形成堅強的意志和品格;有了責任意識,才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創造佳績。

2.黨員要強化道德自律

道德修養有三種境界:一是遵紀守法,普通公民的道德境界;二是助人爲樂,對社會施於益行,良好的公民道德境界;三是先人後己,大公無私,崇高的道德境界。黨員講德行,首先要講大德,即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政治原則,堅持服務宗旨。黨員一定要按中央的要求,按黨章的要求,處處嚴於律己,時時做出表率,要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單位做個好職工,在家庭做個好成員。

慎獨自律既是黨員修養的一種方法,又是道德修養所要達到的一種極高境界。當人們離開他人閒居獨處時,以爲別人看不到、聽不到,最容易放縱自己,肆意言行,這時從內心深處產生的念頭,最隱蔽的不爲人知的行爲,因爲沒有人爲的雕飾,往往更反映其本質和靈魂。黨員要堅持慎獨自律,就是要發揚高度的人格自覺精神,真正做到有人在場和無人在場一樣,有組織監督和無組織監督一樣,嚴格按照社會道德規範和黨紀國法來約束自己,不容許自己萌發任何邪惡念頭,始終保持純潔高尚的道德品質。

3.黨員要勇於實踐

黨員只有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人民羣衆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風、好風氣,從中吸取道德營養,才能使自己高尚和純潔起來。比如當前企業深化改革,不少國企職工下崗,但令人感動的是這麼多的下崗職工,卻能理解、支持企業深化改革,體諒政府的困難。不少下崗職工,下崗不喪志,走自謀職業的路,爲社會作貢獻。作爲一名黨員,就應該從這些職工身上看到一種自強、自立、自重的精神。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變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不論是在平常生活中涌現的樂於奉獻的無名英雄,還是在抗洪救災中敢於擔當危險的黨員、幹部、羣衆,他們都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無數事實證明,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和昇華是一個不斷學習和不斷實踐、不斷解剖自己的思想改造過程。

綜合上述,作爲黨員,要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注重自我的道德修養,確定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這樣才能經得起各種思想、觀念、思潮、文化的碰撞。即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各種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都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