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道德修養

爲了增強禮儀的道德自覺意識及其行爲修養,提高禮儀水平,首先要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的總和。它是做人的規矩和行爲準則。道德用善惡標準進行評價,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以及教育的力量來維繫。

個人道德修養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爲和習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道德意識修養和道德行爲修養。道德意識修養主要是通過學習道德知識,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從社會主義道德意識修養來講,主要有四方面的內容。

(1)社會主義道德堅持在市場經濟建設下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以集體主義爲基本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爲基本內容。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五愛”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建立和發展平等友愛、團結互助、共同前進的人際關係。“五愛”是評價和判斷我國公民道德行爲的普遍標準。加強道德修養,首先就必須瞭解和履行“五愛”的道德義務。與此同時,還應當在全社會積極提倡奮力開拓、公而忘私、勇於獻身的最高境界的道德修養。

(2)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認真履行角色道德。商務禮儀;加強道德修養,提高禮儀水平。爲了樹立和發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我們社會的各行各業,都要大力倡導和發揚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衆、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與人的職業角色和職業行爲相聯繫的一種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是調節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

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它要求做“官”有“官德”,治學有“學德”,行醫有“醫德”,從藝有“藝德”,經商有“商德”,作爲商業公關工作者就要自覺堅持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平等競爭、童叟無欺、優質服務等職業道德標準,以維護商業信譽,創造最佳公關形象和效益。儘管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但其核心內容是相同的,這就是履行角色道德,全心全意爲社會發展服務。

(3)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要有社會公德的修養。社會公德是每個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爲準則。在我們的社會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倡導和發揚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見義勇爲、扶貧濟困的社會公德,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自覺履行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等。社會公德具有共同性、羣衆性、簡易性和繼承性的特點。遵守公德,人人有責,不管何人概莫能外。而講文明,重禮儀是社會公德的集中表現。

(4)要有良好的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文章商務禮儀;加強道德修養,提高禮儀水平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礎組織形式。從倫理道德上調節社會成員家庭生活的最好方式,是大力倡導和發揚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團結鄰里的家庭美德,鞏固和發展夫妻間的愛情、父母子女間的親情,並使之具有崇高的倫理道德內涵,愛情、親情與其相應義務的統一,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基礎。一個在家庭倫理道德方面修養不好的人,在社會交往和商務活動中也很難成爲佼佼者。道德行爲修養,就是要努力把自己的道德意識轉化爲具體的行爲。道德行爲是構成道德品質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和道德品質好壞的客觀標誌,看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不在於他的言論是否動聽,而在於他的行爲是否高尚、言行是否一致,是否始終如一地把道德原則和規範貫穿在他的實際行動中。

道德行爲的最大特點是自覺性和習慣性。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進人物,他們的行爲都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覺意識和習慣性,形式主義和違心的道德行爲是不會有好效果的,即使眼前有效,但難以持久。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須加強道德行爲的修養。

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列寧曾說:“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爲共產主義者。”高尚品德的形成,同樣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基礎。因此,進行道德修養,首先要努力學習,樹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不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倫理道德知識,學習先進人物的高尚人格和品德,而且要廣泛地學習人類社會文明的成果,使自己能從多種知識中認識社會和人生。而學習禮儀知識,注重禮儀美,也是進行道德修養的重要方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進行道德修養也是如此。在當前,就要積極參加兩個文明建設的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堅持知和行的統一,“從我做起”,堅持“躬行實踐”的修養方法  在進行道德修養的過程中也會伴隨有新舊道德觀念的鬥爭。因此,要嚴於解剖自己,經常檢查自己的言行是否違背道德原則和規範。這就是古人說的“內省”的方法。進行道德修養,貴在自覺,重在“慎獨”。“慎”是謹慎;“獨”是獨處。就是說,當隻身一人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也不做任何不 道德的事,只有時時處處用“慎獨”的精神要求自己,才能真正成爲一個有道德的人。進行道德修養,必須從小事做起。也就是說,對一些小事情,也要認認真真、一點一滴地去做,要像古人所說的那樣,勿因善小而不爲,勿因惡小而爲之。